灯红酒绿的街市

阿君黛尔

首页 >> 灯红酒绿的街市 >> 灯红酒绿的街市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掠天记 凡人:张铁,我有一个签到系统 重生追美记 玉妃养成记 大清第一纨绔. 武侠之神级大师 深渊之狱 港岛大亨 风起北方 穿越民国,我随身一处惊天宝藏 
灯红酒绿的街市 阿君黛尔 - 灯红酒绿的街市全文阅读 - 灯红酒绿的街市txt下载 - 灯红酒绿的街市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276章 抉择路口见真心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重庆大厦的天台晒满了街坊们的被褥,花花绿绿的被单在风里鼓荡,像一面面小旗。

张婶家的牡丹花开得正艳,被单上印着的大朵牡丹跟着风势起伏,倒像是真花从枝头落进了布料里。

而李伯的蓝布褂子洗得发白,边角磨出了毛边,晾在铁丝上时,下摆扫过旁边王妈的碎花床单,惹得王妈隔着三米远喊:“老李,你那褂子再蹭,我这新床单要被你磨出洞咯!”

李伯乐呵呵地应着,伸手把褂子往旁边挪了挪,铁丝“吱呀”响了一声,在阳光下晃出细碎的光。

阳光穿过晾晒的白衬衫,布料上的褶皱把光影切得支离破碎,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图案,连空气里都飘着洗衣粉混着阳光的味道——是那种廉价的柠檬香型。

但是,一到晴天,整栋楼的天台都会浸在这股气息里,像泡在加了柠檬汁的温水里,熨帖又清爽。

司徒倩蹲在角落翻晒陈皮,竹筛是她从广州带来的老物件,竹篾细细密密,边缘被岁月磨得圆润,筛底还留着经年累月的茶色印记。

而筛里的陈皮块边缘卷曲,带着深褐色的光泽,最底下几块还沾着细碎的樟木渣——这是李婆婆存了五年的老货,用三层棉纸包着藏在樟木箱里,箱底垫着晒干的花椒。

而且,老人家总说“越晒越香,泡水喝能理气”,每次司徒倩咳嗽,她都会抓一把塞进搪瓷杯,冲上热水,看着陈皮在水里慢慢舒展,像朵迟开的花。

她手里的竹耙子是竹制的,手柄处被磨得光滑,泛着浅黄的包浆,是许峰去年在街边旧货摊淘来的,当时耙齿断了两根,他蹲在楼道里用细铁丝缠了半天,还得意地说“修好了比新的还顺手”。

此刻用它轻轻翻动陈皮,碎屑簌簌落在筛底,凑近闻有股醇厚的药香,混着天台角落里那丛野菊的清苦——那野菊是去年台风后自己冒出来的,长在水泥缝里,却开得泼辣,风再大也没折断过腰。

司徒倩总觉得它像许峰,看着不起眼,骨子里却硬气。两种味道缠在一起,格外提神,连鼻尖的酸胀都淡了些。

李婆婆坐在藤椅上摇着蒲扇,藤椅的缝隙里卡着半片枯叶,是前几天秋风扫进来的,老人家摇扇时,枯叶就跟着“沙沙”响,像在跟着收音机里的调子打节拍。

在扇面上绣的牡丹已有些褪色,丝线磨得发亮,露出底下的米白纱布,能看见里面细细的经纬——这是李婆婆年轻时的嫁妆,当年从潮汕老家带来香江,扇柄上的包浆厚得能照出人影。

这收音机里正播放着司徒倩在tVb获奖的《根》,磁带转得沙沙响,那旋律在天台荡开,连晾晒的床单仿佛都跟着轻轻晃动。

“客人点这首歌的次数比《上海滩》还多,听着就觉得心里踏实”——茶餐厅老板昨天托人带话时,语气里满是感慨,他说这话时,手里还捏着个掉了瓷的搪瓷缸,缸沿沾着圈褐色的茶渍,“

上次有个北方来的客人,一听这歌就哭了,说像他老家村口喇叭里放的调调”。

司徒倩当时正给陈皮翻面,闻言只是笑了笑,指尖却在陈皮上多停留了片刻,指腹蹭过一块带着细孔的陈皮,那是虫蛀的痕迹,李婆婆说“这样的才更入味”,就像人心里的那些小伤口,熬得久了,反倒成了藏着有问题的地方。

“阿倩,上海来的信又放你桌上了。”李婆婆努了努嘴,下巴上的皱纹挤成一团,说话时假牙在嘴里动了动,发出轻微的“咔哒”声——她的假牙是前年在街角牙医铺做的,有点不合衬,说话快了就会往下滑,每次这时她都会抬手按一下,像在按住那些没说利落的字眼。

“这次是个烫金的信封,硬挺挺的,看着就体面,不像前几次的牛皮纸信封,软塌塌的,还沾着邮局的墨渍,上次有个信封角都磨破了,里面的信纸露出来半截,我帮你拾起来时,看见上面写着‘沪上秋凉’,啧,上海人说话就是文绉绉的。”

司徒倩擦了擦手,起身时膝盖“咔”地响了一声——这是前几年在工地帮许峰搬钢材时扭到的旧伤,那天雨下得特别大,工地泥泞得像沼泽,一根生锈的钢管从货车上滑下来。

她伸手去挡,膝盖重重磕在水泥地上,当时疼得眼前发黑,许峰背着她往医院跑,衬衫后背全湿透了,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这伤阴雨天总爱发作,阴得厉害时,连下楼都得扶着墙。在每天的晚上,许峰总是用热水袋给她焐着,焐着焐着就睡着了,手里还攥着热水袋的布套子。

她走到天台角落的木桌旁,桌腿用铁丝绑过,是许峰去年修的,当时桌子晃得厉害,

他蹲在地上拧铁丝,手指被扎出了血,却笑着说“凑合用,等项目回款了给你换张新的,红木的,带雕花的那种”。

而桌上放着那个印着“上海音乐学院”字样的信封,边缘烫着金边,摸起来有些硌手,右上角贴着枚八分的邮票,盖着清晰的邮戳,“上海-香江”的字样清晰可见,旁边还有个小小的轮船图案——那是邮政部门特意为水路邮件盖的戳。

司徒倩小时候在父亲的信件上见过,当时觉得那轮船像只游水的鸭子,总缠着父亲讲轮船怎么把信从内地送到香江。

当拆开时指尖微颤,信纸是厚厚的道林纸,挺括光滑,像小时候在百货公司见过的进口笔记本,上面印着学校的校徽,烫金的音符在阳光下闪着微光,看得久了,眼睛会有些发花。

但是,这里面是份聘书:特邀她担任为期一个月的客座讲师,主讲“粤剧与内地民谣的融合创新”,落款处还有院长的亲笔签名,字迹苍劲有力,带着点柳体的风骨,旁边用红笔写着一行小字:“盼借君声,架南北之桥”。

她捏着聘书,指腹反复划过“客座讲师”四个字,忽然想起上一次收到入学通知的那天,那时,天气也是一个晴天。

而且,想起父亲当年在罗湖桥用《帝女花》的调子唱“天涯海角,总有归途”,阳光照在他的戏服上,金线绣的龙纹闪得人睁不开眼——那戏服是租来的,袖口处还有块没补好的补丁,父亲却穿得比谁都精神,说“上台就得有上台的样子”。

而现在,她站在香江的天台,手里握着的不仅是个人前程,还有更重的东西——许峰昨天在立法局为移民争取权益时被记者围堵的照片,登在今早的《明星报》上,他被话筒和相机包围,眉头紧锁,衬衫领口都被挤歪了,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秋衣。

司徒雄刚传呼来的消息还在脑子里打转,“许振海势力余党在建材市场放话要断供,说‘让许峰的项目烂在地里’”,传呼机的绿色屏幕还亮着,字没来得及删,那行字像条小蛇,总在眼前晃。

并且,在枕头下还有许峰送的铜书签,边角已被摩挲得发亮,背面的“鸿”字刻得很深,笔画里还嵌着点汗渍,是许峰夏天攥在手里太久留下的。

“是好事啊。”李婆婆凑过来看,老花镜滑到了鼻尖,镜片上沾着点灰尘,她用粗糙的手指点着聘书上的字,一个一个念,声音带着点漏风,“上、海、音、乐、学、院……啧啧,大城市的学堂,请你去讲课,多风光。

如果,你爹要是还在,肯定高兴得敲锣打鼓,说不定还会唱一段《紫钗记》里的‘拾钗’,他当年总说,你这嗓子不该只困在重庆大厦的楼道里,该去更大的地方亮亮相。”

老人家说着,抬手擦了擦眼角,“你爹那嗓子,当年在戏班也是数得着的,可惜啊……”后面的说的话被风吹散了,只剩一声长叹,像秋叶落在积水上,荡开一圈圈涟漪。

司徒倩苦笑,嘴角扯出个僵硬的弧度:“可现在走不开。许振海的余党,这些残余势力人物还在盯着项目,前天工地上的钢筋就少了两捆,查来查去也没找到是谁拿的。”

“许峰还气得摔了搪瓷杯,杯底裂了道缝——那杯子还是我们刚认识时买的,上面印着‘劳动最光荣’,他总说看着这字就有干劲。”

“但阿峰昨天去工地查安全,差点被掉下来的钢管砸到——虽然工人说是自己没拿稳,但谁知道是不是有人搞鬼。”

她把聘书折起来塞进兜里,棉布的衣料摩擦着纸页发出“沙沙”声,像春蚕在啃桑叶,“我回信说……”

“说什么说?”许峰的声音从楼梯口传来,带着点喘,他刚从工地跑上来,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滑,滴在洗得发白的工装裤上,洇出小小的深色圆点。

他手里提着个铝制保温桶,上面印着“许氏地产”的字样,边角磕掉了块漆,露出银白的铝皮,是前阵子去工地时被叉车蹭的,当时他还心疼了好几天,说“这桶跟着我跑了三年,比某些人还忠心”。

许峰的额角贴着块创可贴,边缘还沾着点水泥灰——是昨天被钢管擦伤的,当时流了点血,他却摆摆手说“小伤,比小时候爬树摔的轻多了,那会儿膝盖磕掉块皮,照样满山跑”。“我都听见了。”

司徒倩站起身,伸手想去碰他的伤口,指尖刚要碰到创可贴,却被他握住手腕。

他的掌心带着工地的尘土,有点糙,却很温暖,把她的手裹得严实,掌心的老茧蹭过她的皮肤,带来熟悉的痒意——那是常年搬东西、握工具磨出来的,许峰总说这是“吃饭的家伙”。“聘书我看过了。”

许峰的拇指摩挲着她的手背,那里有块练水袖磨出的薄茧,是早年在戏班练基本功时留下的,当时师父总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是练得太狠,手腕处的皮肤磨破了一层又一层,最后结成了这小块硬皮,“院长是我托人联系的。”

她愣住了,眼睛睁大了些:“你?”

“当年整理我爸遗物时,发现他和音乐学院的老院长是故交,两人年轻时在广州的戏班认识,还合演过《打渔杀家》,我爸演萧恩,老院长演萧桂英。”

许峰说着,从保温桶里舀出一碗艇仔粥,粥里的鱼片泛着白,是今早天没亮就去码头买的新鲜鲩鱼,他特意让摊主片得薄些,说“阿倩怕鱼刺”。

如撒上花生碎和葱花,香气立刻漫开来,混着他身上的汗味,竟格外踏实,“我爸当年总说,‘文化要是断了桥,人就成了无根的草,风一吹就散’。

如果,你去讲课,把粤剧和民谣揉在一块儿说,不是正好圆了他的念想?也让内地的学生听听,香江的粤剧里,也有内地的影子。”

司徒倩看着粥碗里晃动的蛋丝,金黄的蛋丝随着碗的晃动轻轻飘,忽然想起上一次离开香江的那天。

许峰在机场塞给她一个录音机,黑色的,带着皮套,边角磨得发亮,是他跑遍三条街才淘来的二手货,里面录着他笨拙的《茉莉花》哼唱,跑调跑到天边,他却红着脸说“想我的时候就听,就当我在你身边,虽然唱得不好”。

而现在,他把机会送到她面前,眼里没有半分不舍,只有藏不住的骄傲,像在说“看,这是我爱的人,多厉害”。

“可项目……”她还想说些什么,喉咙却有点堵。

“有我和你哥盯着。你哥昨天还说,要去建材市场盯着那些供应商,带了三个工人过去,谁敢断供就跟谁耗到底,他那脾气,你还不知道?”

许峰夹起一块鱼蛋放进她碗里,鱼蛋圆滚滚的,裹着浓稠的酱汁,是街口咖喱摊的招牌酱,加了南洋的椰浆,辣中带点甜,“再说,你去上海,正好帮我个忙。”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份文件,纸页边缘有些卷,是用回形针别着的,回形针都生锈了,还是上次从工地捡的。

而且,他还说“洗洗还能用”,“许氏想和内地合作建艺术学校,把粤剧、民谣都放进去教,你去考察考察,看看那边的教材、师资怎么弄,能不能把粤剧课程加进去。就当……提前为我们的‘湾区计划’打前站,以后让两地的孩子一起唱戏唱歌。”

他说得轻描淡写,像在说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司徒倩却看见他公文包侧袋露出的药盒一角——是治疗胃痛的胃舒平,白色的盒子,她认得。

昨晚他肯定又忙到忘了吃饭,上回他胃痛发作,脸色白得像纸,额头上全是汗,还是她逼着他吃了药,用热水袋焐着才缓过来。

她忽然明白,所谓成熟的爱,不是捆在一起对抗风雨,弄得彼此都喘不过气,而是彼此成为对方的桥,既能通往远方看更宽的世界,回头时又能找到归途,知道有人在等。

傍晚的茶餐厅里,吊扇慢悠悠地转着,扇叶上沾着点油污,转起来“吱呀”响,像是在哼一首老调子。墙角的电视机正放着粤语长片,黑白的画面里,女主角穿着旗袍,在雨巷里撑着伞,步子迈得很慢。

司徒雄拿着聘书翻来覆去地看,指腹把烫金的字都快磨掉了,突然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玻璃杯都晃了晃,里面的柠檬片跟着打转。

当水珠溅到桌布上,洇出小小的黄圈:“我妹出息了!上海音乐学院啊!当年我去上海出差,路过那校门,红砖墙爬满爬山虎,看着就气派!门口还有卖冰棍的老太太,一块钱一根绿豆沙,甜得能把牙粘住!”

“这样,正好我下周要去上海出差,帮服装厂催订单,那批牛仔裤的拉链总出问题,客户都投诉好几次了,说拉三次就卡壳,到时候去给你捧场,坐在第一排听你讲课!”

邻桌的陈宇举着摄像机,机器是租来的,机身上还贴着租赁公司的标签,他时不时拍一下司徒倩,又对着窗外的街景扫了扫,机器发出“嗡嗡”的轻响,像只勤恳的小蜜蜂。

他调整了下焦距说:“得把这一幕拍下来,放进纪录片里。标题就叫‘从重庆大厦到音乐学院’,多有意义,让那些说内地人在香港没出息的看看,咱们也能站在大学讲台上当老师。”

司徒倩笑着捶了他一下,拳头落在他胳膊上,不重,陈宇却故意夸张地叫了声“哎哟”,引得邻桌的人都看过来——邻桌是对老夫妻,正分享一碗云吞面,老先生用筷子夹起一个云吞,吹了吹才放进老太太碗里,动作慢得像在演默片。

她转头看见许峰正望着窗外,手里转着那枚铜书签,阳光透过玻璃落在他侧脸,把“粤韵长存”四个字照得发亮,金属的光泽晃了晃。

此刻,他们的感情也是如此,需经两地烟火的淬炼。也许两人这一次,又要经过离别与思念的熬煮,才能成其醇厚,像李婆婆酿的梅子酒,埋在地下三年,开坛时香得能醉倒人,连坛口的泥封都带着股甜意。

深夜收拾行李时,司徒倩在衣柜最底层发现个旧盒子,是当年从广州带来的,木盒上的漆掉了不少,露出里面的木纹,边角用铜片包着,磨得锃亮。

这里面是上一次离开时带的乐谱,纸页已经泛黄,边角卷起,被虫蛀了几个小洞,用透明胶带小心粘过。

而扉页上许峰写的“等你回来”已有些褪色,蓝黑墨水晕开了点,旁边不知何时多了一行新字,是用同一种笔写的,字迹更稳了些:“此去山高水长,我在桥的这头等你,不催,不急”。

楼下传来汽车发动的声音,引擎“突突”响了两声才平稳下来,是许峰去工地巡查了,他说今晚要加派人手守着,怕有人搞破坏,临走时还塞给她一把钥匙,“天台的门别锁,我回来给你带夜宵”。

这时,司徒倩走到窗边,推开老旧的木窗,“吱呀”一声响,看着他的车汇入霓虹车流,红色的尾灯越来越远,像两颗跳动的星。

她忽然抓起电话,是那种转盘式的,拨号时“咔哒咔哒”响,转得手指发酸,拨通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号码,电话那头传来“嘟——嘟——”的长音,在安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院长您好,关于客座讲师的邀请,我接受。另外……”

她顿了顿,看了眼桌上的铜书签,金属的凉意透过指尖传来,“我想加开一门‘香江移民歌谣’的选修课,讲讲那些从内地来香港的人,怎么用歌声想家,怎么用调子过日子,可以吗?”

挂了电话,她把聘书放进包里,这牛皮的包带磨得很软,皮包边角都起了毛。

在旁边是bp机,许峰刚刚传呼来了信息,她对着传呼机念了一遍,而屏幕上显示着绿色的字:“明早煮了小米粥,放了点姜丝,记得吃,胃别着凉。”字迹小小的,却像带着温度。

而此时的许氏地产地下室,灯是昏黄的,电线在头顶耷拉着,用胶布缠了好几圈。

许振江残余势力罗彪正对着一张照片狞笑,嘴角的刀疤跟着动了动,那是道旧伤,据说是年轻时跟人抢地盘被划的。

照片是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司徒倩和上海一位官员握手的场景,被裁剪得只剩半张脸,官员的脸没了,只剩司徒倩笑着的样子,背景里的“合作共赢”四个字却没剪干净。

“就凭这个,足够让香江人相信,这内地女人要‘飞黄腾达’,攀高枝了,到时候看许峰还怎么做人,他的项目还怎么搞。”他把照片塞进信封,信封上没写地址,只画了个报社的标志,用红笔圈着,准备连夜塞进邮筒,让明天的头条就炸锅。

窗外的月光,一半落在司徒倩收拾好的行李箱上,银色的箱体映着光,里面放着她的戏服和那枚铜书签,还有李婆婆塞给她的一小包陈皮;一半映着罗彪阴狠的侧脸,他眼里的光像淬了毒的刀,正盯着墙上的日历,明天的日期被红笔画了个圈。

一场关于信任与撕裂的风暴,正随着黎明的到来悄然酝酿,风已经起了,卷起地上的纸屑打着旋,只是还没人知道,它会吹向何方。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新白蛇问仙 娱乐人生从三十而已开始 为奴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独醉天涯 快穿之反派大人是病娇 大佬今天要立遗嘱了吗 在恋爱游戏里求生这正常吗? 漫游五界 封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 穿在男多女少的世界被娇宠了 我医武双绝,踏出女子监狱起无敌! 国民导演 老婆比我先重生了 相师 拐个帅鬼萌萌哒 战双帕弥什之渡鸦 起猛了,求生木筏怎么多了个女人 
经典收藏聚宝仙盆 虚空塔 辞凤阙 炎武战神 闺蜜嫁一家,我是儿媳她是婆妈 大齐魔人传 做饭太好吃,被整个修仙界团宠了 高纬游戏 渣男白月光回国后,豪门千金她不装了 走绿茶的路,让她无路可走 凤命凰谋 末世降临,游戏场内危机四伏 诱她缠撩 戮途 一睡万年 短命老公遗产多,豪门寡妇我最强 二次元心愿旅行 侯爷,见到妾身为何不跪 九零:你攀高枝我另嫁,后悔啥 穿越八零:糙汉厂长把我举高高 
最近更新重生九零考上中专 食人山庄之阴阳诡谋 特工修仙不讲武德 从星际到兽世,兽夫又强又会撩! 贵女为后,事业批帝王杀疯了 四合院:白莲花傻娥子,我全都要 游戏入侵:一心求死的我杀穿副本 甜!被陵总听见心声宠上天 雷布朗多的诸天之旅 天擎:我的道侣是圣女 从六零到现代:老公儿子都老啦 修仙大门派 穿女装被朋友妈妈当成儿媳妇 退婚当天,我觉醒神级天赋 丹尊圣经 戏精主播:长相花瓶攻击力Max 直男来了ABO世界也得养娃 没招了!谁家好人在恨综磕CP啊 gb:女A无法抵抗五条悟的诱惑 富豪老公不回家,没事,我也不回 
灯红酒绿的街市 阿君黛尔 - 灯红酒绿的街市txt下载 - 灯红酒绿的街市最新章节 - 灯红酒绿的街市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