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案纪实録

汝南墨尘

首页 >> 大案纪实録 >> 大案纪实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掠天记 凡人:张铁,我有一个签到系统 重生追美记 玉妃养成记 大清第一纨绔. 武侠之神级大师 深渊之狱 港岛大亨 风起北方 穿越民国,我随身一处惊天宝藏 
大案纪实録 汝南墨尘 - 大案纪实録全文阅读 - 大案纪实録txt下载 - 大案纪实録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48章 罗布泊谜影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罗布泊谜影:彭加木的消失

在中国当代科学史的长卷上,有一个名字始终与一片荒芜之地紧密相连,像一道未愈合的伤疤,在时间的风沙里隐隐作痛。他是彭加木,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一位将生命献给西北荒漠的科学家。1980 年 6 月,罗布泊的烈日将戈壁烤得滚烫,他带着一支科考队深入这片被称为 死亡之海 的无人区,最终却在留给队友的一张字条后,永远消失在了茫茫黄沙之中。

四十多年过去,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关于他的失踪,各种揣测如罗布泊的风沙般从未停歇:从荒诞不经的复制人传说,到耸人听闻的丧尸病毒猜想,再到令人不寒而栗的队友残杀假说。这些流言与猜测交织,让彭加木的消失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扑朔迷离的未解之谜。

一、死亡之海的召唤

要讲彭加木的故事,必须先走进罗布泊。这片位于新疆东南部的干涸湖盆,像一块被岁月遗忘的疤痕,镶嵌在塔里木盆地的东缘。老辈人说,这里有个魔咒:6 月份不入罗布泊。不是因为迷信,而是因为每年 6 月起,这片土地就会被毒辣的阳光炙烤成炼狱 —— 地表温度常年超过 40c,最高时能达到 70c,连蜥蜴都要躲在岩石缝里喘息。

但罗布泊并非生来就是荒芜之地。历史上,它曾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楼兰古国的命脉。那时的罗布泊水草丰美,芦苇丛生,是商旅们歇脚补给的绿洲。考古发现证明,这里曾孕育过高度发达的文明,古城遗址、墓葬群在沙下沉睡,偶尔被风沙掀开一角,露出精美的木雕与彩陶,仿佛在诉说昔日的繁华。

只是随着气候变迁,绿洲逐渐萎缩,河流改道,湖泊干涸。到了近代,罗布泊彻底沦为无人区,除了流动的沙丘和裸露的戈壁,只剩下妄图闯入者的白骨。有老向导说,曾见过有人渴死在离泉水只有几步远的地方 —— 或许是幻觉耗尽了他最后的力气,或许是风沙改变了路径,让生路变成了绝路。这片土地的诡异,早已刻进了当地人的骨髓。

1980 年 6 月,正是罗布泊最

的时节。一支 11 人的队伍却打破了魔咒,踏着滚烫的沙砾走进了这片魔鬼之城。领头的就是彭加木,时年 55 岁。他此行的目的很明确:为国家寻找大型钾盐矿。

钾盐是农业的 ,也是工业的重要原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钾盐资源匮乏,大量依赖进口。彭加木深耕新疆多年,深知罗布泊地下可能蕴藏着丰富的钾盐资源。在此之前,他已两次深入罗布泊考察,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这一次,他想彻底揭开这片土地的秘密。

科考队的组建称得上 。从获批到出发,只用了短短半个月。队员来自不同领域:地质学家、水文专家、化学家,还有经验丰富的司机和报务员。为了安全,队里特意配备了一把 64 式手枪 —— 不是为了防野兽,罗布泊的荒芜早已让大型动物绝迹,这把手枪更多是为了应对可能的突发危险。

但出发前的预兆,却像罗布泊的天气一样,透着不安。

二、裂痕初现的队伍

出发前夜,乌鲁木齐的空气里还带着初夏的微凉,但科考队的驻地却弥漫着一股火药味。

几位队员找到彭加木,提出想推迟两天出发。彭院长,要不缓两天?我们想回趟家,看看老婆孩子。 说话的是年轻的地质员,眼里带着愧疚。那时的交通不便,一旦进入罗布泊,至少两个月与外界失联,出发前回家看看,是人之常情。

彭加木却摇了摇头。他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眉头拧成一个疙瘩:不行。窗口期就这几天,错过了,钾盐矿的勘探要拖到明年。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队员们愣住了。有人忍不住嘟囔:再急也不差这两天吧?太没人情味了。

彭加木没接话,只是转身整理地图。他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张全家福,照片边角已经磨损 —— 那是他去年回家时拍的,妻子和两个孩子笑得灿烂。没人知道,这位看似铁石心肠的队长,口袋里还揣着一封没写完的家书。他何尝不想回家?但罗布泊的钾盐资源,像一块巨石压在他心头。那时的他,已经查出身患恶性肿瘤,医生嘱咐要静养,他却瞒着所有人,坚持带队出发。他怕自己没时间了。

争执最终以彭加木的坚持告终。队员们虽不情愿,但也只能服从。只是这道裂痕,已经悄悄埋下。

这支队伍本就是临时组建的,队员们来自不同单位,彼此并不熟悉。彭加木的强硬,让本就薄弱的凝聚力更加松散。有队员私下抱怨:跟着这样的队长,怕是要把命丢在罗布泊。

矛盾很快再次爆发。出发前一天,司机陈大化围着越野车转了两圈,脸色铁青地找到彭加木:彭院长,物资太多了,车超重了!

陈大化是新疆本地的老司机,跑过无数次戈壁,对罗布泊的路况了如指掌。他指着车厢里的设备和给养:你看这地质锤、水样瓶、还有这么多罐头,车胎都快压扁了。罗布泊到处是流沙陷坑,一旦陷进去,超重的车根本拖不出来!

彭加木却指着清单:这些都是必需品。钾盐勘探,水样、土样少一份都可能错过关键数据。

可命都没了,要数据有什么用? 陈大化急了,嗓门提高了八度。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执不下。周围的队员都围了过来,有人劝陈大化:彭院长也是为了工作。 有人却帮着陈大化:老陈说得对,安全第一啊。

眼看场面就要失控,副队长陈百路赶紧上前打圆场:这样,我们再清点一下,非必需的物资先留下,等后续补给车送。彭院长,陈师傅,都是为了科考,互相让一步。

陈百路在新疆工作多年,为人随和,在队员中威望很高。他一边劝说彭加木,一边让队员们重新整理物资,最终减去了两箱罐头和一些备用工具,才算把事情平息。

但队员们心里的疙瘩,却越结越大。

三、魔鬼之城的考验

6 月 11 日,科考队终于启程。三辆越野车顶着烈日,驶离了乌鲁木齐,朝着东南方向的罗布泊进发。车窗外的景色渐渐变化,从绿洲到草原,再到戈壁,最后连稀疏的植被都消失了,只剩下无尽的黄沙和裸露的雅丹地貌。

进入罗布泊边缘时,他们先到了马兰基地 —— 这是罗布泊附近的军事禁区,也是进入无人区前的最后一个补给点。部队的官兵给他们换了新的电台电池,还特意交代:我们会在 720 地区设一个电报转接站,遇到危险就发报,我们随时能支援。

离开马兰基地的那一刻,科考队仿佛被世界隔绝了。热风像无数根针,扎在人脸上;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远处的沙丘在热浪中扭曲,像一群匍匐的巨兽。队员们突然想起《大唐西域记》里的记载:恶鬼热风,遇之则死,无一全者。 原来古人的描述,并非夸张。

最初的日子,还算顺利。彭加木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观察地形,记录数据,常常忙到深夜。队员们虽然疲惫,但看到彭加木以身作则,也都咬牙坚持。他们在盐碱地采集样本,在干涸的河床测量数据,偶尔还能发现一些古代遗址的碎片 —— 有一次,地质员在沙下挖出一块汉代的铜镜,镜面虽已锈蚀,却依然能照出人影。

但危险总在不经意间降临。

进入罗布泊腹地的第三周,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席卷而来。黄沙像愤怒的野兽,吞噬了天空和大地,能见度不足一米。队员们赶紧将车围成一圈,躲在车厢里。狂风呼啸着,仿佛有无数冤魂在嘶吼,车身被沙石打得

作响,像是随时会被掀翻。

这一场沙尘暴持续了整整两天。当风停沙落,队员们走出车厢,都惊呆了:周围的地貌完全变了样,原本熟悉的沙丘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新的沙脊。他们迷路了。

彭加木沉着地拿出罗盘和地图,对照着太阳的位置计算方位。别慌, 他对慌乱的队员们说,我们离预定路线偏差不大,往东南走,三天能到米兰农场。

米兰农场是他们的第一个目标点,也是此次阶段性考察的终点。那里有驻军,可以补充给养。

接下来的日子,更加艰难。车辆多次陷入流沙,队员们只能轮流下车推车,滚烫的沙子烫得人脚底板发疼。有一次,陈大化的车陷得太深,大家费了整整半天时间,才用铁锹挖开沙子,再用绞盘把车拉出来。每个人都累得瘫倒在沙地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水和油在一天天减少。每个人的水壶都严格定量,每天只能喝一小口。嘴唇干裂起皮,喉咙像被砂纸磨过一样疼。有人开始出现幻觉,看到远处有湖泊,拼命跑过去,却只踩进更深的流沙。

就在水和油即将耗尽的那一刻,远方终于出现了一片绿色 —— 米兰农场到了。

队员们欢呼着跳下车,奔向农场的水井。当第一口清水喝进嘴里时,很多人都哭了。一个月的生死考验,他们终于活下来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带回了大量的钾盐样本,初步勘探结果显示,罗布泊地下可能蕴藏着亿吨级的钾盐资源。

所有人都以为,他们可以休整后回家了。

四、重返死亡之海

在米兰农场休整的那几天,队员们像换了个人。有人理发,有人写信,陈大化甚至把车拆了,仔细检查每一个零件。大家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容,盘算着回家后要做的事。

但彭加木的心里,却另有打算。

一天晚上,他召集队员们开会。同志们, 他指着地图上罗布泊的中心区域,我们这次考察虽然有收获,但还不够。罗布泊的腹地,还有很多未知的区域,可能有更丰富的钾盐矿。

队员们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

彭院长,您的意思是...... 还要回去? 年轻的地质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彭加木点点头,我们的计划是两个月,现在才一个月。我想从米兰农场出发,走一条新路线,深入罗布泊中心,再从北边出来。这样能完成对罗布泊的环形考察,数据更完整。

不行! 陈大化第一个反对,彭院长,您疯了?我们刚从鬼门关出来,再回去就是找死!

就是啊, 水文专家汪文先也说,罗布泊腹地没人去过,地形复杂,万一迷路或者断水,根本没人能救我们。

会议室里炸开了锅。队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几乎所有人都反对这个提议。我们已经完成任务了,没必要冒这个险。 家里人还等着我们回去呢!彭院长,您太固执了!

彭加木沉默地听着,脸上没有表情。最后,他说:我把我的想法用电台报给上级,如果领导不同意,我们就回家。

两天后,上级的回电来了:同意彭加木的提议,继续考察。

队员们虽然不满,但军令如山,只能服从。出发前,大家约定:水和油一旦消耗过半,不管走了多远,都必须原路返回。

这一次,他们没有了之前的幸运。

重返罗布泊的路,比想象中更艰难。新路线上的流沙更多,车辆行进缓慢,常常走不了几公里就会陷车。更可怕的是,他们遭遇了连续的高温天气,地表温度超过 60c,鸡蛋放在沙子上,十几分钟就能烤熟。

队员们的情绪越来越低落。争吵成了家常便饭,有时为了一口水,有时为了谁来值班,都能吵得面红耳赤。彭加木试图调解,但他的话越来越没人听。有人私下说:他就是想拿我们的命换他的功勋章。

三天后,他们才走了不到总路程的五分之一,但水和油已经消耗了一半多。

汪文先拿着水壶,看着里面仅存的小半瓶水,对彭加木说:彭院长,回去吧。再走下去,真的会出人命的。

他的话得到了所有人的响应。陈大化干脆拔下车钥匙,往地上一扔:要走你们走,这破车我不开了!

彭加木看着眼前这些疲惫不堪、眼神里充满恐惧的队员,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但他看着地图上那个标注着 库木库都克 的地方,还是咬了咬牙:再坚持一下。根据资料,库木库都克附近有水井,到了那里,我们就能补充水源。

资料?什么资料能比命重要? 陈大化吼道。

那是前人留下的勘探记录,不会错的。 彭加木的声音有些沙哑。

那天晚上,狂风再次来袭。队员们蜷缩在车厢里,听着外面鬼哭狼嚎般的风声,谁也睡不着。化学家老马凑到彭加木身边,低声说:老彭,别犟了。我们都知道你想为国家做贡献,但也得量力而行啊。

彭加木叹了口气:我知道大家辛苦。但你们想想,如果我们能找到大型钾盐矿,全国的农民就能用上便宜的钾肥,粮食增产,那是多大的功劳? 他顿了顿,又说:如果真出了问题,我们立刻用电台求援,部队会来救我们的。

队员们沉默了。他们知道彭加木说的是实话,但死亡的恐惧像阴影一样笼罩着每个人。

最终,他们还是按照彭加木的意思,继续前进。

五、最后的字条

6 月 16 日,科考队抵达库木库都克以西 8 公里处。

这里除了黄沙,什么都没有。所谓的 ,连影子都没见着。

水和油彻底见底了。

队员们瘫坐在沙地上,眼神空洞。有人哭了,有人骂骂咧咧,还有人沉默地望着远方,仿佛在等待死亡的降临。

求援吧,彭院长。 汪文先疲惫地说,我们已经尽力了。

彭加木看着空荡荡的油桶和队员们干裂的嘴唇,终于点了点头。

当天晚上 9 点,报务员发出了求援电报:我们现在库木库都克以西 8 公里,水和油都没了,请求支援。

电报发出去后,营地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每个人都在等待回电,心里既期待又恐惧。

只有彭加木,独自坐在篝火旁,望着跳动的火苗发呆。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没写完的家书,借着火光,想继续写下去,但手抖得厉害,笔怎么也落不下去。

第二天上午 10 点,电台终于传来了回电。部队让他们报告详细坐标,会立刻派直升机送水和油过来。

队员们欢呼起来,陈大化激动地跳起来:太好了!我们有救了! 他转身就想去找彭加木,告诉这个好消息。

但他在营地周围找了一圈,都没看到彭加木的身影。

彭院长呢? 有人问。

大家开始分头寻找。最后,陈大化在彭加木昨晚坐过的地方,发现了一张字条。

字条是用铅笔写的,字迹有些潦草,纸边被风吹得卷了起来:

我往东去找水井。彭 6 月 17 日 10:30

所有人都惊呆了。

往东?那里是罗布泊最荒凉的腹地,连地图上都只有空白。汪文先立刻说:不行!东边不可能有水,我勘探过这一带的水文,地下全是盐碱层,根本打不出水井!

彭加木为什么要独自去找水?为什么不打招呼?为什么不带通讯设备?

无数个疑问涌上心头。副队长陈百路当机立断:快!我们分头去找!沿着东边的脚印追!

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陈大化开车,其他人步行,沿着沙地上那串新鲜的脚印往东追。脚印很深,显然彭加木走得很急,每一步都陷进沙子里。

太阳越来越毒,气温越来越高。队员们没走多久,就浑身是汗,口干舌燥。他们呼喊着 彭院长,声音在空旷的戈壁上回荡,却没有任何回应。

追了大约两公里,脚印突然消失了 —— 可能是被风吹没了,也可能是彭加木走进了坚硬的雅丹地貌区。

队员们绝望地四处搜寻,有人爬上高处眺望,有人在沙地里用手挖,但除了滚烫的沙子和稀疏的骆驼刺,什么都没有。

下午 3 点,直升机来了。当飞行员看到地面上焦急的队员们,却没看到彭加木时,也吃了一惊。

救援人员加入了搜寻队伍。他们扩大范围,用望远镜扫视,甚至低空飞行勘察,但罗布泊太大了,茫茫黄沙一望无际,一个人在里面,就像一粒沙,根本无从寻找。

天黑前,搜寻被迫停止。队员们被接回米兰农场,彭加木失踪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上报给了中央。

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野外搜救行动,就此展开。

六、扑朔迷离的搜寻与流言

彭加木失踪的消息震惊了全国。中央立刻下令,组织新疆军区、中科院新疆分院等多个单位,联合展开搜救。

数千名官兵、科研人员、牧民组成的搜救队,像一张大网,撒向了罗布泊。他们骑着骆驼,开着越野车,甚至动用了直升机和侦察机,对彭加木失踪的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

罗布泊的每一寸土地,仿佛都被翻了过来。队员们在沙地里寻找脚印,在雅丹地貌的缝隙里查看,甚至在干涸的河床下挖掘。他们发现过迷路的探险者,发现过古代的墓葬,却始终没有彭加木的踪迹。

有一次,搜救队在离失踪地点 10 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个被风沙半掩埋的背包。所有人都激动起来,冲过去翻开背包 —— 里面只有几件旧衣服和一本日记,日记的主人是上世纪 50 年代的一位探险家,早已去世。

时间一天天过去,搜救范围不断扩大,却一无所获。一个大活人,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各种流言开始在民间流传。

1980 年 10 月,香港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惊人消息:美国留学生周光磊在美国华盛顿的一家餐厅里,见到了彭加木。

报道说,周光磊是彭加木 30 年前的老友,9 月份在华盛顿的一家中餐馆吃饭时,突然看到彭加木和两个外国人走进来。他立刻上前打招呼,可彭加木却一脸茫然,说不认识他,然后就匆匆离开了。

这则新闻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国内外。人们议论纷纷:彭加木不是失踪了吗?怎么会出现在美国?难道他是故意失踪,带着科研成果叛逃了?

一时间,各种难听的猜测涌向彭加木的家人。有人说他 卖国求荣,有人说他 畏罪潜逃。彭加木的妻子在上海的家里,每天都能收到匿名的谩骂信件,吓得不敢出门。

中央立刻组织人员调查此事。结果很快出来了:所谓的 周光磊 查无此人,那封信是伪造的。彭加木的夫人也证实,丈夫从未提过有这么一位 30 年前的老友。人民日报专门发文辟谣,斥责这种造谣行为。

1981 年,国家正式授予彭加木 革命烈士 称号,在上海和新疆举行了追悼会。但流言并没有因此停止,反而越来越离奇。

2006 年 4 月,新华网上的一则新闻再次将彭加木事件推向风口浪尖:罗布泊牧民在一年前发现了一具干尸,身高约 1.7 米,穿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衣服,发现地点距离彭加木失踪处约 20 公里。

所有人都在猜测:这会不会是彭加木?

专家立刻赶到现场,提取了干尸的毛发和骨骼,准备与彭加木儿子的 dNA 进行比对。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彭加木的儿子拒绝提供 dNA 样本。

这个消息一出,舆论再次沸腾。有人说,彭加木其实没死,早就逃到国外了,儿子是怕比对结果暴露真相;有人说,彭加木的失踪牵扯到机密,家人受到了威胁,不敢配合;甚至有人猜测,这具干尸根本就是伪造的,目的是掩盖真相。

面对汹涌的舆论,彭加木的家人始终没有回应。直到多年后,才有知情人透露,当时拒绝比对,是因为家人不愿让彭加木死后还不得安宁 —— 无论那具干尸是不是他,都让他安息吧。

2008 年,央视制作了专题纪录片《寻找彭加木》,采访了当年的科考队员和搜救人员,公布了一些从未公开的细节:

彭加木出发前,买了很多大白兔奶糖,那是他最喜欢吃的零食。搜救人员后来在失踪地点附近,发现了一张大白兔奶糖的包装纸。

彭加木失踪后,队员们在营地附近的高地上燃起篝火,每隔半小时打一次彩色信号弹,希望他能看到信号返回,可直到天亮,都没等到他。

最初的搜寻中,队员们发现过一串疑似彭加木的脚印,还有一处沙地上有坐过的痕迹,像是他曾停下来休息。

但这些细节,反而让更多人产生了怀疑:

既然已经求援,彭加木为什么还要独自找水?他是科学家,不可能不知道东边没有水源。

罗布泊的风沙那么大,脚印和屁股印能保留下来,为什么彭加木本人却不见了?大白兔奶糖的包装纸那么轻,怎么没被风吹走?

队员们说曾射杀过野骆驼充饥,可当时物资已经匮乏,拖着骆驼肉前进只会增加负担,这合理吗?

纪录片本想还原真相,却引发了更多的猜测。

七、荒诞传说的诞生

真正让彭加木事件走向玄幻的,是一个网络热词:双鱼玉佩。

2009 年 6 月,天涯论坛上一个帖子问:中国有没有调查神秘事件的官方机构? 一个 Id 叫 大雪压心 的网友回复:你要是敢说双鱼玉佩,我就掐死你。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网友们纷纷追问 双鱼玉佩 是什么,大雪压心 却再也没有出现,像彭加木一样神秘消失了。

2010 年,另一个网友汇总了之前的讨论,写了一篇《双鱼玉佩事件》的帖子,将彭加木的失踪与一个神秘的 双鱼玉佩 联系起来。

帖子里说,双鱼玉佩是罗布泊地下发现的一件外星遗物,能复制生命体。1956 年到 1960 年间,新疆出现过大量复制人,军队无法控制,只好在罗布泊进行原子弹试验,试图消灭这些复制人。

而彭加木的第三次科考,就是为了寻找双鱼玉佩的真相。据说,他在罗布泊找到了玉佩,却不小心被复制出了另一个自己。为了保密,他只能 ,而真正的彭加木和复制人,都被秘密保护起来,供国家研究。

这个荒诞的故事,却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衍生出各种版本:

有人说,彭加木被复制后,两个

都活了下来,一个留在国内,一个去了美国,这就是 周光磊事件 的真相。

有人说,双鱼玉佩不仅能复制人,还能打开时空隧道,彭加木是穿越到了其他时空。

甚至有人将其与丧尸病毒联系起来,说彭加木发现了一种远古病毒,能让人变成丧尸,他为了不传染给队员,才独自走进罗布泊深处,而后来的搜救,其实是为了消灭病毒源头。

这些传说越传越玄,甚至有人拿出所谓的 内部资料目击者证词 来佐证,让很多人信以为真。

更有人提出了 队友谋杀论:队员们对彭加木积怨已久,在罗布泊腹地无人区,趁乱杀了他,然后伪造了失踪现场。理由是:

彭加木性格固执,与队员矛盾很深。

当时水尽粮绝,队员们可能为了生存,对坚持继续前进的彭加木下了狠手。

队员们的证词有很多矛盾之处,比如射杀野骆驼的时间线对不上。

这个猜测虽然比双鱼玉佩更 ,却也缺乏证据。当年的科考队员们,后来都分散在不同的单位,有人成了教授,有人成了官员,彼此很少联系,但每当被问及彭加木,都情绪激动地否认:我们怎么可能害他?他是个好人,就是太犟了。

八、永恒的纪念

无论流言如何喧嚣,彭加木的名字,始终与罗布泊紧紧相连。

1981 年,中科院在彭加木失踪的地方,立了一块纪念碑。碑上刻着他的名字和失踪日期,旁边用红漆写着一行字:彭加木同志永垂不朽。

从此,每一个穿越罗布泊的人,都会来到纪念碑前。有人放下一瓶矿泉水 —— 这是罗布泊最珍贵的东西;有人放上一块大白兔奶糖,那是他生前的最爱;还有人留下一张字条,写上一句 彭院长,我们来看你了。

这个传统延续了四十多年。如今,纪念碑周围的沙丘上,摆满了密密麻麻的水瓶,风吹过,瓶子碰撞着,发出 叮叮当当 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1999 年,彭加木的妻子带着子女,第一次来到纪念碑前。看着那块被风沙打磨得有些模糊的石碑,看着那些水瓶,一家人泣不成声。妻子在碑前放下一张字条:衷心祝愿有朝一日,路过此处尊敬的同志们,能在周围寻找到彭加木的遗体和遗物。万分感谢和期望。

2003 年,彭加木的妻子去世,临终前,她还在念叨着丈夫的名字。

这些年,偶尔还有人声称在罗布泊发现了疑似彭加木的遗物,但最终都被证实是误传。

彭加木到底去了哪里?

或许,他真的在找水的路上倒下了,被风沙掩埋,与罗布泊融为了一体。就像他自己说的:我愿以身许国,为科学事业贡献一切。

或许,他在弥留之际,看到了罗布泊最深处的秘密 —— 那些沉睡的古城,那些未被发现的矿藏,那些大自然的奇迹。

罗布泊还有一个名字,叫 地球之耳。它静静地躺在中国的大地上,倾听着岁月的流逝,也倾听着人们对彭加木的思念。

四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钾盐工业早已今非昔比,罗布泊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那些洁白的钾肥,滋养着中国的千万亩良田。这一切,都离不开彭加木当年的付出。

或许,真相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彭加木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家国情怀。他就像罗布泊的一颗星,虽然消失在了视野里,却永远照亮着后来者的路。

风沙还在吹,罗布泊还在等。或许有一天,黄沙会揭开最后的秘密,让这位失踪的科学家,魂归故里。

而我们,会一直记得他的名字 —— 彭加木。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新白蛇问仙 娱乐人生从三十而已开始 为奴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独醉天涯 快穿之反派大人是病娇 大佬今天要立遗嘱了吗 在恋爱游戏里求生这正常吗? 漫游五界 封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 穿在男多女少的世界被娇宠了 我医武双绝,踏出女子监狱起无敌! 国民导演 老婆比我先重生了 相师 拐个帅鬼萌萌哒 战双帕弥什之渡鸦 起猛了,求生木筏怎么多了个女人 
经典收藏聚宝仙盆 虚空塔 辞凤阙 炎武战神 闺蜜嫁一家,我是儿媳她是婆妈 大齐魔人传 做饭太好吃,被整个修仙界团宠了 高纬游戏 渣男白月光回国后,豪门千金她不装了 走绿茶的路,让她无路可走 凤命凰谋 末世降临,游戏场内危机四伏 诱她缠撩 戮途 一睡万年 短命老公遗产多,豪门寡妇我最强 二次元心愿旅行 侯爷,见到妾身为何不跪 九零:你攀高枝我另嫁,后悔啥 穿越八零:糙汉厂长把我举高高 
最近更新港片:我不是来混的,是来清场的 神豪,我的钞能力来自你的情绪值 黑道千金她懂法?小弟连夜学刑法 火影,异世界的风 男神们都自我攻略了怎么办? 别在我的世界里降温 综影视:生子系统养成记 斫道 奥特:地狱副本?你再看看呢? 开局成为图书馆守夜人 四合院:我为众禽敲丧钟 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 综影视宇宁一生一世 予寻如常 仙剑奇侠传之异世重生 宝可梦大师小智 穿越成恶少狐狐怎么办? 海贼:开局响雷果实养成娜美 原神,变成猫猫穿越提瓦特 沈氏女自救录 
大案纪实録 汝南墨尘 - 大案纪实録txt下载 - 大案纪实録最新章节 - 大案纪实録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