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朔日”的月光再次如水银般倾泻,天幕准时亮起。这一次,格物院探索的领域,从无生命的物质与能量,转向了这世间最复杂、最奇妙的存在——生命本身。光幕上的字样,让所有关注自然与自身奥秘的人,心神为之牵引——
「天幕学府·格物院朔日讲经:万物生机·生物初窥」
此标题一出,天下间,无论是悬壶济世的医者,还是躬耕田亩的农夫,亦或是追求天人合一的武者,无不屏息凝神。生命,这最司空见惯却又最难以理解的现象,其背后有何规律?
---
一、 由物及生,探秘造化
天幕之音带着一种面对生命奇迹的庄严与好奇,缓缓响起。
“前番论物之质,究力之声光。然天地间最精妙之造物,莫过于‘生命’。一草一木,一虫一兽,乃至你我,皆蕴藏着无穷奥秘。今日,便初探这‘生物’之门。”
光幕上,浮现出种子破土、幼虫化蝶、母兽哺育等生机盎然的景象。
“格物之道,亦当观生老病死,察遗传变异,此乃认识自身、理解自然之要途。”
---
二、 初解生命,层级有序
天幕开始构建一个初步的生命认知框架。
· 细胞之基: “显微镜下,可见生命体皆由微小‘细胞’构成,犹如砖石垒成大厦。细胞乃生命活动之基本单位。” 光幕上展现出(以示意图形式)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简化结构,标注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皆基于细胞活动。”
· 结构之序: “由细胞构成‘组织’(如肌肉、表皮),由组织构成‘器官’(如心、肝、叶、根),由器官构成‘系统’(如消化、循环),最终形成完整生物个体。此乃生命之层次。” 图像清晰地展示了从细胞到个体的构建过程。
· 功能之妙: “生物体皆需摄取养分、呼吸、排泄、感应外界、生长繁殖,此乃生命之基本功能。不同生物,其结构为适应功能与环境,千变万化。” 画面对比了鱼类适于游泳的流线型与鸟类适于飞翔的骨骼中空。
---
三、 联系遗传,窥见传承
天幕更进一步,触及了生命延续的核心。
· 遗传之秘: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亲代性状何以传于子代?其信息藏于‘细胞核’内,由一种名为‘染色体’的结构承载。” 画面展示了(示意图)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的复制与分配。“此乃生命延续与物种稳定之基。”
· 变异之源: “然子代并非与亲代完全相同,此乃‘变异’。变异或源于内部因素,或受外界环境影响。正是遗传与变异,共同推动了生命长河之演化与多样性。” 图像展示了同种植物叶片形状的细微差异,或动物毛色的不同。
天幕强调,此领域浩瀚无垠,今日所授,仅为叩门之砖。
---
四、 天下反响,思绪联翩
这堂关于“生命”的讲经,其影响立竿见影,且范围极广。
· 杏林医者的震撼:
薛慕华等神医,看着那“细胞”、“器官”、“系统”的图示,如遭雷击!
“原来如此!原来人体竟是如此精妙构筑!以往我等只知经络脏腑,模糊不清,如今竟有如此清晰之层次!”
“那病灶所在,是否便可对应至特定器官、组织乃至细胞?用药是否也需考虑其对不同层次之影响?”
一种基于结构功能的、更为精细的医学思想开始萌芽。解剖学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农家田夫的启示:
经验丰富的老农,看着“遗传变异”的讲解,若有所思。
“怪不得!选种留种,需挑那长得壮、穗头大的!这便是挑那‘遗传’好的!”
“同一块地,有的苗旺,有的苗弱,这便是‘变异’?那我等年年选优,是否便能慢慢让庄稼越来越好?”
朴素的选种育种经验,第一次有了理论的支撑,变得更加自觉和有效。
· 武者的内视新途:
修炼内家功夫的武者,则对“细胞”、“新陈代谢”等概念大感兴趣。
“内力滋养肉身,是否便是滋养这万千‘细胞’?”
“搬运气血,是否与这‘循环系统’密切相关?”
“易筋洗髓,是否可理解为对肉身更深层次(细胞?)的锤炼与改造?”
他们开始以新的视角“内视”自身,对修炼的理解似乎更加“具体”了。
· 哲学思想的冲击:
“生命乃演化而来,非一成不变”的观点,对于“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观念形成了潜在的冲击。生命的奥秘被部分揭示,也引发了关于“灵魂”、“意识”等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与争论。
---
五、 “实践榜”的生命探索
讲经最后,天幕照例引导实践,开辟了全新的探索领域。
“生命之域,奥秘无穷。凡于观察记录物种、探究生理功能、尝试育种改良、乃至精进医术等方面,有发现、有创见、有实效者,皆可为‘实践’。期待下期实践榜,见到于此广阔天地探索之先驱。”
这激励着医者去更精细地研究人体,农夫去更科学地选育作物,任何人去更仔细地观察身边的草木虫鱼。
朔日讲经结束,光幕隐去。
但一个充满生机的、由亿万细胞和复杂系统构成的世界图景,已深深烙印在许多人心中。格物之道,终于触及了生命这最伟大的造物,一条通往理解自身与自然本质的漫长而迷人的道路,就此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