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往往是阴谋的外衣,而希望,总藏在绝境中不肯熄灭的坚守里。
雁门关外,薛延陀的焦土上,风卷着灰烬打着旋。
李世民身披玄甲,手持长枪,目光如炬地盯着对面的东突厥残兵。
他身后,隋军将士列阵以待,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虽面带疲惫,却气势如虹。
而东突厥残兵阵前,阿史那思摩骑着一匹黑马,手里把玩着弯刀,脸上挂着戏谑的笑容。
“李世民,你以为带了些残兵,就能守住这焦土?”阿史那思摩的声音洪亮,带着浓浓的嘲讽,“假粮种已经到了你们手里,种下去也是白费功夫,不如趁早投降,本首领或许能赏你们一口饭吃!”
李世民冷笑一声,声音传遍两军阵前:“阿史那思摩,你这点伎俩,也敢在我面前班门弄斧?你以为烧了粮田,用了假粮种,就能断了北疆的生路?你错了,北疆的生路,从来不是靠抢靠烧,而是靠双手种出来的!”
他抬手一挥,身后的士兵们立刻推着种子袋上前,开始在焦土上补种。
锄头翻飞,带着希望的粮种被埋进土里,虽然动作急促,却有条不紊。
阿史那思摩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他没想到李世民竟然真的找到了粮种,而且还敢当着他的面补种。
“哼,敬酒不吃吃罚酒!”阿史那思摩眼神一狠,抬手示意,“给我上!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绝望!”
他身后的残兵们立刻骚动起来,握着弯刀的手蠢蠢欲动。
可就在这时,阿史那思摩又抬手制止了他们,嘴角勾起一抹阴狠的笑容:“不急,让他们先种,等会儿,我让他们亲眼看着自己的希望,被湖水冲得一干二净!”
李世民心中警铃大作。
阿史那思摩如此镇定,必然还有后手。
他转头对身边的尉迟恭说:“敬德,你带着一队骑兵,绕到敌军后方,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一旦有异常,立刻进攻!”
“末将领命!”尉迟恭抱拳,翻身上马,带着一队精锐骑兵,悄悄绕向了东突厥残兵的后方。
粮田补种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薛延陀的老垦荒们也赶来帮忙,他们手把手地教隋军士兵如何处理焦土,如何播种,动作熟练而虔诚。
“轻点埋,别把种子压坏了!”
“间隔要匀,这样才能长得好!”
苍老的声音在田野上回荡,带着对土地的敬畏,对丰收的期盼。
李世民也拿起一把锄头,加入了补种的行列。
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滴在焦土上,很快被吸收。
他看着手里的锄头,看着埋进土里的粮种,心里充满了坚定——这不仅是在种粮,更是在种北疆的和平,种大隋的希望。
突然,一阵沉闷的轰鸣声从远处传来。
像是山崩,又像是地裂。
“怎么回事?”李世民猛地直起身,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只见喀纳斯湖的方向,一股巨大的洪流顺着河道汹涌而来,像一条咆哮的巨龙,朝着粮田直冲过来!
“不好!是湖水!他们炸开了堤坝!”一名士兵惊恐地大喊。
阿史那思摩见状,仰头大笑:“李世民,看到了吗?这就是你的希望!很快,就会被湖水冲得一干二净!”
他下令残兵:“冲!给我杀!把他们的粮种全抢了,把人全杀了!”
东突厥残兵们如狼似虎地朝着隋军冲来,弯刀挥舞,杀气腾腾。
隋军将士们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边是汹涌而来的洪水,再不筑堤拦截,刚种下的粮种就会被冲走,辛苦补种的粮田也会被淹没;一边是杀气腾腾的敌军,再不抵抗,就会被对方屠戮。
“快!筑堤拦水!”李世民大喊,当机立断,“一部分人留下拦水,一部分人抵抗敌军!”
将士们立刻分工合作,有的搬来石头,有的挖土筑堤,有的则手持武器,迎向了冲过来的东突厥残兵。
洪水来得太快太猛,刚筑起的简易土堤,瞬间就被冲垮了。
浑浊的湖水漫过田埂,朝着刚种下的粮种冲去,不少种子已经被冲走,露出了光秃秃的焦土。
“守住!一定要守住!”李世民嘶吼着,带头跳进水里,用身体挡住洪水。
将士们见状,也纷纷跳进水里,手挽着手,组成一道人墙,试图阻挡洪水的攻势。
冰冷的湖水没过膝盖,刺骨的寒意袭来,可没有一个人退缩。
东突厥残兵趁机发起猛攻,他们挥舞着弯刀,朝着水中的隋军砍来。
“噗嗤!”
一名士兵的后背被弯刀划开一道长长的口子,鲜血瞬间染红了身边的湖水,他却依旧咬着牙,死死地抓住身边的战友,不肯倒下。
“杀!为了北疆!为了大隋!”
呐喊声、厮杀声、洪水的咆哮声交织在一起,场面惨烈至极。
李世民手持长枪,在水中与敌军厮杀。
长枪舞动,刺穿了一名敌军的胸膛,可另一名敌军的弯刀已经朝着他的头顶劈来。
千钧一发之际,一支羽箭呼啸而来,正中那名敌军的眉心。
李世民转头望去,只见远处的山道上,一队人马正疾驰而来。
为首的,正是李道宗!
他身后,跟着阿尔泰山的隐世老农户们,每个人都骑着马,手里拿着弓箭或锄头。
“将军!我们回来了!”李道宗的声音带着疲惫,却充满了力量。
他看到水中的惨状,眼睛瞬间红了,立刻大喊:“老丈们,快!按计划挖支流!”
阿尔泰山的老农户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熟悉北疆的水文地形,纷纷跳下马来,指着河道旁的一条干涸支流说:“就是这里!挖通这条支流,就能把湖水引到戈壁里,不会淹到粮田!”
李世民大喜过望,立刻下令:“一部分人跟着老丈们挖支流,其他人跟我守住堤坝,夺回粮田!”
将士们士气大振,原本疲惫的身躯仿佛又充满了力量。
老农户们带来了工具,挖起土来又快又准,干涸的支流很快就被挖开了一道缺口。
洪水顺着缺口,朝着戈壁的方向流去,粮田的水位渐渐下降。
“不好!不能让他们挖通!”阿史那思摩见状,急得大喊,“快!去阻止他们!”
几名东突厥残兵立刻朝着挖支流的老农户们冲去。
“休想伤害老丈们!”李道宗手持长枪,挡在老农户们身前,一枪挑飞了一名敌军的弯刀,反手一枪,刺穿了他的喉咙。
剩下的士兵们也纷纷围了上来,保护着老农户们,与冲过来的敌军厮杀。
李道宗骑着马,朝着堤坝的方向冲去。
他看到李世民正在水中与敌军苦战,身上已经沾满了鲜血和泥水,立刻大喊:“将军,我来帮你!”
他跃下马背,手持长枪,冲进人群,与李世民并肩作战。
“道宗,你回来了!粮种呢?”李世民问道。
“真粮种已经带来了,老丈们正在指导补种!”李道宗一边厮杀,一边回答,“喀纳斯湖的真粮种也已经夺回,后续会有人送过来!”
李世民心中大石落地,士气更盛。
他与李道宗配合默契,长枪舞动,所向披靡,东突厥残兵们纷纷倒下。
与此同时,尉迟恭带着骑兵从后方杀来,马蹄声震天动地。
“东突厥的狗崽子们,受死吧!”尉迟恭手持双鞭,一鞭下去,就将一名敌军的脑袋打碎。
东突厥残兵腹背受敌,顿时乱了阵脚,开始纷纷溃逃。
“抓住阿史那思摩!别让他跑了!”李世民大喊,朝着阿史那思摩冲去。
阿史那思摩见大势已去,不敢恋战,调转马头,就要逃跑。
李世民眼神一凛,从腰间解下套马索,猛地甩了出去。
套马索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精准地缠住了阿史那思摩的脚踝。
“啊!”阿史那思摩惨叫一声,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摔了个狗吃屎。
几名隋军士兵立刻冲上去,将他死死地按住,捆了起来。
支流终于挖通了,洪水全部流向了戈壁,粮田保住了。
东突厥残兵们要么被杀死,要么被俘虏,溃不成军。
李世民走到阿史那思摩面前,拔出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眼神冰冷:“你毁我粮田,淹我庄稼,杀我将士,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阿史那思摩吓得浑身发抖,却依旧嘴硬:“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我东突厥的勇士,绝不求饶!”
“将军,饶他一命吧!”
就在这时,薛延陀的老垦荒拄着拐杖,慢慢走了过来。
他看着被捆住的阿史那思摩,缓缓说道:“杀了他,固然能解心头之恨,可却不能让北疆的土地变得肥沃,不能让百姓们吃饱饭。不如让他留下来,跟着我们一起种田,让他亲眼看看,北疆的和平,是靠双手种出来的,不是靠烧杀抢掠得来的。”
李世民看着老垦荒布满皱纹的脸,又看了看身边疲惫却坚毅的将士们,看了看远处正在补种粮田的农户们,缓缓放下了长刀。
“好!我就饶你一命!”李世民对阿史那思摩说,“但你必须留下来,补种粮田,直到粮食丰收。如果敢有二心,我定斩不饶!”
阿史那思摩愣了愣,看着眼前的一切,眼神复杂,最终低下了头,没有说话。
接下来的日子里,隋军将士、各部落牧民、隐世老农户们齐心协力,在无霜期结束前,完成了所有粮田的补种。
阿史那思摩也被安排去种田,他从一开始的抵触、笨拙,到后来的熟练、沉默,看着地里的青稞一点点发芽、生长,他的眼神里,渐渐少了几分戾气,多了几分复杂。
几个月后,北疆粮田大丰收。
金灿灿的青稞漫山遍野,沉甸甸的穗子压弯了秸秆,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粮田旁,堆满了收割好的青稞,像一座座小山。
各部落的首领纷纷来到雁门关,带着哈达和美酒,感谢李世民:“李将军,要是没有你,我们今年早就饿死了!以后,北疆的粮田,我们一起种,一起守护!”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看着各部落首领脸上的笑容,心里充满了欣慰。
长安。
杨昭正在阅读战报。忽然,系统面板突然弹出金光,耀眼夺目:
【主线任务:复隋大业·北疆雁门守卫战(支线9:粮荒危机化解与北疆粮田共治 进度100%)】
【关键成果:识破东突厥假粮种陷阱,夺回真粮种,破解水淹粮田计,生擒阿史那思摩,建立隋军与部落的粮田共治制度】
【奖励发放:北疆各部落联合赠送“青稞”两万石,系统解锁《北疆农业种植手册》,朝廷在雁门关设立“北疆农事署”,负责指导各部落种田,李世民获封“北疆屯田经略使”】
金光散去,杨昭握着手里的《北疆农业种植手册》,看着远处,心中充满了坚定。
“来人,速将此册送至北疆!”
复隋大业,道阻且长。
守住每一寸土地,种好每一亩粮田,团结每一个百姓,就一定能够实现。
杨昭走出殿外,北风拂面,北疆的风,此时的北风却是不再带着寒意,而是带着丰收的喜悦,带着和平的希望,吹向了遥远的北疆。
“北疆的土地上,大隋的旗帜一定也在猎猎作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