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帆云·社区中心。寒流过后,天空放晴,但空气中依然带着料峭的寒意。社区中心顶楼平台,此刻却像一个小型的前沿技术展览馆。崭新的智能电表、温湿度传感器、能耗监测节点被精心安装在改造后的配电箱和设备间外墙上,几台不起眼的边缘计算网关闪烁着幽幽蓝光。秦远和两名工程师,还有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嘉禾学院智能电网实验室退休教授张工,正围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神情紧张。
王磊则在一楼安抚被临时请来的几位社区代表和好奇的居民:“各位叔伯阿姨,放心!就是测试一下咱们社区中心新装的‘聪明大脑’,看看能不能更省电、设备更耐用!绝对不会影响大家活动!待会儿要是灯闪几下或者空调停一小会儿,千万别慌,是正常测试!”
“老王,你们这高科技玩意儿,真能管用?”老周将信将疑地看着楼顶,“别整得跟上次似的,又跳闸!”
“这次就是防跳闸的!”王磊拍着胸脯保证,手心却微微出汗。秦远那边压力更大,这是支线任务“智慧星火”的第一次实战演练!
顶楼,秦远深吸一口气:“张工,按计划,启动第一阶段压力测试!模拟晚高峰最大负荷!”
“好嘞!”张工虽然退休,但手速不减当年,飞快地在电脑上输入指令。他是秦远通过嘉禾学院联系到的“宝藏”,对本地电网特性了如指掌,实践经验极其丰富。
嗡——
社区中心内部的灯光明显暗了一下,空调外机的声音也骤然加大!负荷瞬间提升!
“边缘节点1号数据正常!负载率82%!”
“2号节点监测到c相线路温升异常!比预测模型快0.5度\/分钟!”
“空调主机电流波动超过阈值!疑似压缩机启动电容老化!”
一条条预警信息在秦远的监控屏上飞速弹出!精度和响应速度远超改造前!部署在关键节点的新传感器和边缘计算能力,如同给这栋老建筑装上了敏锐的“神经末梢”!
“启动预设策略A!自动调节公共区域照明亮度至节能模式!暂时关闭非必要展示屏电源!”秦远快速下令。
屏幕上,负载曲线应声回落了一小截。
“张工!c相温升点,现场复核!”秦远抓起对讲机。
早已守在配电房外的工程师立刻汇报:“确认!是老旧线鼻子接触不良导致局部过热!已做临时紧固处理,温度开始下降!”
“好!标记该点,列入优先更换清单!”秦远语速飞快,“空调主机预警呢?”
“现场听诊,压缩机启动异响!初步判断电容容量下降!”工程师回复。
“记录!列入本周维护计划!”秦远松了口气。预警准确!处置及时!避免了可能的设备故障甚至火灾隐患!
【系统提示:支线任务“智慧星火”进展!关键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89.7%!(>85%目标达成!)能耗降低:第一阶段目标达成(降低峰值负荷7.2%)!请继续优化算法,提升整体节能效率!】
冰冷的提示音此刻如同天籁!首战告捷!
“了不起!小秦!”张工看着屏幕上流畅的数据流和精准的预警,拍着秦远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赏,“这套东西,要是能推广到咱们老城区那些线路老化的社区,能解决大问题啊!安全、省钱!”
秦远难掩激动:“这才刚开始,张工!等我们的算法再优化,结合更多数据…”
“数据?”张工神秘一笑,从随身的老旧帆布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边角磨损的笔记本,
“喏,这是我退休前十年,带着学生跑遍嘉禾老城区做的电网负荷手绘记录和典型故障案例!数据是老了点,但都是实打实的一线经验!你们那些模型啊,缺的就是这个‘地气’!拿去,看能不能喂给你们那个‘聪明大脑’!”
秦远如获至宝!这哪里是笔记本,这是无价的“经验数据库”!是AI算法最渴望的“标注样本”!
楼下,王磊通过广播向大家解释测试结果:“…大家看到啦!刚才系统发现了一个小隐患,已经处理好了!以后咱们这栋楼会更安全、更省电!省下来的钱,给大家加菜!”
人群中响起善意的笑声和掌声。老周也咧开嘴笑了:“省电好!省电好!”
王磊看着楼顶兴奋的秦远,又看看楼下重新恢复热闹的社区中心,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技术的星火,第一次在这江南小城完成了它的实测淬炼。它不仅带来了安全和效率,更在潜移默化中,赢得了人心。
然而,他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来自李建军加密渠道的简短信息:“嘉禾本地‘永利棋牌室’老板,近日与深城号码(关联金鼎)频繁联系。目标:你或秦远。小心。”
嘉禾的阳光温暖,但寒流褪去后,新的暗影,已悄然滋生。星火的微光,能否照亮这潜藏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