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听松轩,叶小凡盘膝坐在暖玉蒲团上,窗外万年积雪反射的冷光透过窗棂,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他并未立刻运功,脑海中反复回响着云胤真人在密室中的话语,尤其是关于天山派祖师凌霜真人所创的“吸收转化”之法。
“吸收荒力……万分之一……完美闭环……”这几个词如同冰锥,不断敲击着他的认知。天衍宗传承的核心,无论是《天衍诀》还是制符之术,其根基都在于“应对”与“净化”,将“荒”视为必须被隔离、削弱乃至消除的“毒瘤”或“火灾”。而凌霜祖师的想法,竟是试图将这“火灾”的一部分能量“窃取”过来,化为己用!
这想法何其大胆!何其……危险!但若真能成功,其意义也确实如云胤真人所言,是颠覆性的。这不再是被动防御,而是主动利用,若能形成良性循环,确实可能成为应对荒力的终极答案。
然而,叶小凡深知其中的关隘。荒力之所以被称为“荒”,正是因其蕴含的混乱、侵蚀、吞噬一切有序存在的特性。将其引入体内,无异于引狼入室,一个掌控不住,便是道基尽毁,神魂被污,甚至化为只知破坏的荒奴。凌霜祖师能走出这一步,并初步实现“吸收”,哪怕效率低下,其才情气魄,当真令人心折。
“可惜……”叶小凡轻轻叹息。他明白云胤真人没有完全说透的困境。凌霜祖师是绝世天才,他能以不完全的《天衍诀》为基础,凭借自身无与伦比的悟性和掌控力,强行开辟出这条险径。但他的后代传人呢?云胤真人及其弟子,显然没有祖师那般惊才绝艳的资质和对能量本质的深刻理解。
他们继承了祖师留下的“吸收”法门,却很可能缺失了最关键的前置步骤和核心精义。依照天衍宗的正统理念,面对荒力,完整的流程应是:先以强大封印术暂时隔绝、压制其活性(封印) -> 再以《天衍诀》分化其混乱结构,削弱其侵蚀性(分化) -> 最后才是考虑如何处置被分化后相对温和的能量残余(分解\/净化)。
而凌霜祖师的法门,很可能是跳过了前两步,或者在前两步极其粗糙不完善的情况下,直接尝试第三步的“吸收转化”。这就好比一个人没有穿戴任何防护,也没有将猛兽麻醉或束缚,就直接试图去驯服一头狂暴的凶兽!其过程自然凶险万分,消耗巨大(用以对抗反噬和侵蚀),而最终能成功“驯化”并转化为自身所能利用的能量,自然少得可怜(万分之一)。
云胤真人迫切想要得到完整《天衍诀》的原因,此刻在叶小凡心中无比清晰:他需要的,正是《天衍诀》中关于“封印”与“分化”的精髓,来补全祖师法门缺失的前置环节!
有了完善的封印术,就能更安全地解触和束缚荒力,降低反噬风险。有了精妙的“分化”之能,就能在吸收前,先将狂暴的荒力“梳理”成相对温和、更容易被转化的状态。如此一来,吸收转化的效率必然大幅提升,消耗的真气也会急剧减少。凌霜祖师预言的“提升千分之一”恐怕还是保守估计!甚至,若能真正吃透《天衍诀》的精髓,与祖师法门完美融合,将效率提升到百分之一、十分之一,也未必没有可能!
届时,天山派不仅拥有了克制荒力的最强手段,更拥有了一个近乎无限的“能量源”!想象一下,别人视若蛇蝎、避之不及的荒力,却能被天山派弟子安全地转化为修炼资粮,这是何等恐怖的优势?天山派必将一跃成为整个修真界最顶尖的势力,没有之一!
这,就是云胤真人眼中那“完美闭环”的真正图景,也是他为何如此志在必得,甚至不惜软禁叶小凡,以苍生大义相逼的原因!祖师的心血,对于未能得其真传的后人而言,如同守着金山却无钥匙,确实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叶小凡,就是那把唯一的钥匙。
想通了这一切,叶小凡非但没有感到轻松,反而压力更增。他面对的,不再仅仅是一个掌门对高深功法的贪念,而是一个门派数百年的执念,一个关乎道统兴衰、甚至可能影响天下格局的巨大诱惑。云胤真人为了这个目标,能够动用的资源和决心,远超他之前的想象。
“不能坐以待毙。”叶小凡眼神逐渐变得坚定。他必须主动做些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叶小凡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交流”和“测试”。他开始有意识地向负责与他接触的符箓院弟子和长老,旁敲侧击地询问关于凌霜祖师的往事,以及天山派目前修炼功法的一些“特点”(尤其是真气消耗巨大、进境缓慢等问题)。
起初,这些弟子长老还颇为警惕,但叶小凡问得很有技巧,多是从符法原理、能量调和的角度出发,显得像是学术探讨。加之他之前展现出的符道造诣折服了不少人,倒也得到了一些零碎的信息。
综合这些信息,叶小凡对天山派目前的困境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1. 根基有瑕:天山派核心功法脱胎于不完整的天衍宗传承,又融合了凌霜祖师激进的“吸荒”理念,导致功法本身在炼化天地灵气时就带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燥性”和“滞涩感”,这也是他们真气消耗相对同阶修士更大的原因之一。
2. 吸收低效:正如他所料,目前天山派处理荒力,缺乏有效的“预处理”手段。他们往往是以自身精纯的寒冰真气强行包裹、压制一丝荒力,再运转祖师法门尝试吸收。这个过程如同“硬啃”,十成力气有九成九耗费在对抗反噬和侵蚀上,真正转化的微乎其微,且对心神损耗极大。
3. 隐患暗藏:有资深符师隐晦提及,历代都有前辈因急于求成,或在处理强大荒力源时失控,导致真气沾染荒气,轻则修为倒退,重则走火入魔,性情大变。这也使得派内对于是否该继续深入研究祖师法门,一直存在争议。
这些信息,让叶小凡看到了可能的突破口。
这一日,玄符子长老再次来访,眉头紧锁,手中拿着一枚光芒黯淡、符文结构多处出现细微裂痕的冰玉符箓。
“叶小友,此乃我派秘传的‘玄冰锁灵符’,专用于封存那荒力矿石逸散的气息。但近来,符箓损耗速度加快,尤其是核心的几个稳定符文,总是最先出现灵力淤塞乃至崩裂的迹象。我等尝试加固,却往往适得其反,加速其损坏。不知小友可有何高见?”
叶小凡接过符箓,神识细细扫过。果然,问题出在几个关键的能量节点上。由于天山派功法本身的那一丝“燥性”和“滞涩”,炼制此符时,无形中将这种特性也烙印了进去。导致符箓在长期对抗荒力侵蚀时,内部灵力流转不够圆融,在某些节点极易形成淤积,最终被荒力寻隙攻破。
他没有直接指出功法问题,那太过敏感。而是沉吟片刻,道:“玄符子长老,此符结构精妙,晚辈佩服。不过,晚辈观这几处节点……”他伸手指出那几个出现裂痕的位置,“灵力流转至此,似乎略显‘刚猛’,缺乏一丝‘迂回’与‘疏导’。若能在炼制时,于此细微处,融入一丝‘润下’、‘滋生’之意,或许能增强其韧性,延缓淤塞崩裂之象。”
说着,他取出一张普通符纸,以自身平和绵长的《天衍诀》灵力为引,凌空勾勒出几个极其细微的辅助灵纹。这些灵纹并非替代原有符文,而是如同毛细血管般,依附在主要灵力通路上,起到疏导、缓冲、滋养的作用。
“此乃晚辈一点浅见,称之为‘滋灵纹’,或可一试。”
玄符子紧紧盯着叶小凡勾勒出的灵纹,眼中先是疑惑,随即渐渐亮起光芒。他也是符道大家,立刻看出这“滋灵纹”的奥妙所在!它不改变主体结构,却极大地优化了内部灵力的“微循环”,使得符箓整体更具韧性和自愈能力,正好对症下药!
“妙!妙啊!”玄符子忍不住抚掌,“润物细无声,疏导于未然!此等思路,正可弥补我派符法过于追求封印强度而失之柔韧的弊端!叶小友,你真是我符箓院的贵人!”
叶小凡谦逊道:“长老过誉,不过是雕虫小技,希望能有所帮助。”
他心中明了,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展示。他在向云胤真人,也向天山派所有关注他的人传递一个信息:《天衍诀》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核心心法,更在于它那种“调和”、“疏导”、“优化”的底层逻辑和无数类似“滋灵纹”这样的应用技巧。这些技巧,同样能极大地改善天山派目前面临的困境,无论是功法瑕疵还是符箓缺陷。
这是一种更柔和、也更难被拒绝的“诱惑”。他在告诉云胤真人,即使不得到核心心法,通过与他合作,天山派同样能受益匪浅,逐步弥补缺陷,向着完善“闭环”的目标迈进。
这无疑是一步险棋,可能会让云胤真人更加看重他,延长软禁时间;但也可能为他争取到更多的活动空间和话语权,甚至可能分化天山派内部那些并非铁板一块的声音。
消息很快传到了云胤真人耳中。他听着玄符子激动地汇报,手指轻轻敲击着玄冰扶手,目光幽深难测。
“滋灵纹……调和优化……”他低声重复着这两个词,脸上看不出喜怒,“此子,是在向我们展示另一种可能啊。不疾不徐,润物无声……好手段。”
他沉默良久,对侍立一旁的弟子吩咐道:“传令下去,叶小友可在符箓院藏书阁一层自由阅览,所需制符材料,一应供给。另,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怠慢,亦不得探询其功法隐秘。”
他决定,给叶小凡一些甜头和有限度的自由,看看这条“合作改良”的路,能走多远。毕竟,强逼不成,若能通过合作逐步渗透、获取,甚至让叶小凡自愿贡献出更多,亦是良策。祖师遗志,他志在必得,但通往目标的路径,并非只有强取豪夺一条。
叶小凡得知自己获得了有限的自由和资源,心中稍稍松了口气。第一步,算是走通了。然而,他深知这只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他与云胤真人之间,围绕《天衍诀》的理念之争与意志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在这冰雪覆盖的天山之巅,他必须步步为营,既要周旋求生,也要坚守自己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