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三六年夏,锋岛的阳光带着热带独有的炽烈与澄澈,穿透【启明】教育中心的巨大落地玻璃,在温润的意大利橡木地板上铺开一片鎏金般的暖光。光线漫过室内的绿植,将叶片的脉络照得清晰可见,也为整个空间镀上了一层静谧而庄重的光晕。
林嘉欣就站在这片光里,一袭简单的白色棉布长裙衬得她身姿清雅,乌黑的长发随意披在肩头,发梢随着细微的气流轻轻晃动。她的面前,一面悬浮在空中的半透明全息光幕静静展开,上面是一张缓缓旋转的巨大世界地图,大陆的轮廓在光影中若隐若现,海洋则泛着深邃的幽蓝。
成千上万条纤细的金色光线,正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汇聚而来——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海岸线上,从哈萨克斯坦广袤无垠的草原深处,从埃塞俄比亚东非高原的村落之间,还从肯尼亚的稀树草原、塞尔维亚的多瑙河畔、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这些光线如同一场无声的归乡,带着跨越山海的期盼,最终尽数汇入地图上那个轮廓鲜红的东方国度,在华夏大地的版图上交织成一张璀璨的网络。
光幕下方,一个醒目的数字正在安静跳动:【100,000】。旁边一行更小的文字标注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源占比:70%】。这串数字背后,是十万个年轻的梦想,是十万段跨越国界的求学之旅。
林嘉欣伸出白皙纤细的手指,指尖轻轻触碰光幕上一张照片——那是个来自肯尼亚的女孩,笑容灿烂得如同她身后的非洲阳光,牙齿洁白耀眼。照片旁清晰地标注着她的名字,以及被录取的专业:【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林嘉欣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温柔的弧度,眼中满是对这些年轻生命的期许。
她转过头,看向不远处沙发里安静喝茶的男人。“他们,”她的声音很轻,像羽毛拂过水面,生怕惊扰了这满室的阳光与宁静,“会成为中国的朋友。”
陈峰放下手中的青瓷茶杯,杯底与紫檀木茶几接触的瞬间,发出一声极轻微的闷响,在安静的空间里格外清晰。他没有立刻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林嘉欣,目光深邃而温和,映着她眼底那份不掺任何利益算计的纯粹与通透——那是历经世事依旧未改的赤诚,是对这份教育事业最真挚的热爱。
高跟鞋踩在橡木地板上的声音由远及近,清脆而有节奏。张敏走了进来,一身干练的职业装,手里的平板电脑亮着屏,上面一串刺眼的红色赤字格外醒目。“陈生,”她的声音冷静而精准,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不带丝毫多余的情绪,“【启明】计划本年度预算超支百分之十三,总支出预计会突破五百亿。”
林嘉欣的睫毛轻轻颤动了一下。五百亿,这个庞大的数字是她曾经拍一辈子电影都无法想象的天文单位。她知道【启明】教育中心的运营成本有多高昂——顶尖的教学设备、全球招募的名师、覆盖各国学子的奖学金、跨国交通与住宿补贴……每一项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撑,可她从未想过具体的数字竟如此惊人。
陈峰的脸上却没有一丝波澜,仿佛这串赤字与自己无关。他站起身,缓步走到光幕前,目光掠过那些代表着未来的金色光线,声音沉稳而有力:“张敏,你算的是成本。”他伸出手,轻轻握住林嘉欣那只还停留在光幕上的手,她的手微凉,他的手心却带着让人安心的暖意。“她看到的,是未来。”
陈峰转头看向张敏,眼神平静而深邃,像锋岛夜里那片无风的海,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一百年后,不会有人记得我们今天花了多少钱,”他的声音掷地有声,一字一句都带着坚定的信念,“但他们会记得,这些在中国读过书的工程师、医生和艺术家;他们会记得,这片土地曾经给予他们的善意与帮助;他们会记得,这份跨越国界的情谊,如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也改变了这个世界。”
张敏低头看了一眼平板上那串让她皱了一上午眉头的红色数字,又抬头看向陈峰与林嘉欣并肩而立的身影——他们的目光共同投向那片被无数善意与希望点亮的未来版图,眼中满是对长远价值的笃定。她沉默片刻,伸出手指,在平板上轻轻一划,将那份沉重的财务报告直接划掉。屏幕暗了下来,恢复了待机的黑色,仿佛那些赤字从未存在过。
“我明白了。”张敏的声音依旧冷静,却多了一丝释然与坚定。
陈峰笑了,拉着林嘉欣的手,让她与自己并肩站着,一同凝视着眼前的全息光幕。十万条金色光线还在不断闪烁、汇聚,像无数颗星星点亮了世界地图,也点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这不仅仅是一项教育计划,更是一场以善意浇灌的长远投资,是用知识与友谊搭建的跨国桥梁,终将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