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春寒未褪。开封府衙内,叶轻眉身着紫色绣纹官袍,正俯身查看案上的漕运舆图。烛光摇曳,映照着她清丽而坚毅的脸庞,眉宇间不见半分娇柔,唯有运筹帷幄的沉稳。作为新朝户部尚书,她坐镇中原,总揽江南与北伐前线的粮草调度,肩头扛着十万大军的生计命脉。
“大人,前线急报!”一名亲卫快步闯入,双手奉上一封插着羽毛的急信,神色凝重,“中路军进入山东境内后,遭遇清军坚壁清野,沿途粮仓尽被焚毁,粮草消耗远超预期,如今已出现短缺,陛下命您即刻调拨粮草驰援!”
叶轻眉心中一紧,接过急信展开。吴三桂的字迹力透纸背,字里行间难掩焦灼:“清军诡计,坚壁清野,大军粮草仅够三日之用,望轻眉速调粮草,解前线燃眉之急,此战成败,系于后勤!”
她指尖微微攥紧信纸,沉吟片刻,眼中已无半分犹豫。清军此举,显然是想切断北伐大军的粮草供应,不战而屈人之兵。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早已布下了中原与江南联动的补给网络。
“传我命令!”叶轻眉抬声下令,声音清晰而果决,“即刻开启中原三大粮仓,调拨五万担粮草;同时传信江南漕运总督,命其从江南粮仓再调五万担粮草,走京杭大运河北上,务必在两日内启程!”
“大人,中原粮仓粮草虽足,但山东境内路途遥远,且多有清军散兵与土匪盘踞,运输恐有风险!”粮道主事忧心忡忡地说道。
“风险再大,也必须闯过去!”叶轻眉目光锐利,“传我将令,启用‘分段运输、接力补给’之策:第一梯队从开封运粮至济宁,由府衙护卫队护送;第二梯队从济宁运粮至济南前线,联络当地义军接应。沿途各驿站增设粮草转运点,民夫与漕船轮换,日夜兼程,不得有误!”
“另外,挑选两千精锐护卫,由赵校尉统领,全程护送粮草,遇敌便战,务必确保粮草安全送达前线!”
一道道军令有条不紊地传出,开封府瞬间忙碌起来。粮仓大门敞开,民夫们肩扛手推,将一袋袋粮食装上马车;漕运码头灯火通明,漕船依次靠岸,工人连夜装载粮草,船帆在夜风中猎猎作响。叶轻眉亲自前往粮仓与码头督查,直到看到第一梯队粮草车队缓缓驶出开封城,才稍稍松了口气。
可她心中清楚,这只是开始。山东境内局势复杂,清军散兵与地方土匪相互勾结,沿途劫掠,粮草运输之路必定危机四伏。她彻夜未眠,在府衙内不断调整运输路线,联络沿途州县官员与义军首领,确保每一段路程都有接应。
三日后,粮草运输队行至曹州境内,果然遭遇了袭击。赵校尉派人传回急报:“大人,前方三十里处,遭遇数百名清军散兵与土匪联合偷袭,车队被困,护卫队奋力抵抗,但敌众我寡,请求支援!”
叶轻眉接到急报时,正准备前往济宁督查第二梯队转运。听闻消息,她当机立断:“传我命令,即刻率领府衙剩余护卫队驰援,同时快马传信曹州义军首领,命其率军前往接应!”
亲卫劝阻道:“大人,您乃中枢重臣,不可轻易涉险!不如坐镇济宁,指挥支援即可!”
“前线将士嗷嗷待哺,粮草延误一刻,便多一分危险!”叶轻眉翻身上马,手中握紧马鞭,“我身为户部尚书,岂能坐视粮草被困?出发!”
话音未落,她已策马冲出府衙,身后的护卫队紧随其后,马蹄声急促地划破清晨的宁静。叶轻眉虽为女子,却自幼随父习武,骑术精湛,此刻一身劲装,眼神坚定,丝毫不见柔弱。
驰援途中,她不断催促队伍加速,心中牵挂着被困的粮草与护卫。两个时辰后,终于抵达遇袭地点。远远便看到,粮草车队被敌军围困在一处山谷中,护卫队结成防御阵型,奋力抵抗,双方激战正酣,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
“全军出击,两翼包抄!”叶轻眉高声下令。
驰援的护卫队分为两翼,从山谷两侧迂回包抄,发起猛攻。敌军没想到会有援军赶到,顿时阵脚大乱。叶轻眉亲自率军冲入敌阵,手中长剑寒光闪烁,斩杀数名敌军,护卫队士气大振,奋勇拼杀。
就在此时,曹州义军也及时赶到,加入战局。义军将士熟悉地形,勇猛善战,与护卫队前后夹击,敌军腹背受敌,很快便溃不成军,四散逃窜。
“清点伤亡,救治伤员,尽快整理车队,继续北上!”叶轻眉下令道。
经此一战,护卫队伤亡数十人,部分粮草马车受损,但万幸的是,大部分粮草完好无损。叶轻眉亲自慰问受伤的护卫与民夫,为他们包扎伤口,轻声安抚:“辛苦各位了,前线将士正等着我们的粮草,我们绝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民夫与护卫们见这位女尚书身先士卒,不顾安危驰援,心中无不感动,纷纷表示:“大人放心,就算拼了性命,我们也会把粮草送到前线!”
整理好车队后,叶轻眉没有丝毫停留,率领队伍继续北上。一路上,她亲自殿后,警惕着可能出现的危险。经过数日日夜兼程的赶路,粮草运输队终于抵达中路军在济南城外的军营。
当绵延数里的粮草车队出现在军营外时,全军将士沸腾了。连日来因粮草短缺而压抑的士气,瞬间被点燃。将士们纷纷走出营帐,欢呼雀跃,声音震彻云霄。
吴三桂得知粮草抵达,亲自率领沈落雁等重臣出营迎接。看到叶轻眉一身风尘,铠甲上还沾着血迹,眼神却依旧明亮,吴三桂心中满是敬佩与感动。
“轻眉,辛苦你了!”吴三桂快步上前,亲自为她牵住马缰,声音中带着难掩的激动,“你送来的不仅是粮草,更是大军的士气,是北伐的希望!后勤之功,不亚于前线杀敌,你立了大功!”
叶轻眉翻身下马,躬身行礼:“陛下谬赞,保障粮草供应,是臣的本分。能解前线燃眉之急,臣万死不辞。”
吴三桂扶起她,笑道:“一路艰险,你却能安然抵达,还击溃了敌军,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走,随朕入营,好好歇息一番。”
当晚,军营设宴,为粮草运输队接风洗尘。席间,吴三桂再次嘉奖叶轻眉,赏赐黄金百两,绸缎千匹,叶轻眉却婉言谢绝:“陛下,如今北伐正是用钱之际,这些赏赐不如用于补充军需。臣所求,唯有天下一统,百姓安宁。”
吴三桂心中更是动容,对这位精明能干、心怀天下的红颜知己,愈发敬重。
宴席结束后,吴三桂邀请叶轻眉前往中军大帐,商议后续的粮草补给计划。大帐内,烛火通明,舆图铺展在案上。叶轻眉详细汇报了中原与江南的粮草储备情况,以及后续的运输安排:“陛下,江南漕运的五万担粮草已行至济宁,预计三日后便可抵达。臣已下令沿途州县增设转运点,确保粮草供应源源不断。另外,臣已与山东当地士族商议,他们愿意捐献粮草两万担,支援北伐大军。”
吴三桂仔细听着,不时点头,指着舆图问道:“如今清军在山东境内仍有残余势力,粮草运输路线如何确保安全?”
“陛下放心,”叶轻眉指着舆图上的路线,“臣已联络山东各地义军,让他们负责沿途护送;同时,臣已命人绘制了多条备用路线,一旦主路线遇袭,便可立即改道。另外,凌霜将军的水师已进驻天津外海,牵制了清军主力,山东境内的清军散兵掀不起太大风浪。”
她的分析条理清晰,计划周密,让吴三桂彻底放下了心。“有你在,朕无粮草之忧矣!”吴三桂感慨道,“想当初在山海关,朕初见你时,便知你是理财奇才,如今看来,你不仅擅长理财,更懂行军布阵,真是朕的得力助手。”
叶轻眉脸颊微红,低头道:“陛下过奖,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只要能为陛下一统天下略尽绵薄之力,臣便心满意足。”
两人在大帐中商议至深夜,从粮草转运到军需调配,再到地方粮草征集,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默契渐深。烛火下,叶轻眉专注的侧脸显得格外动人,吴三桂看着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能有今日的局面,离不开这些红颜知己的辅佐。她们或运筹帷幄,或奋勇杀敌,或保障后勤,用各自的方式,陪伴他一步步走向一统天下的目标。
次日清晨,叶轻眉便起身告辞,准备返回开封,继续统筹粮草补给。吴三桂亲自送她至军营门口,叮嘱道:“轻眉,一路保重,中原之事,便拜托你了。待北伐成功,朕必与你共赏太平江山。”
“臣遵旨!”叶轻眉躬身行礼,翻身上马,挥手告别。
看着她的身影渐渐远去,吴三桂心中充满了信心。有叶轻眉保障后勤,有沈落雁运筹帷幄,有穆青岚等将领奋勇杀敌,有各路大军协同作战,北伐必胜,一统天下的目标,必定能够实现!
而叶轻眉策马奔驰在返回开封的路上,心中同样充满了坚定。她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但她绝不会辜负吴三桂的信任,绝不会辜负前线将士的期盼。她会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为北伐大军筑起最坚实的后勤防线,直至天下一统,华夏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