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庄园内的宁静与外界的商业激战形成了鲜明对比。张丽涵虽然足不出户,却能从未宇成日渐加深的疲惫和偶尔在家中断续进行的加密通话中,感受到那份沉重如山的压力。她知道,傅宇奇将主战场转向公司后,傅宇成面临的处境有多么艰难。
这股压力,也转化为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着张丽涵更加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商业知识。她不再仅仅满足于理解家族内部事务和公益项目,而是开始有意识地将学习重心向更宏观的商业战略、资本市场运作和行业深度分析倾斜。
傅宇成显然也注意到了她的这种变化和潜力。在一个周末的下午,他将张丽涵叫到书房。书桌上,没有摆放日常文件,而是放着几份装订整齐、但封面印有“内部参考,非密”字样的行业分析报告。
“丽涵,坐。”傅宇成的语气比平时多了几分郑重,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你最近学习很用功,王老也跟我夸过你几次,说你悟性不错。”
“是爸爸和王老师教得好。”张丽涵谦逊地回应,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那几份报告吸引。
傅宇成将其中一份报告推到她面前:“这是一份关于智能家居设备细分市场的行业分析,不涉及集团核心战略,但能反映一些市场趋势和竞争动态。你看看,看完之后,说说你的想法。”
这是一份看似平常的“作业”,却标志着张丽涵正式被允许接触傅氏商业帝国边缘的信息流。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郑重地接过报告:“好的,爸,我会仔细看。”
接下来的两天,张丽涵几乎将所有空闲时间都投入到这份报告中。她不再是泛泛地阅读,而是尝试用王老教授的分析方法,去解构报告中的数据、逻辑和隐含信息。她关注市场增长率的细微变化,分析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策略和财务表现,甚至尝试推演不同技术路线可能带来的市场格局变动。
当她再次走进傅宇成的书房时,手中不仅拿着那份报告,还带着几页自己整理的笔记。
“看完了?”傅宇成抬眼看她。
“看完了。”张丽涵点点头,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始陈述自己的看法。她没有停留在复述报告内容的层面,而是结合自己最近的所学,提出了几个关键点:
“报告显示,这个细分市场整体增长率在放缓,但高端和定制化产品的需求却在逆势上升。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A公司,最近两个季度的营销费用大幅增加,但市场份额的提升却不明显,我觉得可能他们的渠道策略或者产品定位出了问题,效率不高。”
“另外,我注意到上游核心元器件的供应商集中度很高,报告里提到其中一家主要供应商b公司,最近有扩产计划,但如果仔细看其财务数据,现金流似乎并不足以支撑如此激进的扩张,这里面可能存在资金链风险,或许会影响未来的供货稳定性和价格。”
“还有……”
她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虽然有些分析还略显稚嫩,但展现出的敏锐洞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傅宇成眼中不断闪过惊讶的光芒。她甚至能从一个不起眼的财务数据 footnote 中,察觉到潜在的风险点。
傅宇成没有打断她,一直静静地听着,直到她说完。
“分析得不错。”傅宇成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真正的赞许,“能看到增长背后的结构变化,能关注竞争对手的投入产出效率,还能从供应链数据里嗅到风险,这已经超出了简单看报告的范畴。”
他话锋一转,指向其中一份报告里的某个图表:“不过,你关于c技术路线的判断,可能过于乐观了。这里有一组数据,你看……”
他开始就一些具体的细节,与张丽涵进行探讨和指证。这对张丽涵来说,是比任何课堂都更宝贵的学习机会。傅宇成用他丰富的实战经验,为她点出了理论分析中容易忽略的现实复杂性和陷阱。
这次谈话,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结束时,傅宇成又递给她两份类似的非密级报告:“这两份也拿去看看,下周同样时间,再来跟我聊聊你的看法。”
“是,谢谢爸!”张丽涵接过报告,感觉手中沉甸甸的,那不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信任与期望。
从这天起,研读非核心商业报告并向傅宇成汇报看法,成了张丽涵的一项固定“功课”。这看似简单的安排,却是她真正踏入商业领域的第一步。通过这种方式,她开始系统地了解傅氏集团所处的商业环境、竞争对手情况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她的商业视野和思维模式,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被塑造和提升。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傅宇成是在用这种方式,为她将来可能更深地介入家族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在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需要她共同面对的商业风雨,提前储备力量。
初涉商战,虽未亲临前线,但她已在沙盘推演中,磨砺着属于自己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