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原始纪元

心非本心

首页 >> 那时的原始纪元 >> 那时的原始纪元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京门风月 古代美食生存手札 贞观憨婿 青鸾乱 1908远东狂人 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 快穿之反派又黑化了 穿越影视风云录 兵锋无双 唐人的餐桌 
那时的原始纪元 心非本心 - 那时的原始纪元全文阅读 - 那时的原始纪元txt下载 - 那时的原始纪元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7章 大规模收割与影时配合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清晨的雾还没完全散,青林的树梢刚染上第一缕金辉 —— 这是 “长影时” 初段,影子拉得长而柔和,刚好适合收割粟穗。巴图扛着阿山改进的新石镰走在最前,刃口在晨光下泛着冷光,燧石片嵌得严丝合缝,木柄被磨得光滑趁手。“都跟上!按昨天分的组,割穗的别碰着茎秆,捆束的别扎太紧!” 他的声音在粟地旁回荡,身后五个青壮跟着应和,手里的石镰都攥得稳稳的。

小禾拎着杨木板和兽毛笔,早早蹲在粟地边缘的土坡上 —— 这里能看清整片粟地,方便记录收割进度。她先在木板上画了个简易的粟地草图,用炭粉标上 “东、西、南、北” 四个方向(前 45 章学的方位认知),又在旁边留了空白,专门记 “收割筐数”。“阿石哥说今天教我‘收’字,等割完第一筐,我就问他怎么写 —— 以后记筐数,比画束数清楚多了。” 她小声念叨着,指尖在空白处轻轻划着 “收” 字的轮廓。

“开工!” 巴图的喊声落下,青壮们立刻钻进粟地。阿山的新石镰果然没让人失望 —— 巴图弯腰捏住一株粟穗的下半截,镰刃贴着茎秆斜着一拉,“咔嚓” 一声轻响,粟穗就落在了手里,切口平整得像用磨石削过,连带着的碎叶都少得可怜。“比去年的旧镰快多了!” 巴图举起粟穗,穗子沉甸甸的,金黄的粟粒紧紧裹着穗轴,“这一镰下去,比旧镰省了一半劲,还不会把粟粒扫掉。”

岩跟在巴图身后,学得有模有样。他之前用旧镰割粟穗,总要用刃口 “砍” 两下,还经常把茎秆砍劈,溅得粟粒满地都是。现在用新石镰,他试着像巴图那样 “拉” 着割,第一下没掌握好力度,镰刃偏了,只割下小半穗粟。“别急,刃口要贴紧茎秆,发力要匀。” 巴图走过来,握着岩的手调整姿势,“你看,镰柄要靠住小臂,像用木铲松土那样,慢慢推出去再拉回来,一下就成。”

岩跟着试了第二下,这次 “咔嚓” 一声,完整的粟穗落进了怀里。“成了!” 他兴奋地举着粟穗,眼里满是笑意,“这新镰真好使,以后割粟再也不用怕掉粒了!” 青壮们的笑声在粟地里传开,此起彼伏的 “咔嚓” 声,像一首热闹的收割歌。

小禾在土坡上看得认真,每看到运输组的阿平扛着藤筐过来,就赶紧在木板上画一道横线。阿平的藤筐是前 45 章编坡度绳时剩下的细藤蔓编的,底宽 1 尺、高 1 尺,是部落统一的 “计量筐”—— 之前装麦子、装草木灰都用这种筐,装满刚好能让人扛着走。“阿平叔,这是第几筐啦?” 小禾朝下面喊。阿平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回应:“第八筐啦!每筐都装到筐沿下一指,别漏记!” 小禾立刻在第八道横线旁画了个小筐,旁边标了 “沿下一指”—— 这是部落默认的 “满筐标准”,避免装太满洒出来。

正想着,就见老麦拄着木铲快步朝渠边走去,眉头皱得紧紧的。小禾赶紧跑下去,跟着老麦来到渠边的粟地 —— 这里的十株粟穗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穗轴有点弯,粟粒轻轻一碰就往下掉,落在地上滚成一小团。“糟了,这几株熟过了头,粒壳松了,用镰割肯定要掉一半粒!” 老麦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捏住一株粟穗的顶部,指尖轻轻一捋,粟穗完整地脱了下来,只掉了两三粒在手里。

“老麦爷爷,那怎么办呀?” 小禾急着问,手里的木板都忘了举。

“得用手摘,不能用镰割。” 老麦把捋下来的粟穗放进藤筐,教旁边的青壮阿明:“你看,拇指和食指捏住穗轴的下半截,别太用力,轻轻往上捋,穗子就下来了,还不会掉粒。” 阿明学着老麦的样子,试了试,果然摘得又快又完整,掉的粟粒比镰割少多了。“手摘虽然慢,但能保住粟粒,总比割下来掉一半强。” 老麦站起身,看着渠边的十株粟穗,“这十株都要手摘,小禾,你记下来,标上‘渠边,手摘,半筐’,别和镰割的满筐混了。”

小禾赶紧在木板上画了一只小手,旁边画了株粟穗,又在下面写了个 “渠” 字(前 45 章学过的字),标注 “半筐”。“记好啦!半筐手摘的,和满筐镰割的分开记!” 她举起木板给老麦看,老麦点点头,又转身去巡查其他地方了。

不知不觉,太阳升到了头顶,影子缩成了短短的一截 —— 到 “短影时” 了,该歇晌了。玛姆提着两个藤筐走过来,一个筐里装着陶碗,碗里盛着清凉的薄荷水;另一个筐里放着麦饼,是用前几天剩下的麦粉做的,还带着点麦香。“快过来歇会儿,喝口水,吃点饼,别中暑了!” 玛姆的声音温柔,族人们纷纷围过来,接过陶碗和麦饼,坐在粟地旁的树荫下歇着。

小禾捧着陶碗,却没急着喝,而是跑到那时身边,举起手里的记录板:“阿石哥,你昨天说今天教我‘收’字,现在能教我吗?我之前记束数总混,现在记筐数,想写‘收’字标在前面。”

那时放下手里的麦饼,接过小禾的木板和兽毛笔,笑着说:“刚好现在歇晌,教你写‘收’字。” 他先在木板的空白处蘸了点炭粉,慢慢写了个 “收” 字 —— 特意把笔画写得粗些,横平竖直,左边的 “丩” 画得像捆粟穗的藤蔓,右边的 “攵” 画得像握着石镰的手。“你看,左边的‘丩’,就像我们用藤蔓捆粟穗的样子,弯弯曲曲的;右边的‘攵’,像一只手拿着镰,正在割粟穗。合起来就是‘收’,后面跟‘筐’,就是‘收了几筐’,好记吗?”

小禾凑得很近,眼睛盯着木板上的 “收” 字,嘴里念着:“左边藤蔓,右边手镰…… 像!真像!” 她接过兽毛笔,学着那时的样子,先写左边的 “丩”—— 可笔在手里不听使唤,刚画了个弯,就把炭粉蹭到了旁边,变成了一团黑。“我咋写不好……” 小禾的脸有点红,手指攥着笔杆,更紧张了。

“别急,握笔要稳,像拿木铲那样。” 那时握住小禾的手,帮她调整姿势,“笔杆要靠住虎口,指尖别太用力,慢慢画,先写‘丩’的左边弯,再写右边的勾,最后写右边的‘攵’。” 小禾跟着那时的力道,慢慢移动笔杆,这次虽然 “丩” 还是有点歪,但总算看出了形状。“对!就是这样!” 那时松开手,让小禾自己写第二遍。

小禾深吸一口气,聚精会神地写起来。这次她放慢了速度,先轻轻画了个 “丩”,再在右边写 “攵” 的撇和横,写完后,她举着木板,兴奋地喊:“我会写‘收’字啦!阿石哥,你看!收 8 筐!” 木板上的 “收 8 筐” 三个字虽然不算工整,但笔画清晰,能清楚地看出 “收” 和 “筐” 的结构(“筐” 字按实物画了个简易筐形,旁边加了 “竹” 字头的简化符号)。

阿平刚好坐在旁边,凑过来看了看,突然皱起眉:“小禾,你记‘收 8 筐’,可我总觉得不对劲 —— 上次我们运黏土,同样是这种筐,装满黏土扛着比装满粟穗沉多了,都是一筐,为啥有的轻有的重?”

这话让族人们都安静下来,老麦也点点头:“阿平说得对!之前装草木灰,一筐看着满,拎着却轻得很;装粟穗就沉,装黏土更沉。要是以后和别的部落换东西,人家说‘给你一筐粟’,我们给‘一筐草木灰’,这不就亏了?”

那时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阿平、老麦说得有道理 —— 现在用筐记,只看装得多满,没算轻重。以后部落之间要换东西,确实得想个办法,让‘一筐’或者‘一件’东西,不管装啥,都能算清楚到底有多少。” 他看向小禾,“小禾,你在记录里标清楚‘收 8 筐(粟穗)’,以后记别的东西,也要写上是啥,比如‘收 3 筐(黏土)’‘收 5 筐(草木灰)’,先分开记,以后再想统一的办法。”

小禾赶紧在 “收 8 筐” 后面补了 “(粟穗)”,又在旁边画了个粟穗的小图:“记好啦!以后记啥都标清楚,不会混!”

族人们都围过来讨论,岩挠挠头:“那以后能不能找个东西当‘准头’?比如一块固定的石头,装东西时,看能抵上几块这样的石头重,不就清楚了?”

“这主意不错!” 那时眼前一亮,“以后我们先留意,找块大小合适的石头,或者编个固定大小的藤碗,以后装东西就按‘几碗’‘几块石头’算,慢慢就能统一了。”

歇晌的时间很快就过了,太阳开始往西斜,影子又慢慢变长 —— 该继续收割了。族人们干劲更足了,手里的新石镰 “咔嚓” 声更响,手摘的青壮也加快了速度,没一会儿,渠边的十株粟穗就摘完了。

傍晚 “斜影时”,收割终于结束了。巴图带着收割组清点:总共割了两百五十株粟穗,装了 11 满筐(每筐装 23-24 束);手摘了十株,装了 1 半筐。阿平带着运输组把粟穗都运到了晾晒场,整整 11.5 筐 —— 小禾在木板上工整地写下 “收 11 筐(满)+0.5 筐(手摘)=11.5 筐(粟穗)”,“筐” 字的筐形符号比之前画得更规整了。

“阿石哥,以后我们真的要找‘准头’石头吗?” 小禾拿着记录板,小声问那时。

那时点点头,看向远处的青林:“等忙完晾晒和储存,我们就找 —— 以后部落会越来越大,要换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没有统一的算法,迟早会出乱子。现在先记清楚‘啥东西装几筐’,就是为以后统一打基础。”

老麦走到晾晒场,仔细检查了地面:“地面很干燥,明天摊粟穗的时候,每筐都要摊满一块晒席(前 45 章编的 2 尺 x3 尺晒席),别堆着,不然容易闷出潮气。” 他又摸了摸粟穗:“粟粒还有点潮,得晒个两三天,晒到一抓就散,才能装回筐里进储存棚,不然会发霉。”

小禾把记录板举起来,借着最后一点天光,又看了一遍自己写的 “收 11.5 筐(粟穗)”,心里满是踏实。她不仅学会了 “收” 字,还知道了 “记东西要标清楚是啥”,更明白了 “筐装东西有轻有重” 的问题 —— 这些都是部落以前没注意过的事,现在慢慢想清楚,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夕阳慢慢落下,把粟地和晾晒场都染成了金色。族人们扛着石镰、提着藤筐,说说笑笑地往部落走,身后留下的,是装满粟穗的 11.5 筐收获,和木板上那行带着 “(粟穗)” 标注的记录 —— 这不仅是收割的成果,更藏着部落 “统一度量衡” 的第一颗种子,等着在未来的交易与协作中,慢慢生根发芽。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新白蛇问仙 娱乐人生从三十而已开始 为奴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火红年代:知青小医生,青梅陪我下乡 大佬今天要立遗嘱了吗 甜蜜隐婚:影后恃宠而娇 盗笔之主打一个陪伴 被迫嫁给前未婚夫世子之后 我医武双绝,踏出女子监狱起无敌! 国民导演 精灵:重生小智缘起城都成就梦想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偷听心声后贝吉塔逆转绝望未来 海贼:草帽团中的最强辅助 老婆比我先重生了 相师 战双帕弥什之渡鸦 起猛了,求生木筏怎么多了个女人 
经典收藏我在大唐有块田 大宋小农民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唐枭 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 钢铁界 带着宝藏复大明王学军 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 穿越三国:吕布成为我岳父 重生之项羽崛起 乱世古武之一代君王 大成王朝专务司 玄宇宙 大汉咸鱼王:刘禅的全球征服日记 三国之一马平川 刀镇寰宇 穿越三国,从七擒孟获开始 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 乱世军阀:帝国创造者 
最近更新汉末三国路 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 那时的原始纪元 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 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 虞朝的故事 穿越之乱世明君 铸运天秦 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 明末改革 蓝鸮之恋 春秋风云,我乃华夏第一谋士 这个师爷很科学 大唐长安秘物栈 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 我长生不死愁啊 司马老贼 玄黄问道 血色白银 大唐:我当太子,李二李四全破防 
那时的原始纪元 心非本心 - 那时的原始纪元txt下载 - 那时的原始纪元最新章节 - 那时的原始纪元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