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杨以市委书记身份进行的第一次现场接访工作在市供销社正式开始了。看见选出来的十一名职工代表里面还有一名唯一的女性,这让李杨非常感兴趣。要知道作为一个上访群体,里面肯定有男有女,但是能被大家认可并且选出来作为代表的,那证明不管是在原来工作岗位上还是私下生活中,这个女的非常被大家认可。
等十一名职工代表在对面坐下后,李杨开口说话了,他先是介绍了自己和常务副市长武士祥、市委秘书长卓则光等人。对面一听这次与自己等人对话的是三位市领导,并且还真的是市委书记直接出面,心里都是有了一点希冀,毕竟以往都是信访局的干部加上供销社派来的人接待自己,最多的时候就是属地区政府来人参与一下。
李杨介绍完后,打开面前的笔记本,开始准备听这些代表们的诉说。还是由那个女的开口,李杨见她准备说话时打断了一下,问对方叫什么名字,原来在供销社哪个岗位上工作。那女的也很爽快,告诉李杨自己叫王芬,曾经担任过元山区供销社副食品公司的副经理,改制后自己就选择了下岗分流。
李杨在笔记本上记下了王芬的名字,然后示意她继续说。其实这些人上访的诉求跟李杨过来前看的资料上反映的情况差不多。就是他们这些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原先承诺的买断金一直未能足额发放,部分人员甚至只拿到了承诺金额的三成。他们多次向原单位和相关部门反映,但得到的答复总是“资金紧张,需要逐步解决”,这一拖就是四年多。王芬说着,从随身的布袋里掏出一沓泛黄的协议和领款单据,声音带着压抑的哽咽:“李书记,您看,这上面白纸黑字写着‘一年内付清全部款项’,可现在我们拿着这些纸片,连孩子的学费都快凑不齐了。”其他代表也纷纷点头附和,七嘴八舌地补充着自家的困境,有的老人因为没钱治病耽误了病情,有的家庭夫妻因此常年争吵。
王芬说完后,李杨看着对面问道大家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其他代表纷纷摇头表示没有了。李杨见状便让市供销社主任陈全先说说,是个什么情况。
陈全一开口就是诉苦,他是改制后的第三任主任了,现在的供销社改制后,一些好的地段门面都被改制时直接卖断了,就是自己现在的办公地也是因为当时稍偏一点才没有被卖掉,加上原来名下的一些企业现在已经形同虚设。现在我们每个月都在愁职工工资、职工医药费、死亡职工丧葬费及抚恤金、职工退休代垫企业应缴纳的社会保险金,供销社太困难了。
其次是人才匮乏与老龄化,加上供销社现在社会认知度下降,难以吸引年轻人才,部分基层社仅靠1名主任在维持运转,说白了就是在守场子。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包括政策性亏损挂账、职工社保欠缴、土地权属不清等问题长期未解决,制约了转型动力。
说完后,陈全还用手一指站在角落的韩路,苦笑道:“李书记,我们这三年整个供销社公司就只分来了一个韩路,现在是副科长,年轻人现在谁想来供销社呀。”
李杨又看了一眼韩路,也知道陈全说的是实情,说白了就是没钱。李杨也明白,所谓的卖断就是在改制过程中出现的资产流失现象,部分基层社因监督不到位导致经营阵地萎缩,服务职能弱化,导致现在只能形成“守摊子”“收房租”困境。
想到这,李杨放下手中的笔后自嘲笑道:“说到底还是一个‘钱’的问题,没有钱就一切免谈。”然后对十一名代表说道:“我今天既然来了,也听了大家的诉求,肯定会给大家一个答复,但是大家想今天一次性把问题全部解决,肯定不现实,我相信你们也明白这个道理。”
“不管怎么样,我们希望政府能给个说法。”
“李书记,我们也知道今天不能一下子解决问题,但是希望您给我们一个承诺,我们大家真的拖不起了。”
“对,今天希望李书记能给我们一个保证。”
代表们听到这,纷纷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李杨见状先是转头跟旁边的常务副市长武士祥耳语了几句,然后看着对面十一名代表重新开口道:“我现在说一个方案,大家看行不行?”
这时大家都安静下来,静静的听李杨提出的建议。李杨提议是让大家先给自己一点时间来对供销社摸底,当然大家那个一年内付清全部款项的承诺也只能从自己今天接手开始,并且让大家帮忙宣传一下,从明天开始一周内大家拿着条据来供销社可以先结清现在欠款的40%,三个月内再结清30%,一年内结清余款。说完这句话后,李杨还笑呵呵地表示,市委市政府争取今年春节前让大家都结清欠款,说不定还要不了一年时间。
十一名代表听完李杨的提议,又开始议论起来。很快还是由王芬出面开口说话,说他们基本同意李书记提出来的建议,但是有一点希望李书记考虑一下,他们这些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中,有部分是自己或家属得了大病等着救命的,看能不能对他们倾斜一下。
这时常务副市长武士祥说话了,他说你们那些家庭因病急需的,你们可以向所在管辖地申请,我来给民政局打电话,让市民政局下文,对你们下岗职工中这些因病困难的,可以特事特办,让民政部门对你们采取相关救助。
李杨接话道:“你们刚才也听武市长说了,我认为可以的,你们要是同意的话,我希望外面那些人的工作就拜托你们去解释了。”
看着李杨望向自己等人的目光,王芬等人觉得今天的目的已经全部达到了,并且还超出了预期。他们简单交流几句后,全部站了起来向李杨等人鞠躬表示感谢,然后一个一个的走了出去开始向院子里的众人告知这个好消息。
等代表们离开后,陈全先向李杨等市领导表示歉意,说是因为自己部门的工作而让领导们出面深表歉意。李杨摆摆手,说这又不是发生在你陈全手里的事,再说你现在估计也为如何维持住这个摊子而头疼。
等陈全坐下来后,李杨开始布置工作。首先是让陈全接下来做几件事,一是由供销社出面开展一次入基层走访调研,召开社有企业、留守处职工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充分掌握全市供销社系统第一手资料。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个别谈话等方式,透过现象看本质,摸清底数与现实状况,把问题症结分析透彻,做到情况明底数清。
二是要制定《楚州市供销社化解职工债务暂行办法》初稿,要求办法中要明确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原则,通过利用资产租赁收入、财政统筹解决等方式,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陆续解决部分特困职工、大病职工、死亡职工、退休职工代垫养老金、医药费、股金、丧葬费等债务。
三是对自己刚才承诺的事,要供销社这边趁武市长在场,赶紧办理相关手续,市财政暂时借给供销社400万元,这笔钱必须用在这些下岗职工的欠款兑现上。
陈全听得一边连连点头一边快速记下李杨的一言一句,准备等市领导离开后再来召开内部大会进行传达落实。李杨讲完后,武士祥接着强调了几句话,毕竟供销社也是自己分管的部门,平常自己也很少过来。卓则光虽然是市委秘书长,但是他现在给自己的定位就是陪同者,所以在李杨问他有没有什么说一下时,卓则光是笑着摇了摇头。
于是李杨算是结束了今天的现场接访,在离开会议室时,李杨看向站在远处的韩路,向他招了招手,韩路一看市委书记招手,马上跑了过来,刚站稳就听见李杨问自己:“你叫韩路吧,刚才听你领导说你是供销社这三年来唯一调进来的年轻人,那你原来在哪个单位呀?”
韩路很是激动,听到李杨的问话后忙大声回答:“李书记好,我原来在市委办工作。”李杨本来以为韩路是哪个冷门部门调过来的,没想到人家上一个单位是市委办,这就有意思了,看来这韩路估计在市委办被人针对了,要不然不会被调到这供销社来。
倒是卓则光有点奇怪,开口追问了一句:“你原来在市委办哪个部门工作?我怎么没有印象。”韩路对卓则光还是熟悉的,他还是大声道:“秘书长好,我最早在综合科,后来去了档案室,然后就被调到供销社来了。”
在场的人一听,都知道这小伙子百分百是被人针对了,卓则光也是笑着点了点头便没有再说话了。只是李杨出去时却拍了拍韩路的肩膀,说了一句“年轻人,好好干”后就带着大家离开了供销社,只留下韩路一个人站在会议室门口看着离开的李杨等人发起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