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天梦飘香

首页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男儿行 三国之召唤猛将 贞观憨婿 铁十字 红楼春 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至尊特工 兵锋无双 重生之大清逍遥亲王 崛起之第三帝国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天梦飘香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全文阅读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txt下载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15章 隋文帝的“治国两宗事”:管史书与抓粮仓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话说隋文帝杨坚坐稳江山后,日子过得并不清闲,一会儿要操心“后人怎么看自己”,一会儿要盯着“老百姓的粮袋子”,俩事儿办得又认真又带着点可爱的“较真”,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位开国皇帝是怎么跟“私史”和“小吏”较上劲的。

先说说隋文帝管史书这事儿。开皇十三年那阵子,隋朝刚统一没几年,朝堂上忙着搞建设,民间却悄悄兴起了一股“写史热”——有些读书人闲着没事,就搜罗些朝野轶事,自己动笔写国史,写完还互相传着看,甚至对着当下的朝政说三道四。这事儿传到杨坚耳朵里时,他正对着新修的宫殿图纸点头,一听这话立马把图纸扔在案上,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这还了得?历史是随便写的吗?”

为啥杨坚这么上火?搁现在说,就像有人没经过官方授权,自己编了本“国家大事记”,里面还夹杂着不少主观评价,比如“某大臣办事不力”“皇帝某天做的决定欠妥”。杨坚觉得,这些私史没经过审定,保不齐里面有瞎编的内容,万一传出去,老百姓听了信以为真,岂不是要“惑乱人心”?更怕的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借着写史挑唆朝政,刚稳定的江山可经不起这么折腾。

有天早朝,杨坚当着满朝文武就把这事儿摆出来了,语气又严肃又带着点无奈:“你们说说,民间随便写国史、评人物,要是写得不对、评得不公,让天下人误会了朝廷,谁来担这个责?”大臣们有的点头附和,有的低头没敢吭声。杨坚也没等众人议论出结果,直接拍板下诏:“以后民间再有人自己撰集国史、臧否人物的,一律禁绝!”意思就是,写历史这活儿,只能官方来干,得统一口径,不能让私人瞎掺和。

这下可把民间的“业余史官”们打了个措手不及——有人刚写了半本《隋初轶事》,还没来得及修改,就赶紧找个匣子锁起来;有人正跟朋友讨论“某事件该怎么写才客观”,一听诏书下来,立马闭嘴改聊天气。官方接手修史后,倒是保证了历史记载的“统一性”,可也少了些民间视角的鲜活劲儿,就像一道菜只按一种配方做,少了点不一样的滋味。杨坚这波操作,说到底是怕“历史失真”影响统治,可也无意间把民间史学的“小火苗”给压下去了,算是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双刃剑”。

再说说隋文帝抓粮仓的事儿,这事儿可比管史书接地气多了。隋朝统一后,杨坚最担心的就是“饿肚子”问题——以前天下大乱,老百姓没粮吃,到处闹饥荒,现在太平了,得赶紧存粮,万一遇到灾年或者打仗,才有底气。于是他下了道命令,在全国设“义仓”,就是让老百姓捐点粮,官府再补贴点,把粮存在仓里统一管理,跟现在的“应急储备粮”差不多意思。

可粮仓多了,管理就成了大问题。有一年,杨坚派亲信去关中巡查义仓,回来的人递上的奏折让他气得拍了桌子——有几个基层小吏,看着粮仓里的粮食多,就动了歪心思,要么趁盘点的时候偷偷往自己家带几袋,要么虚报“粮食受潮损耗”,把克扣的粮偷偷卖了换钱。涉案的粮不多,也就几石几斗,可杨坚不这么看,他把奏折往大臣们面前一扔,怒气冲冲地说:“仓廪是国家的根本,老百姓把粮交上来,是信得过朝廷!这些小吏贪的是粮,丢的是朝廷的民心!”

换作别的皇帝,可能会让地方官随便处理下,可杨坚偏要“小题大做”——他不仅下令把涉事的小吏抓起来,该流放的流放,该杖责的杖责,还让全国各州府都照着关中的样子,彻查本地义仓。更绝的是,他还亲自琢磨出一套“粮账核对制度”:粮仓每月要盘点一次,账上的数字得跟实际粮食对得上,还得让两个官员互相监督,一个记账一个管仓,谁也别想单独动手脚。

这制度一推行,效果立竿见影——以前有些小吏还想浑水摸鱼,现在看着层层监督,再也不敢动歪心思了。有个老吏跟新上任的小吏说:“别想着贪粮了,现在皇帝盯着粮仓比盯自己的国库还紧,你动一粒粮,都能给你查出来!”杨坚这波操作,看似对“小贪”太严厉,实则是看透了“小贪不除必成大患”的道理,就像家里防老鼠,不能等老鼠咬坏了大物件才动手,得从一开始就堵住窟窿。

司马光说

杨坚禁私史,意在统史观、固朝纲,虽为治国之需,却失却民间史学之活气;惩盗粮小吏,重细节、肃吏治,以小见大护民心,此乃明君之举。然禁私史过严,则易失历史之真;惩小吏虽正,却需防苛政之弊。帝王治国,当在“控”与“放”、“严”与“宽”间寻平衡,方为长久之道。

作者说

杨坚这两件事,看似一“文”一“武”,实则都藏着他的治国逻辑——管史书,是怕“历史话语权”旁落,影响统治合法性;抓粮仓,是怕“民生根基”动摇,丢了执政根本。但细想下来,这里面也有值得琢磨的地方:私史虽可能失真,却能补充官方史书没记载的细节,完全禁绝反而少了历史的多面性;小吏贪粮虽该罚,但杨坚后续制定的“粮账制度”,比单纯惩罚更有意义——比起“事后追责”,“事前防错”才是治理的关键。放到现在也一样,不管是管理一个团队还是制定规则,光靠“堵”和“罚”不够,还得考虑“疏”和“防”,这样才能既解决问题,又不留隐患。

本章金句

治国如理家,既要护好“门面”(史书),更要守好“家底”(粮仓),严在关键处,细在要紧时。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新白蛇问仙 娱乐人生从三十而已开始 为奴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独醉天涯 快穿之反派大人是病娇 大佬今天要立遗嘱了吗 我真是大明星 漫游五界 盗笔之主打一个陪伴 一胎三宝,总裁爹地求复合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修真界第一女悍匪 偷听心声后贝吉塔逆转绝望未来 海贼:草帽团中的最强辅助 纵横古今南洋豪门的大唐风云录 老婆比我先重生了 战双帕弥什之渡鸦 
经典收藏我在大唐有块田 大宋小农民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唐枭 皇叔威武:霸宠小娇妃 我与那位尚书大人 唐晟春秋 钢铁界 deepseek 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 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 三国之重振北疆 玄宇宙 毒后妖娆:腹黑王爷宠上瘾 大汉咸鱼王:刘禅的全球征服日记 三国之一马平川 陛下,臣只想吃软饭 刀镇寰宇 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 
最近更新白虎御唐:龙阙血鉴 大唐长安秘物栈 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 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 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 大明卫 大明第一战神 我长生不死愁啊 大明:哈密卫百户,富可敌国 青金志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长生:老夫一惯儒雅随和 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 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 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 离之星 大秦帝国:铁血文明 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 明末:玩骑砍的我能无限爆兵 跟宋江决裂后,我二龙山强的可怕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天梦飘香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txt下载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最新章节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