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短耳的兔子

首页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之女将星 调教女王 京门风月 贞观憨婿 青鸾乱 1908远东狂人 穿越影视风云录 兵锋无双 唐人的餐桌 大魏宫廷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短耳的兔子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全文阅读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txt下载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81章 入职惊雷遇拉拢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沈砚秋指尖抚过簇新的户部郎中官服补子,那冰凉的丝线绣成的鸳鸯纹路,让他恍惚了一瞬。昨日米脂城外的黄土尘埃、乡民殷切的目光、林墨雪悄然塞入行囊的草药气息,犹在眼前鼻端萦绕。可此刻,他已然立在户部衙门那森严的门廊下,京城的晨风带着一丝皇城根下特有的压抑感,吹拂着他官袍的下摆。

“沈郎中,这边请。”引路的小吏低眉顺眼,语气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他深吸一口气,将米脂的万千思绪暂且压下,抬步迈入这大明帝国的财赋中枢。堂内不算明亮,檀木公案排列有序,算盘珠子的轻响与书吏翻阅文牍的沙沙声交织,空气里弥漫着墨香与一种陈年卷宗特有的霉旧气息,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他刚落座于属于自己的那张略显狭小的公案后,尚未将苏清鸢昨夜整理的“京城人脉录”及西北军屯最新账目在脑中梳理清楚,堂外便传来一阵略显急促却又刻意放轻的脚步声。

来人未等通传,径直而入。一身绯色侍郎官袍,面容清癯,眼神却带着久居上位的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热切,正是东林党在户部的旗帜之一,侍郎张慎言。

“沈郎中,一路辛苦。”张慎言拱手,笑容恰到好处,目光却已迅速将沈砚秋周身扫了一遍,“昨日方闻沈郎中自西北载誉而归,今日便来部里点卯,勤勉可嘉。”

“张侍郎过誉,下官分内之事。”沈砚秋起身还礼,姿态恭谨,心下却是一凛。来得太快了,快得不同寻常。他这郎中之位尚未坐热,侍郎亲至,绝非寻常寒暄。

张慎言虚按手掌,示意他坐下,自己也顺势在一旁的空椅上落座,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沈郎中在西北整饬军饷、推行军屯,成效斐然,陛下甚慰。如今辽东军饷吃紧,朝廷度支维艰,正是我等臣子戮力同心之时。”

他略顿一顿,观察着沈砚秋的神色,继续道:“不瞒沈郎中,江南盐税近年颇有积余,粗略计之,岁入可增百万两之数。若暂时挪移部分,填补辽东窟窿,可解燃眉之急。此事若成,于国于民,皆是大功一件。” 话语温和,字里行间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意味,那“江南盐税”、“东林乡绅把控”的暗示,如同无形的丝线,悄然缠绕上来。

沈砚秋垂眸,看着公案上光洁的漆面映出自己模糊的倒影。百万两?江南盐税积弊已久,这“积余”从何而来,不言自明。东林这是要借他之手,行挪移之实,既在陛下面前表了功,又确保了盐税这块肥肉依旧牢牢攥在他们手中,甚至可能借此将他绑上东林的战车,成为他们在户部的“钱袋子”。

他指尖在膝上无声地轻叩,脑中飞快盘算。直接拒绝,立时便得罪了这位实权侍郎,日后在户部必将举步维艰。若虚与委蛇,则后患无穷。

“侍郎大人心系国事,下官敬佩。”沈砚秋抬眼,目光澄澈,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只是,盐税关乎国库根本,挪移之议,牵一发而动全身。下官初来乍到,于盐务尚未熟稔,仓促行事,恐生纰漏,反误了朝廷大事。不若容下官仔细核验近年盐税账目,厘清积余实数与来龙去脉,再行筹划,方为稳妥之道?”

他语气谦恭,理由也冠冕堂皇——要查账,要核实。既未直接拒绝,也未轻易承诺,将一个“稳”字摆在台前。

张慎言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旋即舒展,笑道:“沈郎中果然谨慎。也罢,此事确需详加斟酌。你且先熟悉部务,盐税账目,稍后本官让人给你送来。”他站起身,意味深长地看了沈砚秋一眼,“沈郎中是聪明人,当知在这京城之地,独木难支的道理。若能同心协力,前程不可限量。”

说完,不待沈砚秋回应,便转身离去,绯袍一角在门外一闪而逝。

堂内恢复寂静,只有算盘声依旧。沈砚秋缓缓坐直身体,掌心竟有些微潮意。张慎言最后那句话,几乎是明示了。东林的拉拢,带着居高临下的施舍与不容拒绝的强势。

他端起桌上小吏刚奉上的、已微凉的茶水,抿了一口,苦涩的滋味在舌尖蔓延。目光落在窗外,户部院中那棵老槐树虬结的枝干上,几只麻雀在跳跃啁啾,无忧无虑。

这户部,比他预想的还要水深。东林党的网已经撒下,那么,阉党呢?崔应元昨日得知他升任郎中,兼管西北军饷与盐税,岂会毫无动作?

正思忖间,门外再次响起脚步声,这一次,却带着几分沉重的意味。

只见崔应元一身同样绯色的侍郎官袍,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脸上挂着看似豪爽,眼底却冰寒一片的笑容。他身后还跟着两名面无表情的随从,往门口一站,便堵住了大半光线,堂内的气氛瞬间凝滞了几分,连那持续的算盘声都戛然而止。

“沈郎中!恭喜高升啊!”崔应元声若洪钟,走到沈砚秋公案前,毫不客气地拿起他刚放下的茶杯,瞥了一眼,又重重放下,发出“磕哒”一声脆响,“西北一趟,沈郎中可是立了大功,连九千岁都听闻了你的名号。”

沈砚秋起身:“崔侍郎。”

崔应元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身体前倾,几乎凑到沈砚秋面前,一股淡淡的、混合着香料与某种阴鸷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明人不说暗话。西北军饷,历年都有成例,其中三成,乃是孝敬九千岁的‘常例’。沈郎中新官上任,不懂规矩,本官可以理解。这样,你只需按旧例办理,将这三成银两……”

他伸出三根手指,在沈砚秋眼前晃了晃,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如锤:“……按时、足额,送到该送的地方。本官保你半年之内,这户部侍郎的位置,换你来坐!” 他话语一顿,眼神骤然锐利,带着毫不掩饰的威胁,“如若不然……哼,沈郎中在米脂私调粮饷、结交边将的事,若是被有心人翻出来,扣上个‘图谋不轨’的帽子,只怕你这项上人头,还有你那米脂的一干‘亲信’,都要跟着受累!”

利诱与威逼,赤裸裸地摊开在面前。比之张慎言含蓄的拉拢,崔应元的手段,更显酷烈直接。

沈砚秋心脏微微一缩,面上却不动声色,甚至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恍然”与“犹豫”,他迟疑道:“这……三成‘常例’?下官……下官确实不知。西北军饷关乎边关稳定,若骤然削减,恐生变故。崔侍郎可否容下官查阅往年卷宗,核对此项‘常例’的支用流程,再行定夺?”

他再次祭出了“查账”的法宝。面对阉党,他更需要谨慎,虚与委蛇,拖延时间,摸清底细,方能图谋后续。

崔应元盯着他,眼中闪过一丝狐疑,随即化为不耐烦的阴冷:“卷宗?流程?沈郎中,在这京城,有些事,不需要看得那么清楚!你只管按吩咐办事,天塌下来,有九千岁顶着!给你三日时间考虑,三日后,本官要听到准信!”

他冷哼一声,拂袖转身,带着两名随从扬长而去,沉重的脚步声回荡在廊间,也敲在堂内每一个竖着耳朵听动静的官吏心上。

沈砚秋独立堂中,阳光从窗棂透入,在他脚前投下斑驳的光影,却驱不散周身弥漫的寒意。短短一炷香的功夫,东林与阉党,先后登场,软硬兼施。这户部,果然是个不见刀光剑影,却更能杀人无形的战场。

他缓缓坐回椅中,指尖无意识地划过苏清鸢那本“人脉录”的硬壳封面。脑海中,已然开始勾勒一张复杂的棋局,棋子在心中悄然移动——盐税、军饷、东林、阉党、崇祯的期待、徐光启的赠书……

就在这时,一名书吏捧着一摞厚厚的账册,小心翼翼地走到他案前,低声道:“沈郎中,张侍郎吩咐,将近年盐税账目送来了。还有……方才崔侍郎的人也送来一批,说是西北军饷往年的核销记录,请您……一并过目。”

两摞账册,一左一右,堆满了他的公案,如同两道无形的枷锁,又像是两个巨大的漩涡。

沈砚秋目光扫过那堆积如山的卷宗,最上面一本盐税账册的封皮上,赫然沾着一点暗红色的印记,像是凝固的朱砂,又似干涸的血迹。

他伸出手,轻轻拂过那点印记,触感微凉。

这户部的第一日,比他预想的,还要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新白蛇问仙 娱乐人生从三十而已开始 校花之贴身高手 寻常书 为奴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大佬今天要立遗嘱了吗 甜蜜隐婚:影后恃宠而娇 盗笔之主打一个陪伴 被迫嫁给前未婚夫世子之后 国民导演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偷听心声后贝吉塔逆转绝望未来 海贼:草帽团中的最强辅助 老婆比我先重生了 相师 抗战从影视我的团长开始 战双帕弥什之渡鸦 起猛了,求生木筏怎么多了个女人 
经典收藏我在大唐有块田 大宋小农民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唐枭 钢铁界 带着宝藏复大明王学军 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 穿越三国:吕布成为我岳父 乱世古武之一代君王 玄宇宙 大汉咸鱼王:刘禅的全球征服日记 三国之一马平川 刀镇寰宇 穿越三国,从七擒孟获开始 古今中外奇案录 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 乱世军阀:帝国创造者 
最近更新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 大明卫 大明第一战神 我长生不死愁啊 大明:哈密卫百户,富可敌国 青金志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长生:老夫一惯儒雅随和 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 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 游戏三国之逆流天下 大唐:我当太子,李二李四全破防 女帝的社畜生存法则 北境之王:从假死开始 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 朱棣:什么?咱家老四是全球球长 清欢渡:味染人间 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 寒门逆袭:我用科技平天下 一剑照汗青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短耳的兔子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txt下载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最新章节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