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栋梁,是个球队领队。
当足协把领队KpI和网络热度挂钩时,
我连夜把战术板换成了梗百科。
山东领队用“尊嘟假嘟”化解更衣室内讧。
成都领队把“挖呀挖”改成赛前动员口号。
最绝的是河南领队,用“感建分”解决球员感情纠纷。
当老板指着百万热搜问我怎么做到的,
我掏出《领队黑话手册》微微一笑:
“现在管球队,得先学会当梗帝。”
---
中超领队内部培训会,气氛比国足更衣室输球还凝重。
足协代表站在台上,背后投影着一行刺眼的大字:《关于领队岗位职能多元化改革的实施意见》。
“同志们,时代变了。”代表敲着桌子,“从今天起,各队领队的绩效考核,除了传统的后勤管理、思想工作,新增‘网络热度值’指标,占比30%!”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我和山东泰山的领队老刘、成都蓉城的领队小赵、河南嵩山龙门的领队大何面面相觑。
“这意味着什么?”代表扫视我们,“意味着你们不光要管好球队的吃喝拉撒,还得学会造梗、接梗、玩梗!球队赢球能上热搜,算你们合格;球队输球但梗能出圈,算你们优秀;既输球又没梗……”他顿了顿,露出一个“你懂的”表情。
老刘低声骂了句脏话:“咱是领队,又不是网红经纪人!”
我没吭声,默默在笔记本上写下四个字:“梗帝求生”。
---
第一轮联赛,腥风血雨。
山东泰山队更衣室赛后炸了锅。为了一次失误,老将和新人吵得面红耳赤,眼看就要从“友好交流”升级为“全武行”。主教练在一旁劝得口干舌燥,毫无作用。
老刘,这位五十多岁、一贯以严肃着称的山东汉子,看着手机上新挂上的热搜 #泰山队内讧# ,又看看眼前吵成一团的球员,额头上青筋直跳。突然,他猛地站起来,走到两人中间。
所有人都以为他要拍桌子怒吼。
谁知,老刘深吸一口气,用带着浓郁山东口音的普通话,憋出一句:“尊嘟假嘟?为个球,至于吗?”
争吵声戛然而止。
整个更衣室瞬间安静,所有人都像被按了暂停键,目瞪口呆地看着老刘。那个吵架的新人甚至下意识地揉了揉耳朵,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
老刘脸憋得通红,但还是硬着头皮,把刚从网上学来的词儿往外蹦:“张中和一点咯?都是老best,搞这么kam干嘛?”
“老best”(指关系亲密的朋友)、“Kam”(形容事情令人尴尬)这几个词从一脸正气的老刘嘴里说出来,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不知是谁先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紧接着,整个更衣室爆发出震耳欲聋的笑声,连刚才吵架的两位主角都绷不住,笑得前仰后合。
紧张的气氛瞬间冰消瓦解。
事后,老刘红着脸跟我吐槽:“老子一辈子没这么尴尬过!”但结果是,#山东领队尊嘟假嘟劝架# 成功冲上热搜,覆盖了内讧的负面新闻。俱乐部高层不但没批评,反而给老刘发了个“舆情应对创新奖”。
---
见识到“玩梗”威力的领队们,开始各显神通。
成都蓉城的小赵,一个精明的四川小伙,把“挖呀挖”成功本土化。赛前动员,他不再喊“雄起”,而是领着球员们边做动作边唱:“在小小的凤凰山里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进球,开大大的花!” 效果拔群,球员们笑着上场,心态放松,开局猛如虎。
他还开发了 “i人e人分类管理法”。针对“i人”(内向型)球员,安排安静的单独沟通;对于“e人”(外向型)球员,则鼓励他们在更衣室用“绝绝子”(形容好极了)等夸张语言活跃气氛。球队氛围前所未有的和谐。
河南嵩山龙门的大何,面对主力前锋因失恋状态低迷的经典难题,祭出了终极法宝。他没有长篇大论地开导,只是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深沉地说了三个字:“感建分。”
(“感建分”是“感情的问题一律建议分手”的缩写)
小伙子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第二天训练生龙活虎。大何的“感建分疗法”在领队圈一战成名,专治各种恋爱脑。
最卷的是我。 我借鉴了时下流行的 “多巴胺穿搭”(指通过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来调节心情的穿搭风格)理念,把球队大巴、餐厅甚至训练场边的锥形桶,都换成了亮橙色、明黄色。美其名曰:“视觉刺激,激发多巴胺,提升竞技状态!” 球员们一开始吐槽“闪瞎狗眼”,后来居然慢慢习惯了,还说看着是挺提神。
我还整理了厚厚一本《领队黑话手册V1.0》,在领队群里共享。里面收录了如 “SLdpK”(形容非常好笑)、“mNYY”(指一定要有的事物)、“Firm”(指很好很正面)等最新网络用语,并附上了使用场景和例句。我们私下自嘲,这是 “领队的自我修养”。
---
然而,梗玩多了,容易反噬。
联赛关键战,我们队客场挑战劲旅。赛前,我为了让队员们放松,在更衣室带头玩起了最近短视频平台很火的“恐龙抗狼”梗,带着大家群魔乱舞,气氛热烈得像派对。
结果玩过头了。上了场,队员们一个个脚下发软,注意力不集中,仿佛还沉浸在“恐龙抗狼”的节奏里,被对手按在半场摩擦,最终零比三惨败。
赛后,老板的电话直接追了过来,语气冰冷:“李领队,‘恐龙抗狼’能帮我们保级吗? 我要的是热度,但不是这种让人看笑话的热度!”
我握着电话,汗如雨下。更糟糕的是,网上舆论也开始转向,从最初的“领队好玩”变成了“领队不务正业”、“球队娱乐化”的批评。
领队们再次聚头,气氛低迷。
“我就说嘛,这玩意儿不靠谱!”老刘闷声道,“咱们是领队,不是小丑!”
大何也叹气:“‘感建分’治标不治本,那小子这个月又失恋了,问我咋部署(指下一步该怎么办),我难道还能再说一次‘感建分’?”
我看着他们,深吸一口气:“兄弟们,咱们是不是走入误区了?玩梗不是目的,而是工具。就像老刘你劝架,目的是平息矛盾, ‘尊嘟假嘟’只是手段。我们不能为了玩梗而玩梗,得用梗来解决实际问题,传递正能量。”
---
痛定思痛,我们调整了策略。
“梗”不再是刻意为之的表演,而是融入了日常管理的智慧。
当球队遭遇误判,球员们要围堵裁判时,我不会再说什么网络用语,而是站出来,用身体隔开双方,冷静地说:“Respect规则,兄弟们,镜头都拍着呢。” (“Respect”指向某人表达尊重和称赞)
当年轻球员因为网络恶评心态失衡时,我会找他谈心:“别做‘polly Shum’(指玻璃心,形容容易因他人的话而受伤),看看周定洋,被骂‘永动机’这么多年,人家用跑动数据说话,现在成了‘世一’(世界第一的缩写,形容最好)腰!”
当球队取得关键胜利,我会在更衣室带头喊出:“今晚的表现,YYdS!(即“永远的神”,用于高度赞赏)” 这时的欢呼,充满了发自内心的自豪。
我们甚至联合策划了一场“领队面对面”直播活动。没有剧本,没有刻意玩梗,我们就是真诚地分享领队工作的辛酸与乐趣,回答球迷各种刁钻提问。老刘在现场演示如何用山东话快速清点球队装备,小赵教大家用四川话喊加油口号,大何分享了如何用一顿胡辣汤哄好闹别扭的球员。我则展示了那本被翻烂的《领队工作手册》,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球员的生日、家人情况、喜好甚至小情绪。
这场“不整活”的直播,意外地获得了空前成功。弹幕上刷满了“Respect”、“Firm”(指很好很正面)和“这才是真正的领队”。#领队也是普通人# 的话题阅读量一夜破亿。
---
赛季末颁奖礼,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一幕。
足协增设了“年度最佳领队”奖项。主持人念出的获奖名单,赫然是我、老刘、小赵和大何。
我们四人并肩站在璀璨的舞台上。台下,是和我们“斗智斗勇”了整个赛季的球员、教练、俱乐部官员,以及无数媒体和球迷。
主持人把话筒递给我,让我发表获奖感言。
我看着台下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又看了看身边三位从“梗帝”进化成“管理艺术家”的战友,百感交集。
“以前,大家觉得领队就是管管行李、订订机票的‘大内总管’。”我开口,声音平静,“后来,足协逼我们当‘梗帝’,我们一开始也很懵,闹过笑话,走过弯路。”
台下响起善意的笑声。
“但我们慢慢明白了,”我举起那个沉甸甸的奖杯,“无论是‘领队’、‘球队经理’还是‘梗帝’,核心永远是‘服务’与‘沟通’。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管理,去沟通,去凝聚团队,这没什么不好。”
“感谢这个时代,逼着我们这些老家伙不断学习。也感谢球员和球迷,包容我们的每一次尝试。”我顿了顿,看向镜头,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以后,我们还是你们的‘梗帝’领队。但请放心,我们更是球队最稳的‘老best’!”
全场掌声雷动。
老刘凑过来,对着话筒补充了一句,依旧是那口标准的山东普通话:“俺觉得,管球队和玩梗一样,都得——用真心!”
这一刻,没有SLdpK,没有mNYY,只有理解和共鸣。
我们这四个“梗帝”领队,终于用我们的方式,赢得了真正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