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时空参数的微调
能量维度因“高维谐振腔”而稳固,信息维度由“信息堡垒”而牢不可破,通往筑基巅峰的最后,也是最为玄奥艰险的一步,便是时空维度的适应与校准。
如果说能量和信息如同构建世界的“材料”与“蓝图”,那么时空,便是承载这一切的舞台本身。西荒这片地域,因上古实验失败,其时空结构早已千疮百孔,充满了扭曲、褶皱与异常。寻常修士在此,只觉得灵气混乱、方向难辨、时而还有光阴错乱之感,却难以理解其根源。
而我,要做的,便是让我那已然蜕变的“混沌谐振基盘”,其核心运转频率,与这片扭曲的、充满“个性”的本地时空参数,达成一种动态的、和谐的 “同步校准”。
这并非强行将基盘频率匹配到某个固定的异常值,那无异于刻舟求剑。西荒的时空参数本身就在不断波动、变化。我需要的是让基盘具备一种动态追踪与自适应的能力,如同最精密的航海钟,无论船只如何颠簸,都能自动调整,始终指向正确的时空基准。
我再次沉入识海,将感知提升到极致。在高维视角的辅助下,周围那原本隐形的时空结构,如同被染上了颜色的水流,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
左侧三丈外,有一片时间流速比正常快了约百分之一的“加速区”,其边界模糊,如同热浪下的扭曲空气。
右后方,则是一个微型的“空间褶皱”,光线在那里会发生极其细微的偏折,物质穿过时也会受到难以察觉的阻力。
更远处,还有如同旋涡般的“时空乱流”边缘,参数变化更加剧烈和无序。
我的目标,就是在这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找到那隐藏在混乱表象下的、相对稳定的 “时空背景频率”——那是这片区域时空结构在宏观上、在更高维度视角下,依旧保持的某种底层“心跳”。
我引导着基盘,释放出极其细微的、不带任何攻击性的探测谐振波。这些波纹如同投入不同密度水体的石子,通过其反馈回来的“涟漪”形态、速度、衰减程度,来反推局部的时空曲率、时间流速梯度等参数。
海量的数据涌入基盘,由“高维谐振腔”进行超高速处理。
起初,基盘的频率调整显得笨拙而滞后,往往一个区域的参数刚刚匹配完成,另一个区域的异常又导致了新的偏差。基盘本身也因为这频繁的、涉及根源的调整而微微震颤,带来神魂层面的不适。
这比之前任何一次优化都要困难。时空参数是构成世界的最底层框架之一,触碰它们,如同在修改运行中的操作系统的核心代码,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连锁崩溃。
我紧守心神,将“混沌谐振”理论中关于动态平衡与自适应调节的精髓发挥到极致。不再追求瞬间的完美匹配,而是引导基盘学会“预判”和“平滑过渡”。
如同一个初学者在颠簸的船上学习保持平衡,从最初的东倒西歪,到逐渐找到节奏,能够随着船只的晃动而自然地调整重心。
时间在专注中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到基盘的震颤逐渐平息,其核心频率的调整变得愈发圆融、自然。它不再是被动地响应时空的变化,而是开始主动地、提前微调自身,仿佛与这片扭曲的时空产生了某种深层次的 “共鸣”。
当我再次“看”向那片时间加速区时,基盘已能自动将我的感官时间与区域内的局部时间进行快速校准,不再有那种突兀的加速感。
当我感知那空间褶皱时,基盘会提前微调我的能量场,使其平滑地“滑过”褶皱,几乎感受不到阻力。
甚至,对于远处那时空乱流传来的微弱干扰,基盘也能提前产生一丝预警性的谐振,让我下意识地避开其影响最强的方向。
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感与融入感,油然而生。
我仿佛不再是这片扭曲时空的“外来者”和“承受者”,而是变成了它的一部分,一个能够理解并适应其“呼吸”与“脉搏”的共生体。
虽然还远未达到能主动操控时空的程度,但这份同步与适应的能力,意味着我在这片绝地中的生存能力、战斗时的环境利用能力,都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我缓缓睁开眼,目光扫过矿坑外那看似混乱、实则在我感知中已变得“有迹可循”的西荒景象。
时空参数的微调,初步完成。
能量、信息、时空,三大维度的根基,至此,已在我的“科学筑基”道路上,初步稳固。
接下来,便是将这三大维度的力量融会贯通,着手构建那标志着我踏入筑基巅峰的——“初级法则接口”!
道路已然铺就,巅峰,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