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吧,最近可能是被接连不断的幺蛾子整出点神经质了。现在每天早上到公司第一件事,就是绕着办公楼转三圈,看看有没有可疑车辆蹲点。前台那盆绿萝我都要每天检查叶片背面有没有被装窃听器,喝个水都得先往饮水机里瞅瞅是不是被人下了药。
“陆总,您这警惕性都快赶上国安局了。”小林某天实在看不下去,给我桌上放了本《被害妄想症自我诊断手册》。
我一边翻书一边叹气:“能不警惕吗?上次那个赵总的事儿才过去几天?我现在晚上做梦都是各种商业间谍在咱公司跳广场舞。”
这话真不是夸张。自从击退顶峰资本的恶意收购后,我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公司表面风平浪静,业务蒸蒸日上,连股价都稳步回升。可越是这样,我这心里越不踏实,总觉得暗处有双眼睛在盯着我们。
这种不安在周二的董事会上得到了印证。
“陆总,有个好消息。”王明阳难得露出笑容,“‘智云科技’主动找上门来,想跟咱们战略合作。”
我挑了挑眉:“智云科技?就是那个做人工智能起家的行业新贵?”
“对。”王明阳把一份文件推过来,“他们开出的条件相当优厚,不仅愿意共享技术,还承诺三年内不涉足我们的核心业务领域。”
我翻开合作方案,越看越觉得蹊跷。这也太优厚了,优厚得不像真的。智云科技在业内是出了名的狼性文化,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方了?
“你怎么看?”我问王明阳。
“我觉得可以谈。”王明阳推了推眼镜,“他们的AI技术正好能补足我们的短板。如果能合作,新产品研发速度至少能提升百分之四十。”
其他董事也纷纷表示赞同。只有我,总觉得这事儿透着古怪。
散会后,我特意留下王明阳:“明阳,你觉不觉得这事儿太顺利了?”
王明阳笑了笑:“陆总,您是不是太敏感了?咱们刚经历那么多风波,也该有点好事了。”
也许真是我太敏感了?我摇摇头,把疑虑压在心里。
第一次谈判安排在周四。智云科技来了个副总裁,姓孙,四十出头,戴着金丝眼镜,说话滴水不漏。
“陆总,久仰大名。”孙总握手时力道恰到好处,“我们董事长特别欣赏贵公司的创新精神,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合作。”
我打着哈哈:“孙总过奖了。贵公司在AI领域的成就才真是令人佩服。”
商业互吹完毕,进入正题。孙总提出的合作方案比文件上写的还要优厚,不仅技术共享,还愿意承担大部分研发费用。作为回报,他们只要求获得新产品百分之十的销售分成。
“这条件也太好了吧?”我忍不住问,“孙总,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贵公司图什么?”
孙总笑了:“陆总果然快人快语。我们看中的是贵公司的市场渠道和用户基础。说实话,我们在技术上有优势,但在市场推广上一直不太顺利。”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但我心里那点疑虑还是没完全消除。
谈判进行得很顺利,不到两周就达成了初步协议。签约仪式定在下周一,智云科技的董事长要亲自出席。
就在我以为这次终于能顺利合作时,意外发生了。
周五晚上,我加班整理签约材料,突然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小心智云,有诈。”
我心头一紧,赶紧回拨过去,却发现是空号。
“怎么了陆总?”王明阳看见我脸色不对,关切地问。
我把短信给他看。王明阳皱起眉头:“恶作剧吧?可能是竞争对手在捣乱。”
我也希望是恶作剧,但直觉告诉我没那么简单。
周六一早,我让小林去查发信号码,结果和预料中一样——是张不记名的电话卡。
“陆哥,要不下周一的签约仪式推迟吧?”小林担忧地说。
我摇摇头:“没有确凿证据,单凭一条短信就推迟签约,说不过去。”
话是这么说,但我还是留了个心眼。周日晚上,我独自来到公司,把合作方案又仔细研究了一遍。
凌晨两点,我终于在厚厚的合同附件里发现了问题——在一个不起眼的条款里,藏着个“强制收购”条款。大意是,如果我们连续两个季度净利润增长率低于百分之十五,智云科技有权以约定价格收购公司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
这个条款写得极其隐晦,用的是法律术语套法律术语,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而且约定的收购价,只有公司实际价值的三分之一!
我惊出一身冷汗。好险,差点就着了道!
周一早上,签约仪式现场布置得隆重喜庆。智云科技的董事长亲自到场,是个看起来很和善的老头。
“陆总,久仰久仰。”他握着我的手,笑容满面,“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我也笑着回应:“李董太客气了,能跟贵公司合作是我们的荣幸。”
签约前,我假装随意地提起:“李董,关于合同里那个强制收购条款,我有点疑问...”
李董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什、什么强制收购条款?”
我把合同翻到那一页,指着那个条款:“就是这个。我觉得不太合理,能不能修改一下?”
现场气氛顿时变得尴尬。李董强笑着解释:“这个啊,这是标准条款,主要是为了保障双方利益...”
“保障利益?”我笑了,“用三分之一的价格收购我们公司,这是保障谁的利益?”
谈判不欢而散。送走智云科技的人,王明阳愧疚地说:“陆总,对不起,是我疏忽了...”
我摆摆手:“不怪你,他们做得太隐蔽了。要不是有人提醒,我也发现不了。”
虽然躲过一劫,但我心里更不安了。那个发短信提醒我的人是谁?他为什么要帮我们?
这个问题在三天后有了答案。
那天我加班到很晚,正准备离开时,前台说有人找我。出来一看,是个戴着口罩和帽子的年轻人。
“陆总,能借一步说话吗?”他压低声音说。
我把他带进办公室。他摘下口罩,露出一张略显稚嫩的脸。
“我是智云科技的前员工,姓陈。”他开门见山,“上周那条短信是我发的。”
我请他坐下:“为什么要帮我们?”
小陈苦笑:“我看不惯他们的做法。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们专门用这种手段吞并小公司。我之前所在的公司就是这样被他们搞垮的。”
他告诉我,智云科技有个专门的“战略合作部”,其实就是个商业间谍部门。他们会先示好合作,然后在合同里埋雷,最后通过种种手段迫使合作方触发收购条款。
“太卑鄙了!”我气得直拍桌子。
小陈继续说:“他们现在盯上你们公司,主要是因为你们的新产品威胁到了他们的核心业务。我听说,如果这次合作不成,他们准备用其他手段。”
送走小陈,我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听完我的叙述,所有人都义愤填膺。
“这是诈骗!”小林激动地说,“我们应该报警!”
王明阳比较冷静:“报警要有证据。现在只有小陈的证词,还不够。”
确实,小陈虽然提供了很多内幕,但都没有实质证据。而且他已经离职,证词的可信度会打折扣。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时,转机出现了。
周五下午,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智云科技的董事,姓周,说有重要事情要面谈。
我本来想拒绝,但对方说的一句话让我改变了主意:“我知道李董的秘密,关于他如何操纵股价。”
我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周董是个精瘦的中年人,眼神犀利。
“陆总,我就直说了。”他搅拌着咖啡,“我想跟您合作,搞垮李董。”
我挑了挑眉:“为什么?”
“他做得太过分了。”周董冷笑,“为了吞并你们公司,他动用了公司的秘密资金。这事如果曝光,他得坐牢。”
我心里一动:“您有证据?”
周董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U盘:“这里面是他挪用资金的证据,足够让他喝一壶的。”
我接过U盘,但没有立即答应:“您想得到什么?”
“很简单。”周董笑了,“李董下台后,我要当董事长。到时候,我们可以正经合作。”
这笔交易很诱人,但我总觉得哪里不对。一个公司的董事,为什么要帮外人搞垮自己的董事长?
回到公司,我让技术部检查U盘。里面的证据确实很充分,但来源可疑。
“陆总,我觉得这是个圈套。”王明阳分析道,“万一这些证据是伪造的,我们反而会被告诽谤。”
我想了想,决定按兵不动。既不用这些证据,也不拒绝周董,先观察观察。
这一观察,还真发现了问题。
周二早上,小林急匆匆来找我:“陆哥,我查到那个周董的背景了。他以前是李董的司机,后来才进的董事会!”
司机变董事?这转变也太戏剧性了。我让小林继续深挖,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周董其实是李董的私生子!
这下我全明白了。什么内部斗争,根本就是父子俩在唱双簧!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目的都是要吞并我们公司。
“太阴险了!”王明阳知道真相后,气得脸色发青,“咱们差点又上当了!”
我将计就计,假装对周董的提议很感兴趣,约他第二天详谈。同时暗中联系了媒体和监管部门。
第二天,周董准时赴约。我们正聊着,警察推门而入。
“周先生,你涉嫌商业欺诈,请跟我们走一趟。”带队警官出示了逮捕令。
周董,不,应该说是小李总,脸色瞬间惨白。他恶狠狠地瞪着我:“你阴我!”
我笑了笑:“彼此彼此。”
这件事的后续影响很大。智云科技股价大跌,李董被迫辞职。而我们公司因为接连挫败商业阴谋,在业内的声誉不降反升。
庆功宴上,小林好奇地问我:“陆哥,你怎么看出周董有问题的?”
我高深莫测地笑笑:“直觉。在职场混久了,你就能嗅出哪些人是真心,哪些人是假意。”
其实我心里在嘀咕:我总不能说重生前在新闻上看过类似的案例吧?
宴会进行到一半,王明阳把我拉到一边,神色凝重:“陆总,我刚收到消息,智云科技虽然换了管理层,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对我们的觊觎。”
我点点头。早就料到了。在商场上,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胜利。
但今晚,就让我先放松一下吧。
举杯时,我看着餐厅里欢声笑语的同事们,突然特别感慨。这职场啊,有时候你觉得已经看透了一切,但其实水比想象中还要深。
就像那盆在前台顽强生长的绿萝,你以为它只需要阳光和水,其实还要防虫防病,更要防那些想偷偷摘叶子的人。
至于明天还会遇到什么挑战...等明天再说吧。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实在不行就...就继续做我的快乐咸鱼。
毕竟,会翻身的咸鱼,那也是咸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