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浔在掌握大权之后一直没对安禄山一系的大臣进行处置,并非赵浔不想,更不是忘了。
而是李隆基和赵浔定下了一个赌约。
赌约内容正是安禄山会不会反。
两人之间并没有赌注。
非要说的话,便是李隆基的尊严,他要证明自己绝对没有看错人。安禄山不仅不会反,还是替大唐镇守河北之地。
而赵浔自然奉陪到底,没有赌注。
但为了赌约,赵浔不会向安禄山动手。
如果安禄山在长安,赵浔自然不会答应,但安禄山已经回到范阳,那动不动手便没有任何意义了。
这个消息,赵浔没有让任何人代劳,而是亲自赶赴行宫,来到李隆基当面。
“陛下,皇太孙殿下求见。”
因为朝堂的上的巨大变动,李隆基虽然很欣赏赵浔,但被全盘否定,隔谁也不爽。
听到赵浔求见,李隆基一脸不爽,但还是转头接过妃子递来的葡萄,缓缓咀嚼咽下后,才开口道:“让他进来。”
“遵旨。”
说着高力士立刻出门去迎接赵浔,高力士是个憨厚人,在确定李隆基性命无忧后,对待赵浔也是客气的很。
“殿下,陛下有请。”
“劳烦高公公了。”
看着高力士,赵浔点点头快步走进宫门,赵浔刚刚进门,李隆基的嘲讽便接踵而至。
“哟,这是谁啊?”
“这不是我大唐储君,在朝堂上翻云覆雨的圣人吗?”
“怎么有空到朕这儿来了?”
“祖父,河北急报。”
在卸下作为皇帝的身份后,李隆基仿佛觉醒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见李隆基火力全开,赵浔只用六个字,便直接将李隆基嘴堵上。
“河北急报?”
“何事!”
闻言赵浔保持沉默,并不开口,看着李隆基这急促的模样,或许这个事实对他有些残酷。
见赵浔不说话,李隆基也急了,直接起身有些踉跄的走到赵浔面前开口道:“说啊,到底何事。”
见李隆基这副模样,赵浔也是不再兜圈子,直接道:“祖父,安禄山反了。”
“尽河北之兵,直往长安而来。”
李隆基先是一顿,随后呆立原地,他不相信这件事,但心里也清楚赵浔不会拿这件事和他开玩笑。
但他还是不愿相信。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为何要诓骗朕!”
看着李隆基有些崩溃的模样,或许在历史上李隆基在得知安禄山造反之后,也是同样不可置信。
而这种被信任之人背叛的状态,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于是李隆基完全是以这种失了智的状态作决策,难怪全错。
但是这次,做决策的人是赵浔。
看着李隆基有些癫狂的模样,赵浔并未打断,而是等李隆基歇斯底里之后,缓缓开口:“祖父,你知道的孙儿不会拿这种事来诓骗你。”
“不可能。”
李隆基依旧固执的摇头,老实说这种固执的死老头,其实挺让人讨厌的,但是赵浔没有祖父。
剧本里,这也是头一回。
若是此前,癫狂的李隆基作为帝皇一冲动什么事都做的出。权力是催化剂,在疯狂的人手中,会使人是非不分,病急乱投医。
但现在交出大权后,应对赵浔李隆基似乎也只剩下一个老头子在大呼大叫。
好一会儿,李隆基才冷静下来。
这时,赵浔才开口道:“皇祖父,你多久没有出过长安了?”
听闻此言,李隆基陷入沉思,随口道:“很久很久,大致有十年了吧?”
“祖父,跟我一起去河北啊,我带你去看,孙儿绝无虚言。”
闻言李隆基看向赵浔,这是要御驾亲征?
有胆气,不愧是他的孙儿。
“好。”
由于河北之叛,原本筹备的登基大典被迫暂停,赵浔次日便直接通知礼部,将众臣集结后,草草布置一番,在众臣的见证下,便直接登基。
至此,赵浔终究登临大唐皇帝位。
李隆基在台下亲自为赵浔戴上冠冕,看着这些满眼都是自己年轻的模样,他舍不得地位,但也对赵浔骄傲。
“好,好啊。”
“皇祖父,多谢。”
“不必谢,这是你自己争来的。”
大唐天子,就该是这副样子,想要什么就争。
就该是谁也不服的样子。
谁不服,就将谁打服。
到老了也该是。
倒是李亨见赵浔登基,直接心凉了半截,整日抑郁寡欢,最后还是被李隆基劝解才好些。
毕竟是父子,脱去皇帝、圣人的身份,两人居然亲密很多。
赵浔登基后两人在护卫返回行宫。
倒是赵浔登基后,坐于太极殿上居高临下,俯瞰众臣。
高力士跟随李隆基也去了行宫,赵浔身侧做事的是亲自挑选的一个小黄门,为人机灵,做事稳妥。
阴阳家有一种学说叫感应学说,以神补神,以形补形。
为了防止这小家伙起歹心,赵浔特意赐名郑和。
希望此人像郑和一般,为一代贤宦。
“微臣参见陛下,陛下万安!”
太极宫中,赵浔坐于龙椅之上,居高临下,迎接臣民的朝拜。
赵浔面目严肃,现如今计划已经完成了第一部分,并没有太多意外。
接下来,便是第二部分。
“今日朕登临大宝,便要重整我大唐山河。如今河北叛军南下,诸爱卿可有计策。”
赵浔主动开口询问,随后第一个站出来的便是秦王李倓。
“皇兄,安禄山狼子野心!”
“请皇兄批我五万兵马,定斩安禄山头颅来见。”
除却李倓之外,吴起、闻仲、高仙芝等人具是主战派,齐齐站出道:“陛下,臣愿出战安史叛军。”
“如若不胜,请取臣头颅。”
看着众将请缨,赵浔非常满意,这才是大唐朝堂该有的气象。
“好,诸将很有精神。”
“但此番,就不必劳烦众卿了。”
“此番朕打算御驾亲征!”
大唐可不是大宋,皇帝御驾亲征虽少,却非不可为,众臣也知晓,赵浔此番要拿安禄山立威,便无人劝阻。
随着朝堂之上一阵商议,此番三龙同征,赵浔亲自挂帅,李隆基和李亨随军。
李亨虽未称帝,但其父其子皆为帝皇。
在赵浔即位后,直接追封为大唐敬宗皇帝。
也是头一个还活着就被追封的倒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