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东湖畔临时平整出来的开阔场地上。巨型气球悬挂着红色的标语横幅,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彻底告别污染,建设生态新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字样格外醒目。主席台背景板是巨幅的东湖未来景观效果图,碧波荡漾,绿树环绕,高楼林立,一派欣欣向荣。高音喇叭里循环播放着激昂的进行曲,工作人员、安保人员、媒体记者以及被组织来的群众方阵,让这片昔日寂静的湖边地带充满了喧嚣与一种程式化的热烈。
吴佳怡穿着一身利落的职业装,站在受邀嘉宾区域,相较于周围那些面带标准笑容、相互寒暄的人们,她的神情显得过于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审慎的疏离。她的目光掠过主席台上已经就座的各位领导,最终落在并排而坐的曹天明和夏四海身上。
曹天明今天意气风发,量身定制的深色西装勾勒出成功的轮廓,与身旁的市领导谈笑风生,偶尔转头与另一侧的夏四海低语几句,姿态从容,仿佛他才是这场盛事真正的主导者。而夏四海,这位在本土深耕多年的地头蛇,虽然同样西装革履,但眉宇间总萦绕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阴霾,他对曹天明的示好反应略显僵硬,笑容像是刻在脸上,未及眼底。吴佳怡想起上一章末尾,父亲吴老爷子那句意味深长的提醒:“东湖的水,深得很呐。曹家小子想借势而起,夏老四岂是甘心吃亏的主?这开工,不过是戏台子搭好了,锣鼓点儿敲响了,真正唱哪出,还难说。” 眼前的景象,无疑印证了父亲的判断。
九点整,开工仪式准时开始。主持仪式的副市长声音洪亮,依次介绍出席的重要领导和嘉宾。当介绍到曹天明作为“杰出企业家代表、东湖工程重要战略合作伙伴”时,台下响起了格外热烈的掌声,曹天明起身,微微鞠躬,动作潇洒,引来不少赞许的目光。而介绍到夏四海时,掌声则显得更为区域化,主要来自本地官员和商界代表区域,氛围微妙。
接着,是核心人物——市领导的致辞。
他走到铺着红绒布、摆放着鲜花的讲台前,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目光沉静地扫视全场,那眼神中有期待,有决心,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吴佳怡知道,这位领导是顶着巨大压力推动此项目的,上一轮环保风暴中揪出的腐败窝案,虽然清除了障碍,也让他失去了不少“盟友”,此刻的他,更像是一个站在悬崖边上的将军,只能进,不能退。
“同志们,朋友们,各位市民代表们!”市领导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沉稳有力,“今天,我们站在这里,站在承载了我们这座城市无数记忆与希望的东湖畔,举行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仪式——东湖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开工!”掌声雷动。
“东湖,是我们的母亲湖。曾几何时,她碧波万顷,荷香鱼肥,是我们城市的明珠和骄傲。”他的声音带上了感情,也透出痛心,“但是,过去的无序发展,粗放管理,让我们的母亲湖病了,伤了一—水体黑臭,生态退化,这不仅刺痛了每一位市民的心,也成为了我们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他的话语引发了台下许多人的共鸣,尤其是那些亲身经历过东湖美好年代的老市民,脸上流露出感慨与期盼。
“告别污染!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市领导语气陡然加重,右手握拳,轻轻敲击讲台,“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是我们对市民、对后代做出的庄严承诺!东湖综合治理工程,不仅仅是一项环境治理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我们要通过科学的规划、一流的技术、严格的管理、全民的参与,还东湖一泓清水,围绕着她,建设一座崭新的、绿色的、充满活力的生态新城!”
他的讲话极具感染力,描绘的蓝图让人心潮澎湃。吴佳怡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刻,这位领导展现出的魄力与担当,是真实动人的。她看到台下不少群众用力地鼓掌,眼神中充满了希望。
“这项工程的顺利启动,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像曹天明先生这样有远见、有担当的企业家的鼎力支持,”市领导适时地将目光投向曹天明,曹天明谦逊地颔首回应,“也离不开像夏四海先生这样扎根本地、热心公益的杰出人士的积极配合。”夏四海也挤出一丝笑容,点了点头。
致辞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奠基培土。领导们移步到场地中央,那里早已准备好一块巨大的、覆盖着红绸的奠基石,旁边摆放着数把系着红绸的铁锹。礼仪小姐引导着市领导、曹天明、夏四海等几位核心人物站定位置。摄像机、照相机的镜头全部聚焦于此。
“现在我宣布,东湖综合治理工程,奠基开始!”主持人的声音高亢。
红绸被共同掀开,露出光滑的花岗岩奠基石,上面镌刻着“东湖综合治理工程奠基”以及日期。接着,几人拿起铁锹,象征性地将旁边准备好的、特意筛选过的松软黄土铲起,培在奠基石基座周围。
就在这一片祥和、象征着工程坚如磐石的仪式进行时,吴佳怡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所处角度的便利,注意到了一丝不和谐。当曹天明用力将一锹土培上去时,他脚下的地面,以及奠基石靠近湖水一侧的基底部分,似乎微微下陷了一下,甚至有极其细微的、浑浊的水迹从土壤缝隙中渗了出来,虽然很快被后续的黄土覆盖,但那瞬间的异常,没有逃过她的眼睛。
她的心猛地一沉。这片区域的地基如此松软?还是说,湖水的渗透压力远比预估的要大?这奠基的“基石”之下,似乎并非坚不可摧。
奠基仪式完成,掌声再次响起。接下来是企业家代表发言。曹天明当仁不让地走上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曹天明的声音充满自信,他不需要看稿,侃侃而谈,“能够参与东湖综合治理这样利国利民的宏伟工程,是我和我的企业的荣幸,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阐述了曹氏集团将如何引入国际先进环保技术,投入巨额资金,确保工程质量,“我们将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将东湖项目打造成全国生态治理的标杆工程,样板工程!这不仅是为了回报社会,也是为了给我们企业开辟更广阔、更有意义的未来发展空间!”
他的话语滴水不漏,既表达了社会责任感,也毫不掩饰其商业野心。吴佳怡听出了弦外之音:曹天明要借助这个市政项目,彻底洗刷家族企业过去可能存在的“原罪”,并将其业务版图扩展到更具政策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环保、城建领域。他的目光偶尔与夏四海接触,那眼神并非平等的合作者,更像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与安抚。夏四海的嘴角则始终绷着一道僵硬的线条。
夏四海没有单独发言,他的角色似乎被限定在“本地支持者”的范畴,这与他以往在本地的强势地位形成了反差。吴佳怡能想象到他内心的憋屈与不甘。
所有的程序都在预定轨道上运行,盛大,光鲜,充满了向上的力量。然而,吴佳怡脑海中却不断回放着奠基石下那细微的下陷和浑浊的渗水。这物理意义上的不稳固,像一个冰冷的隐喻,刺破了现场所有的热情与承诺。她想起工程启动前,关于不同标段承包权的激烈争夺,关于拆迁补偿的遗留问题,关于治理技术路线的分歧,以及曹天明与夏四海之间那脆弱的利益同盟……所有这些,都像是奠基石下松软的土壤和暗流,随时可能让这看似宏伟的工程出现裂痕,甚至倾覆。
“生态新城”?她望着背景板上效果图的碧水蓝天,心中泛起一丝苦涩的疑虑。这究竟是一场真正的绿色革命,还是一场在新的旗帜下,进行的新一轮权力与资本的跑马圈地?
开工仪式在激昂的乐曲和漫天飘飞的气球彩带中“圆满”落幕。领导们离场,人群逐渐散去。吴佳怡站在原地,湖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带来一丝水腥气,并非清新,反而带着一种陈年污浊的味道。
她拿出手机,准备离开,一条新的信息提示音响起。是一个未知号码发来的短信,内容极其简短,却让她瞳孔骤然收缩:
“小心三号标段。泥鳅穿上了龙袍,也还是泥鳅。——知情人。”
三号标段……那是工程中最核心、投资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和湿地公园建设区域。而“泥鳅”……是指夏四海吗?还是另有所指?这条信息是谁发的?目的何在?
吴佳怡收起手机,抬头望向已经恢复平静、但内里早已暗流汹涌的东湖湖面。宣誓已经完成,开工已成定局,但一场围绕东湖命运,也围绕她自己未来道路的、更为复杂险恶的风暴,显然才刚刚开始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