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领域】的舰桥内,短暂的死寂被伤员压抑的呻吟和系统残余的警报声打破。空气中弥漫着能量过载的焦糊味、金属冷却的腥气以及淡淡的血腥味。劫后余生的巨大冲击尚未完全消散,更新后的【源海】传来的那条信息,又带来了新的茫然。
“观察者”权限?“文明火种保存库”?“萌芽星域”?
这些陌生的词汇代表着什么?是新的起点,还是另一个温柔的陷阱?
“指挥官生命体征稳定,但规则结构损伤严重,意识陷入深度休眠,无法唤醒。”医疗官的报告让众人心头一紧。林逸是他们的主心骨,尤其是在面对完全未知的境况时。
“【方舟】核心能量低于0.5%,结构完整性9%,仅能维持最低生命保障和基础航行。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战斗或高强度作业。”工程师的声音充满了无奈。
“剩余舰队情况统计完毕:可运作舰船7艘,均带伤。总存活人数……不足巅峰期百分之十五。”
惨烈的胜利。他们改变了宇宙的规则,但付出的代价几乎将他们自身也推向了毁灭的边缘。
“那个‘萌芽星域’……我们去吗?”新任侦查官打破了沉默,声音沙哑。
“我们没有太多选择。”【逻辑序列】的议员冷静分析,“留在这里,【方舟】残骸随时可能彻底解体。我们缺乏补给,无法长期生存。那个坐标是目前唯一明确的、且似乎带有一定善意的指引。”
“但谁能保证那不是另一个囚笼?”一位【遗民】代表质疑道,他们的文明对“管理者”有着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至少,它给了我们‘观察者’权限,而不是直接抹杀。”圣光之愿轻声说道,她的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恢复了部分宁静,“我能感觉到,那条信息流中……没有恶意。更像是一种……程序化的安置。”
叶落知秋支撑着虚弱的身体,走到主控台前,开始尝试解析那个坐标:“坐标指向一个非常遥远的未开发星域,数据库记载极少,只有名称‘萌芽星域’和一些模糊的生态数据,显示可能存在适宜生存的星球。周围的规则环境……相对稳定,且似乎处于【源海】新规则网络的边缘地带,受直接干预的可能性较低。”
风险与机遇并存。留下是等死,前往则有一线生机。
“投票吧。”【磐石之心】的代表沉声道,“这一次,为我们自己的未来。”
短暂的讨论后,决议通过。前往“萌芽星域”。这是当前逻辑下唯一可行的道路。
“启动最终跃迁程序。将所有剩余能量集中到引擎和生命维持系统。放弃所有非必要模块。”叶落知秋接替了林逸的指挥,下达指令。她的声音虽然虚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残存的舰队开始缓慢调整阵型,如同受伤的巨兽,挣扎着汇聚最后的力量。【方舟】核心发出微弱的光芒,开始计算跃迁参数。
跃迁的过程并不平稳,残破的舰体在超空间航道中颠簸着,不时传来令人牙酸的金属扭曲声。每个人都提心吊胆,生怕这最后的希望也在途中破灭。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只是片刻,或许无比漫长——
一阵剧烈的震动后,舰队跌出了超空间。
舷窗外,不再是死寂的虚空或毁灭的规则风暴,而是一片……宁静而陌生的星域。
深邃的墨蓝色星空中,点缀着数量不多但异常明亮的恒星。几颗散发着柔和光晕的气态巨行星缓缓运行。而在舰队正前方,一个单恒星系统内,一颗蔚蓝色的、带着白色云旋和绿色大陆斑块的行星,正静静地悬浮在宜居带中。
“抵达目标星域边缘。检测到目标行星:暂命名‘希望之星’。”
“大气成分:氮氧比例适宜,存在液态水。地表探测到多种简单生命形式信号。规则环境稳定,符合‘萌芽’特征。”
“未检测到高级文明迹象,未检测到【源海】直接监控节点。”
一颗未经开发的、适宜生命繁衍的星球!
绝处逢生的巨大喜悦,如同暖流般冲刷过残存每个人的心头。许多人忍不住热泪盈眶,相拥而泣。他们成功了,他们真的找到了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舰队小心翼翼地靠近这颗星球,选择了一片靠近淡水资源、地势相对平坦的赤道区域作为降落点。
【微光领域】如同一个饱经风霜的巨人,拖着残破的躯体,缓缓穿过大气层,最终在一片广袤的、点缀着稀疏奇特植物的草原上,完成了它最后一次、也是最为艰难的着陆。舰体与地面接触时发出沉重的轰鸣,激起漫天尘土,然后,一切归于平静。
舱门缓缓开启,带着草木清香的清新空气涌入,冲淡了舰内沉闷的气息。幸存者们相互搀扶着,踏上这片陌生而充满生机的土地。阳光温暖地洒在身上,远处传来不知名鸟类的啼鸣。
希望,如同脚下的青草,破土而出。
【方舟】核心能量彻底耗尽,进入永久性休眠,大部分功能失效,仅保留了最基本的“文明火种保存库”职能,如同一个巨大的知识墓碑。
舰队携带的物资极其有限。他们需要食物、水源、住所,需要建立可持续的生存体系。
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同的需求和习性,如何在这片新土地上共处、分工、建立新的秩序,是摆在眼前的巨大课题。
叶落知秋和圣光之愿组织起还有行动能力的人,开始清点物资,勘察周边环境,搭建临时庇护所。
【逻辑序列】的议员们开始利用残存的设备,分析土壤、水源和本土生物链,规划长期的农业和工业发展蓝图。
【遗民】和【磐石之心】的代表则负责利用舰体残骸和本土材料,开始构建初步的防御工事和基础设施。
工作繁重,资源匮乏,但没有人抱怨。每一个幸存者都充满了干劲,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正在亲手搭建属于自己的未来。
几天后,在临时搭建的指挥中心(由【微光领域】一个相对完好的舱室改造而成),叶落知秋主持了第一次正式的战后会议。
“首先,我们需要为我们的新家园命名。”她看着围绕在简易材料制成的桌子旁的各位代表,说道。
经过简短讨论,这颗星球被命名为“新生之地”,而他们建立的第一个定居点,则被称为“初火营地”。
“其次,关于未来发展路径。”叶落知秋调出初步的勘察报告,“星球资源丰富,但开发需要时间。我们有几个选择:一是集中所有力量,快速建立一个高度自给自足的封闭城市。二是分散发展,根据各文明特长,在不同区域建立特色聚落,再通过贸易连接。三是……尝试与可能存在的、尚未接触到的本土原始智慧生命进行有限度的接触和引导。”
“我建议选择第二条。”【灵能聚合体】的代表发言,“分散发展可以降低风险,也能更快地适应环境。但我们之间必须保持紧密的联系和资源共享协议。”
“同意。”【逻辑序列】议员补充,“我们需要尽快建立基础的教育和知识传承体系,确保【方舟】数据库里保存的文明火种不会断绝。”
“防御方面也不能松懈。”新任侦查官提醒,“虽然【源海】似乎不再直接威胁,但这片星域并非绝对安全,我们仍需警惕未知的风险。”
会议确定了初步的发展方针:以“初火营地”为核心枢纽,各文明根据自身特点,在周边适宜区域建立前哨站,保持紧密合作,共同发展。
夜幕降临,“新生之地”的夜空清澈,繁星点点,两颗卫星散发着柔和的光芒。营地点起了篝火,幸存者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简单的食物,气氛虽然难掩悲伤,却也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憧憬。
叶落知秋走到临时医疗舱,林逸依旧安静地躺在维生装置中,呼吸平稳,但意识毫无苏醒的迹象。他身体的规则损伤正在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自我修复,但这需要时间,或许是很长的时间。
“我们会守住这份希望的,林逸。”叶落知秋轻声说道,为他整理了一下额前的碎发,“等你醒来,你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她走出医疗舱,仰望星空。作为“观察者”,他们拥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角,去见证一个宇宙的新生。而他们的故事,也将在“新生之地”上,写下全新的篇章。
但在那深邃的星海深处,在那更新后的、庞大而沉默的规则网络之中,是否真的只有平和与观察?那个赋予他们权限的【源海】,在漫长的自检与重构后,又会变成何种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