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的代号,以及那份标记着市政图纸的U盘,像一把钥匙,为陆辰屿和林知意打开了通往另一个战场的门。这里没有硝烟,没有直接的对抗,只有隐藏在数据、图纸和日常表象下的无声博弈。
安全屋成了他们新的据点兼工作室。陆辰宇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那份加密图纸的深度解析中。他利用自己强大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将图纸上的标记点与已知的“启明”光缆路由、“深蓝”关联公司地址,甚至是通过“影”之前提供的名单上的一些模糊地点,进行交叉比对和三维建模。
林知意则负责将陆辰屿分析出的、过于技术化的结果,转化为更直观的可视化图表,并利用她对人性和环境的敏锐观察,尝试推测这些标记点可能代表的实际功能——是监听站?是中转节点?还是某种设备的隐蔽安装位置?
“你看这里,”林知意指着一个位于老城区边缘、标记为“废弃泵站维修”的点,它在三维模型中被几条虚拟的“深蓝”相关数据流线穿过,“如果这里被改造成一个低功耗的信号中继站,几乎不会被察觉,而且能有效覆盖城西这片区域的数据交换。”
陆辰屿点了点头,在模型上做了备注。“还有这个,标记为‘新型智能路灯试点’的区域,恰好沿着通往‘启明’数据中心备用线路的路径。如果路灯杆内被植入了某种采集设备……”
两人越分析,心情越是沉重。这张图纸上所揭示的,是一个远比他们想象中更周密、更庞大的潜在监控与数据窃取网络布局图!“基石”或者说“深蓝”的野心和渗透力,令人心惊。
几天后,“隼”通过加密频道发来了新的指令,依旧是简洁明了:「确认标记点‘废弃泵站’及‘智能路灯试点区b7段’现状。仅观察,勿接触。回报异常。」
观察任务。这是对他们分析结果的验证,也是更进一步的实战测试。
这一次,两人做了更充分的准备。他们换上了更符合城市探索风格的衣物,携带了经过伪装的、具备高倍变焦和夜景功能的微型相机,以及“隼”提供的、能够探测常见无线信号频段的微型扫描仪(伪装成充电宝模样)。
白天,他们像普通游客或寻找灵感的设计师,在目标区域外围漫步,用相机“随意”地拍摄街景和建筑,实则记录下所有出入口、监控摄像头位置和人员流动情况。
夜晚,他们则换上深色衣服,选择更隐蔽的路线,利用夜色掩护,靠近目标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信号扫描。
在“废弃泵站”,他们发现虽然外围挂着维修的牌子,但门锁崭新,附近偶尔有穿着类似市政维修制服、但行为举止却过于警惕的人员出现。微型扫描仪探测到泵站内部有规律的低功率无线电信号溢出,与普通维修设备的信号特征不符。
而在“智能路灯试点区b7段”,他们注意到有几根路灯杆的检修口有近期被频繁打开的痕迹,扫描仪也在这些杆体附近捕捉到了极其微弱、但持续存在的、类似环境数据采集器的信号频段。
这些发现,与他们之前的分析高度吻合。
然而,就在他们完成对第二个目标的观察,准备悄然撤离时,陆辰屿多年培养出的、对危险近乎本能的直觉,让他猛地拉住了林知意,闪身躲进了一条两栋建筑之间的狭窄阴影里。
几乎就在他们隐藏好的下一秒,一辆黑色的、没有任何标识的厢式货车,无声无息地滑到了他们刚才停留位置不远处的街角停下。车门打开,两个穿着普通夹克、但眼神锐利、动作协调的男人下车,看似随意地靠在车边抽烟,目光却如同探照灯般,不着痕迹地扫视着周围,重点正是那片“智能路灯”区域。
是对方的人!他们也在监控这里!或者说,他们察觉到了什么?
陆辰屿和林知意屏住呼吸,紧紧靠在冰冷的墙壁上,能清晰地听到彼此如擂鼓般的心跳。他们与那两个人直线距离不到五十米,任何一点微小的声响或移动,都可能暴露。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如同煎熬。那两个人抽完烟,又低声交谈了几句,似乎在确认什么,然后才重新上车,厢式货车缓缓启动,消失在夜色中。
直到车辆尾灯彻底看不见,陆辰屿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他们……发现我们了?”林知意声音微颤。
“不一定。”陆辰屿眼神凝重,“可能是例行巡逻,也可能是针对这片区域的高频次监控。但无论如何,这说明我们的行动已经非常接近他们的敏感神经了。”
这次有惊无险的遭遇,给他们敲响了警钟。对手的警惕性和反应速度,远超寻常。
他们不敢再多做停留,以最谨慎的方式绕路返回了安全屋。
将观察到的情况和拍摄的证据整理成加密报告发送给“隼”后,两人都感到一阵疲惫。地下工作的压力,不仅仅是体力上的,更是精神上的高度紧绷。
陆辰屿坐在电脑前,反复观看着今晚拍摄到的、那辆黑色厢式货车和那两个男人的模糊影像,试图从中找到更多线索。林知意则靠在沙发上,闭目养神,眉头却依旧紧锁。
突然,陆辰屿操作电脑的动作停顿了一下,他将其中一段拍摄到厢式货车侧面的视频放大、锐化。在货车车厢靠近底部的位置,一个极其不显眼的、像是被泥水 partially 遮盖的标识,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似乎不是一个商业LoGo,而是一个由简单几何线条构成的、带有某种科技感的抽象符号。
这个符号……他好像在哪里见过?
他立刻在自己的加密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比对。几分钟后,结果跳出——这个符号,与苏晚那份“赎罪”文档中,提到的“深蓝顾问”早期使用的、一个后来被弃用的内部项目标识,有80%以上的相似度!
果然是“深蓝”的人!他们不仅没有因为之前的失败而收敛,反而加强了地面的监控和巡逻!
就在这时,那部加密卫星电话再次响起,屏幕上显示着「巢穴」。
陆辰屿立刻接起。
“隼”的声音传来,依旧冷静,但语速似乎比平时稍快了一点:
“观察报告收到。确认有效。”
“情况有变。‘基石’似乎启动了某种新的数据筛选协议,对非标准数据流的敏感度大幅提升。你们之前的活动痕迹可能已被标记。”
“安全屋不再绝对安全。准备转移。新的坐标和身份信息,十分钟后发送至备用频道。”
“记住,从现在起,信任等级提升至‘琥珀’。”
电话再次被干脆利落地挂断。
陆辰屿放下电话,与林知意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琥珀”级别的信任……这意味着,即使对“隼”和他背后的组织,也需要保持更高的警惕。而安全屋的暴露,更是将他们刚刚建立起的一点稳定感彻底击碎。
新的转移,前方等待他们的,是更深的隐藏,还是……另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