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的冰冷公式,与“电光石火”的游戏台词,如同两条交错的毒蛇,指向一个对林娜有着深入了解、且技术能力骇人的凶手。调查范围从广泛的竞争对手和前员工,迅速收拢到那些真正能触及林娜生活细节与技术核心的“内圈”人物。
陈锐再次投入对林娜数字生活的深度挖掘。他调取了林娜所有社交账号的完整后台数据、粉丝互动记录、甚至包括她参与的线上游戏对局录像和语音聊天记录。海量信息如同奔腾的河流,而他需要从中筛出那一粒致命的金沙。
网监部门则全力追踪那个发送带毒游戏插件链接的伪造粉丝Id,尽管希望渺茫,但仍试图从发送时间、Ip跳转模式等蛛丝马迹中寻找规律。
老谭带人重新梳理林娜的线下人际关系,重点排查她现实中的朋友、频繁互动的粉丝后援会核心成员、以及“创世纪”公司内部与她关系密切或有过特殊交集的同事。尤其是那些既懂技术,又对林娜抱有超乎寻常关注度的人。
压力在数据碰撞中转化为突破口。
陈锐在分析林娜一个私人小号(主要用于与核心粉丝和小圈子朋友交流)的聊天记录时,发现了一个异常活跃的Id:“Electron_Flow”(电子流)。这个Id与林娜互动频繁,言辞间充满了对硬件改装、超频技术和底层代码的狂热,经常给林娜提出一些“提升直播设备性能”的激进建议,甚至曾详细讨论过不同材质耳机的导电特性。在林娜死亡前一周,他曾发过一条略显突兀的消息:“终极优化方案快准备好了,保证让你的直播体验‘电流般畅快’。”
“电流般畅快”!
这个词在此刻看来,充满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双关意味!
“锁定这个‘Electron_Flow’!”季青立刻下令,“查他的真实身份!Ip地址!所有网络活动轨迹!”
网监部门迅速行动。尽管“Electron_Flow”使用了多重代理和匿名工具,但其长期活动形成的网络指纹,最终与一个名叫孙铭的年轻男子重合。孙铭,25岁,自由职业者,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极客论坛版主,以其在硬件改造和逆向工程方面的偏执与能力而闻名。更重要的是,他曾是林娜的忠实粉丝,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林娜的崇拜,但近期似乎因林娜与“刀锋”的互动增多而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和不满。
“他有重大嫌疑!”老谭看着孙铭的资料,“技术能力完全符合,动机(扭曲的占有欲和嫉妒)也成立!”
技术队对孙铭的网络活动进行了实时监控,发现他正在一个加密频道内,与某人讨论如何彻底清除某个“实验项目”的所有日志痕迹,言谈间提到了“电压峰值”、“绝缘材料”和“不可逆生理反应”等关键词!
“他在试图销毁证据!”陈锐判断。
“不能再等了!”季青当机立断,“申请搜查令和逮捕令,目标孙铭!行动要快,防止他狗急跳墙,销毁关键物证!”
夜幕降临,孙铭位于高新区某单身公寓的门外。
突击小组准备就绪。门被撞开的瞬间,一股浓烈的焊锡、松香和电子元件的气味扑面而来。公寓内如同一个小型实验室,工作台上摆满了示波器、电烙铁、各种拆解的电路板和线材。孙铭正手忙脚乱地试图格式化一台正在运行的服务器,看到冲进来的警察,他脸上瞬间血色尽失。
控制、搜查、取证一气呵成。
在孙铭的工作台抽屉里,找到了与林娜电脑中发现的同型号的微型升压模块,以及设计图纸和焊接记录。他的个人电脑中,存有那段定制恶意程序的源代码和多个测试版本,以及他长期监控、分析林娜直播设备和网络活动的详细日志。在一个加密日记中,他扭曲地写道:“……她本该只属于懂得她价值的人(指他自己),却被浮华的流量和庸俗的对手玷污。唯有最极致的‘净化’——让电流贯穿她,带走一切杂质——才能让她归于永恒。V=IR,这是为她量身定做的真理……”
证据确凿,动机扭曲得令人发指。
审讯室内,孙铭起初还试图狡辩,但在铁证面前,最终瘫软下来,对罪行供认不讳。他详细交代了如何利用粉丝身份接近林娜,获取信任后推荐“优化”方案,实则暗中记录她设备的硬件Id和驱动信息;如何精心设计并伪装恶意程序,通过伪造的粉丝礼物诱骗她安装;如何远程监控,选择在直播时、她佩戴特定耳麦的瞬间,启动“净化”程序……
“我只是……想让她永远停留在最‘完美’的状态……”孙铭眼神空洞地喃喃道。
案件告破,凶手落网。但办公室内并无多少欢欣,只有一种沉重的释然。科技的光芒之下,照见的可能是最深的黑暗。
季青看着窗外城市的霓虹,对陈锐和老谭说:“技术本身无善恶,但握在扭曲的人手中,便是最锋利的凶器。我们的战场,以后会越来越多地延伸到这个领域。”
陈锐重重地点了点头,这一次的经历,让他对“科技罪案”有了更刻骨铭心的认知。他的成长,在于明白了面对新型犯罪,不仅要追查凶手,更要理解其利用的工具和扭曲的逻辑。
老谭拍了拍两人的肩膀:“管它什么妖魔鬼怪,咱们这铁三角,照样给它敲碎了!”
(代码索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