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学院的第一个学期末,一场特殊的“试炼”在星网各星域同时展开。参与试炼的是学院的首届学员,他们被分成十个小组,每组由不同种族的孩童组成,任务是在规定时间内,跨越三个差异最大的星域,完成一项“共生任务”——在寂灭星域的麦田与苍梧星域的沉水木林之间,搭建一座“共生之桥”,让月麦的种子能顺着桥梁,自然传播到沉水木林,同时让沉水木的灵晶能量,反向滋养麦田。
试炼开始的号角在星轨驿站吹响时,第一组的五个孩子正站在寂灭星域的田埂上。组长是机械族的小工程师阿铁,他背着一个装满微型能量零件的背包,能量臂上还别着凡民小木师傅送的陶制护身符;组员有灵族的小祭司月芽,她的藤蔓手链能感知植物的情绪;凡民的小陶匠阿麦,怀里抱着一摞自己烧制的“传送陶片”;新星域的小异族水沫,腰间挂着能储存灵源水的贝壳袋;还有异星的小晶体生灵螺螺,身体能折射出能量轨迹。
“任务手册说,桥梁不能破坏两地的能量脉络。”月芽展开试炼地图,地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寂灭的土脉与苍梧的木脉,“我们得找到两条脉络的交汇点,在那里建桥才能让能量双向流动。”
阿铁调出能量扫描仪:“扫描仪显示,交汇点在‘迷雾沼泽’,那里的能量场很混乱,机械装置容易失灵,植物也长得特别快,会缠住路过的东西。”
阿麦掏出陶片:“俺的传送陶片能在沼泽里开辟临时通道,但需要灵源水激活陶纹。”
水沫立刻打开贝壳袋,灵源水在袋中泛着蓝光:“没问题!但陶片的通道太窄,月麦种子过不去,得想办法拓宽。”
螺螺突然折射出一道螺旋状的光轨:“用螺旋法则!我的族人说,螺旋能让狭窄的空间产生‘流动场’,只要在陶片通道两侧刻上螺旋纹,就能自动拓宽通道,还能防止植物缠绕。”
五个孩子凑在一起,很快制定出计划:阿铁用微型能量桩固定沼泽的地面,防止塌陷;月芽用藤蔓编织防护网,挡住过于茂密的植物;阿麦烧制带螺旋纹的传送陶片,组成桥身;水沫用灵源水激活陶纹,确保能量流通;螺螺则用身体的折射光,引导月麦种子与沉水木灵晶的能量,顺着螺旋纹流动。
当他们来到迷雾沼泽时,才发现实际情况比预想的更棘手。沼泽里的淤泥能吞噬能量,刚埋下的能量桩瞬间就失去了光泽;疯长的“缠人藤”像蛇一样窜出,差点卷走阿麦的陶片;更麻烦的是,沼泽中心的能量交汇点,漂浮着无数细小的混沌残留——那是本源之暗被转化后,漏网的微量能量,会干扰共生能量的流动。
“怎么办?能量桩没用了!”阿铁急得直跺脚,能量臂的指示灯开始闪烁红光。
月芽的藤蔓手链突然收紧,她指着沼泽深处:“缠人藤的根部有‘净化苔’!这种苔藓能吸收混沌残留,但需要灵源水滋养才能生长。”
水沫立刻将灵源水洒向缠人藤根部,果然,绿色的苔藓迅速蔓延,所过之处,混沌残留的黑色光点纷纷消失。月芽趁机让藤蔓顺着苔藓生长,很快编织出一张巨大的绿色平台,稳稳地架在沼泽上。
阿麦在平台上铺设传送陶片,阿铁则将能量桩固定在藤蔓平台下,这次能量桩没有失灵,反而与藤蔓的能量产生了共鸣,发出柔和的光芒。螺螺跳到陶片上,身体折射出螺旋光轨,陶片上的螺旋纹立刻亮起,通道果然开始自动拓宽,形成一条能容纳两人并行的桥梁。
“快!时间不多了!”阿麦将月麦种子撒在桥的起点,水沫往种子上滴了几滴灵源水,月芽则从沉水木林方向引来一缕灵晶能量,螺螺用螺旋光轨将两者连接。
奇妙的一幕发生了:月麦种子顺着螺旋通道滚动,每滚动一段,就吸收一点沉水木的灵晶能量,外壳渐渐泛起绿光;而沉水木的灵晶能量反向流动时,也吸收了月麦的麦香,变得更加温润,顺着藤蔓平台,缓缓注入寂灭的麦田。
当最后一粒月麦种子抵达沉水木林,在灵晶能量的滋养下发出嫩芽时,试炼的结束铃声恰好响起。五个孩子瘫坐在藤蔓平台上,看着这座由藤蔓、陶片、能量桩与螺旋光轨组成的“共生之桥”,桥身上,机械的蓝光、灵族的绿光、凡民的金光、新星域的蓝光、异星的紫光交织在一起,像一条彩色的丝带,连接着两片原本隔绝的土地。
云尘与各族长老出现在沼泽边缘,看着这座充满孩子气的桥梁,眼中满是赞叹。“这桥或许不坚固,却蕴含着最纯粹的共生智慧。”云尘笑着说,“你们没有执着于自己种族的方法,而是懂得用彼此的长处,弥补对方的短处——这就是试炼的真正目的。”
阿铁挠了挠头:“其实我们吵架了好几次,阿麦说我的能量桩太硬,会弄坏藤蔓;月芽说螺螺的光轨太晃眼,看不清植物的脉络……但后来发现,少了谁都不行。”
月芽补充道:“就像缠人藤和净化苔,缠人藤虽然会缠人,但它的根能养净化苔;净化苔虽然柔弱,却能帮缠人藤挡住混沌残留。我们也是这样呀。”
夕阳下,共生之桥的光芒与星网的彩光交相辉映。长老们知道,这些孩子或许还稚嫩,但他们已经懂得了共生的真谛——不是完美的合作,而是带着差异的包容;不是一帆风顺的默契,而是争吵后的理解。当这些孩子长大,星网的共生之道,必将在他们手中,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