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星网的不断扩展,各族生灵都意识到,想要让共生之道长久延续,必须从年轻一代抓起。于是,在万法星域的共鸣塔旁,一座“共生学院”拔地而起。学院的建筑融合了各族的风格——机械族的合金框架,灵族的藤蔓屋顶,凡民的陶土墙壁,新星域的水晶窗户,琉璃域的火焰晶地砖,甚至还有异星访客帮忙设计的螺旋形回廊。
开学第一天,学院里挤满了来自不同星域的孩童。机械族的小工程师们背着迷你能量包,灵族的孩子们带着会发光的藤蔓头饰,凡民的孩童们抱着刻有共生阵的陶娃娃,新星域的小异族们脖子上挂着冰火水晶吊坠,还有几个异星的小访客,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云尘作为学院的名誉院长,站在开学典礼的讲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稚嫩的面孔,眼中满是欣慰。“你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学习如何变得‘相同’,”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是为了学习如何在‘不同’中,找到彼此尊重、相互帮助的方法。记住,真正的强大,不是让别人变成和你一样,而是懂得欣赏不一样的美。”
学院的课程充满了“共生”的智慧。在“能量课”上,机械族的老师教孩子们如何用能量臂,温柔地给灵族的幼苗浇水;灵族的祭司则教大家,如何用藤蔓,保护机械族的精密仪器不被损坏。
在“手工课”上,王师傅的徒弟小木,教孩子们用陶土混合机械碎片、藤蔓纤维、水晶粉末,烧制“友谊陶”。每个孩子都在陶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最终融合成一个完整的共生阵。一个机械族小男孩,不小心把能量液洒在了灵族女孩的陶坯上,以为会被责骂,没想到女孩笑着说:“这样更好,你的能量能让我的藤蔓纹更亮呢!”
在“语言课”上,异星的老师教大家用能量波动交流,而灵族的孩子则教大家,如何通过植物的生长状态,判断对方的情绪。一个凡民小女孩,因为不会说机械语而哭泣,机械族的小工程师们,立刻用能量积木,拼出了一个笑脸,逗得她破涕为笑。
学院里最受欢迎的,是“实践课”。孩子们会分成小组,前往不同的星域,解决实际的问题。有的小组去寂灭星域,帮助老农们用机械装置与月光草,改良月麦的种植;有的小组去新星域,学习如何用冰火水晶与共生陶,净化被污染的灵源水;还有的小组去异星访客的临时驻地,帮忙调试空间折叠装置,同时学习螺旋法则。
一次实践课上,一个机械族小组与灵族小组,在合作修理沉水木林的能量导管时发生了争执。机械族的孩子认为应该用能量强行疏通,灵族的孩子则坚持要用藤蔓慢慢引导。争执不下时,他们想起了云尘院长的话,决定各自尝试一半。结果发现,能量强行疏通的部分,导管很快又堵塞了;而藤蔓引导的部分,却保持着通畅。
“原来,有时候慢一点,反而更好。”机械族的小组长若有所思地说。灵族的小组长则补充道:“但如果没有你们的能量检测,我们也不知道哪里堵塞了。还是要一起想办法才行。”
学院的图书馆,是一座巨大的共生晶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