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灭星域的麦田,迎来了一场特殊的“播种节”。灵族的祭司们穿着绣满月光草花纹的长袍,与寂灭的老农们一起蹲在田埂上,手里捧着银白色的种子——那是月光草与耐旱麦杂交培育出的“月麦种”,既保留了耐旱麦的高产,又带着月光草的灵韵。
“记住,播种时要默念‘共生咒’。”灵族祭司将一颗月麦种放在掌心,指尖的绿光融入种子,“这不是迷信,是让你们的愿力顺着指尖进入种子,让它知道,这里的土地欢迎它。”
赵伯的侄子小石头学着祭司的样子,将种子埋进土里,嘴里念念有词:“月麦月麦,快快长大,结的麦粒既能做馒头,又能发光照路……”引得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
灵族祭司却没有笑,她认真地说:“他说得对。月麦的麦粒成熟后,确实能发光——月光草的灵韵会让麦粒在黑暗中泛起微光,既能当种子,又能做照明的灯,这就是共生的奇妙之处。”
就在这时,麦田边缘传来一阵哗啦啦的水声。众人抬头,看到新星域的异族们正用巨大的贝壳,将灵源水引入麦田的灌溉渠。灵源水与寂灭的土壤接触时,没有像往常一样渗入地下,而是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水膜上闪烁着与月麦种相同的银光。
“这是‘水土相融’阵。”异族族长的小女儿阿渔站在渠边,手里拿着一根珊瑚枝,轻轻搅动着水流,“灵源水的水分子里混入了沉水木的提取物,能与寂灭的土壤颗粒产生粘性,就像给土地盖上一层保湿的被子,既能防止水分蒸发,又能让月麦的根系更容易吸收养分。”
老农们好奇地蹲在渠边,看着水膜慢慢渗入土壤,原本干燥的土块竟变得湿润而不泥泞,用手一捏,能成团却不滴水。“神了!”小石头的爷爷赵伯惊叹道,“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这么听话的水!”
阿渔笑着说:“这不是水听话,是水和土成了朋友。灵源水带着沉水木的‘韧’,土壤带着耐旱麦的‘实’,韧实结合,才能长出好庄稼。”
播种后的第三天,月麦种就发芽了。嫩绿的芽尖上顶着一点银光,在阳光下格外显眼。但很快,新的问题出现了——麦田边缘的月麦苗开始发黄,叶片上出现了细小的斑点。灵族祭司检查后发现,是新星域的灵源水带着微弱的咸味,长期灌溉导致土壤盐度升高,影响了麦苗的生长。
“这可咋整?”小石头急得直跺脚,手里的水壶都差点掉在地上。
阿渔却不慌不忙,她从随身的贝壳包里取出几颗透明的晶体——那是新星域的“脱盐晶”,能吸附水中的盐分。“但直接用脱盐晶会破坏水膜的粘性,”阿渔皱着眉思考,突然眼睛一亮,“有办法了!把脱盐晶磨成粉,和耐旱麦的秸秆混合,做成‘过滤枕’,放在灌溉渠的入口处!”
老农们立刻动手,将脱盐晶粉与麦秸秆混合,装入用麦网缝制的袋子里,沉入渠水。当灵源水流过过滤枕时,水中的盐分被晶粉吸附,而麦秸秆则保持了水膜的粘性,土壤的盐度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发黄的麦苗重新变得翠绿。
“这叫‘以麦治水’。”赵伯捋着胡须,看着恢复生机的麦田,“麦秸秆吸住了脱盐晶,脱盐晶治好了水的咸,水又养着麦子,一环扣一环,谁也离不开谁。”
一个月后,当月麦开始抽穗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麦穗是金色的,麦芒却泛着银色的光,微风拂过,麦田里既传来耐旱麦的沙沙声,又飘荡着月光草的清香。更神奇的是,夜晚的麦田会亮起一片银辉,麦穗上的银光能照亮周围的道路,连巡夜的修士都不用再带光源。
机械族的工程师卡伦带着仪器来到麦田,检测后发现月麦不仅产量比普通耐旱麦高,麦粒中还含有一种特殊的能量物质,既能作为灵族的疗伤药引,又能作为机械族的低阶能量源。“这是混沌种子转化后的能量!”卡伦的仪器屏幕上,麦粒的能量图谱中,黑色的混沌残留已完全转化为金白相间的稳定能量,“土与水的共生,竟能彻底净化混沌?”
灵族祭司抚摸着麦穗,轻声道:“大地包容一切,无论是纯净的还是污浊的。当水的灵动与土的厚重结合,就能将毁灭的力量转化为生长的力量,这是自然的智慧,也是共生的真谛。”
秋收时节,所有生灵都来到麦田帮忙。灵族的藤蔓编织成收割的篮筐,机械族的能量臂化作高效的脱粒机,凡民们的陶缸里装满了新磨的月麦粉,新星域的异族则用灵源水酿造出带着麦香的美酒。
小石头捧着一把发光的麦粒,跑到云尘面前:“云尘大人,您看!这麦粒能吃,能照亮,还能做药,是不是很厉害?”
云尘接过麦粒,麦粒的银光在他掌心流淌,温暖而柔和。他看向远处的麦田,金色的麦浪与银色的光海交织,在星网的光带下,构成了一幅最美的画卷。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当土与水相融,当麦与草共生,当所有的“不同”都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混沌的阴影终将被彻底驱散,留下的,是永远生长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