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你们编竹青蛙吧,”他举着自己的作品,挺得意,“就三步,特简单。”
结巴的孩子被围在中间,教大家劈篾,手有点抖,嘴上却不结巴了:“看好了,刀要斜着下,像削苹果似的。”
孩子们的笑声把竹亭的顶都快掀了,阳光透过竹篾洒下来,在画板上投了一地碎金。
中午在竹亭里吃饺子,用的是新编的竹碗竹筷,孩子们捧着碗,吃得鼻尖冒汗。
“比幼儿园的塑料碗香,”小胖墩吸溜着饺子汤,“这碗是不是有魔法?”
园长坐在旁边笑:“哪有魔法,是人家用心编的,带着股竹子的清香味。”
扎羊角辫的姑娘给孩子们添饺子,竹盘里堆得像小山:“慢点吃,管够,不够再包。”
学竹蜻蜓的姑娘拿着竹勺,给每个碗里舀了点桂花糖:“甜甜嘴,下午有力气编竹器。”
结巴的孩子看着孩子们抢着用竹筷,突然笑了:“以……以后常来,咱……咱教你们编竹灯笼。”
小男孩在旁边接话:“我还能教你们爬竹竿,不过得小心点,别摔着。”
入夏的午后,竹亭里凉快得很,村里的大婶们凑在这儿编竹篮,手里的竹条转得飞快。
“你看我这底编得咋样?”张婶举着个半成品,脸上有点红,“昨天拆了三回,手都磨起泡了。”
“比上次强多了,”扎羊角辫的姑娘凑过去看,用手指头戳了戳竹底,“再收两圈就圆了,跟揉面团似的。”
小男孩蹲在旁边,给大家递竹制的小扇子,是他编的,扇面上还刻着小太阳:“我妈说,扇扇子能少出汗,编竹器更得劲。”
结巴的孩子坐在亭角,编竹宴用的竹托盘,盘沿刻着小花,歪歪扭扭的却挺好看:“下……下个月办竹宴,得……得让大伙用着舒坦。”
学竹蜻蜓的姑娘在旁边绣竹垫,绿线红线缠在一起,像竹枝上开了花:“我把咱村的名字绣上去,‘竹满堂村’,多好听。”
风穿过竹亭,带着竹条的清香味,混着大婶们的笑,特舒坦。
竹宴那天真热闹,村里人几乎都来了,竹亭里摆了三桌,用的全是竹制的家伙什,碗碟杯盘摆得满满当当。
李奶奶坐在主位,摸着竹托盘上的花纹:“我活了八十岁,头回见全用竹子吃饭的,比城里的瓷碗得劲。”
有个老爷爷端着竹杯喝酒,咂咂嘴:“这酒混着竹香味,比平常多喝两盅都不晕。”
小男孩穿着新衣裳,给每个人倒酒,竹酒壶是他跟学竹蜻蜓的姑娘编的,壶嘴有点歪,却不洒酒。
“我爸说,这叫‘歪嘴壶’,有福气,”他挺着小胸脯,挺得意,“我以后要编个更大的。”
结巴的孩子站起来,想说两句,嘴又结巴了:“大……大伙吃好喝好,以……以后年年办……办竹宴。”
底下一片叫好声,竹亭的顶都快被笑声掀了,竹苗在旁边晃,像在拍手。
秋天摘桂花时,竹亭成了临时的晾晒场,竹匾铺了一地,黄灿灿的花瓣晒得满亭香。
“今年的桂花比往年稠,”扎羊角辫的姑娘用竹耙子翻了翻花瓣,“能多做些桂花糕,给幼儿园送点。”
学竹蜻蜓的姑娘蹲在旁边,把花瓣往竹罐里装,一层花瓣一层糖,封得严严实实:“这罐得埋在竹根下,过阵子挖出来,香得能醉倒人。”
小男孩举着竹制的小扫帚,把落在竹凳上的花瓣扫到一起:“我要把花瓣装在竹青蛙里,让它变成香青蛙。”
结巴的孩子坐在亭角,编明年用的竹牌,上面刻着“竹满堂第十四茬”,字比以前工整多了:“等……等这茬竹子长起来,咱……咱再编个竹秋千,挂在亭子里。”
四个人忙忙活活,桂花的香味飘出老远,连路过的蝴蝶都在亭顶上打了个转。
天冷后,竹亭里生了个竹制的小火塘,用的是结巴的孩子编的炭炉,烧的是陈年竹根,火苗“噼啪”响。
村里人爱在这儿扎堆,有织毛衣的,有编竹器的,有听老爷爷讲古的,热热闹闹像个小集市。
“我这竹篮编得咋样?”王大叔举着个新竹篮,挺得意,“比买的能装,还不勒手。”
“再把沿收收就更好了,”结巴的孩子凑过去看,用手指头捏了捏竹沿,“像……像给篮子戴个帽。”
小男孩蹲在火塘边,给大家烤红薯,用的是竹制的小架子,红薯烤得流油,香得人直咽口水。
“谁要吃?我这有竹制的小叉子,”他举着个竹叉,上面插着个烤得焦黑的红薯,“烫嘴,慢点吃。”
火塘的光映着每个人的脸,红扑扑的,竹亭的顶上传来“咯吱”声,像在跟他们一起笑。
这样的日子,不就是最好的日子吗?
有竹,有人,有笑,有盼头,一天天过着,跟竹子似的,一节一节往上蹿,踏实得很。
开春的竹苗蹿得老高,小男孩天天去量,竹尺在苗身上划了一道又一道印,像给竹子记着身高。
“都到我腰了,”他拍着竹苗,跟拍小伙伴似的,“过阵子就能赶上竹亭的柱子了。”
结巴的孩子蹲在旁边编竹秋千,竹条在手里转得飞快:“等……等它再粗点,就能做秋千的横……横梁,结……结实。”
扎羊角辫的姑娘拎着竹筐来送早饭,里面是刚蒸的馒头,飘着麦香:“先吃饭,凉了就不好吃了,编秋千不急在这一时。”
学竹蜻蜓的姑娘跟在后头,手里拿着竹制的小刷子:“我把竹亭的顶刷一遍清油,防着下雨受潮。”
四个人围着竹苗忙活,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来,在地上织了张花网。
竹秋千挂在竹亭的横梁上那天,村里的孩子全跑来了,排着队等着荡,尖叫声差点把竹亭掀了。
“慢点荡,别碰着柱子,”小男孩当起了管理员,举着根竹棍维持秩序,“每人只能荡十下,轮流来。”
结巴的孩子站在旁边看着,手心里全是汗,总怕秋千绳不结实:“这……这绳我缠了五圈,应……应该没事。”
扎羊角辫的姑娘笑着推了他一把:“你比孩子还紧张,当初编竹亭的柱子都没这么上心。”
学竹蜻蜓的姑娘坐在竹凳上,给荡得最高的小胖墩鼓掌:“当心点,别把鞋甩飞了,上次就掉沟里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