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之南,有一处名唤“焚天崖”的秘境。此处崖壁如刀削,直插云海,崖顶常年缭绕着紫金色的佛韵灵光,乃是当年如来证道时佛光凝聚之地,灵韵醇厚得几乎化为实质。此刻,一道玄色身影立在崖边,裙裾被山风拂动,猎猎作响,正是自起源殿动身前来的玄冥祖巫。
她抬眸望向焚天崖深处,那里的岩石缝隙中,生长着一种罕见的“菩提仙藤”。藤蔓呈深绿色,叶脉间流淌着细碎的金光,每一片叶子都在吞吐着佛界特有的清灵之气,是炼宝所需的核心灵材之一。玄冥指尖微动,一缕极淡的祖巫本源之力悄然探出,避开藤蔓周围护持的佛韵禁制——这禁制是如来为守护灵材所设,寻常仙魔触之即会被佛光反噬,但对玄冥而言,不过是抬手便可化解的小阻碍。
菩提仙藤似有灵智,感受到陌生的气息,藤蔓微微蜷缩,叶片上的金光骤然亮起,试图抗拒。玄冥红唇轻启,声音清冷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吾乃玄冥,取尔藤蔓一缕,铸护法之器,护佛法东传,渡化东土生民,非为私用。”
话音落,祖巫独有的本源气息弥漫开来,那是一种源自洪荒初开、与天地同生的古老力量。菩提仙藤仿佛听懂了她的话语,亦或是被这股本源之力所震慑,蜷缩的藤蔓缓缓舒展,一片最为饱满、金光最盛的叶片自行脱落,飘到玄冥掌心。叶片入手温润,佛韵与灵韵交织,顺着掌心涌入她的经脉,与她体内的阴寒本源奇妙相融——玄冥本是祖巫,主掌阴寒与死亡,与佛界的清灵之气看似相悖,但此刻在“护经”这一共同目标下,两种力量竟毫无冲突,反而相互滋养,生出一种更为纯粹的守护之力。
收起菩提仙叶,玄冥转身离开焚天崖,身影一闪便出了灵山。她此次炼宝,需得“佛界灵韵”与“东土地气”相融合,灵山的菩提仙藤已得,接下来便要前往东土,取那华夏大地的核心灵材。
驾着祖巫神通所化的玄云,玄冥片刻便跨越了三界界限,降临东土大唐的长安城外。此时的长安正值初夏,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一派盛世繁华之景。太宗李世民推崇佛法,玄奘法师归国后,长安城内寺庙林立,香火鼎盛,东土百姓对佛法的尊崇之心,化作源源不断的愿力,融入大地之中,让这片土地的地气愈发醇厚。
玄冥隐去身形,漫步在长安城外的终南山麓。终南山乃华夏龙脉之一,山脉绵延千里,地气汇聚,深处藏有“玄黄母石”。此石是盘古开天后,玄黄之气凝结而成,蕴含着最纯粹的大地之力,能稳固法宝根基,抵御邪祟侵蚀,正是她所需的第二种灵材。
终南山深处,云雾缭绕,古木参天,隐约可见道家道观的飞檐翘角。玄黄母石藏在一处天然溶洞之中,洞壁上布满了钟乳石,滴滴答答的泉水声在洞中回荡,洞内弥漫着浓郁的地气。玄冥步入溶洞,只见洞中央的石台上,一块拳头大小的玄黄色石头静静躺着,石身布满细密的纹路,宛如大地脉络,散发着沉稳厚重的气息。
玄黄母石的周围,环绕着一层淡淡的地气屏障,这是终南山千万年地气滋养形成的自然防护。玄冥伸出手,指尖触碰到屏障,阴寒本源之力缓缓渗透进去,与地气屏障相融。她能感受到,这屏障之下,不仅有大地的力量,还有东土百姓对安宁生活的期盼、对佛法的敬仰,这些愿力与地气交织,让玄黄母石的守护之力更加强大。
“东土地气醇厚,愿力绵长,以此石为基,方能护真经不被邪祟所扰。”玄冥心中暗道,掌心运力,小心翼翼地将玄黄母石托起。石身入手沉重,仿佛握着一块缩小的大地,地气顺着掌心涌入她的体内,与之前得到的菩提仙叶的佛韵相互呼应,一刚一柔,一清一厚,已然有了相辅相成之势。
取了玄黄母石,玄冥并未停留,又前往东土另外两处灵地:一处是洛阳城外的“洛水之源”,取洛水之中的“灵犀珠”——此珠由洛水千年灵犀之气凝结而成,能感知人心善恶,辨明忠奸邪正,可助玄奘法师识破沿途潜藏的妖邪伪装;另一处是泰山之巅的“日精石”,此石常年沐浴东方日出之光,吸纳太阳真火的纯阳之力,能驱散阴邪,净化魔气,正好中和玄冥本源中的阴寒,让法宝之力更为均衡。
三日之内,玄冥遍历东土灵地,集齐了菩提仙叶、玄黄母石、灵犀珠、日精石四样核心灵材。此外,她还顺手采集了昆仑山脉的“冰蚕丝”、东海海底的“定海珠碎片”,以及玄奘法师译经时沾染了佛韵的“松烟墨”——这些看似寻常的材料,在她手中都将成为炼宝的点睛之笔。
返回起源殿时,龙宇正立于殿外的虚无海畔,望着翻涌的虚无之浪。看到玄冥归来,他转过身,金色的眼眸中带着一丝温和:“灵材皆已取齐?”
“嗯。”玄冥点头,将怀中的灵材一一取出,摆放在起源殿中央的炼宝台上。“灵山佛韵,东土地气,阴阳相济,足以铸器。”
龙宇目光扫过那些灵材,看到菩提仙叶时,嘴角微扬:“如来倒是大方,竟让你取了焚天崖的菩提仙藤。”
“非他大方,是此器关乎佛法东传,他不敢阻拦。”玄冥语气平淡,指尖划过炼宝台,一道阴寒本源之力注入台面,激活了起源殿自带的炼宝阵法。炼宝台瞬间亮起玄黑色的纹路,纹路中流淌着虚无海的本源之力,将所有灵材笼罩其中。
“你主掌阴寒,炼此护法之器,需以阳刚之力调和,”龙宇抬手,一道金色的鸿蒙之力自掌心涌出,落在炼宝台上,“吾以鸿蒙之力为引,助你淬炼灵材。”
鸿蒙之力乃是一切起源之力,触及灵材的瞬间,便将菩提仙叶的佛韵、玄黄母石的地气、日精石的纯阳之力尽数激发。炼宝台周围的空气骤然升温,玄黑色的阵法纹路中,金色、黄色、红色、绿色的灵光交织缠绕,形成一道绚丽的光幕。
玄冥闭上双眼,全身心投入炼宝之中。她的意识沉入炼宝台,操控着阴寒本源之力,如同最精巧的工匠,一点点打磨着每一件灵材。首先是玄黄母石,在鸿蒙之力与阴寒之力的双重淬炼下,石块逐渐融化,化作一团粘稠的玄黄色液体,地气之力在液体中翻滚,如同奔腾的江河。
接着,她将日精石投入玄黄色液体中。日精石的纯阳之力与玄黄母石的大地之力相遇,顿时激起漫天火花,液体剧烈沸腾起来。玄冥冷哼一声,加大阴寒之力的输出,如同降下漫天冰雪,将沸腾的液体压制下去。三种力量在她的操控下,逐渐从冲突走向融合,玄黄色的液体中,开始浮现出淡淡的金光,那是纯阳之力与大地之力交融的迹象。
随后,菩提仙叶与灵犀珠一同被投入其中。菩提仙叶的佛韵如同甘霖,洒落在液体中,让原本厚重的液体多了一份清灵;灵犀珠则化作一道流光,在液体中穿梭,将佛韵、地气、纯阳之力串联起来。玄冥指尖掐诀,口中念动古老的祖巫咒文,咒文声回荡在起源殿中,与炼宝阵法的纹路共鸣,进一步激发灵材的潜能。
昆仑冰蚕丝被她抽成细丝,缠绕在液体之外,形成一层细密的网,既能锁住内部的力量,又能让外界的鸿蒙之力持续渗透;定海珠碎片则被碾碎,化作无数细小的光点,融入液体之中,增强法宝的稳固性与防御力;而那沾染了佛韵的松烟墨,则在她的操控下,化作一道玄色纹路,在液体表面勾勒出繁复的符文——那是她结合祖巫禁制与佛界符文创造的“护法符文”,能自动识别邪祟,触发防御。
炼宝之事,最是耗费心神。时光在起源殿中悄然流逝,虚无海的浪潮翻涌了不知多少遍,炼宝台上的灵材在多重力量的淬炼下,逐渐凝聚成型。原本的液体慢慢收缩,化作一方四四方方的印玺雏形,印玺通体呈玄黄色,表面流淌着金色的纹路,顶部镶嵌着一颗圆润的灵犀珠,珠身流转着淡淡的绿光,印玺侧面则刻着密密麻麻的护法符文,符文间隐约可见菩提仙叶的虚影。
“还差最后一步。”玄冥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她抬手,将自己的一缕本源之力剥离出来,化作一道玄黑色的流光,注入印玺之中。这缕本源之力,是她作为祖巫的核心力量,融入印玺后,将成为法宝的灵智之源,让它不仅是一件死物,更能主动护主,识别真正的危机。
本源之力注入的瞬间,印玺骤然爆发出耀眼的光芒,玄黄、金、绿三色灵光冲天而起,穿透起源殿的穹顶,映照在虚无海之上。虚无海的浪涛仿佛受到感召,纷纷退去,露出一片平静的海面,海面上倒映着印玺的身影,显得神圣而威严。
光芒散去,一方古朴大气的印玺悬浮在炼宝台上。印玺高约三寸,宽约两寸,通体玄黄,顶部灵犀珠熠熠生辉,侧面的护法符文闪烁着淡淡的金光,印玺底部刻着两个古篆大字——“护法”。一股沉稳厚重的气息弥漫开来,既有大地的稳固,又有佛法的清灵,还有纯阳的霸道,以及祖巫本源的阴寒,四种力量完美融合,形成一种无坚不摧的守护之力。
玄冥抬手,护法印自动飞入她的掌心。入手温润,却又带着一股不容侵犯的威压,她能清晰地感受到印玺中蕴含的力量,只需心念一动,便能引动其中的佛法与地气,形成坚不可摧的防护,亦可释放纯阳之力,驱散一切阴邪。
“成了。”龙宇走上前,目光落在护法印上,眼中带着赞赏。“此印融合四界之力,邪祟近不得,心魔侵不了,足以护玄奘译经传法,无后顾之忧。”
玄冥点头,握紧手中的护法印。她此次炼宝,不仅是为了完成龙宇口中的“护经”之事,更是为了那份藏在心底的执念——当年巫妖劫中,龙宇为护她,不惜以万亿丈龙躯硬撼东皇钟与太阳真火;如今东土生民渴望佛法滋养,玄奘法师舍身求经,她便为其铸器,护其周全,这既是对龙宇的回应,也是对那些心怀善念、渴望安宁的生民的庇护。
次日清晨,长安城内的大慈恩寺中,玄奘法师正与弟子们一同译经。藏经阁内,烛光摇曳,一张张泛黄的贝叶经铺在案上,玄奘手持毛笔,一笔一划地将梵文译为汉文,神情专注而虔诚。他的弟子窥基、圆测等人围在两侧,或记录,或询问,整个藏经阁内只有笔墨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突然,藏经阁的门窗无风自动,一道玄色身影悄然出现,正是玄冥。她并未隐去身形,玄色的衣裙在烛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清冷的气质与藏经阁的肃穆氛围相得益彰。
弟子们见状,纷纷起身,神色戒备:“你是何人?竟敢擅闯大慈恩寺藏经阁!”
玄奘也停下手中的笔,抬眸望向玄冥。他虽不识此人,但从她身上感受到一股古老而威严的气息,这气息中没有丝毫邪祟之意,反而带着淡淡的佛韵与大地的厚重,让他心生敬畏。
玄冥目光落在玄奘身上,见他眉目间满是慈悲与坚定,心中微动,抬手将手中的护法印递了过去:“吾乃玄冥,奉道尊之命,铸此护法印,赠你护持真经。”
“道尊?”玄奘心中一震,他虽未见过道尊龙宇,但自归国后,时常听闻洪荒时期的传说,知晓道尊乃是三界至高存在。他连忙起身,双手合十,恭敬地接过护法印:“多谢玄冥上仙,多谢道尊厚爱。”
护法印入手温润,一股清灵的佛韵与沉稳的地气顺着掌心涌入玄奘体内,让他连日译经的疲惫瞬间消散,心神也变得更加清明。他低头望向印玺,只见底部“护法”二字古意盎然,侧面的符文闪烁着微光,仿佛有生命一般。
“此印以灵山菩提仙藤、东土玄黄母石为核心,融合日精、灵犀之力,”玄冥缓缓解释,“印中藏有护法符文,邪祟触之即灭;灵犀珠能辨人心善恶,助你识破伪装;玄黄地气能稳固心神,抵御心魔侵蚀;日精纯阳之力可驱散阴寒,净化魔气。”
她顿了顿,补充道:“若遇生死危机,只需注入一丝佛力,便可引动印中本源之力,即便是金仙级别的妖邪,也能一击重创。但切记,此印乃护法之器,不可用于私斗,否则印中灵智会自行反噬。”
玄奘郑重点头,将护法印紧紧握在手中,眼中满是感激:“玄奘定当恪守本分,以护法印护持真经,渡化东土生民,不负道尊与上仙所托。”
“如此便好。”玄冥见他心意坚定,不再多言,身影逐渐变得透明,“真经传承不易,望你珍重。”
话音落,她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藏经阁中,只留下淡淡的阴寒气息,片刻后便消散无踪。
弟子窥基上前,望着玄奘手中的护法印,眼中满是好奇:“师父,这便是道尊所赐的法宝?好生神奇!”
玄奘抚摸着印玺上的纹路,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强大力量,心中感慨万千:“道尊与玄冥上仙如此厚爱,我等更需尽心译经,让佛法在东土生根发芽,不负这份守护。”
他将护法印放在藏经阁的案几中央,印玺上的灵犀珠顿时亮起淡淡的绿光,笼罩着整个藏经阁。原本潜藏在角落的一丝魔气(乃是当年封神劫后残留的余孽),被绿光触及,瞬间化为乌有。弟子们只觉周身一清,译经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此后,玄奘每次译经,都会将护法印置于案前。有了这件法宝的守护,无论是外界的妖邪侵扰,还是内心的烦躁心魔,都无法影响他。那些试图盗取真经、破坏佛法东传的妖魔鬼怪,靠近藏经阁便会被护法印的符文反噬,轻则重伤,重则魂飞魄散。
数月后,玄奘译经完成,太宗李世民亲自前往大慈恩寺迎接真经。当他看到案几上的护法印时,只觉一股威严之气扑面而来,心中不由自主地生出敬畏。玄奘向太宗解释了护法印的来历与功效,太宗连连赞叹,下旨将护法印供奉在大慈恩寺的藏经楼顶层,派专人守护,代代相传。
而此刻的起源殿中,玄冥正立于龙宇身侧,透过起源殿的水镜,看着大慈恩寺中玄奘奉经的场景。水镜中,护法印的绿光与真经的佛韵交织,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护佑着东土佛法的传承。
“此印可护真经千年无忧。”玄冥轻声说道。
龙宇握住她的手,金色的眼眸中满是温柔:“千年之后,东土佛法已成气候,自有百姓的愿力护持。而你,也为这三界安宁,添了一份力。”
玄冥侧头望着他,清冷的脸颊上泛起一丝淡淡的红晕。她知道,自己此次炼宝,不仅是为了护经,更是为了回应他的心意。从巫妖劫中他舍身相护,到如今他助她炼宝,这份跨越三世的情缘,早已深深烙印在她的心底,如同这护法印一般,坚不可摧,历久弥新。
虚无海的浪涛依旧翻涌,起源殿的灯光温暖而明亮。护法印在东土的大地上,守护着真经,也守护着一份跨越洪荒岁月的深情,见证着佛法东传的盛世,也见证着三界六道的安宁与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