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龙国首都,全球规则理事会总部。
“共生殿堂”环形会议厅内,晨光透过巨大的智能玻璃穹顶,洒在井然有序的坐席上。与星海探索团出发前的激昂与宏大叙事不同,此刻这里弥漫着一种沉稳、高效、专注于细节的氛围。新一天的全球协调会议正在进行。
主席台上,浅川梨纱作为轮值主持理事,正以她特有的、清晰而冷静的语调,引导着议程。她面前悬浮着数十个光屏,实时显示着全球各区域的规则稳定度报告、重大工程项目进度、资源调配数据流。
“接下来,审议南太平洋‘海气交互规则优化’第三期项目申请。”浅川的声音没有波澜,“项目旨在进一步稳定区域气候模式,提升海洋碳汇能力。技术委员会已审核,方案符合宪章‘天人合一’原则,生态影响评估通过。请资源协调委员会确认预算与物资分配。”
台下,来自资源协调委员会的代表立刻调出数据,进行简要说明。没有冗长的辩论,只有基于数据和规则的高效确认。短短几分钟,这项关乎数百万平方公里海域生态的项目便获得了批准,进入执行队列。
“下一项,关于‘跨文化规则认知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运营评估报告……”
议程一项项推进。从协调跨国电网的规则能源调度,到审批一项新型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再到处理某个地区因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对某项新规则理解偏差的小规模投诉……事无巨细,都在理事会的框架内得到迅速而妥善的处理。
这里不再是旧时代争吵不休的论坛,而是一个精密运转的、守护文明健康发展的中枢神经。规则,如同无形的血脉,将全球紧密连接,而理事会,则是这颗星球稳定跳动的心脏。
与此同时,在总部另一侧的安全保卫中心。
伊万诺夫巨大的身躯坐在指挥席上,面前是覆盖整面墙壁的全球安全态势图。图上,代表规则执行部队的绿色光点分布在世界各地关键节点,偶尔有代表微小规则扰动(通常是自然现象或技术测试)的黄色标记出现,也很快被就近的绿色光点核查并标记为“已处理”。
他的目光锐利,不时与各区域安全主管进行简短的通讯确认。
“非洲区,汇报‘地脉监测网’东非段例行巡检情况。”
“欧罗巴区,确认新部署的‘城市情绪监测节点’运行状态。”
“收到。保持警戒。”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给整个安全网络一种磐石般的安定感。他知道,探索团在深空面临未知,地球大本营的绝对稳定,是他们能够安心远征的最基本前提。
而在生态协调办公室,索菲亚正与一组来自亚马逊雨林和刚果盆地的生态学家进行视频会议。
“根据‘希望号’传回的深空辐射背景数据,”索菲亚指着共享屏幕上的图表,“我们需要微调赤道区域部分敏感植物的防护符文参数,以应对可能存在的、极其微弱的宇宙射线谱变化。这是调整方案,请各位审核。”
她将一份详细的技术文档发送过去。屏幕另一端的专家们认真查阅,很快提出了几点基于本地物种特性的优化建议。高效的协作在几分钟内完成,确保地球生态能在任何细微的外部变化中保持最佳平衡。
信息处理中心的深处,巨大的屏幕上,正以光速刷新的数据流中,偶尔会夹杂着一些经过多重加密、标记着特殊符号的片段。那是从遥远的“希望号”以及伴随舰队传回的、经过压缩和延迟的状态报告与初期探测数据。
尽管由于距离限制,信息传回有延迟,且内容多为技术参数和规则环境读数,并非激动人心的发现,但每一个字节都被精心接收、解密、分析。它们是连接家园与游子的脐带,是理事会了解探索团状况、评估深空环境、并为后续决策提供支持的唯一依据。
浅川梨纱在会议间隙,会调取这些数据的最新摘要,冷静地分析着其中的规则波动模式。汉斯在地面的实验室,也会根据传回的引擎运行数据,远程进行着优化演算。陈岚的深空研究团队,则如饥似渴地分析着每一份关于星际介质和背景辐射的报告。
地球大本营的稳定与高效运作,是远航者们能够义无反顾、深入未知的最大心安。
他们知道,无论飞多远,身后都有一个强大、团结、且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