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悄然滑向终点,为期半个月的军训终于迎来了最后一天。
清晨的营区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薄雾中,天边泛起鱼肚白,微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落下来。阳光斜斜地穿过树梢,斑驳地映照在整齐排列的宿舍楼前,将地面染成一片片光影交错的模样。空气里没有了往日刺耳的哨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气息,仿佛整个营地都在默默告别。微风拂过,吹动了晾衣绳上尚未收起的作训服,布料轻轻摆动,发出细微的“簌簌”声,像是在低语着不舍与回忆。远处操场上,几只麻雀在空地上跳跃觅食,扑棱着翅膀飞起又落下,偶尔发出几声清脆的鸣叫,仿佛也感知到了今日的不同寻常。
宿舍内,汤予竹已经坐在床沿,动作轻缓地整理着行李。她将那套洗得发白、边缘有些脱线的作训服叠得整整齐齐,指尖轻轻抚过手肘和膝盖处明显的磨损痕迹——那是匍匐前进时与粗糙地面反复摩擦留下的印记,粗粝的触感让她心头微微一颤。军用水壶静静躺在包里,表面多了几道磕碰出的凹痕,像是无声诉说着训练中的每一次奔跑与跌倒;胶鞋的鞋底花纹早已磨平,踩在地上不再有最初的防滑声响,走起来甚至有些打滑。
她环顾四周,这间简陋却熟悉的宿舍:斑驳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军训作息表,边角微微卷起,字迹被汗水洇开了一些,依稀还能辨认出“6:00 起床”“6:30 早操”的字样;床板上的被子已被叠成标准的“豆腐块”,四四方方,棱角分明,像是一块凝固的时间;窗台上还放着半瓶未喝完的盐汽水,玻璃瓶外结了一层细密的水珠,是昨晚大家凑钱买的,为的是庆祝最后一个夜晚。那一晚,她们围坐在一起,压低声音谈笑,有人讲冷笑话,惹得全屋哄笑;有人偷偷翻出手机看剧,屏幕光映在脸上忽明忽暗;还有人悄悄抹了眼眶,说“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这么拼命的日子了”。训练归来后瘫倒在床上的疲惫喘息,彼此递来湿毛巾、分享清凉油的温暖瞬间,此刻一一浮现脑海,心头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像是一根细线,轻轻缠绕住心口,拉得生疼。
“真要走了啊……”同宿舍的小林站在门口,望着空了一半的床铺,语气里带着不舍,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吹散。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门框,眼神有些失焦,似乎还在回味这些天的一幕幕。
“是啊,”汤予竹笑了笑,低头把最后一本笔记本塞进背包,封面上用黑色记号笔写着“军训日记”四个字,“感觉昨天还在被教官骂动作不标准呢。”
“你还说!”小林走过来拍了她一下,假装生气,“谁让你总是在队列里站得最直,搞得我们压力山大。教官一喊‘看看人家二连汤予竹’,全队都恨不得把你踢出列。”
汤予竹忍不住笑出声:“我哪有那么厉害,还不是每天晚上偷偷练?”
“真的?”小林睁大眼睛,“怪不得你正步踢得那么稳!我还以为你是天生的军人胚子。”
“哪有什么天生,”汤予竹轻声说,“只是不想拖累大家罢了。”
两人相视一笑,笑声里藏着释然与感慨。窗外的阳光正好落在她们肩头,映出两道并排的影子,仿佛也在见证这段短暂却深刻的友谊。
上午九点,各连队在操场集合,举行简单的告别会。天空湛蓝,云朵稀疏,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泥土混合的气息,夹杂着晨露蒸腾后的清新味道。指导员走上临时搭起的小台子,神情温和了许多,不再像最初那样严厉。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沉稳而有力:“这半个月,你们晒黑了,也长大了。从一开始连站军姿都摇晃的人,到现在能完成整套战术动作,我看到了你们的坚持和成长。”
台下一片安静,许多同学低下了头,有人悄悄抹了眼角,怕被人看见。风掠过操场,吹动旗帜的一角,也吹乱了几缕女生的发丝。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悄悄用手背擦了下眼角,又迅速挺直腰板,生怕被人注意到自己的情绪波动。
“也许你们觉得这些天很苦,但将来回头看,这段日子会是你们青春里最硬实的一段骨头。”他说完,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动作干脆利落。全场肃立,随后响起热烈掌声,久久未歇。掌声中,有人低声说:“谢谢您,教官。”声音不大,却格外清晰。
下午领取个人物品时,手机重新回到手中。汤予竹开机的瞬间,信息提示音接连不断响起——母亲发来的三段语音,语气温柔又克制:“宝贝辛苦了,回家妈给你炖汤,补补身子”;父亲简短的一句“辛苦了”,后面加了个微笑表情,虽寥寥数字,却透着难得的温情;还有朋友们的各种表情包轰炸。“欢迎回归正常生活!”“终于能约饭了吧?”一条条消息跳出来,像是把她拉回原本的世界。
她靠在走廊的墙边,仰头看着湛蓝的天空,嘴角不自觉扬起。阳光洒在脸上,暖洋洋的,像是久别重逢的拥抱。原来离别不只是结束,更是通往新生活的起点。
第二天,军训总结汇演如期举行。碧空如洗,阳光明媚,操场上旌旗猎猎,气氛庄严而热烈。主席台上坐着校领导、部队首长和军训团负责人,看台上坐满了前来观摩的师生代表,不少高年级学生也早早返校围观这场属于新生的成人礼。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奏响,汇演正式开始。分列式阅兵中,各连队方阵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依次通过主席台。“向右——看!”口令落下,队员们齐刷刷甩头,目光坚毅,正步踏地发出整齐划一的“咚咚”声,尘土轻扬,气势如虹。每一步都像是敲击在人心上,震撼而坚定。
汤予竹所在的二连表现尤为出色,动作协调、节奏一致,赢得阵阵掌声。她站在方阵前排,身姿挺拔如松,每一个摆臂、每一次踢腿都精准到位,汗水顺着鬓角滑落也未曾动摇分毫。她的呼吸平稳,心跳却快了几分——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一种前所未有的笃定。耳边传来同学们整齐的脚步声,前方是飘扬的连旗,身后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这一刻,她感到自己真正融入了一个集体。
随后是军事课目演示:战场战术演练、军体拳、格斗术、应急棍术轮番上演,喊杀声震天动地,看得人热血沸腾。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每一招一式都凝聚着训练的汗水。
最后环节,主持人宣布:“接下来,请欣赏由二连汤予竹同学带来的单人战术基础动作演示。”
全场目光聚焦中央。汤予竹出列,小跑入场,步伐稳健,立定,敬礼。没有音乐,没有特效,只有她一个人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低姿匍匐时,腹部紧贴地面,双肘交替前移,动作迅捷而平稳,砂石擦过手臂也不曾减速;高姿跃进中,身体起伏有度,步伐紧凑有力,每一步都踩在节奏上;侧姿翻滚隐蔽接敌,转身利落,毫无拖沓。尤其是穿越低桩铁丝网时,她几乎贴着地面滑行,动作流畅如水,仿佛一头敏捷的猎豹,在尘土中划出一道干净的弧线。她的额头沁出汗珠,脸颊因用力微微泛红,但眼神始终坚定如初。
演示结束,她收势立正,再次敬礼。短暂寂静之后,掌声如潮水般爆发,久久不息。
那一刻,她知道,自己不仅完成了任务,更完成了对自我的一次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