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生活看似按部就班,规律而充实,但暗流却在不易察觉的角落悄然涌动。
自从那天黄昏被孙菲菲莫名其妙地拦路挑衅后,汤予竹虽然听从了赵晓薇的建议,尽量避免与对方正面接触,但她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正逐渐向她逼近。那种压力不张扬,却无处不在,像阴云一样笼罩在日常的缝隙中,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她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动作,甚至在她独自整理内务时,也能从镜子里捕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寒意。
队列训练时,烈日当空,操场上的地面蒸腾着热气,军装紧贴后背,汗水顺着额角滑落,在下巴处凝聚成滴,砸进尘土里,溅起细小的烟尘。她正全神贯注听着教官讲解战术匍匐的动作要领,忽然脊背一紧,仿佛有一道冰冷的目光穿透制服,直刺皮肤。她没有回头——也不必回头。那目光带着审视、敌意,还夹杂着一丝隐秘的快意,她早已熟悉。是孙菲菲。对方站在斜后方的队伍里,站姿笔挺,帽檐压得略低,露出一双微微上挑的眼睛,嘴角甚至挂着淡淡的笑意,像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旁观者。可那双眼睛却像钉子,牢牢钉在她背上,久久不移,仿佛在等待她一个失态的瞬间,好立刻扑上来咬住不放。
汤予竹只是微微收紧了下颌,调整了呼吸节奏,继续聆听教官的指令。她知道,任何情绪的波动都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破绽。于是她强迫自己专注于每一个口令,把注意力集中在脚掌与地面的摩擦感上,集中在手臂摆动的幅度上,用最标准的姿态回应那些看不见的针芒。
食堂里的气氛也渐渐变了味。原本打饭的队伍流动顺畅,可只要她一出现,前面的人便莫名放慢脚步,窗口打菜的阿姨动作也迟缓下来,连勺子舀菜的频率都低了几分,仿佛连空气都在刻意凝滞。而另一边,孙菲菲所在的队伍却总能快速推进,有人主动让位,有人笑着招呼:“菲菲来啦,这边快!”声音清脆,笑容自然,仿佛只是寻常的熟人关照。可汤予竹心里清楚,那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小把戏,像一层薄纱,遮掩着背后的排挤与孤立。
一次,她端着餐盘四处寻找空位,目光扫过一张刚空出来的桌子,桌面还残留着未收走的碗筷,显然是刚刚有人离开。她正准备走过去,却见孙菲菲笑着拉住身旁的室友:“这儿正好有位置,快来!”两人迅速坐下,动作流畅得像是排练过无数遍。其中一个女生还故意把汤予竹刚才盯着看的椅子往里一推,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汤予竹站在原地,手里盘子微沉,饭菜的热气在空气中缓缓升腾,模糊了她的眼镜边缘。她只轻轻吸了口气,指甲在掌心掐出一道浅痕,转身走向角落另一张满员的长桌,平静地问了一句:“我可以拼个座吗?”没人拒绝,也没人多看她一眼。她低头吃饭,米饭有些凉了,青菜也略咸,但她一口一口吃得认真,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集体活动中的“安排”更是巧妙得令人窒息。连队组织了一场小规模比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障碍穿越。抽签结果出来时,汤予竹的名字赫然与孙菲菲同列对抗组。名单贴在公告栏上,周围人低声议论,眼神在两人之间来回游移,有人皱眉,有人摇头,更多人选择了沉默。教官并未察觉异常,只宣布了规则和流程。
比赛开始后,汤予竹动作利落,低身贴地,迅速通过铁丝网下方。她的肘部和膝盖压紧地面,军靴踩稳节奏,整个人像一道影子般滑过,泥水溅在裤腿上也毫不在意。而孙菲菲却故意拖慢节奏,膝盖未屈,身体抬得过高,几次卡在网下,耽误了整个小组进度。等任务结束,她一边拍打着军装上的尘体,一边轻描淡写地说:“有些人啊,只顾自己冲,都不想想队友。”语气随意,却字字指向汤予竹,像一根细针,扎进旁人耳中。
周围有人皱眉,有人沉默,更多人选择视而不见。毕竟孙菲菲平日里总是一副直率豪爽的模样,在不少人面前塑造出“敢说敢做”的形象。可真正明白的人都看得出,那是有意为之的推责,是将失败转嫁给他人的伎俩。那些话听起来像玩笑,实则锋利如刀,在无形中割裂着团队的信任。
这些针对,细碎如针,不致命,却扎得人心烦意乱。它们藏在规则边缘,游走在合理与不合理之间,发生在教官视线之外,或夹杂在集体行为之中,难以指证,也无法申诉。就像鞋子里的一粒沙,走一步痛一步,却又无法当场脱鞋倒掉。汤予竹不是没想过反击,但她更清楚,一旦陷入对骂或争执,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她不想让别人觉得她是个“惹事的人”,更不想让这场无谓的消耗影响自己的状态。
她心里明白,这是孙菲菲在试探她的底线,用这种幼稚却顽固的方式,发泄那份来路不明的嫉妒与不满。也许是因为她军训第一天就被教官点名表扬动作标准,也许是因为她在内务评比中拿了满分,又或许,仅仅是因为她始终安静、自律、不迎合、不讨好——这种存在本身,就足以刺痛某些人敏感的神经。
她没有愤怒,也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最冷静的应对方式——无视。她依旧按时出操,认真训练;排队时耐心等待,不争不抢;团队任务中主动协作,默默承担更多。她用自己的踏实与坦荡,一点点瓦解那些隐晦的攻击与暗示。
“予竹,你脾气也太好了吧?”周暖实在看不下去,训练结束后拉着她在宿舍阳台说话,语气里满是愤懑,“那个孙菲菲,明摆着就是冲你来的!你这样忍着,她只会越来越过分。”
阳台外夕阳西沉,余晖洒在晾晒的迷彩服上,风吹得衣角轻轻摆动。汤予竹正用毛巾擦拭湿漉漉的头发,闻言只是淡淡一笑,眼神平静如水:“狗进了巷子才叫,难道我还要跟着吠回去吗?做好自己的事,问心无愧就够了。”她的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沉稳的力量,像是经历过风雨后的宁静。
她不想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种无谓的纠缠上。军训的意义在于磨炼意志、提升自我,而不是陷入人际纷争的泥潭。她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节奏,不会因为别人的恶意而打乱步伐。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叠被子,她坚持把被角压出棱角分明的折痕;每次体能训练,她都咬牙完成最后一圈;夜间值班站岗,哪怕困倦难耐,她也挺直腰板,目视前方。她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行动比言语更有力量。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些风波,不是你避让就能平息的。暗处的目光仍在聚集,无声的较量仍在继续,而汤予竹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夜晚,她坐在床边写下当天的日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窗外虫鸣阵阵,远处传来其他连队夜训的口号声。她合上本子,抬头望向天花板,目光沉静而坚定。她不怕挑战,也不惧孤独。她只愿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守住内心的秩序,走出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