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肉肉的小书虫

首页 >>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男儿行 京门风月 调教太平洋 谍网 四季锦 红楼春 重生之大清逍遥亲王 乱世枭雄 崛起之第三帝国 唐人的餐桌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肉肉的小书虫 -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全文阅读 -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txt下载 -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1章 天不假年孟起殒 训大象孟获立功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姑臧城头,白幡如雪,蔽日遮天。

骠骑大将军、威震羌胡的“锦马超”的灵柩,肃然停驻于凉州刺史府正堂。青铜犀牛灯盏吞吐着昏黄的光焰,将覆盖棺椁的素帛映照得一片沧桑。

平北将军马岱,这位马超最信任的从弟,双手捧着一副沾染岁月痕迹的狮头铠——那是其兄弥留之际亲手递来的遗物。

甲片缝隙间,深深嵌着三年前金城血战时留下的箭镞,暗红的锈迹如同凝固的旧血,无声诉说着这位西凉雄狮最后的倔强与不甘。

案几之上,堆积着马超近一年来主政西凉的累累功绩:

为益州中枢输送骏马三万匹,壮大军力;收拢凉州流离失所的游民六万余众,尽数授田,使其安居乐业;

西域商旅络绎不绝,献上黄金数千两,五铢钱百万贯,其中八成充盈益州府库,国库为之殷实;新募并严格训练精兵万余,铁骑铮铮;

巧妙联络诸羌胡部落首领,使其俯首称臣,甘为汉家驱驰;数次挫败魏国小股试探性进攻,累计歼敌千余……

每一项,都是他拖着病体,在风沙与烽火中为蜀汉帝国打下的坚实基业。

象征着凉州最高权柄的州牧印绶,此刻静静地搁置在冰冷的棺椁之上,仿佛失去了主人赋予的炽热灵魂。

骤然,一声凄厉的隼鸣撕裂长空!那只陪伴马超转战十年、神骏非凡的海东青,如同离弦之箭,悲鸣着决绝地撞向府堂前的蟠龙石柱,羽翼纷飞,血溅玉阶,以最惨烈的方式追随主人而去。

几乎同时,姑臧城外,悲怆的羌笛声呜咽而起。烧当羌王迷当率领三千部众,面朝东方(成都所在),齐刷刷跪伏于滚滚黄沙之中。

他们以刀划面,让滚烫的热血混入沙尘,点点殷红浸染着古老的姑臧城墙,这是羌人最崇高的血祭之礼。

肃立一旁的敦煌太守马良,默默解下腰间佩刀,刀柄上紧紧缠绕着的西凉牦牛皮绳,正是去年冬猎时,马超亲手相赠的信物。他紧握刀柄,指节发白,无声的悲恸在沉默中蔓延。

当携带噩耗的信鸽与风尘仆仆的报丧使臣,接连抵达成都巍峨的朱雀殿,“孟起……”一声悲呼从御座传来。

皇帝刘备与丞相诸葛亮相视一眼,愁云瞬间笼罩了面容。他们深知,马超不仅仅是蜀汉的骠骑大将军,更是整个西凉羌胡人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神威天将军”。

他的骤然离世,犹如擎天柱折,足以动摇帝国在西北的根基。

信使匍匐在地,泣不成声地转述着马超最后的遗言:“……惟愿王师……早日克复……东西两京(长安、洛阳)……臣……死不瞑目……”那未竟的北伐之志,化作沉重的叹息,回荡在空旷的大殿。

三日后,马超归葬。三千西凉铁骑卸去沉重铠甲,牵着战马,护卫着灵柩缓缓前行。

马蹄铁叩击着古老的官道,发出清脆而连绵不绝的哀音,声传百里,天地同悲。行至焉支山下,苍凉的风掠过祁连山脉。

突然,远方传来震耳欲聋的奔腾之声!只见一群野马自祁连山深处如怒涛般狂涌而出,为首一匹通体雪白的神骏,额间一点赤斑宛如燃烧的火焰。

它长嘶一声,竟朝着灵柩方向屈膝跪地——那姿态,那印记,分明是马超当年纵横天下的坐骑“玉追”再现!

目睹此情此景,振威将军马岱胸中悲愤如火山喷发,他猛地拔出腰间佩剑,用尽全身力气掷向山壁!轰然巨响中,山石崩裂。

“自此山更名‘白狼山’!祭我兄骠骑大将军在天之灵!”

吼声在山谷间激荡。后世有诗《祭孟起将军》哀之:

渭水寒枪凝旧霜,

锦袍犹带冀城殇。

潼关月冷铁衣裂,

阳平关高战马缰。

西羌风咽吹残甲,

白狼星陨折金枪。

祁连雪落三千里,

不见将军踏雪归。

马超的骤然陨落,彻底打乱了刘备精心布局的帝国人事棋局。为了稳定西凉动荡的局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西凉铁骑的威力,并震慑蠢蠢欲动的羌胡诸部,刘备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

从至关重要的荆州防线,急调威名赫赫的翊军将军赵云,升任前将军、凉州牧,假节钺,坐镇西陲;马良仍留任敦煌太守;

马岱升任天水太守,加振威将军;马超幼子马承袭其父斄乡侯爵位;同时调遣陈到、吴班、冯习等宿将南下荆州,协助黄权巩固东线。

这一系列调动,如同在帝国庞大的身躯上剜肉补疮,牵一发而动全身。

然而,祸不单行。就在去年(224年)汉军主力西进凉州之际,益州南部暗流汹涌。豪强雍闿(西汉什邡侯雍齿之后),暗中勾结东吴,以“蜀汉苛待南人”为煽动口号,悍然发动叛乱。

牂牁太守朱褒、越嶲夷王高定相继响应,南中(涵盖今云南大部及贵州、广西、缅甸部分区域)半壁烽烟四起。

更令人心惊胆寒的是,传言叛军正密谋挟持南中各族共主、深孚众望的蛮王孟获,逼迫他一同反汉。

五月初夏,暑气蒸腾。为平定这场危及帝国后方的叛乱,刘备命丞相诸葛亮亲率大将王平、关兴、邓芝、马谡、姜维等,统兵三万,并令太子刘禅以监军之名随行——实则是让这位年轻的储君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成长。

接到旨意的刘禅,内心翻江倒海。南中!那可是史书中瘴疠横行、猛兽出没、百里无人烟的化外之地!他攥紧战报,指尖冰凉,心中暗呼:

“父皇啊父皇!此去南中,九死一生,您就不怕儿臣染上恶疾,客死他乡吗?”

然而,当刘禅的目光扫过战报上一条关键信息——

“孟获未反?(因刘备打赢夷陵之战后其部并未参与雍闿叛乱)”

时,一丝灵光乍现。他猛地抬头,目光灼灼地望向阶下羽扇纶巾的诸葛亮:

“相父!若孟获仍心向大汉,此战便有转圜之机!甚至可成破局关键!”

诸葛亮轻摇羽扇,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与赞赏:

“殿下明鉴,洞若观火。孟获在南中诸部威望极高,如能争取其心,既可瓦解叛军根基,离散其部众,更可为大汉平添一强大臂助,化险为夷,在此一举!”

三日后,一千精锐禁卫铁骑簇拥着御驾,浩浩荡荡驶出成都。太子刘禅身着金甲,外罩红袍,策马行于队首,英姿勃发中带着一丝稚嫩的凝重。

身后,银枪白马的姜维如同最忠诚的护卫,目光锐利地扫视四方。

丞相诸葛亮则端坐于青帘素车之中,稳居中军,运筹帷幄。行至朱提郡(今云南昭通一带)险峻山道时,一队剽悍的夷人突然拦住了去路。

为首者身高九尺,宛如铁塔,身披斑斓虎皮大氅,声如洪钟:“孟获奉滇池各部之命,特来护驾太子殿下!”

刘禅勒住战马,定睛望去。那南疆汉子面容刚毅,眉目如刀刻斧凿,古铜色的皮肤下蕴含着爆炸性的力量。

他身后百余名勇士,个个背负毒箭筒,腰挎锋利弯刀,眼神警惕而锐利。强压下心头的悸动,刘禅扬鞭一指,朗声喝道:

“既言护驾,可敢与吾并辔同行?”

这大胆的邀约,既是试探,也是信任的橄榄枝。

孟获闻言,发出一阵豪迈大笑,震得山谷回响:“殿下就不怕吾乃诈降,图谋不轨?”话音未落,刘禅已一夹马腹,驱动坐骑真真切切地行至孟获身侧,两人近在咫尺。

姜维握枪的手瞬间渗出冷汗,目光如电般锁住孟获,全身肌肉紧绷。却见诸葛亮在车中微微摇头示意——少年太子,正用自己的性命为赌注,赌一个“诚”字,赌南疆人心的向背!

真正的考验,在深入南中腹地后才刚刚开始。蒸腾的暑气在卯时(清晨5-7点)便已弥漫开来,浓得化不开的晨雾裹挟着腐叶与沼泽的腥甜气息,黏腻地附着在将士们的甲胄和皮肤上。

当刘禅随中军艰难渡过泸水(金沙江)时,他看到先遣士卒的皮靴深陷泥沼,淤泥中泛起的致命沼气,竟能将士兵腿上的铜制护膝蚀出片片诡异的绿斑。藤甲兵奋力挥舞长刀,劈砍着那些如巨蟒般绞杀缠绕的榕树气根。

断口处渗出的乳白色汁液遇风即凝,一旦沾上战袍,便如坚韧的蛛网般层层缚身,令人行动维艰。

未至巳时(上午9-11点),毫无征兆的暴雨倾盆而下。斗大的雨珠砸在巨大的芭蕉叶上,轰鸣声如同千军万马在擂动战鼓。茂密的雨林瞬息间变成一片泽国。

先锋王平率领精锐的白毦兵在前方披荆斩棘开路,钢刀砍断剧毒的箭毒木,巨树轰然倒地,树心渗出的紫黑色毒液混入浑浊的雨水,在士兵铁甲的缝隙间蚀出缕缕刺鼻的青烟。

随军医官焦急地命令全军口含艾草避瘴,却仍有不幸的士卒被钻入胫甲缝隙的旱蚂蟥叮咬,那些贪婪的黑虫在吸饱鲜血后胀大如拇指,士兵被吸至昏厥,需用烧红的箭簇才能将其烫落。

午间歇马休整时,毒辣的日头穿透密林,蒸腾起三尺高的五彩瘴雾,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眩晕的甜腻与腐败气息。

诸葛亮在临时搭建的军帐中,羽扇轻点着铺在案上的舆图,那精良的绢布竟已生出点点霉斑。

“此去秃龙洞尚有八十里,其间需跨越九溪十八涧,处处险隘……”

话音未落,前军突然传来凄厉的惨叫!原来是一支负责运输的象队误入一处隐蔽的毒泉,泉水周遭生长着妖艳的异花,马匹饮之立时癫狂。

姜维急中生智,下令战象用长鼻卷来竹筒汲水,却骇然发现筒壁顷刻间爬满密密麻麻的红斑——竟是水蛭卵在湿热环境下瞬间孵化!

暮色四合,湿热之气更甚。点燃的火把瞬间便遭铺天盖地的飞蚁疯狂扑噬。军帐的布幔不过半刻功夫,便凝结满冰冷的露珠。

值夜士卒的皮甲表面竟悄然长出薄薄的青苔,弓弩的弦索因湿气过度而松弛如肠,失去了应有的张力。刘禅躺在简陋的行军榻上,听着林间猿猴凄厉的啼叫,辗转难眠。

突然,一阵冰凉的滑腻触感从他枕畔传来!借着帐外微弱的火光,他惊恐地发现一条近一米长的花斑小蟒蛇正盘桓在枕边,椭圆型的头颅高高昂起,幽冷的鳞片反光中,竟隐约映出帐外憧憧鬼影——那些白日里倒毙在途中的军马尸体。

此刻正被无数蚁虫疯狂啃噬,血肉剥离,白骨森森!这恐怖景象吓得刘禅失声尖叫。

贴身侍卫思齐反应极快,趁蟒蛇不备,猛地抽出腰间宝剑,寒光一闪,蛇头应声而断!惊魂未定的刘禅喘息道:

“还是高祖爷厉害,斩那丈许白蛇时眼都不眨……”

(思齐心中嘀咕:高祖斩白蛇传说,后世附会王莽篡汉?亦或白娘子前世?那许仙又是如何……)闻声赶来的关兴带领卫队冲入帐中,只见断蛇,不明就里,纷纷高呼“殿下神勇!”,七手八脚将蟒蛇尸体拖到篝火旁炭烤。

惊魂甫定的关兴,还心有余悸地向刘禅诉说着他们前队行军途中遭遇的恐怖巨蟒:

“足有四丈(约合今九米余)长短,木桶般粗细,张口能吞下一匹战马!若非乱箭齐发,后果不堪设想……”

至五更天(凌晨3-5点)造饭时分,袅袅升起的炊烟竟引来了遮天蔽日的“暴雨蚁”(一种具有极强攻击性的热带飞蚁)。

米袋中蠕动着白色的米蛆,刚刚揭笼的炊饼,转眼间便因湿气霉变发绿。诸葛亮默然嚼着苦涩的艾草提神,忽将从不离手的羽扇浸入随身携带的药汤中,沉声道:

“探马来报,此去三十里外山谷,有一处解毒泉眼,或可缓解疫瘴。”

他眼底血丝密布如网,却仍借着萤火虫飘忽的微光,在潮湿的军帐中批注着那部珍贵的《南方草木状》,为大军寻找生机。帐外,忽然传来悠长而悲怆的象鸣。

孟获赤足立于一片古老而神秘的象冢前,青铜铸造的狰狞面具在朦胧月色下泛着幽冷的青光。白日里驱赶的象群,此刻正用巨足踏碎灌木,折断的竹子在泥泞中铺设出一条蜿蜒如蛇的临时栈桥。

夜枭凄厉的啼叫划破死寂。刘禅辗转难眠,步出营帐,见孟获独自盘坐在一棵巨大的古榕树下。借着清冷的月华,刘禅瞥见他手中竹简上镌刻着奇异的文字(爨文),赫然是一部《南中象谱》。

上面记载着:

“象膝畏寒,当裹麂皮;鼻端敏感,可涂茱萸驱虫……”

林间深处突然传来幼象凄楚的哀鸣。孟获如矫健的黑豹般瞬间窜入荆棘丛中,半个时辰后,竟牵回一头鼻端严重溃烂、痛苦不堪的小象。那溃烂处,赫然深深嵌着一枚叛军惯用的、淬有剧毒的蒺藜!

“殿下可知象冢何在?”

孟获突然发问,手中锋利的银刀却毫不停顿地剜去幼象鼻端的腐肉,动作精准而迅捷。药粉洒在伤口上,腾起刺鼻的青烟。

“每头通灵的战象,在预感到生命将尽时,都会跋涉百里,寻到先祖埋骨的秘密之地,将最后一缕气息留在那里。”

他的声音低沉而肃穆。

那受伤的幼象似乎感受到善意,长鼻轻轻卷住孟获腰间一枚形制奇特的铜铃,发出微弱的叮当声,仿佛在寻求安慰。

八月既望(十五日后),滇池畔的驯象场笼罩在野象浓烈的腥臊气中。孟获赤膊跃上十丈高的望象木台,古铜色的肌肤在烈日下泛着油光,胸前狰狞的狼头刺青随着肌肉的贲张而起伏,充满野性的力量。

五十头野性难驯的巨象被涂满蜜糖的芭蕉诱入巨大围栏。彝族象奴吹响蛇形骨笛试图安抚,却被暴怒的头象扬起巨鼻狠狠掀飞。

“取我百越槁竹来!”孟获一声暴喝,如平地惊雷。亲兵迅速抬来浸泡过滇池盐水的特制空心大竹筒。

只见孟获如履平地般踏着象背,几个纵跃便至头象耳侧,突然以沉重的铁锥猛力敲击竹节!空洞而宏大的回响骤然炸开,惊得象群扬蹄长嘶,骚动不安。

待象群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响稍显习惯,孟获又换成裹着柔软蜀锦的铜锤,敲击出轻重缓急不同的节奏。如此反复调教,三日后,奇迹发生了!

这些庞然大物竟能清晰分辨不同的鼓点信号:沉重连续的敲击则集群突进;轻快短促的叩响则分列左右;连续清脆的敲击则齐刷刷扬起长鼻,做出戒备姿态——一支纪律初成的象兵雏形已然显现!

诸葛亮巡视驯象场时,目光被一架经过改良的象鞍吸引。年轻的姜维正在调试鞍上的木制转盘机关,向丞相解释道:

“此物可载十二石(约合今数百公斤)粮草辎重,遇险需紧急卸货时,仅需抽动三根特制麻绳即可瞬间完成。”

孟获默然呈上他精心绘制的象群布阵图。诸葛亮羽扇轻摇,指尖掠过图中央“八卦象阵”四个古朴篆字,喟然长叹:

“昔年孝直(法正)制《蜀科》以定国法,今有将军驯百象以安南疆,皆经纬天地之才也!”

九月初九,味县(今云南曲靖)郊野,箭毒木渗出妖异的紫红色汁液。三百头披挂整齐的战象巍然列阵,象额描绘着神秘的先天八卦符纹,宽厚的象背上各驮两名全副武装的卫士。

当叛军首领朱褒率领万余部众汹汹压境时,汉军象阵突然如活物般裂开两翼!孟获亲率三十头披挂犀牛皮重甲、如同移动堡垒般的巨象,如山崩般直突叛军中军!

“放!”

令旗挥动!战象长鼻卷起特制的石灰包,奋力抛向空中!轰然炸裂,刺眼的白雾瞬间弥漫整个战场!

朱褒的坐骑被孟获特制的、能发出猛虎咆哮般巨响的铜锣惊得人立而起,将他掀翻在地。王平觑准时机,一箭射出,箭镞涂抹的强力曼陀罗汁瞬间让朱褒周围的亲卫昏睡如泥。

战场最惨烈的嘶吼来自朱褒本人——他被一头因幼象受伤而狂怒的母象追上,沉重的象足如同巨锤,将他连同那身镶金的华丽铠甲一同踩进深深的泥沼之中,坚固的金属在绝对力量下扭曲如废纸!

叛军主将雍闿见势不妙,趁乱仓皇遁走,却在澜沧江畔遭遇部将高定的突然反戈。

这位野心勃勃的西汉什邡侯(雍齿)后裔,至死仍死死攥着半截伪造的鎏金虎符——那正是他谎称持有朝廷密诏、蛊惑南疆诸部反叛的伪物!

捷报飞驰抵达成都时,刘备正摩挲着南中最新进贡的、泛着紫铜光泽的铜锭。御案旁,他那柄伴随半生的章武剑划过铜柱,溅起的火星中,他恍惚忆起四十年前涿郡铁匠铺里那熟悉的风箱声。

“昔年始皇收天下兵刃铸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今朕立柱,铭刻功勋,以彰大汉象兵之威,亦为汉夷永好之证!”

刻刀在御匠手中游走,“章武五年秋,南蛮王孟获率象兵助王师定南中”十五个遒劲的大字深深烙印于铜髓。

暮色笼罩驯象场,孟获正小心翼翼地为那头鼻伤初愈的幼象戴上崭新的银鼻环。诸葛亮轻摇羽扇,缓步而来,指着滇池对岸在暮霭中若隐若现的缅桂树丛:

“闻交趾(今越南北部)有神异白象,可负千钧之重,他日……”

话音未落,孟获却突然起身,默默走向熊熊燃烧的篝火堆,手中紧握的正是那部凝聚了无数象奴智慧与心血的《南中象谱》。

“南疆既得太平,要这杀伐驯象之术何用?”孟获的声音低沉而决绝,作势欲将竹简投入烈焰。就在这时,对岸密林深处传来一声穿透力极强的清越象鸣!

循声望去,只见三百头已卸去战甲的巨象,正用它们灵巧而有力的长鼻,衔起一块块沉重的石头,为那些在平叛战斗中阵亡的同类,默默堆砌着一座座庄严的石冢。

清冷的月光流淌在象冢之上,如同覆盖了一层圣洁的银纱。这无声的悲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孟获将军且慢!”

刘禅慌忙冲上前,死死按住孟获持简的手,目光恳切而坚定:“孤对天起誓!此《南中象谱》所载驯象之法,自今日起,只用于运输粮秣、开山铺路、助民耕耘!

孤绝不让这些雨林的精灵,再踏入血肉横飞的一线战场!此誓,天地共鉴!”少年太子的重诺,掷地有声。

两日后,滇池之滨,一座高达十丈的紫铜巨柱巍然耸立,柱身铭刻着四个苍劲雄浑的篆字——“汉夷永盟”。

太子刘禅执蛮王孟获之手,共同踏上高高的祭坛。蜀地精美的锦缎、高产的稻种被分赐给南中各部首领。刘禅更命姜维率军士,运用先进的汉地技术,协助南人开凿深井,汲取珍贵的盐卤。

“自今日始!”

刘禅清朗的声音在滇池的万顷碧波与环绕的群山间回荡,“南中子弟,无论贵贱,皆可入成都太学,习圣贤之道!

凡赴南中任职之大汉官吏,必先习夷语,通晓民情!若有汉官胆敢欺压南人,孤许你们持此特制铜符,直入成都皇宫,面陈于孤!定严惩不贷!”

这前所未有的平等与尊重,如同惊雷,在南中各部首领心中炸响。

孟获望着祭坛上那位金甲红袍、眼神清澈而坚定的少年太子,胸中激荡难平。他突然以最隆重的夷礼——五体投地,伏拜于刘禅面前,用洪亮而真挚的夷语高呼:

“卡沙沙(谢谢)!汉家太子,果不欺我南人!孟获与滇池三十六部,永为大汉藩篱!”

这发自肺腑的臣服之声,宣告了南中真正的平定。

诸葛亮轻抚着尚带余温的铜柱,对身旁的姜维低语,声音中满是欣慰与期许:“殿下此战,不费南中一兵一卒之血,而收万民归心。

其功,远胜于刀剑征伐的沙场啊。”姜维望向祭坛下正与一群夷人少年兴致勃勃比试箭术的刘禅,嘴角泛起由衷的笑意:

“因为殿下心中,从未将他们视作需要征服的敌人,而是当作血脉相连、需要共同守护的家人。”

为巩固南疆防务并体现融合,在王平、姜维等将领主持下,精心挑选南中各部骁勇善战的青壮年,组建了一支特色鲜明的精锐部队——大汉特种劲旅之一的“无当飞军”。

他们熟悉山林,勇猛无畏,将成为帝国南方最可靠的屏障。

十月,成都平原降下初霜。都江堰漕运码头,一派繁忙景象。五十头来自蜀地、已适应气候的驯象,身披厚实的御寒被服,正将巨大的原木从都江堰运抵等候的官船。

孟获手持根据《南中象谱》简化编写的《驯象十要》,亲自督导调度。突然,他敏锐地察觉异样,果断下令象群停止前进——原来队伍中有三头母象即将临盆!

诸葛亮闻讯赶来,只见经验丰富的象奴正以温热的茱萸药水为待产的母象擦拭身体,安抚情绪。孟获解释道:

“此乃最后一批次运输,待任务完成,便遣所有大象返回南中温暖之地避寒休养。”

“来年开春。”

刘禅兴致勃勃地在江边摊开新绘的图纸,向孟获和诸葛亮比划着。

“可组建百头大象的辎重队!

自僰道(今四川宜宾)至越嶲(今四川西昌),伐木铺路,遇水架桥,开辟一条贯穿南中、连接蜀地的‘象道’!此路若通,商旅往来,物资转运,将便利百倍!”他的眼中,闪烁着建设与融合的光芒。

是夜,成都皇宫举行盛大的庆功宴。彝族象师代表南中各部,献上象征友谊与尊重的玛瑙酒器。酒酣耳热之际,姜维乘兴拔剑起舞,剑光霍霍,寒芒流转,光影中仿佛映照出南中的奇峰异水、澜沧江的滚滚波涛。

正当众人沉醉于这豪情之中,一阵猛烈的江风忽地卷入殿内,吹熄了最后一盏以犀角为架的华灯。殿内骤然一暗,唯有城外驯象场的方向,似乎隐隐传来一声悠长的象鸣,如同一个崭新时代开启的号角,在巴蜀的夜空中久久回荡。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新白蛇问仙 娱乐人生从三十而已开始 为奴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重返天堂[希伯来神话] 无限群芳谱 独醉天涯 快穿之反派大人是病娇 大佬今天要立遗嘱了吗 漫游五界 封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 国民导演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偷听心声后贝吉塔逆转绝望未来 海贼:草帽团中的最强辅助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纵横古今南洋豪门的大唐风云录 相师 起猛了,求生木筏怎么多了个女人 
经典收藏我在大唐有块田 大宋小农民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唐枭 游龙戏唐 重生南非当警察 我与那位尚书大人 唐晟春秋 钢铁界 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 冒牌皇叔 乱世古武之一代君王 玄宇宙 大汉咸鱼王:刘禅的全球征服日记 三国之一马平川 北宋诡事录 陛下,臣只想吃软饭 穿越三国,从七擒孟获开始 乱世军阀:帝国创造者 
最近更新大唐:投资武则天我成了万古一帝 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 洛神仙界篇 双经问渡 重生丰饶行者,开局明末救世 流放路上,从征服女帝开始称霸 重生水浒:我刘备,再造大汉 魏砥 神话三国:开局获得神级选择 烬余书:寒江洗冤录 风起赣南 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 闲话清史 我在乱世靠积德建帝国 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 回到东汉当赵云 林冲君 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 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 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肉肉的小书虫 -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txt下载 -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最新章节 -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