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可忽骤得

信玄

首页 >> 知不可忽骤得 >> 知不可忽骤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名门艳旅 调教女王 青鸾乱 北朝求生实录 穿越影视风云录 兵锋无双 重生之大清逍遥亲王 黑铁之堡 民国军阀:从十里洋场千王开始 大宋之最强纨绔 
知不可忽骤得 信玄 - 知不可忽骤得全文阅读 - 知不可忽骤得txt下载 - 知不可忽骤得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3章 修书深夜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寒风呼啸,雪花如细盐般从窗棂缝隙中飘洒进来。苏明远在油灯下伏案疾书,笔尖在宣纸上留下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已是三更天分,整个书院都陷入了沉寂,只有他这一室还亮着微弱的灯火。

手中正翻阅的是《资治通鉴》,那些关于历代兴衰的记述让他沉迷不已。自从在经义探微的争论中感受到思想的束缚后,他便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史学典籍中,试图从历史的长河中寻找某种精神慰藉。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皆因君明臣贤,上下同心...他轻声念着刚刚写下的札记,笔锋却忽然停顿了。窗外的风声似乎在提醒他什么,让他的思绪飘向了遥远的地方。

在那个他永远回不去的时代里,历史是客观的研究对象,是需要被分析、质疑、重新阐释的文本。但在这里,在这个他正在逐渐融入的世界里,历史却成了某种道德教化的工具,成了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参考书。

他放下毛笔,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这几个月来,他发现自己阅读史书的方式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那种现代学者的批判眼光正在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实用的思考方式——这个历史事件对当前政治有什么启发?这位古代君主的做法是否值得借鉴?

或许这也不算坏事。他在心中对自己说道。毕竟,学以致用不正是儒家学问的精髓吗?纯粹为了学术而学术,在这个时代确实显得有些奢侈。

重新提起笔,他继续记录着自己的思考:

观汉唐兴衰,皆因治乱循环。盛世之时,君主励精图治,臣工恪尽职守,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富贵易使人骄奢,权力容易导致腐败。历代王朝皆逃不脱这个怪圈,由兴而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周而复始。

写到这里,他的笔锋又停了下来。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心中浮现:既然历史有其规律可循,那么是否存在某种方法,能够打破这种循环,让治世长久持续下去?

这个想法让他兴奋不已。如果自己能够通过科举入仕,如果能够在朝廷中获得一定的地位,是否就有机会推行一些改革措施,为这个时代做出一些真正有意义的贡献?

他重新审视着手中的史书,那些曾经只是学术研究对象的文字,现在仿佛有了全新的意义。那些关于政治得失的记述,那些关于民生疾苦的描写,都在向他展示着一个读书人可能承担的责任。

若能位列朝班,当以天下为己任。他在纸上写下这句话,随即又想起了周先生曾经的批评。那时老师说这话过于狂妄,不够稳重。但现在,在这个深夜的独处时刻,他却感到这句话有着某种深沉的力量。

窗外的雪下得更大了,北风吹动着屋檐下的竹帘,发出阵阵轻响。这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就像是历史在向他诉说着什么。

他翻到《通鉴》中关于魏征的记述,那位敢于直谏的贞观名臣的事迹让他深有感触。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千古名言背后蕴含的政治智慧,在这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显得格外深刻。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他轻声念着《尚书》中的这句话,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激动。如果自己将来真的能够进入官场,一定要时刻记住这个道理,永远不要忘记百姓的疾苦。

想到这里,他开始在纸上书写自己的政治理想:

为政之道,当以民为本。君主如天,臣民如地,天地合德,万物生焉。故明君择贤臣,贤臣事明君,上下一心,则国泰民安。然则何为贤臣?当具备三德:一曰忠,忠于君主,忠于国家;二曰能,具备治国安民之才;三曰廉,清正廉洁,不贪不腐。

写着写着,他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这样的思考方式,是不是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个时代的政治逻辑?君臣关系、忠君思想、等级秩序...这些曾经让他感到别扭的概念,现在居然成了他思考问题的基本框架。

这个发现让他有些不安。他记得刚来到这个时代时,对于君主专制制度的质疑,对于个人自由的渴望,对于平等思想的坚持。但现在,这些现代观念似乎都在不知不觉中褪色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的政治观念。

或许这就是成长吧。他在心中为自己辩护,理想主义固然可贵,但如果脱离了现实,就只能是空中楼阁。既然身处这个时代,就要学会用这个时代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自我说服让他感到某种安心,但同时也隐隐有些失落。那个曾经充满质疑精神的现代学者,是不是正在逐渐消失?

他重新翻开史书,继续记录自己的思考。但这次,他的笔调变得更加谨慎,更加符合这个时代的话语习惯:

臣闻古之圣王,莫不以修身为本,以治国为务。身修则德立,德立则民服,民服则国安。故欲治其国者,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心正则意诚,意诚则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段文字写得中规中矩,完全符合儒家的政治理想。但写完之后,苏明远却感到了一种深深的疲惫。这还是他自己的想法吗?还是只是在重复那些千年来被无数次重复的陈词滥调?

夜已更深,油灯的火焰在寒风中摇曳不定,时明时暗。苏明远放下笔,起身走到窗前,推开窗扇看向外面的世界。

雪花纷纷扬扬,将整个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远山如黛,近树如墨,在月光下构成一幅绝美的水墨画。这样的美景在现代是难得一见的,但在这里,却是寻常的冬夜风光。

看着这样的景色,苏明远忽然想起了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情怀,这样的胸襟,难道不正是一个读书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吗?

他重新回到书案前,提笔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夜观风雪,思及民生。天下之大,生民之众,安得人人温饱,户户安康?此乃为政者当思之大事也。昔范文正公有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诚为官者之楷模。若苏某他日有幸仕途,当以此为座右铭,时刻警醒自己,勿忘初心。

写完这段话,他感到心中涌起一阵暖流。无论自己的思维方式如何变化,这种关怀民生的情怀应该是不变的。这或许就是现代精神与古代传统能够融合的地方。

但随即,他又想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如果真的要在官场中推行改革,就必须首先获得足够的地位和权力。而要获得地位和权力,就必须在科举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完全掌握这个时代的游戏规则。

这意味着,他必须继续这种精神上的适应和妥协。那些现代的批判精神,那些超前的思想观念,都必须被小心地收藏起来,至少在表面上要表现得完全符合时代要求。

想到这里,他忽然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悲哀。这种悲哀不是因为现实的残酷,而是因为他发现自己已经开始习惯这种妥协,甚至为这种妥协寻找理由。

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他在心中叹息道,每个人都要学会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都要学会在保持初心的同时适应环境。

夜色更深了,远处传来寺庙的钟声,沉重而悠远。苏明远知道该休息了,明天还有繁重的学业等着他。但在吹灭油灯之前,他又在纸上写下了最后一段话:

今夜读史有感,记之以自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圣人之言,如醍醐灌顶,当终生奉行。愿苏某能在求学路上不断精进,他日若能为国家社稷尽绵薄之力,则此生无憾矣。

写完这段话,他轻轻吹灭了油灯。黑暗瞬间吞没了整个房间,只有窗外的雪光还在微弱地照亮着书案上的文字。

在黑暗中,苏明远静静地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风雪声。他知道,今夜的这些思考和记录,标志着他内心世界的又一次重要转变。那个曾经质疑一切的现代学者,正在逐渐蜕变为一个有着传统政治理想的古代读书人。

这种转变是悲哀的,但也是必然的。就像那些纷纷扬扬的雪花,每一片都有自己的轨迹,但最终都要融入大地,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而明天,当阳光重新照亮大地的时候,他还要继续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与自己的过去战斗,与自己的记忆战斗,与自己最深层的身份认同战斗。直到有一天,他完全变成这个时代所需要的那种人...

风雪依然在窗外呼啸,但屋内已经归于平静。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里,一个现代灵魂正在无声地消融,而一个古代士子的理想正在悄然成形。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剑徒之路 新白蛇问仙 寻常书 为奴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快穿之反派大人是病娇 大佬今天要立遗嘱了吗 甜蜜隐婚:影后恃宠而娇 漫游五界 封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 被迫嫁给前未婚夫世子之后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偷听心声后贝吉塔逆转绝望未来 海贼:草帽团中的最强辅助 相师 战双帕弥什之渡鸦 起猛了,求生木筏怎么多了个女人 美食的俘虏:我有一只猫 
经典收藏我在大唐有块田 满唐华彩 大宋小农民 名门艳旅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唐枭 皇叔威武:霸宠小娇妃 唐晟春秋 钢铁界 带着宝藏复大明王学军 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 冒牌皇叔 穿越三国:吕布成为我岳父 玄宇宙 大汉咸鱼王:刘禅的全球征服日记 三国之一马平川 穿越三国,从七擒孟获开始 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 乱世军阀:帝国创造者 世子请叛逆 
最近更新千秋一烬 蓝月闪烁之时 穿越大清,皇帝居然带头剪辫? 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 荣国府,抱歉,不稀罕 救女主?问题不大,看我爆兵百万 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 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 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 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 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 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 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 三国群美传 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 程序带我穿越回去 大唐:小兕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我咳血装病,却杀穿了十万匈奴 
知不可忽骤得 信玄 - 知不可忽骤得txt下载 - 知不可忽骤得最新章节 - 知不可忽骤得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