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一统华夏

公孙楚骏

首页 >> 楚国一统华夏 >> 楚国一统华夏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男儿行 庶女有毒 调教太平洋 三国之召唤猛将 贞观憨婿 红楼春 穿越影视风云录 兵锋无双 重生之大清逍遥亲王 崛起之第三帝国 
楚国一统华夏 公孙楚骏 - 楚国一统华夏全文阅读 - 楚国一统华夏txt下载 - 楚国一统华夏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80章 楚律颁行定天下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楚宫之外的郢都广场上,晨光如金,洒在一尊高三丈的青铜鼎上——这鼎是楚庄王熊旅命人仿照大禹九鼎形制铸造的“镇国鼎”,鼎身刚由百名工匠连夜刻完铭文,青绿的铜锈上还沾着未干的朱砂墨,在阳光下泛着庄重的光泽。广场四周挤满了百姓,有身着粗布短打的农夫,有挑着货担的商贩,有头戴儒冠的学子,还有牵着孩童的妇人,一个个踮着脚、仰着头,目光紧紧盯着那尊青铜鼎,以及鼎前站着的君臣一行人。

熊旅身着玄色衮龙袍,腰间悬挂的和氏璧与鼎身的铜光交相辉映,他手中捧着一卷用竹简编订的律书,竹简用红绳捆扎,每一片都打磨得光滑平整,上面的字迹由令尹孙叔敖亲笔书写,笔力遒劲。他走上前,将律书轻轻放在鼎旁的玉案上,声音透过内侍的传声铜钟,传遍整个广场:“天下初定,九州归一,然各国旧法不一——秦律苛严,齐律偏商,鲁律重礼,越律尚武,百姓无所适从,官吏易生奸弊。今日孤与群臣修订《楚律》,取秦律之严以惩恶,齐律之详以通商,鲁律之礼以教化,越律之实以利民,合而为一,颁行天下!”

话音落下,广场上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百姓们虽不懂律法细节,却知道“法度统一”意味着不用再受“一地一规”的苦,比如从前从楚国去齐国做买卖,过一道关就要换一种度量衡,如今终于有了统一的规矩。

熊旅抬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即展开律书,竹简在他手中缓缓展开,发出轻微的“沙沙”声:“第一条,田租之制——凡华夏之地,无论楚、齐、鲁、越旧地,田租统一为十税一,即百姓种十斗粮,只需缴纳一斗给官府;遇水旱蝗灾之年,田租减半,灾重之地可全免,官府需开仓放粮,不得延误。”

“第二条,教化之制——女子与男子同享入学之权,乡中私塾不得因性别拒收学子;各县需设‘蒙学馆’,由官府拨付俸禄聘请先生,凡七岁以上孩童,皆可免费入学识汉字、读《诗经》;偏远之地无私塾者,官府需派‘教化使’定期下乡教学,确保百姓知书达理。”

“第三条,商贾之制——商人可自由通商,各地关卡不得无故刁难;但严禁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凡囤积粮食、盐铁等必需品者,按所囤货物价值三倍罚没,罚没之物一半充公,一半分给受灾百姓;商贾需登记造册,缴纳‘商税’,税率为十五税一,诚实纳税者可获官府颁发的‘诚信商牌’,优先参与官府采买。”

“第四条,民籍之制——凡愿归入楚籍者,无论此前是否为奴、是否为蛮夷,皆可登记为自由民,由官府分给土地;奴隶主将奴隶放为自由民者,可获减免赋税之奖励;若有官吏敢强占民田、逼迫百姓为奴,百姓可直接上告,查实后官吏抄家问斩,土地归还百姓。”

每念一条,广场上的议论声便更响一分,到最后一条念完时,百姓中已有人忍不住欢呼起来。站在人群前排的老农王阿公,颤巍巍地拉着身旁识字的秀才问道:“先生,十税一,是不是说俺种十斗稻子,只交一斗给官府?俺老婆子去年还说,要是税能轻些,就能给娃攒钱买件新衣裳了……”

秀才笑着点头,声音洪亮:“阿公,没错!不仅税轻了,娃还能免费去蒙学馆读书,将来能识文断字,再也不用像咱们这样睁眼瞎了!”

王阿公当即对着鼎的方向深深作揖,眼眶泛红:“这真是青天律法啊!俺们老百姓,就盼着这样的好日子!”

广场上的百姓见状,也纷纷跟着作揖,欢呼声、感激声此起彼伏,连鼎旁的官吏们都面露动容——他们中不少人曾在各国为官,深知从前律法混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如今《楚律》颁行,才算真正给了百姓安稳度日的盼头。

这时,王后樊姬身着绣着缠枝莲纹的朱红锦袍,手持一卷抄录好的《楚律》册子走上前。她袖口的缠枝纹是楚地传统纹样,象征着“生生不息”,与手中的律书相得益彰。樊姬对着百姓福身行礼,声音温和却清晰:“诸位乡亲,大王颁行《楚律》,不是为了约束百姓,而是为了护佑百姓。这些条文,不仅刻在青铜鼎上,还会抄录成册,发到全国各县各乡——每乡都要将律书张贴在乡府门前的石碑上,让人人都能看见。”

她顿了顿,示意内侍将手中的木牌分发给台下的各郡郡守代表——木牌是桃木所制,正面刻着一个大大的“楚”字,背面刻着“鸣冤”二字,边缘还刻着楚宫的地址。“孤已选了三百名通文识墨的学子,作为‘普法使’,他们会带着律书和鸣冤牌,走村串户,把每一条律条都讲给百姓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犯了错该受什么罚,受了冤屈该找谁告状,都要让人人明白。”

“这鸣冤牌,便是百姓的护身符。”樊姬举起手中的木牌,声音陡然严肃,“若有地方官敢曲解律条、欺压百姓,哪怕只是多收了一文税、多征了一天徭役,百姓都可持此牌直接前往楚宫上告,无论路途多远,孤与大王必亲自审理,严惩不贷——律法是秤,秤的是公平;是剑,斩的是奸邪,绝不会让它成为官吏欺压百姓的工具!”

台下的郡守们接过鸣冤牌,一个个神色凝重——他们知道,这木牌不仅是给百姓的护身符,更是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剑,往后为官,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肆意妄为。

熊旅看着广场上欢呼的百姓,又看了看身旁手持律书的樊姬,对身后的群臣道:“你们听到了吗?百姓要的不是严苛的条文,不是华丽的辞藻,是公平,是安稳。这《楚律》能护他们不受苛税之苦,能让他们的孩子读书识字,能让他们受了冤屈有地方说理,他们才会真正认这个‘华夏’,认这个统一的天下。”

孙叔敖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大王所言极是。昔日管仲相齐,以‘相地而衰征’让齐国富强;今日大王颁行《楚律》,以‘公平利民’定天下秩序,此乃千古之功!”

熊旅微微摇头,目光重新投向青铜鼎:“孤不要千古之功,只要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不再受战乱之苦,不再受苛法之害。这鼎上的铭文,不是给后人看的,是给现在的百姓看的;这《楚律》的条文,不是写在竹简上的,是要刻在每个官吏的心里,刻在每个百姓的生活里。”

阳光渐渐升高,照在青铜鼎上,将鼎身的铭文投影在广场的地面上,那些笔画清晰的字迹,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华夏大地的秩序稳稳兜住——从楚地的云梦泽到齐地的营丘,从鲁地的曲阜到越地的会稽,无论是农夫、商贩、学子还是妇人,都能在这张“网”的护佑下,安稳度日,向阳而生。

广场上的百姓渐渐散去,却有人特意绕到青铜鼎旁,伸手轻轻抚摸鼎身的铭文——那冰凉的铜锈下,是他们对好日子的期盼。一个孩童拉着母亲的手,指着鼎上的“十税一”字样问道:“娘,这个是不是说,咱们家的稻子不用交那么多了?”

母亲笑着点头,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是呀,以后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鼎旁的内侍开始收拾玉案上的律书,青铜鼎依旧稳稳立在广场中央,鼎身的铭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熊旅与樊姬并肩站在鼎前,望着远方的郢都城郭,心中都清楚——颁行《楚律》只是开始,往后还要让这律法真正落地,还要让华夏的文明传遍四海,还要让天下真正实现“大同”。

而这一切,都从这尊刻满铭文的青铜鼎开始,从这卷写满“公平利民”的《楚律》开始,从百姓脸上那久违的笑容开始。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新白蛇问仙 娱乐人生从三十而已开始 为奴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重返天堂[希伯来神话] 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独醉天涯 快穿之反派大人是病娇 大佬今天要立遗嘱了吗 漫游五界 盗笔之主打一个陪伴 我医武双绝,踏出女子监狱起无敌!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偷听心声后贝吉塔逆转绝望未来 海贼:草帽团中的最强辅助 纵横古今南洋豪门的大唐风云录 老婆比我先重生了 战双帕弥什之渡鸦 起猛了,求生木筏怎么多了个女人 
经典收藏我在大唐有块田 大宋小农民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唐枭 游龙戏唐 皇叔威武:霸宠小娇妃 我与那位尚书大人 唐晟春秋 钢铁界 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 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 重生之项羽崛起 玄宇宙 大汉咸鱼王:刘禅的全球征服日记 三国之一马平川 陛下,臣只想吃软饭 刀镇寰宇 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 乱世军阀:帝国创造者 
最近更新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 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 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 争霸天下:日月所照 大明:老娘,别拦着!妹子快救咱 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 程序带我穿越回去 我咳血装病,却杀穿了十万匈奴 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 双经问渡 魏砥 烬余书:寒江洗冤录 当兵就发十八个老婆,不要就坐牢 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水浒,我王伦从狱中崛起! 
楚国一统华夏 公孙楚骏 - 楚国一统华夏txt下载 - 楚国一统华夏最新章节 - 楚国一统华夏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