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炎岛国举国归附,其王族宗室、文武重臣尽数被迁往大雍京城“荣养”。
其疆域正式纳入大雍版图,设为“镇海都护府”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比之前任何一次胜利都要巨大、都要深远。
如果说之前大雍的新式武器还带着些许传闻和猜测的色彩,那么赤炎岛国的彻底覆灭,则是在用血与火的事实,向周边所有国家宣告了一个无可辩驳的现实。
东方巨龙不仅苏醒,而且已然亮出了足以撕裂苍穹的利爪与獠牙,其力量超越了他们的认知,其意志坚不可摧!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周边诸国的宫廷中无声蔓延,继而迅速转化为最彻底、最谦卑的臣服。
几乎是在收到赤炎覆灭消息的同一时间,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做出了一个决定……
派遣质子,携带最丰厚的贡品,以最恭顺的姿态,前往大雍京城,恭贺天朝上国剿灭不臣,并祈求永世修好。
第一个做出反应的,是刚刚遣使称臣不久的北蛮。
北蛮大汗的使团几乎是追着霍擎云凯旋大军的尾巴抵达京城的。
这一次,使团的规格远超以往,不仅带来了北戎最珍贵的宝马、皮毛、宝石,更带来了大汗年仅十二岁的嫡幼子。
使团首领,北蛮宰相跪在紫宸殿前,以额触地,声音颤抖:
“尊贵的大雍皇帝陛下,我主顺义王闻天朝神兵天降,犁庭扫穴,剿灭赤炎逆寇,心中万分敬服,特遣小王世子入朝,侍奉陛下左右,聆听天朝教诲,以表我北蛮永世臣服、绝无二心之诚!愿陛下恩准,使我们永沐天恩!”
将一个尚未成年的嫡子送来为质,这几乎是藩属国所能表达的最大诚意和最彻底的依附。
紧接着,西夜国的使团也到了。
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美玉、香料和珍稀药材,更有西夜国王亲笔所书的、言辞极其谦卑恭顺的国书,以及国王最宠爱的、以聪慧闻名的三王子。
西夜宰相更是直言不讳:
“陛下,西夜僻处西陲,文化鄙陋,今见天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更有格物神技,护国佑民,心中仰慕万分。特遣犬子入京,恳请陛下准其入雍京大学求学,习天朝之文,明格物之理,他日若有所成,必当回报天朝教化之恩,永固两国兄弟之谊!”
其姿态之低,求学之心之切,令人动容。
随后,南洋诸岛国、西南高原上的部落联盟、西境乃至更以西的几个城邦国家,无论此前与大雍关系亲疏,无论国力强弱,纷纷效仿。
他们的使团带着奇珍异宝和精心挑选的王室子弟,如同百川归海般涌向大雍京城。
一时间,通往京城的各条官道上,旌旗招展,驼铃阵阵,车马络绎不绝。
京城内的四方馆人满为患,各种语言、各种服饰的外邦使节和质子们,带着好奇、敬畏甚至是一丝惶恐,打量着这座气象万千、繁华远胜他们想象的东方帝都。
紫宸殿内,贺归轩端坐于龙椅之上,接受着一波又一波外邦使节的朝拜。
看着那些跪伏在地、口称臣属的异国贵族,听着他们献上国书、贡品和质子的名单,她的内心平静无波。
这一切,都在她的预料之中。
力量,是赢得尊重与和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她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热情,也没有刻意彰显威严,只是保持着恰到好处的雍容与距离,对各国使节的请求一一予以恩准,并赐下相应的回礼。
她明确表示,大雍愿与四方友邦和平共处,互通有无,但前提是,必须尊重大雍的权威与秩序。
退朝之后,贺归轩与林宥霆漫步在御花园中。
园内秋色正浓,菊花开得正好,但两人的话题却远在千里之外。
“北戎世子安置在弘文馆,西夜王子已安排进入雍京大学格物院旁听,其余各国质子,也皆已妥善安置。”
林宥霆禀报道,
“按陛下吩咐,一视同仁,给予教化,亦加以适当监控。”
贺归轩点了点头,随手拂过一株开得正盛的金菊,淡淡道:
“这些人,既是人质,也是种子。让他们在大雍学习、生活,亲眼见证我朝的强盛与文明,将大雍的文化、制度、技术带回他们的国家。久而久之,其国其民,心向大雍,方是长治久安之道。”
林宥霆眼中露出钦佩之色:
“陛下深谋远虑。以文化之,远比武力征服更为深远。如今万邦来朝,四海宾服,实乃千古未有之盛况。”
贺归轩停下脚步,望向湛蓝高远的天空,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盛况吗?或许吧。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她收回目光,看向林宥霆,眼神清亮而坚定: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消化这些胜利的果实。将赤炎的技术彻底吸收,将新学的种子播撒到更远的地方,让我大雍的律法、货币、度量衡,成为这片土地上公认的标准。我们要建立的,不是一个仅仅依靠武力威慑的帝国,而是一个文明的中心,一个让万国心向往之的……天朝上邦。”
林宥霆心中激荡,深深躬身:
“臣,愿追随陛下,共创此旷古盛世!”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两人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帝国的权力核心,在这一刻,因为共同的理想与默契,而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宫墙之外,是万国使节带来的喧嚣与贡品;宫墙之内,是引领帝国走向下一个辉煌的冷静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