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州日报社,赵晓颖记者站内灯火通明,与往常忙于追踪热点新闻的紧张氛围不同,此刻这里更像一个学术研讨现场。桌上摊满了各种资料、采访笔记、法律文书复印件和数据分析图表。赵晓颖和她的核心团队成员——资深记者老吴、年轻但已崭露头角的小林和小陈,正围坐在一起,进行一场头脑风暴。国内顶尖的政法大学出版社的资深编辑王教授也受邀在场。
王教授,各位,赵晓颖揉了揉略显疲惫的太阳穴,但眼神明亮,经过大半年的资料梳理和初步构思,关于将清州案系统性记录下来的想法,越来越清晰了。今天请您来,就是想听听您的专业意见,我们这本书,究竟应该怎么写?它的定位和核心价值在哪里?
王教授推了推眼镜,他是国内纪实文学和新闻案例研究领域的权威,语气沉稳而富有启发性:晓颖,你们团队拥有这个时代难得的一手、鲜活、且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案例资源。这本书,绝不能写成一本简单的办案纪实或者英雄赞歌。它的价值,在于其深度的剖析和普遍的启示意义。
他拿起一份提纲:我认为,这本书应该立足于‘破局’与‘重建’两个核心维度。不仅要详细记录案件本身如何被揭露、犯罪网络如何被摧毁,更要深刻剖析腐败滋生的土壤、制度存在的漏洞,以及清州是如何通过系统性重塑,构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生态的。这其中的经验教训,对其他地方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老吴深表赞同,他指着自己整理的厚厚一摞采访笔记:王教授说得对。我们采访了从李正峰书记、专案组干警、纪委干部,到普通市民、涉案企业员工、甚至一些幡然悔悟的轻微违纪人员。视角非常多元。这本书应该呈现这种复杂性,而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叙事。
年轻的小林兴奋地补充道:我觉得还应该有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技术赋能。这个案子能破得这么彻底,网安支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资金追踪和证据固定,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代表了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新特点和新手段,值得大书特书。
小陈则更关注细节和人性:赵老师,我在整理录音时发现,很多对话,比如李书记在关键时刻的决策过程、办案人员与嫌疑人的心理较量、普通干部在风气转变中的心态变化,都非常生动,充满了张力。我觉得应该保留这些真实的对话和细节,让读者能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惊心动魄和复杂微妙。
赵晓颖认真听着每个人的发言,不时点头,她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关键词:大家的想法都很好,给了我很多启发。王教授定的‘破局与重建’这个基调非常准确。老吴强调的多视角,小林关注的技术变量,小陈看重的人性与细节,都是构成这本书血肉不可或缺的部分。
她停顿了一下,提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但是,我们写这本书,最终想传递给读者什么?或者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引发社会怎样的思考?
王教授欣赏地看着赵晓颖:这个问题问到根子上了。我认为,这本书的终极价值,在于展现一种‘制度自信’和‘治理希望’。它要通过清州这个活生生的案例告诉读者:腐败固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拥有直面问题的勇气、自我革命的决心和与时俱进的治理智慧,就能够战胜它,实现政治生态的净化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它不是一本渲染黑暗的书,而是一本传递光明和信心的书。
传递光明和信心……赵晓颖重复着这句话,眼中光芒更盛,我明白了。那么,这本书的框架,是否可以这样设计:
她走到白板前,一边写一边说:第一部分,‘迷雾重重’,聚焦案件发生的社会背景和腐败网络的隐蔽性、复杂性。第二部分,‘利剑出鞘’,详细记录案件侦破过程,突出联合执法、数据赋能的关键作用。第三部分,‘刮骨疗毒’,展现纪检监察机关清理‘内鬼’、重塑政治生态的艰难过程。第四部分,‘生态重建’,重点书写清州在案后如何通过制度建设、文化培育、经济发展实现系统性修复和提升。第五部分,‘镜鉴与启示’,跳出清州,从更宏观的层面总结此案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启示。
王教授带头鼓起掌来:非常好!这个框架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既有微观叙事,又有宏观思考。我建议,在每一部分,都要穿插关键人物的深度访谈、经典对话还原和核心文件披露,增强真实感和冲击力。
老吴补充道:语言风格上,我觉得应该保持我们新闻调查的严谨和客观,但同时也要有文学性的表达,让专业内容不失可读性。
小林和小陈也踊跃提出建议,关于如何运用图表展示资金流向、如何附录关键法律文书增强说服力等等。
讨论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框架和方向越来越清晰。
最后,赵晓颖看着充满激情和智慧的团队成员,动情地说:这本书,不仅仅是我赵晓颖的书,更是我们整个团队,乃至所有为清州重生付出努力的人们的共同记忆和思考结晶。我们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写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这可能是我记者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报道’。
王教授握住赵晓颖的手:晓颖,放手去写吧。你们拥有最宝贵的素材和最真挚的情感。我相信,这本书必将成为记录这个时代中国基层治理变革的一份重要文献,产生深远的影响。出版社这边,会全力配合你们,提供最好的编辑和推广支持。
夜幕降临,记者站的灯光依然亮着。赵晓颖和她的团队,怀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开始了这项浩大的着书立说工程。他们知道,手中的笔,此刻承载的不仅是真相,更是历史的责任和未来的期许。清州的故事,将通过他们的努力,以一种更深刻、更持久的方式,传播开去,启迪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