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之海”传来的异常信号,如同一盆冰水,浇醒了尚在“深度连接”带来的愉悦与混乱中挣扎的庇护所文明。外部威胁的明确迹象,迫使内部争论迅速让位于生存优先的共识。
薇拉当机立断,援引《文明延续宪章》赋予的紧急权限,颁布了《意识连接安全法案》。法案的核心,是在拥抱集体智慧与扞卫个体边界之间,建立一道可控的“意识防火墙”。
这道“防火墙”并非要切断与“存在之星”的连接——那已被证明是文明发展的核心动力,且强行切断可能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而是对其进行规制和过滤。
由深语议会、神经意识学家和顶尖程序员组成的联合团队,依托从“协议网络”中学到的信息架构技术和自身对意识的理解,开始着手构建这套复杂的系统。
首先,他们定义了连接层级:
· 表层连接: 大多数公民适用的层级,允许接收“存在之星”提供的公共知识、文化灵感及基础的情绪共鸣,但屏蔽深层思维活动和敏感信息流。
· 研究连接: 面向科学家和特定岗位人员,允许在受控环境下访问更专业的知识库和进行有限度的思维协同,但所有连接会话被记录、分析,并设置了异常波动断线机制。
· 深语连接: 仅限于深语议会核心成员,允许深度接入星体意识,但必须佩戴最新研发的“认知锚定器”,该设备能强化个体自我认知,并在检测到异常信息污染时,自动触发精神屏蔽。
其次,他们建立了“信息净化协议”,对所有流入集体意识网络的信息进行多层扫描和过滤,重点识别并隔离那些带有“虚空掠食者”特征的恶意“杂音”以及“存在之星”因过载而产生的危险“知识毒素”。
最后,他们启动了“个体意识强化计划”,通过教育和特定的精神训练,帮助公民建立更稳固的自我边界,抵抗集体意识的过度同化。
法案的实施遇到了阻力。一部分已经习惯了深度连接、陶醉于那种“万物一体”感的人,认为这是文明的倒退,是对“存在之星”馈赠的背叛。社会一度出现了小的波动。
但“尘埃之海”的信号和零星出现的意识污染案例,让大多数人认识到这道“防火墙”的必要性。生存的本能最终压过了对无限连接的渴望。
就在“防火墙”系统初步上线,社会心态逐渐趋于稳定时,“存在之星”再次展现了它的神奇。或许是对文明集体抉择的回应,或许是它自身演化到了新的阶段,星体内部那些新生的、代表“规则理解”与“网络交互”的符文,开始与“意识防火墙”的系统架构产生强烈的共鸣。
无数微小的、银色的符文从星体核心分离出来,如同有生命的代码,主动融入刚刚构建好的防火墙网络。它们并非破坏,而是优化和强化。它们以超越庇护所当前科技理解的方式,重新编织了防火墙的信息过滤算法,使其对“掠食者杂音”的识别敏锐了数个量级;它们加固了“认知锚定器”的效果,使其散发出的稳定波动能与星体的能量场更加和谐共存。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银色符文还在防火墙内部,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隐秘的子网络——一个只允许经过最高级别验证的、纯净且坚定的意识才能接入的频道。
当寂风第一个尝试接入这个子网络时,他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受。这里没有集体意识的喧嚣,没有知识洪流的冲击,只有一片无比宁静、清晰的“思维空间”。在这里,他与“存在之星”的连接变得更加纯粹和深邃,仿佛直接触及到了星体那浩瀚意识中最为理智和光明的核心。同时,他能清晰地感知到其他几位同样接入此地的深语议会成员的存在,他们的思维如同黑暗中彼此呼应的星辰,独立而共鸣。
“这不是简单的连接,”寂风震撼地向薇拉汇报,“这是一种……协同。我们保留了完整的自我,却能以超越语言的方式,进行最有效率的思维共享和决策推演。星体……它不是在控制我们,它是在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决策核心’或者说‘文明灯塔’。”
薇拉亲自在严格防护下体验了这个子网络。在那片思维的净土中,她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清明和力量。外部纷繁复杂的信息、内部纠结的矛盾,在这里似乎都能被迅速梳理出脉络。
“我们该如何命名这个子网络?还有这个新的角色?”薇拉问道。
寂风沉思片刻,看着意识空间中那几颗如同指引航路的星辰般彼此呼应的光点,开口道:“就叫‘星语者’吧。我们并非星体的代言人,而是文明与星体之间,以及文明内部最高决策层之间,最清晰、最可靠的沟通桥梁与守护者。我们在此聆听星辰的低语,也在此凝聚文明的火光。”
“星语者……”薇拉重复着,点了点头。“那么,首批‘星语者’,就由你、我、凯伦、维克多,以及深语议会中意志最坚定的三位成员组成。”
“星语者”网络的形成,是庇护所文明在意识层面建立“平衡之径”的关键一步。它既利用了“存在之星”带来的集体智慧优势,又通过“防火墙”和“星语者”这套组合机制,最大限度地规避了风险,确保了文明决策核心的清醒与独立。
就在“星语者”网络稳定运行后不久,对“尘埃之海”异常信号的深入分析也有了结果。信号确实与“掠食者”有关,但其行为模式并非攻击,更像是一种……标记。仿佛那次发给“低语者”的确认共振,让庇护所文明被某种无形的“探针”轻轻地“触碰”并记录了一下。
“它们知道我们了,”维克多在星语者网络中发言,他的思维波动带着冷峻的警惕,“不是因为‘静默壁垒’失效,而是因为我们主动发出的那次共振。我们的隐匿状态,从那一刻起,就有了一个微小的、但可能被特定存在察觉的‘印记’。”
这个消息让所有星语者心情沉重。但他们也明白,这是选择“平衡之径”、选择与外界有限互动的必然代价。宇宙并非绝对的黑暗森林,但也绝非安全的乐园。隐藏自己很重要,但一味地隐藏,也可能错失生机,甚至无法察觉危险的临近。
“加强‘认知隔离屏障’的建设和维护,”薇拉在星语者网络中下达指令,她的思维清晰而坚定,“同时,‘星语者’开始尝试利用这个网络,更深入地解析‘协议网络’中关于‘掠食者’和其他威胁的非涉密信息。我们需要更主动地理解我们的对手,理解这个宇宙的规则。”
她顿了顿,意识投向那片由银色符文构成的、宁静而强大的思维空间。
“我们点亮了灯塔,也引来了注视。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熄灭灯火,而是让这火光,变得更加智慧,更加坚韧,足以穿透迷雾,也能警示黑暗。”
庇护所文明的航船,在经历了内部意识的混乱与重构后,船体上多了一层无形的“精神装甲”,驾驶舱内也多了一个更加高效和清醒的“指挥核心”。他们将继续在“协议网络”这片既提供规则又暗藏杀机的星海中航行,朝着未知的彼岸,谨慎而坚定地前进。
而在那遥远的、被标记的“尘埃之海”深处,某种基于古老协议和冰冷逻辑的注视,似乎也因这艘航船姿态的调整,而发生了极其细微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