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走出指挥帐时,太阳已经升得更高了。她没再看授勋台一眼,脚步直接转向校场东侧。前锋部队整齐列队,盔甲未卸,武器在手。传令官站在队前,见她走近,立刻上前一步。
“物资清点完毕,所有粮袋、工具、火油罐均已装车。”他说。
艾琳点头。“出发。”
命令下达后,队伍迅速开拔。她亲自带队走在最前面,百人先锋紧随其后。主干道向西延伸,路面坑洼不平,碎石遍布。行至十里外,一座木桥横在河上,只剩几根焦黑的柱子插在水中。
工兵队长快步上前。“桥被烧断了,至少三处断裂,无法通行。”
艾琳扫了一眼河道宽度,直接下令:“砍树搭桥,天黑前必须通路。”她转身对身后的士兵说:“分成三组,一组伐木,一组削桩,一组架梁。动作要快。”
士兵们立刻散开。斧头砍进树干的声音接连响起。两小时后,第一座简易木桥架好。艾琳亲自踩上去试了试,结构稳固。主力部队开始过河,车辆缓慢通过,轮子压在木板上发出沉闷响声。
继续前行二十里,前方村落出现在视野中。村口歪斜地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北岭屯”三个字,边缘已有裂痕。刚进村口,一阵骚动从村中传来。
几名持刀男子正推搡一名老农,地上翻倒的粮袋洒出半袋麦子。几个村民缩在屋角不敢出声。艾琳抬手示意队伍停下,自己走上前去。
她没有拔剑,只是站在路口大声说:“你们曾是农夫,不是盗匪!放下武器,可免一死!”
那几人愣住,其中一人回头看向艾琳。她站在阳光下,披风未系,但腰间的剑柄握得稳。对方犹豫片刻,突然跪下。另两人见状也扔了刀。
“我们……只是想活命。”跪着的人低头说。
艾琳叫来两名士兵。“把他们关起来,但不要打。告诉他们,愿意干活赎罪的,可以编进修缮队。”
士兵押走三人。艾琳走进村子中心,环视四周。房屋大多破损,屋顶塌陷,院墙倒塌。她走到一处废墟前蹲下,伸手拨开灶台里的灰烬,底下还残留着烧焦的木柴。
她站起身,对身边士兵说:“贴告示,就说粮食马上发放,每户登记人口和损失。让懂本地话的人进山喊话,有藏在林子里的,都叫回来。”
士兵领命而去。当天下午,陆续有村民从山里返回。傍晚时分,三十多人聚集在村中央的空地上。艾琳站在倒塌的谷仓前,面前是一群衣衫破旧的男女。
“这片土地从未抛弃你们。”她说,“现在敌人走了,我们回来接你们回家。”
她抬手一挥,士兵推来几辆粮车。麻袋打开,白米和干饼被一一发放。临时帐篷也在空地边搭起,医官开始为伤者检查。
“明天开始修房。”艾琳继续说,“谁参加重建,谁优先分新房。每天记工分,完工后统一结算。”
人群安静了一会儿,然后有人小声议论。一个年轻男人走出来问:“真的能分到房子?”
“我以指挥官的身份保证。”艾琳说,“只要肯干,就有回报。”
第二天清晨,六十多人来到工地报名。艾琳安排他们与士兵混编,分成清理组、运料组和搭建组。破损的房梁被搬走,新木料从后方运来。村口的路也开始整修,碎石铺平,排水沟重新挖设。
与此同时,防御建设同步展开。艾琳调来工程队,在村子南北两侧的高地上选址建哨塔。她亲自监督地基挖掘,要求全部用石块加固,不能再用纯木结构。
“以前的塔太容易烧毁。”她说,“这次要能扛住火攻。”
三天后,第一座了望塔建成。塔高三层,顶部设有烽燧台。艾琳爬上塔顶,看向四周地形。远处山脊清晰可见,主干道一览无余。
她下令设立巡逻制度。每班十二人,由四名驻军和八名本地青壮组成,每四个时辰换岗一次。烽燧线重新打通,从这座塔到主领地之间共设三座中继点,确保消息能在十分钟内传递。
又过了两天,第二座哨塔也完工。艾琳站在塔下,摊开地图。她用炭笔在纸上划出一条红线,从主领地一直延伸到此地,然后标上“自此以东,皆为吾土”。
当晚,她在村中召集村民代表和士兵队长开会。桌上摆着地形图和工分记录本。她指着地图说:“接下来十天,重点修西面围墙,那里地势低,容易被偷袭。同时恢复两口水井,缺水会影响长期驻守。”
一名村老站起来问:“以后还会打仗吗?”
艾琳抬头看他。“只要敌人还想抢地,我们就得守。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了纵深,有了预警,有了人。”
她停顿一下。“你们不再是孤村。你们是防线的一部分。”
会议结束后,她独自走到村外高地。夜风吹起她的披风,远处新建的哨塔上有火光闪烁。她低头看着手中的地图,手指沿着新划的红线慢慢移动。
第二天一早,施工全面展开。西墙的地基被重新夯实,石头层层垒砌。运料的队伍排成长龙,男女老少都在出力。孩子负责送水,老人帮忙整理工具。士兵则轮流值守,防止流寇再次靠近。
中午时分,一名士兵跑来报告:“南坡发现一处旧陷阱坑,位置偏移,可能伤到自己人。”
艾琳立刻赶过去。坑已经塌了一半,边缘松动。她叫来工兵组长。“重新挖,按标准尺寸。深度两米,底部插尖桩,上面盖草席和浮土。今天必须完成。”
工兵领命离开。艾琳站在坑边看了一会儿,转身走向村中心。那里正在建临时粮仓,十几人在搬运木料。她走到一堆木材前蹲下,用手摸了摸木板的厚度。
“这批木头不够厚。”她说,“换一批,至少两寸以上。粮仓不能塌。”
负责的士兵点头记下。艾琳站起身,正准备离开,远处传来敲击声。她抬头望去,新建的哨塔顶层,一名士兵正在安装烽燧架。
她走过去,顺着梯子爬上去。塔顶视野开阔,整个村子和周边田野尽收眼底。她从怀里掏出地图,摊开放在木板上,用石块压住四角。
“从这里到主领地,三座塔。”她自言自语,“信号传递时间……必须控制在十分钟内。”
她拿起炭笔,在地图上标注新的联络节点。写完最后一笔,她抬起头,看向东方。太阳已经升到头顶,光线照在她的脸上。
一名士兵在塔下喊:“指挥官,民兵队已整队完毕,等待下一步安排。”
艾琳收起地图,折好塞进怀里。她走下梯子,朝队伍走去。民兵们站成两排,有人手里拿着铁锹,有人背着木棍。
她站在队前,说:“今天任务是清理南沟杂草,那里容易藏人。分三组,每组配一名老兵带队。中午统一吃饭,下午继续。”
队伍开始移动。艾琳没有立刻跟上,而是站在原地看了几秒。她的右手习惯性地按在剑柄上,指节微微发白。
这时,一名村妇提着一篮热汤走来。“指挥官,喝点吧,刚煮的。”
艾琳摇头。“先给干活的人。”
村妇没走,坚持等在原地。几分钟后,一个年轻民兵跑来报告:“南沟第一段清理完成,发现两个旧地窖,都空着。”
艾琳点头。“继续向前推进,注意脚下,别踩塌。”
她接过汤碗,喝了一口。温度刚好。放下碗时,她的目光落在村口那块石碑上。有人已经开始用水泥修补裂缝。
她走过去,伸手摸了摸碑面。指尖传来粗糙的触感。她站直身体,正要开口,远处哨塔突然响起一声短铃。
这是例行报平安的信号。
她没有回头,只是低声说:“准备下一阶段工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