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李达康正焦头烂额。
整个汉东的发展重担压在他肩上,而一切的根基,都在光明峰项目。
这个项目,不只是经济工程,更是政治命脉。
他的设想原本很清晰:借光明峰带动整个光明区,
把这里打造成京州乃至全省的新核心。
稳扎稳打,进可攻退可守,政绩有了,安全也有了。
可现在,上头突然推出来的房地产试点政策,
看似给项目添了把火,实则埋下了隐患。
更关键的是,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在透支城市的未来。
房价一推,居民几十年的积蓄瞬间被掏空。
短期数据好看,Gdp蹿升,看起来一片繁荣。
可代价是什么?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是民生的断层。
这笔账,没人敢算,也没人愿算。
可李国务敢。
到了他那个层级,早就不再关心脚下土地是否结实。
他在乎的,只有报表上的数字能不能跃升,
只要任期内的成绩单亮眼,其余一切,皆可牺牲。
对他们来说,这不过是一组统计数据的调整。
可在李达康眼里,这是千千万万人的生活。
此时此刻,他才真正与祁同伟达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要是没放易学习一马,事情能这么平静?
只要李达康稍有动作,易学习还能安稳至今?
绝无可能。
这些年,李达康在政坛上早已站稳脚跟。
他对京州的掌控,早已深入骨血。
任何事务,若没有他的点头,
别说推行落地,连动一动都难如登天,哪怕是市长也不行。
可这一次,蔡成功竟然将他告上了法庭——这出乎了他的意料,也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祁同伟怎么会想到这一招?更离奇的是,高院居然受理了!
虽不是什么惊天大案,但李达康心里却泛起了波澜。
他察觉到了一丝异样。
但他没有轻举妄动,选择静观其变。
毕竟眼下局势微妙,不宜节外生枝。
正打算随便找个人应付一下诉讼时,
一位从京城来的律师直接登门拜访。
一句话未多说,只递上一封推荐信。
李达康看也没细看,提笔便签下了全权委托书。
那一刻,他才开始重新审视祁同伟——那个在他眼中一向逢迎讨好的年轻人。
原来,此人远比自己想象中深不可测。
李达康抬眼看了眼日历,开庭的日子临近了。
而此刻的汉东省高级法院,已是人头攒动。
不仅本地媒体蜂拥而至,连外地、京城乃至海外记者也都纷纷赶来,争抢旁听席位。
这样的阵仗,汉东高院何曾见过?
连忙调派人手维持秩序,生怕场面失控。
而这一切,祁同伟早有预料。
他特意从公安厅调来一支警力,专司现场安保。
不过仅限于维持秩序,绝不介入审判流程本身。
反倒是陈清泉,急得团团转。
看着面前镇定自若的祁同伟,他内心几乎要炸开。
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脚步不停,眼神不断往祁同伟身上瞟,
试图引起注意,可对方仿佛视而不见,只是静静望着窗外,神情淡然。
终于,陈清泉忍无可忍,开口道:
“祁书籍,我的亲爷爷哎!您瞅瞅外面,全是记者!
还有不少是洋面孔!今天这阵势,我该怎么应对啊?
您倒是给句话呀……我现在脑子里一片空白!”
陈清泉是真的慌了。
说到底,他不过是个图个安稳的小干部。
当初搭上祁同伟,靠山水庄园捞了些好处,关系也近了。
后来却被一步步推上前台,委以要职。
进步是快,可这不是他想要的。
他只想平平安安过日子,最好还能抽空学点外语,提升下自己。
如今倒好,英语没练成,反倒被卷进这种风口浪尖的大事里。
上次审个外国籍罪犯就够头疼了,这次竟是李达康的案子!
换谁不心惊肉跳?
别人挤破头都想抢的位置,在他眼里却是烧红的铁块,烫手得很。
人生际遇,有时候真是命中注定。
而祁同伟呢?对陈清泉的焦躁充耳不闻。
忽然抬起手,指向窗外一个正在拍照的外国女记者,淡淡说道:
“老陈,看见那个穿黑短袖的没?鹰酱来的吧,挺显眼。”
一听这话,刚才还六神无主的陈清泉立刻凑到窗边,眯起眼睛仔细打量。
看了一会儿,点点头,语气竟有些感慨:
“还真是……别的不说,鹰酱人吃得讲究,这姑娘身材确实不错,条件顶呱呱。”
话音刚落,猛然意识到场合不对,赶紧回头看向祁同伟,苦着脸说:
“哎哟我天,现在哪是聊这个的时候啊!
您告诉我,万一李达康真来了,我该怎么办?
他可是京州市韦书籍,省韦常委……
您让我站哪边?判谁输赢?”
祁同伟闻言轻轻一笑,望着眼前这位惶惶不安的老部下,伸手拍了拍他的肩,
随后慢悠悠地坐下,翘起腿,语气平静地说:
“老陈,别紧张。
李达康不会来的。
再说了,也没让你去判他。
蔡成功那点诉求,不过是气头上的一时冲动,翻不起大浪。
李达康没问题,蔡成功也蹲了这些天……
该消的气,也差不多该散了。”
这些情况你不太清楚也情有可原,按常规流程办就行。
其他的,不必多虑。”
话音未落,陈清泉正想开口回应。
忽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一名年轻法警走了进来。
“陈院长,开庭时间到了,
请您马上准备。”
祁同伟见状,站起身来,轻轻拍了拍陈清泉的肩头,
随即转身离开。
没过多久,
他的身影便出现在陪审团席位的第一排。
而陈清泉望着陆续涌入法庭的人群,牙关微紧,
深吸一口气,迈步走入审判厅。
他一进场,原本嘈杂的大厅顿时鸦雀无声。
方才的低语与喧闹顷刻间消散无踪。
所有人都明白,这一刻非同寻常。
这不仅是一场审判,更是一次象征性的时刻。
这历来是讳莫如深的话题。
无论何时,都极少公之于众。
可这一次,显然打破了惯例。
在场不少人心中已有预感——
这个细节背后,藏着巨大的信号。
有些人或许还看不透其中意味,
但更多人早已蓄势以待。
尤其是来自海外的记者们,
他们带着各自的立场与目的而来,
但归根结底,只想验证一件事:
这条沉睡已久的东方巨龙,
是否真的睁开了双眼?
所有的目光、所有的期待,
此刻都凝聚在这场庭审之中。
此时的陈清泉,早已不见先前的拘谨与局促,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凛然不可犯的气度。
刚正、沉稳、镇定自若——
此刻的他,正是公正司法的最佳写照。
能在这个风口浪尖坐上主审席的人,
在众人眼中,已然是某种意义上的脊梁。
他缓缓举起面前的小木槌,轻敲一下。
随后环视全场,声音平静却有力:
“请原告与被告方入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