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蝉鸣,最终被九月初秋的凉风所取代。两个月的暑假,在姜知夏埋头书海和偶尔对着手机发呆的交替中,悄然流逝。她没有主动联系江屿白,那个“可以问你吗”的约定,像一颗被珍藏起来的种子,深埋心底,等待着合适的时机破土。她只是偶尔,在解出一道特别难的数学题,或是读到一段精妙的物理推导时,会下意识地想,如果是他,会怎么想?这种思维上的隐秘连接,成了她漫长假期里一丝独特的甜。
开学第一天,南城一中迎来了新的学期,也意味着正式踏入了高三的门槛。校园里弥漫着一种与前两年截然不同的、混合着紧张、期待和淡淡离愁的氛围。黑板旁的倒计时牌被换上了崭新的数字,鲜红的“距离高考还有xxx天”像一道无声的鞭策,悬在每个高三学子的心头。
姜知夏抱着新领的、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走进熟悉的高三(九)班教室。教室里的陈设依旧,但同学们的脸上,或多或少都添了几分成熟和凝重。她下意识地,第一时间将目光投向那个靠窗的座位。
心,不由自主地漏跳了一拍。
江屿白已经坐在那里了。
他穿着干净的白色校服衬衫,袖口随意地挽到手肘,露出线条流畅的小臂。两个月不见,他似乎又清瘦了一些,脸部轮廓更加分明,碎发微微遮住了眉眼,正低着头,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崭新的物理课本——封面是高中教材,但姜知夏敏锐地注意到,书页的厚度和纸张质感,似乎与标准课本不太一样。
阳光透过窗户,在他身上镀上一层毛茸茸的金边,减弱了他周身惯有的冷硬感。他似乎没什么变化,依旧是那副对周遭一切漠不关心的样子。但姜知夏却敏锐地捕捉到,在她走进教室的瞬间,他翻书的动作几不可察地停顿了零点几秒,虽然他没有抬头。
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心感和细微的悸动,悄然在姜知夏心中漾开。他还在。那个沉默的约定,也还在。
她不动声色地走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将书本摆放整齐。两人之间,依旧隔着那段熟悉的距离,空气里流淌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静谧。没有问候,没有寒暄,甚至没有一个眼神的交汇,但某种无形的纽带,却比上学期结束时,更加牢固和自然。
高三的生活,像上了发条的钟摆,节奏骤然加快。铺天盖地的试卷、永无止境的复习、各科老师语重心长的鞭策……压力如同实质的空气,笼罩着整个年级。姜知夏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她的目标明确而坚定——国内最顶尖的大学。她知道,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付出百分之两百的努力。
江屿白依旧是班级里最特殊的存在。他依然大部分时间在睡觉,考试依旧交着几乎空白的卷子(除了数学,姜知夏注意到,他数学卷子上开始会出现几道难度极高的压轴题解答,笔迹潦草,思路惊鸿一瞥),是老师眼中“放弃治疗”的典型。但姜知夏不再为此感到困惑或惋惜。她知道,在那副懒散的表象下,是一个在进行着远超高中范畴学习的、真正的头脑。她甚至开始觉得,他这种“伪装”,或许也是一种对抗某种压力的独特方式。
课间,姜知夏正埋头攻克一套物理竞赛模拟题,苏晓像一阵风似的冲了过来,一把抱住她的胳膊,兴奋地压低声音:“知夏!特大消息!特大消息!”
姜知夏被她吓了一跳,笔尖在纸上划出一道痕:“怎么了?这么激动?”
“毕业旅行!班长刚在群里发通知了!”苏晓眼睛亮晶晶的,晃着手机,“高三最后一次集体活动!去海边!三天两夜!”
毕业旅行?姜知夏愣了一下。她差点忘了高三还有这个传统。往年因为学业紧张,很多班级都会简化或取消,没想到今年(九)班竟然还组织。
“怎么样?去不去?听说可好玩了!沙滩烧烤,篝火晚会!”苏晓一脸向往,“这可是高中时代最后的疯狂了!再不玩就没机会了!”
姜知夏心里有些犹豫。她不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而且临近高考,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宝贵。三天时间,可以做很多套题了。
“我……我可能不太想去,”她斟酌着措辞,“时间有点紧……”
“别啊!”苏晓立刻垮下脸,摇晃着她的胳膊,“一起去嘛!就三天!放松一下才能更好学习啊!而且……”她突然凑近,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用气声说:“你难道不想看看……某位‘冰山’在海边是什么样子吗?说不定有惊喜哦!”
姜知夏的脸“唰”一下红了,下意识地瞥了一眼旁边那个趴着的身影。江屿白对这边的动静毫无反应,仿佛睡着了。但她却因为苏晓的话,心里莫名地动了一下。
海边……他……会去吗?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想象着褪去校服、远离教室的江屿白,站在蓝天碧海之间的样子……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我……考虑一下。”姜知夏没有立刻答应。
放学后,班长在讲台上详细介绍了旅行安排、费用和注意事项,并让有意向的同学在周末前报名缴费。教室里议论纷纷,大部分同学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毕竟这是高压高三生活中难得的调剂。
姜知夏收拾书包时,眼角余光注意到,江屿白在听到“毕业旅行”四个字时,搭在桌沿的手指,极其轻微地动了一下。但他依旧没什么表示,下课铃一响,就第一个离开了教室。
晚上回到家,姜知夏对着那张旅行通知单发呆了很久。理智告诉她应该留在家里学习,但心底那个小小的、关于“海边”和“他”的期待,却越来越强烈。
她鬼使神差地点开了那个几乎从未打开过的、班级为学习互助小组建的微信群。群里只有四个人:她,江屿白,还有另外两个几乎不发言的同学。聊天记录一片空白。
她盯着江屿白的那个默认灰色头像,手指悬在屏幕上方,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勇气发出任何消息。
第二天课间,姜知夏路过走廊布告栏,看到上面已经贴出了初步的报名名单,上面有了十几个名字。她仔细看了一遍,没有江屿白。
心里划过一丝淡淡的失落。果然,他不会参加这种集体活动吧。
就在这时,她听到旁边两个女生在小声议论:
“诶,你说江屿白会去吗?”
“他?怎么可能!他那种独行侠,肯定觉得无聊死了。”
“也是……不过好可惜啊,要是他能去,说不定挺有意思的……”
姜知夏默默走开,心里的犹豫天平,似乎又向“不去”那边倾斜了一些。
然而,事情在周五下午发生了转机。
最后一节是自习课,教室里很安静。姜知夏正在整理错题本,忽然,一张折叠起来的小纸条,从旁边悄无声息地滑到了她的桌面上。
她的心跳猛地一滞,呼吸都屏住了。是江屿白!他传来的!
她强作镇定,用微微发抖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打开纸条。上面没有称呼,没有落款,只有一行熟悉的、略显潦草的字迹:
“海边图书馆,不错。”
短短六个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姜知夏心中的所有迷雾和犹豫!
海边图书馆?!他怎么会知道……她暑假里最常去、也最喜欢的那家临海而建、环境清幽的市图书馆分馆?她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过!
难道……他暑假也去过?甚至……可能遇到过她?
这个猜测让姜知夏的脸颊瞬间烧了起来,心脏狂跳得几乎要撞出胸腔。他这是在……用他独有的、隐晦到极致的方式,鼓励她去参加毕业旅行吗?因为旅行地点就在那个海滨城市,而那里有她喜欢的图书馆?
一股巨大的、混合着惊喜、甜蜜和难以置信的情绪,像海啸般将她淹没。她紧紧攥着那张纸条,指尖都泛白了。
她偷偷侧过头,看向旁边。江屿白依旧趴着,仿佛刚才传递纸条的人不是他。但他的耳根,在窗外透进来的阳光下,似乎……泛起了一抹极淡极淡的、不易察觉的红晕?
姜知夏迅速收回目光,低下头,将那张珍贵的纸条小心翼翼地夹进了英语书里。然后,她拿出手机,点开班长的聊天框,飞快地打出了一行字:
“班长,我报名参加毕业旅行。”
点击发送。心中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期待的雀跃。
她知道,这场毕业旅行,将不再只是一次简单的集体出游。而是她和他之间,那个盛夏约定的第一次延伸,是一次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心照不宣的同行。
窗外的阳光,忽然变得格外明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