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富家尔尔

首页 >>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永不解密 穿越兽世:兽人老公宠上天 第一辞色 萌宠兽世:兽夫,么么哒! 至尊仙帝 诸天的收藏家 龙符 现代小城隍 三界独尊 拜师九叔:开局觉醒太古十凶!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富家尔尔 -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全文阅读 -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txt下载 -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42章 神仙四十二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1、贺知章:明珠换饼记

长安宣平坊的贺府朱门高耸,却常有个青衣老头骑着灰驴出入对门破板门。贺知章留了心,六年寒暑,老人布衣如旧,驴蹄声稳,连门前槐树叶落几回都似数得清。坊间都说:“西市穿铜钱的王老汉罢了。”

这日贺知章拎着新酿的酒叩响板门。小院清贫,唯有一垂髫童子侍立。王老汉躬身相迎,泥炉煮茶,谈吐却似松风过谷。贺知章试探道:“老丈可通点石成金之术?”王老汉笑而不语。

三日后,贺知章携夫人捧来紫檀匣。启匣刹那满室生辉,鸽卵大的南海明珠流转虹彩。“此乃贺家传世之宝,”他郑重捧上,“求仙长指点长生大道。”

王老汉眼皮未抬:“童儿,拿它换饼去。”小童攥着明珠蹦出门槛,片刻捧回一摞热腾腾的芝麻胡饼,整整三十个!油香混着明珠残留的宝气,熏得贺知章喉头发哽——那珠子够买下半条胡饼巷啊!

“修道贵在舍,不在争。”王老汉掰开烧饼,芝麻簌簌落进陶碗,“你连颗珠子都放不下,深山灵药怎肯为你显形?”热饼塞进贺知章手里,烫得他指尖发颤。

当晚御史独坐书房。明珠换饼的场面灼在心头,忽见案头明珠匣空放异彩——原来匣底细绒早被宝光沁透,黑暗中竟映出王老汉骑驴的身影:驴蹄踏过处,石缝开出金线菊;袖风拂过市集,铜钱叮当化作雀鸟纷飞。

翌日贺知章再叩板门,只见童子清扫空庭。“师父云游去啦,”童子递过油纸包,“留了这个给您。”纸包里三十个烧饼排列如莲,咬一口,芝麻香里竟泛着南海明珠的清冽。

多年后贺知章告老归乡,船过镜湖。烟波中忽见王老汉骑着灰驴踏浪而来,驴铃摇碎满湖星斗。他解下酒葫芦掷去:“还你明珠债!”老汉扬手接住长笑:“明珠早化湖中月,君看天水正清明!”

世人求道如护明珠,唯恐磕碰半分。却不知真仙眼里,绝世宝珠不过三十个烧饼的价钱——放不下的重宝,终成求道路上的绊脚石;舍得砸碎了喂给红尘,反溅起满天星斗照归程。

2、故主惊相逢

唐开元年间,陈留郡的官道上尘土飞扬。功曹萧颖士押送文书途经此地,投宿在一间墙皮斑驳的逆旅。黄昏时分,他正就着酱瓜吃面饼,木门“吱呀”一声,进来个白发老翁。

那老者拄着枣木杖,葛衣洗得泛白,唯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他盯着萧颖士的脸,仿佛要穿透皮肉看进骨相里,喉间滚出半声叹息。萧颖士被瞧得发毛,起身作揖:“老丈认得在下?”

“郎君容貌……”老者指尖微颤,“活脱脱是齐鄱阳王再世。”

萧颖士手中面饼“啪嗒”落地——鄱阳王正是他八代前的先祖!他急步上前扶住老者:“您如何识得?”

老者泪涌如泉:“老朽姓左,当年是王府掌墨书佐。”他袖口滑落的手臂上,赫然一道深褐刀疤,“李明之乱时,王爷将我推入枯井,自己引开追兵……”喉头哽咽难言,三百年前的烽烟似在皱纹里重燃,“我爬出井时,王府已成焦土。躲进深山修道,苟活至今。”

油灯噼啪爆了个灯花。萧颖士忽然撩袍欲跪,却被一股绵柔之力托住。左翁枯掌抚过他眉骨:“这道断眉,王爷当年为护幼子被流矢所伤,也是这般位置。”烛光摇曳间,萧颖士恍见老者身后虚影幢幢:金戈铁马的鄱阳王正与眼前佝偻身影重叠。

“山中无甲子啊。”左翁拭泪,“初见郎君,只当王爷英魂不散,细看才知是血脉相承。”他从怀中掏出半枚残玉,萧颖士解下腰间玉佩一合——断裂处严丝合缝,拼成完整的螭龙纹。

鸡鸣破晓时,左翁执意离去。萧颖士追至长亭,只见老者背影没入晨雾,沙哑吟哦随风飘来:

枯井藏身日

深山养道时

再逢故主面

犹是少年姿

三年后萧颖士调任灊山,听樵夫说常见白发翁坐云海弈棋。他攀上绝顶,见青石棋盘刻着半局残谱,黑子排布赫然是“鄱阳”二字。

三百年云烟过眼,修道者早该忘却尘缘。却不知有些血脉印记,比金丹更经得起岁月熬炼——故主眉间那道疤,早已在忠仆心头长成通天的藤蔓,带着他穿越轮回,只为印证一句:从未走散。

3、点金成劫

洛阳高五娘再嫁那日,满城议论纷纷。新郎李书生布衣素履,唯腰间悬个旧皮囊叮当作响。新婚当夜,他引新妇至院中,从囊中倒出把铜钱埋进花盆。五更鸡鸣时,牡丹根下竟涌出赤金豆子!五娘惊问来历,丈夫指指天上:“我本仙官,贬在人间赎罪。”

自此李仙人闭门授术。五娘聪慧,看丈夫以铅汞入陶罐,文武火交替九转,开炉便见金液流转。他总在熔金时攥紧她手腕:“此术只可自保,万勿示人。点石成金是逆天改命,多造一分,你我的罪孽便深一重。”烛光映着他眉间忧色,似有乌云盘旋。

五年后的寒夜,梆子刚敲五更,窗外忽起霹雳。李仙人猛然坐起,赤足奔至院中。五娘贴窗窥看,见丈夫人影在电光中浮起三尺,正与虚空对话。片刻后他跌回地面,面色惨白如纸:“天界召我归位……多年夫妻,只剩半刻了。”

五娘死攥住他衣袖,那粗布竟化金粉簌簌而落。李仙人将皮囊塞入她手:“切记!熔些金豆换衣食足矣,若贪心不足——”话音未落,一道紫电劈中庭树,他身影随雷声碎作万千金蝶,没入沉沉夜空。

初时五娘谨守遗训,只在米缸见底时熔粒金豆。某日路过金市,见西域商人兜售琉璃盏,鬼使神差点化三枚铜钱。当夜梦中,李仙人浑身锁链立于云间,金链深深勒进皮肉。

贪念却如野草疯长。先是洛阳富商捧着珊瑚树求换金龟,后有官家小姐跪求点金钗。坊间沸传“高娘子纤手成金”,惊动河南少尹李齐。这官员表面清正,却将五娘“请”入别院。月余间,后堂日夜炉火不熄,熔出牡丹金屏风十二扇、金葡萄藤架九座。李齐抚着金藤叶笑道:“有此祥瑞,本官当直上青云!”

开元二十三年元夕,李府张灯宴客。满园金器映得夜空如昼,突闻裂帛之声——李齐胸前竟凭空爆出血洞!几乎同时,隔街高宅传来凄呼。仆人破门而入,见五娘倒在金箔堆中,七窍流出金色血液。她手中紧攥的皮囊突然自燃,青烟凝成八个焦字:

金锁缚仙骨

贪火焚凡胎

更夫说当夜子时,曾见金蝶如瀑自李府升起,星月间隐约结成枷锁形状。

天道予人指尖生金的异能时,早埋下秤心判罪的砝码。那点石成金的手指,点得穿铜铁,却点不破自己心头越垒越高的金枷锁——贪念每增一分,仙缘便薄一寸,终将凡胎肉身也熔作赎罪的铜汁。

4、书中仙环

唐德宗建中末年,落第书生何讽在长安鬼市闲逛。寒风吹得摊头纸页乱飞,他忽被一册黄纸残卷绊住脚。书贩裹紧破袄嘟囔:“前朝旧货,十个铜钱拿去!”

灯下细看,纸页酥脆如秋叶,蛀洞斑驳如星图。翻至中页,忽见纸缝嵌着一环乌丝,光泽如活物。四寸大小,首尾相衔无痕无结。何讽好奇拉扯,“啪嗒”断裂刹那——环中竟涌出青浆,汩汩淌满半张书案!拾起断环凑近烛火,焦糊味里混着奇异的檀腥。

翌日访终南山,何讽掏出断环求教。青袍老道一见变色:“暴殄天物啊!此乃‘脉望’,蠹鱼三食神仙字所化!”拂尘扫过烛焰,烟气凝成幻象:银鳞小虫正啃食《南华经》“逍遥游”三字,每食一字鳞甲亮一分,终盘曲成环。

“若夜半持它映北斗星辉,”老道扼腕,“天将降仙露,和药服之可立地飞升!”他夺过残卷对日细看,蛀痕恰连成句——被蛀空的“乘天地之正”,正是《庄子》登仙篇眼目!

何讽抱书踉跄归家,指甲抚过虫蛀的“御六气之辩”几字,齿痕犹新。当夜将残卷供于院中,子时北斗正明。忽见所有蛀洞透出微光,字字浮空成金篆,院中如缀星河。他伸手欲触,金光却骤灭。唯余手中断环微微发烫,似在嘲笑凡胎肉眼。

三日后邻人见何讽抱书出城。问他去何处,只答:“寻蠹鱼。”有人夜半见南山起火光,翌日崖下灰烬中,半枚焦黑虫环裹着未燃尽的“游无穷者”四字,在溪水中闪着幽青的光。

俗眼只见断发,天机原在蛀痕。世间多少仙缘,不是未遇珍宝,而是珍宝现前时,你我却认不得它的模样——那蠹鱼啮书的沙沙声,本是天道为有心人轻叩的门环。

5、砍柴遇仙记

茅山脚下来了个卖柴的汉子,背着一卷发黄的书冲进道观:“仙人!我在虎啸岩捡到天书了!”黄尊师眼皮都没抬,把那卷虫蛀的旧书往蒲团下一塞:“想学道?先砍柴去。每日五十束松柴,少一束,戒尺伺候!”

从此汉子成了茅山最苦的樵夫。鸡未鸣就挥斧,日头落山才背着一人高的柴垛回来。黄师父鼻孔里哼一声,戒尺便带着风抽在肩头:“东崖的松枝湿气重,也敢充数?”汉子只默默跪着,把散落的柴枝重新捆紧。

这日砍柴至鹰嘴岩,忽闻清脆落子声。但见两位白衣道士坐在云海上对弈,棋盘竟是一块霞光。汉子看那黑白子绞杀如龙蛇相斗,不觉日影西斜。空手回道观时,戒尺抽得他后背青紫迸裂。

“深山里哪来的道士?扯谎!”黄尊师竹杖点地喝问。

“明日……定捉来见您!”汉子咬着血沫叩头。

次日他潜至鹰嘴岩,果见棋局正酣。汉子猛虎般扑去,却抓了个空——二道连棋盘化作清风,唯留几枚棋子叮当滚落松根。云端飘来笑语:“劳驾传话尊师,棋子换道书。”

黄尊师摩挲着温润如玉的黑白子,忽然放声大笑。当夜破例烧了热水:“洗洗吧,臭得熏神仙!”氤氲水汽中,黄尊师指尖蘸着松烟,在汉子后背画出星图:“道不在天书,在五十束柴里,在戒尺落下的印痕中。”

多年后有人见采药翁骑鹤过茅山,鹤唳惊散处,几枚棋子落在观前石阶上。小道士拾起欲藏,棋子忽化作松子,落地便抽新芽。

世人求道,总仰望云端天书。却不知真正的仙缘原在磨出老茧的掌心——戒尺抽断的是轻狂,柴刀劈开的是迷障,待肩头尝透苦楚的分量,清风自会托起那双握惯斧柄的手。

6、厕神点化

大唐大历年间的王员外,官居四品却痴迷道术。府中常聚些布衣修士,高谈阔论,唾沫横飞。这日厅堂又坐满“高人”,王员外正拊掌大笑,忽闻屏风后“噗嗤”一声——老仆裴老提着恭桶扫帚,肩头耸动。

管家瞪眼呵斥,裴老佝偻着背退下。王员外如厕时,却在廊下撞见他。老人慢条斯理系着脏污的围腰,低声道:“员外慕道心诚,可惜啊……”他瞥向厅堂,“座上那两位,不过骗酒肉的俗物。”

王员外如遭雷击,连恭桶溅湿袍角也浑然不觉。正待细问,夫人尖嗓已刺破庭院:“朝廷命官与掏粪奴厮混,成何体统!”几个家丁扑上来扭住裴老。

“真人混迹尘埃,夫人慎言!”王员外急拦。

裴老抖落家丁的手,浑浊老眼忽亮如寒星:“三日后,城西槐树胡同见。”

三日后清晨,王员外甩开随从,独自寻到胡同深处。青苔覆墙的小门前,黄发童子早备好矮凳:“员外稍候。”门缝飘出清冽松香,与裴老身上秽气天壤之别。

及至入内,王员外目瞪口呆——月洞门内琼枝玉树,十位素衣少女捧露煎茶。中庭负手而立的男子,广袖云纹道袍,面容竟如四十许人!分明是裴老五官,皱纹却似被春风抹平。

“尘垢乃皮囊画皮。”裴老引他入座,指尖拂过石案,檀香自生。琉璃盏中茶汤碧透,映着王员外恍惚的脸:“仙长为何屈身敝府……?”

“炉火纯青前,需经烟熏火燎。”裴老推过一碟松子,“员外可知?那日厅堂术士袖中藏符,墨迹未干;而恭桶木柄纹理,却是百年雷击枣木——至宝原在腌臜处。”

晚霞染金庭院时,王员外醺然告辞。裴老送至柴扉,忽指墙角一株枯梅:“此木沾过人间污浊,反得天地真气。待今冬飞雪,且看花开。”

十日后王员外重访槐树胡同,小院已搬空。唯见枯梅枝头爆出点点红萼,雪地里落着几粒松子,拾起轻嗅,犹带那日茶香。

世人寻仙问道,惯向云霄处张望。殊不知真道如梅,愈是扎根腌臜尘土,愈能淬炼出彻骨清香。那点化机缘不在九重天,而在俯身低眉处——肯向尘埃里细看,枯枝败叶间自有乾坤流转。

7、误入桃花源

信州李虞,彼时尚未得功名,常与布衣秀才杨棱相伴,最爱去华山深处探幽访胜。二人每每穿行于险峰绝壁间,搜尽深谷幽壑,每每遇着妙景,便驻足吟咏,/

起初几步,洞壁紧窄,须得低头而行。然而越走越宽,脚下石径平整得出奇,仿佛有人用心修整过。他们心中称奇,约莫走了半里路,杨棱有些迟疑:“李兄,天色渐晚,不如折回?”李虞抬头望望前方幽微而深长的光,心中好奇更盛:“这蹊跷去处,莫不是老天爷特意引我们进来?再往前看看。”杨棱只得点头,两人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两里地,眼前豁然开阔,光线明亮起来。再行不多远,竟已穿出山洞,眼前景象使两人呆立当场:山川秀丽,草木葱茏,气息澄澈得不似人间;远处田畴之间,竟还有农人弯腰耕作。

一位耕者偶然抬头,瞥见二人,惊得几乎丢了锄头,跑过来问道:“两位公子……如何能到得此地?”李虞定了定神,将探洞误入的经过细细道来。农人听了,面上惊异之色更浓,只指点道:“沿着这条小路再往前去吧。”

两人依言前行,约二里有余,但见一片青翠竹林掩映处,露出一角飞檐。近前一看,是座清雅佛堂,堂前竹亭里,有几人正围坐饮茶。李虞与杨棱上前施礼,请求借宿一宵。其中一位长者闻言,温和地笑了笑:“此等事,须得禀过洞主方好。”话音才落,便有人匆匆去了。

不多时,只听得蹄声得得,清脆而从容。循声望去,一位身着紫袍之人,骑一匹神骏小马,衣襟沾露,在四五位随从簇拥下,踏着夕照而来,仪态端方,气度不凡。他下马后向李虞、杨棱拱手为礼,姿态文雅:“二位贵客,不知缘何能临此僻壤?”李虞连忙将前因后果详细回禀。

紫衣人听罢,眼中掠过一丝了然的笑意:“原来如此,机缘巧合,妙不可言。此处简陋,恐怠慢了贵客,请随我来。”他随即下马,引着二人沿清溪而行。穿过一片茂密竹林,眼前忽现一处府邸,屋舍俨然,皆以修竹为材构筑,处处洁净无尘。更令人吃惊的是,往来人吏竟有数十人之多,各司其职,却都悄无声息,行动间只闻竹叶婆娑、溪水潺潺,整个天地一派清宁。

紫衣人将他们安置在一间竹轩内,轩外正对着一片碧水池塘。有人奉上清茶,茶香氤氲中,紫衣人闲话起此地风物。李虞忍不住问道:“敢问先生,此境实在清幽绝俗,不知是何名目?又与外界隔绝不通么?”

紫衣人放下茶盏,目光望向轩外沉静的暮色,缓缓道:“此乃‘太玄清境’,自成一隅。外面世界,朝代更迭如走马,干戈不息,黎民煎熬。而此处,不过是几个倦了纷争、厌了杀伐的旧日逃人,寻得这一线天机缝隙,暂避尘嚣罢了。”他的话语平淡,李虞与杨棱却听出了其中山岳般的沉重——这清幽之地,竟是离乱血海中的一叶孤岛。

夜深人静,李虞卧在清凉的竹榻上,窗外月光如水银泻地,流进室内,照亮了轩中简朴的陈设。万籁俱寂,唯有池中偶尔一声鱼跃,轻轻拨碎水中的月影。他辗转反侧,白日所见所闻在心头萦绕不去,恍然似梦。杨棱也未能成眠,在另一榻上低语:“李兄,此地虽好,终非故园。”李虞望着窗外亘古长存的明月,应道:“是啊,此间清平,终究是他人暂避风涛的一隅港湾。”

翌日清晨,两人辞别紫衣洞主。主人并不强留,只遣一青衣小童引路。小童默默领着他们穿行于熟悉的竹林小径,不多时,竟已回到昨日入山的那处涧口。两人回望,只见满目苍翠,烟岚浮动,来路已然渺不可寻,唯有山风过耳,竹涛阵阵,仿佛一场大梦初醒。

自此之后,李虞与杨棱再未寻到那条通往“太玄清境”的秘径。然而,每当尘世喧嚣令人窒息,或者人间烽火灼痛了眼睛,他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起那片竹林深处的净土。青山常在,溪流淙淙,它如同一个沉默的寓言——人间战乱不休,净土却非远遁深山,而在于人心深处那份对安宁的执着守护。这守护本身就是一盏灯,纵使浊浪滔天,也能映出人心深处那片不容侵染的微光桃源。

8、睡仙行

大唐大中末年,江南山水间,常晃荡着一个怪人。他姓夏侯,无人知其来历,更不晓其名号,只唤他夏侯隐者。这人行头极简,肩上斜挎个旧布囊,手中拄根磨得油亮的青竹杖,便踏遍了茅山的云,饮尽了天台山的雾。

他混迹于市井饭铺,吃食与常人无异。可一旦日落西山,便独寻一处僻静角落,或寄身破败道观的石坛,或蜷于古树虬根之下。有人曾怀着好奇,远远尾随窥探。夜色渐浓时,只见他所卧之处,竟缓缓升腾起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乳白云气,丝丝缕缕,缠绕聚合,渐渐将他身形完全吞没。那团云气在星月下兀自浮沉,里面的人,却已杳然无踪。众人惊疑,只道是山岚巧合,可回回如此,便传开了——此人能化云气藏身。

更奇的还在后头。他行路,动辄三五十里,跋山涉水,本是极耗精神的事。可这位夏侯先生,常常是走着走着,眼皮便耷拉下来,不多时,竟发出均匀悠长的鼾声!人分明是睡着了,脚下却丝毫不停滞。遇陡坡,他闭着眼,竹杖轻点,身子便如识途老马般稳稳而上;涉溪流,水底乱石嶙峋,他踩着水花,步子竟如履平地,半点不见摇晃趔趄。同行者看得目瞪口呆,只怕他一个跟头栽下去,可他总能安然无恙抵达目的地,仿佛脚下自有神灵牵引。待到了地方,站定,鼾声戛然而止,双眼倏忽睁开,清亮有神,仿佛刚才那场酣睡,不过是旁人一场错觉。于是,“睡仙”的名号,便如野草藤蔓,在山水间疯传开来。

一日,夏侯隐者决意登那茅山险峰。行至半山,几个樵夫正歇脚,见他拄杖徐来,闭目垂首,鼾声轻微起伏,脚步却一步不错地踏在崎岖山道上。一个年轻樵夫忍不住低呼:“瞧,那‘睡仙’又来了!”

话音未落,夏侯隐者正行至一段极窄险径,一侧是峭壁,另一侧便是云雾缭绕的深谷。旁人都替他捏了把汗。却见他依然闭目“沉睡”,竹杖随意往崖壁一点,身子轻巧一侧,恰恰避开一截横出的枯枝,脚下碎石滚动,他步子微微一滑,眼看就要倾跌!众人惊得倒吸凉气。谁知他那只悬空的脚,竟在半空虚虚一点,仿佛踏着无形的阶梯,整个身形便如风中落叶般,轻飘飘地旋了回来,稳稳落在道上,鼾声依旧匀净。几个樵夫面面相觑,惊得忘了言语。

山中天气,孩儿脸面。归途时,天际滚过闷雷,豆大的雨点毫无征兆地砸落。众人狼狈寻躲处,唯独夏侯隐者,依旧闭目缓行于滂沱大雨之中。雨水顺着他蓑衣流淌,山道瞬间泥泞不堪。有人躲在岩下,忍不住朝他望去。奇景再生——漫天雨帘里,他周身竟再次蒸腾起那熟悉的云气,起初淡薄,渐渐浓厚,将他从头到脚温柔包裹。大雨砸在云气上,竟似被无形之力隔开、滑落。远远望去,泥泞山道上,唯有一团朦胧流动的云霭在缓慢移动,那云霭中人形隐约,鼾声似乎穿透雨幕,带着一种奇异的、与天地同眠的宁静。

雨收云散,那团云气也悄然消散。夏侯隐者站在湿漉漉的山道上,衣衫微湿,神情却清朗如洗,仿佛只是淋了一场无关紧要的薄雾。他睁开眼,对着目瞪口呆的众人微微颔首,拄着那根青竹杖,继续向山下走去,布囊轻晃,身影渐渐融入雨后初晴的山岚里。

自那场山雨后,茅山天台一带,再无人见过那负布囊、拄竹杖的身影。“睡仙”夏侯隐者,如同他周身升腾的云气,消散于茫茫苍山,再无踪迹可寻。只留下樵夫口中那闭目踏过万丈深渊的奇谈,和岩下躲雨人眼中那团雨中独行的云霭。

多少年后,山野老叟咂摸着粗茶,说起这桩旧事,浑浊的眼中映着炉火:“真神仙假神仙,咱肉眼凡胎看不透。可那步步安稳的睡,那风雨不侵的云,倒叫人明白一个理儿——心若真静了,睁眼闭眼皆是坦途;神若凝定了,行住坐卧俱是道场。那身自在,原不在云深雾绕处,只在自个儿心里头扎得深不深,稳不稳。”山风穿堂而过,灶膛里的火苗轻轻跳跃,映着墙上那根不知谁留下的、磨得光滑的青竹杖影。这道理,山野樵夫说得妙,比多少玄奥经卷都直指人心。

9、点木成筵

元和年间,秀才权同休落了第,心灰意冷,背个破包袱在苏州、湖州一带游荡。盘缠耗尽,偏又染上时疾,落魄潦倒,幸而雇得一个本地村夫顾三,服侍左右已近一年。

病中口苦,秀才忽然极想一碗甘豆汤润喉,便摸出几枚仅存的铜钱,嘱顾三速去买些甘草回来。顾三接了钱,却半晌不动,只慢悠悠端来一炉炭火、一锅清水放在秀才床前。

秀才心中不悦,只道这雇工惫懒,正要斥责,却见顾三踱到院中,随手折下一段枯树枝,握在掌心反复揉搓。那枯枝凑近炭火烘烤,竟渐渐蜷曲变色,色泽转深,纹理浮现,眨眼间,一根黄澄澄的甘草赫然躺在他手中!秀才惊得撑起身子,几乎疑是病眼昏花。

更奇的还在后头。顾三又捧来几把粗砂砾,合在掌心揉搓按压,沙粒在他指缝间滚动、聚合、变色膨胀,待他摊开手掌时,竟是一捧圆润饱满的豆子!豆子入锅,不多时,一碗热气腾腾、甘香四溢的豆汤便递到秀才面前。秀才怔怔啜饮,滋味纯正,病气竟也随着那温汤丝丝缕缕化开了。

病势稍退,秀才望着家徒四壁,愁上心头。他褪下身上唯一还算完好的旧外袍,递给顾三,满面羞惭:“顾三哥,我实在穷途末路,寸步难行。烦你拿这旧衣去换些酒肉,再请几位村老来。我……想厚着脸皮,向他们借点盘缠上路。”

顾三微微一笑,将那袍子轻轻推回:“这点小事,何须典当衣裳?我来张罗便是。”说罢走到院角,手起刀落,砍下一段枯死的桑树枝干。他将那木头削成几段,随意堆在院中石盘上,对着木块“噗”地喷出一口清水。水雾弥漫间,那枯木段竟滋滋作响,油光迸现,纹理蠕动,瞬间化作几大块热气腾腾、酱香扑鼻的熟牛肉!

秀才惊得合不拢嘴。顾三又提来几桶井水,倾入几只空酒坛,手指在坛口虚虚一拂。霎时间,浓郁醉人的酒香弥漫开来,清冽的井水竟成了上好的美酒!

村老们应邀而来,面对这满桌凭空而现的珍馐美酒,个个目瞪口呆,继而大快朵颐,尽兴而归。临行,竟凑足了五十匹上好的束缣(一种细绢)相赠,权作秀才的盘缠。

待众人散去,院中杯盘狼藉,酒肉馨香犹在。秀才对着顾三,面红耳赤,深深一揖到地:“顾三哥……不,仙师!学生有眼无珠,从前只当您是个寻常村汉,言语间多有不敬,骄矜浅薄,实在惭愧!万望仙师恕罪!”

顾三扶起他,目光温和如昔,只淡淡一笑:“秀才言重了。草木金石,不过天地元气所化,聚散之间,何足称奇?倒是你眼中所见枯木朽枝,未必真枯;你心中所困穷途末路,亦未必是绝路。”他指了指石盘上残留的几点湿润油星,“这桑木成筵的戏法,不过是借你一双焦灼的眼,看破这世间本相——万物流转,自有生机。慧眼未开时,枯桑只是柴薪;心光透亮处,朽木亦能生春。”话音落时,院角那截被砍过的枯桑树桩,断口处竟悄然萌出一点鲜嫩的绿芽,在晚风中微微颤动。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新白蛇问仙 为奴 重返天堂[希伯来神话] 无限群芳谱 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独醉天涯 快穿之反派大人是病娇 大佬今天要立遗嘱了吗 盗笔之主打一个陪伴 被迫嫁给前未婚夫世子之后 国民导演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偷听心声后贝吉塔逆转绝望未来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纵横古今南洋豪门的大唐风云录 老婆比我先重生了 相师 战双帕弥什之渡鸦 起猛了,求生木筏怎么多了个女人 
经典收藏移动藏经阁 我是掌门 虚空极变 无上炼体 前辈请自重,你道侣够多了 从小蛇开始进行异化 超越武极 崽崽今年三百岁,才不是什么三岁小奶团! 走后门的飞升,那也是飞升! 天才狂女 开局与圣女双修,觉醒九阳圣体 逼我重生是吧 风玲之声 修道至苦是人间 等你一世一生 斗罗之灵珠神剑天麟 学阀之路 洪荒:我!玄门先锋!人教大将! 恒王 地球最后一名长生者 
最近更新逆命西游:我以国运护人族 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 炮灰女配自救:薅秃天道当充电宝 道辟九霄 师门不要我,反手建个更强的 异世战歌 大妖主 荒岛美人鱼 网游穿越成npc,开创东方剑道 天灵志之龙行天下 异界征伐:总裁不仁,我反手觉醒 我爱你生生世世新白续 雨锁天涯 西游记:AI掌控的西天取经 弑神皇 开局殓尸人,我靠氪命斩妖长生 鬼灭之刃:从苇名来斩断不死 重生后,她们竟能偷听我的心声 五彩珠缘之青云风云 空幻之星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富家尔尔 -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txt下载 -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最新章节 -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