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会议室的空调风带着点旧滤网的味道,吹得桌上的文件边角轻轻卷。长桌是实木的,边缘被磨得发亮,还留着几道深浅不一的划痕 —— 最深的那道是去年拍《文化寻踪》时,陆岩急着拍板预算,拳头砸出来的。白板上贴满了泛黄的便签,有的被咖啡渍晕成浅褐色,有的画着歪歪扭扭的箭头,最角落那张还写着 “记得买速溶咖啡”,是陆岩昨晚熬夜写企划要点时随手贴的。
成彦推开门时,手里的棕色皮面笔记本蹭到了门框,发出 “咚” 的轻响。她穿了件浅青色衬衫,袖口绣的小栀子被风吹得晃,是江南古镇裁缝铺的老匠人帮她绣的,针脚密得能看清花瓣的纹路。刚走到桌前,就被小夏拽着胳膊拉到座位上,姑娘的丸子头歪了半边,粉色笔记本往她面前一递:“姐!你看我列的采访提纲,连张师傅早上几点开始修复壁画都问了!” 笔记本封面的栀子挂件晃来晃去,是成彦在江南给她买的。
“人齐了,别唠了。” 陆岩揉着黑眼圈,指腹下的皮肤发皱,像揉了团皱纸。他把一杯热咖啡推到成彦面前,马克杯上印的星耀 logo 掉了块漆,杯底还沾着点昨晚的咖啡渣,“王姐刚跟我吐槽,说某平台的招商总监一听‘纪录片’,直接说‘除非有顶流主演,不然免谈’,你这企划得拿出真东西,别光靠‘情怀’。”
成彦点点头,翻开笔记本 —— 第一页夹着片干枯的江南枫叶,叶脉清晰得像画上去的,旁边贴着张拍立得,是张师傅蹲在敦煌洞窟里修复壁画的样子,老人的老花镜滑到鼻尖,手里捏着 3 毫米的小刷子,半天没动一下。她指尖轻轻碰了碰拍立得,声音比平时沉了点:“上个月在江南,我住的民宿楼下有个竹编作坊,阿婆每天天不亮就开门,编竹篮时手指要弯成很怪的角度,指节上全是老茧。有天我问她‘编了这么多年,想过被采访吗’,她笑着说‘编好竹篮就行,谁会看我啊’。”
说到这,成彦的眼眶有点红,她赶紧低头翻页,指尖划过 “行业数据” 那栏:“我查了影视行业协会的报告,去年上映的 120 部电影里,幕后工作者(场记、服装、灯光)的平均曝光时长只有 0.3 秒 \/ 部,比片尾广告还短。但粉丝群里,有 47% 的人说‘想知道苏清的警服是谁做的’,还有 32% 的人问‘敦煌壁画修复要学多久’—— 这些声音,就是咱们做《幕后之光》的理由。”
“理由好听,可钱难拿啊。” 王姐推了推眼镜,镜框滑到鼻尖,她伸手扶了扶,从文件夹里掏出份打印好的报告,第 17 页用红笔圈着 “2024 年纪录片招商成功率 12%”,旁边还写着 “某 S + 及纪录片投资 800 万,播放量仅 300 万”,“上次我跟某平台谈《敦煌修复师》短片,对方说‘花 50 万拍素人,不如花 100 万请个流量明星拍 vlog’,最后连合同都没谈拢。” 她顿了顿,手指敲了敲报告上的 “流量明星纪录片平均播放量 1.2 亿”,语气里带着无奈,“现在行业就这样,没明星撑场,平台不敢投。”
“可咱们的不一样!” 小夏 “啪” 地拍了下桌子,粉色笔记本差点滑掉,她赶紧攥紧,指腹蹭过页面上的涂鸦,“姐拍的是真实细节!比如张师傅修复壁画时,每刷一下都要屏住呼吸,怕吹跑颜料;场记小林的笔记本上,记着‘3 月 15 日拍雨戏,成彦姐冻得膝盖发红’,连天气温度都写了!这些比明星摆拍的‘匠人日常’真实多了!” 她掏出手机,点开粉丝超话,屏幕上全是 “期待《幕后之光》” 的留言,“你看!姐刚发了条‘筹备幕后纪录片’的微博,1 小时转发破 10 万,比某些流量明星的新歌转发还多!”
老周突然把保温杯往桌上一墩,杯盖 “咔嗒” 响了声。他背着的相机包磨得肩带发亮,里面装着的旧硬盘露了个角,是他拍《守望者》幕后时用的。“我支持成彦。” 他的声音有点闷,像是从喉咙里滚出来的,“去年拍《守望者》杀青戏,灯光师老王举着 20 斤的大灯站在雨里,雨顺着他的帽檐往下滴,衬衫全湿透了,他还说‘再拍一条,光线刚好’。后来他发烧到 39 度,还是我硬拉着他去的医院。” 老周说着就从相机包里掏出硬盘,放在桌上转了圈,“这里面有 200 多个 G 的幕后素材,比任何明星的专访都打动人。”
他顿了顿,突然皱起眉头,指节捏得发白:“不过有个事得说 —— 昨天下午,有个自称‘林枫影视’的人加我微信,发了个合同过来,说给我双倍报酬,让我去拍他们的‘匠心中国’节目。还说‘不用拍真实的,找个老匠人摆拍几个凿木头、编竹篮的镜头就行,后期加滤镜调色’。” 老周把手机往桌上一放,屏幕上还留着对方的消息:“别跟星耀混,跟着我们,保证你火。”
会议室里瞬间静得能听见空调的 “嗡嗡” 声。成彦握着笔的手紧了紧,笔尖把笔记本戳出个小坑 —— 林枫果然没闲着,不仅要蹭 “幕后” 热度,还想挖走她的核心团队。她想起在江南古镇遇到的私生饭,对方举着相机追着她拍,嘴里还念叨 “林枫总说你抢他资源”;又想起张师傅之前发的语音,说 “有人开 50 万出场费,让我对着镜头说‘为了修复壁画,十年没回家’”,心里的火气像被浇了油,却还是压着声音问:“你怎么回复的?”
“我能去吗?” 老周哼了一声,拿起保温杯喝了口茶,茶水从他嘴角溢出来,滴在相机包上,“我拍了二十年纪录片,最恨的就是‘假匠人’!前年有个平台找我拍‘手工制瓷’节目,让老匠人摆拍‘拉坯’,结果那坯是机器压好的,老匠人连拉坯机都不会用!最后片子播了,观众骂‘骗子’,老匠人还被同行笑话,说他‘为了钱丢了手艺’。” 他把手机往兜里一塞,语气坚定,“我跟那人说‘你找别人吧,我不拍假货’,直接把他拉黑了。”
陆岩捏着咖啡杯,指腹蹭过杯沿的咖啡渍,突然抬头:“王姐,你再试试跟平台谈 —— 就说《幕后之光》有三个爆点:第一,真实幕后细节,区别于林枫的‘伪匠人’节目,能做差异化竞争;第二,成彦刚拿戛纳最佳女配角,自带国际热度,海外观众也可能关注;第三,顾怀安当音乐监制,他的原创配乐《瞬间即永恒》在网易云音乐评论破 10 万,能吸引文艺观众。” 他说着就翻开手机,屏幕上是顾怀安刚发的消息:“配乐用敦煌筚篥 + 江南竹笛,已经写了 3 段小样,随时能改。”
王姐看着陆岩,又看了看成彦手里的笔记本,手指在报告上划来划去,犹豫了半天:“行,我试试。但丑话说在前头,要是平台只愿意给 300 万预算,咱们就得缩减拍摄规模 —— 比如先拍 3 集,敦煌、片场、江南各一集,看看反响。” 她顿了顿,突然笑了,指了指成彦笔记本上的 “采访名单”:“不过你这名单列得挺细,连‘《守望者》服装师李姐的女儿喜欢画画’都写了,比我做的招商方案还详细。”
成彦松了口气,指尖在 “拍摄计划” 页上轻轻划着:“下周我就去敦煌,跟张师傅确认拍摄时间;老周,你先整理下《守望者》的幕后素材,挑几个最打动人的片段当样片;小夏,你负责联系采访对象,问问他们有没有想分享的故事 —— 比如李姐缝警服时遇到的困难,小林记笔记的小习惯。” 她从包里掏出个小盒子,里面装着江南的龙井,是阿婆送给她的,“这是给大家的,熬夜筹备时泡着喝,比速溶咖啡健康。”
小夏接过茶叶,立刻拆开一包闻了闻,脸上的肉鼓起来,像只偷吃的小松鼠:“哇!好香!比我妈买的龙井还香!姐,咱们去敦煌拍的时候,能不能带点过去给张师傅?他肯定喜欢!” 她边说边把茶叶放进粉色笔记本里夹着,生怕弄丢,“对了,我刚才听前台说,林枫影视今天发了条微博,说‘《匠心中国》节目即将开机,邀请神秘顶流担任主持人’,还买了个‘# 匠心中国 敬请期待 #’的热搜,现在都冲到第 18 名了!”
成彦的动作突然顿住。她掏出手机,点开微博热搜,果然看到 “# 匠心中国 敬请期待 #” 的话题,下面的评论全是 “是哪个顶流啊”“期待林枫总制作的节目”。她心里 “咯噔” 一下 —— 林枫这是想抢在她前面,用顶流吸引关注,把 “伪匠人” 节目包装成 “真实幕后”,混淆观众的认知。
“别慌。” 陆岩看出了她的紧张,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衬衫传过来,“咱们明天就发《幕后之光》的概念海报,把张师傅修复壁画的拍立得放上去,再配文‘真实幕后,不做摆拍’,跟林枫的节目做区分。” 他顿了顿,手指在键盘上敲了敲,“我已经让设计部加班做海报了,保证明天早上就能发。”
成彦点点头,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划着林枫的微博,突然想起老周说的 “摆拍匠人”,心里更坚定了 —— 一定要把《幕后之光》拍好,让观众看到真正的幕后工作者,不能让林枫的 “伪真实” 毁了大家对幕后的期待。
就在这时,成彦的手机震了一下,是张师傅发来的语音,背景里能听到敦煌研究院的广播声:“成丫头,刚才又有人找我,说‘林枫影视’的,开了 80 万出场费,让我去录个‘修复壁画’的片段,还说‘不用真修复,对着镜头比划几下就行’。我跟他们说‘我修了四十年壁画,不是来比划的’,他们还说‘老匠人别给脸不要脸’……”
成彦握着手机的手开始发抖,指尖冰凉。她赶紧回复张师傅:“张师傅,您别生气!我们下周就去敦煌,到时候咱们拍真实的修复过程,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匠人!”
挂了电话,她抬头看向会议室里的人,声音比刚才更坚定:“咱们得加快进度,下周就去敦煌开机!王姐,平台那边麻烦你多跟进;老周,咱们先把样片剪出来,给平台看真实的素材;小夏,你负责订去敦煌的机票,记得给张师傅带点江南的芡实糕,他之前说想吃。”
大家都点头应下,会议室里的气氛从一开始的质疑,变成了现在的干劲十足。王姐把报告收进文件夹,笑着说:“行,我今天就去跟平台谈,争取把预算定下来。要是他们还犹豫,我就把成彦的戛纳奖杯照片发过去,让他们看看咱们的实力!”
小夏抱着粉色笔记本,凑到成彦身边,小声说:“姐,我刚才查了,林枫的‘匠心中国’节目下个月开机,咱们抢在他们前面,肯定能火!” 她边说边用铅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小奖杯,旁边写着 “《幕后之光》必火”。
散会时,成彦抱着笔记本往办公室走,走廊里的灯光照在她的衬衫上,袖口的栀子花纹泛着浅淡的光。她想起江南竹编阿婆说的 “编竹篮要用心,一针一线都不能错”,心里突然踏实了 —— 拍纪录片也一样,只要用心拍真实的细节,就一定能打动观众。
走到办公室门口,她突然瞥见走廊尽头的拐角处,有个穿黑色西装的男人举着手机,镜头正对着她。男人的帽檐压得很低,手里的手机壳印着 “林枫影视” 的 logo,看到她看过来,赶紧转身跑了。成彦心里 “咯噔” 一下 —— 看来林枫不仅在挖人、做伪纪录片,还在盯着她的一举一动,这场 “真实与虚假” 的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