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

毅源归来

首页 >> 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 >> 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男儿行 青鸾乱 步步生莲 大秦:开局融合十倍吕布战力 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 穿越影视风云录 兵锋无双 红色帝国1924 唐人的餐桌 黑铁之堡 
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 毅源归来 - 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全文阅读 - 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txt下载 - 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59章 飞将之名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清晨的风裹着新麦的青苦气和马粪的暖腥气,掠过阴山堡的箭楼。李铮踩着黑马“踏雪”的缰绳翻身上马时,正好看见阿古达举着竹简从学堂跑过来——那孩子的裤脚还沾着昨晚的露水,竹简上歪歪扭扭写着“折兰部”三个字,是他刚学的。

“将军叔叔!”阿古达拽住踏雪的缰绳,把竹简举到李铮面前,“你看,我会写折兰部的‘折’字了!”

李铮弯腰摸了摸他的头,指节碰到竹简上的毛刺:“写得好,等会去折兰部,你教他们写‘麦’字好不好?”

“好!”阿古达把竹简往怀里一塞,转身往帐篷区跑,路过屯田区时,正好撞进折兰部的牧民堆里——几个匈奴汉子光着膀子,正跟着汉人农把式学扶犁,犁尖划破刚翻松的土,露出下面黑油油的肥泥。为首的折兰部牧民阿骨打攥着犁柄,脸涨得通红:“汉人的犁怎么这么沉?比匈奴的马镫还难握!”

农把式王三笑骂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手是握马缰的,握犁得用巧劲——看,像这样,腰往下沉,腿跟着走,犁尖才不会扎进土里!”

阿骨打试着调整姿势,犁尖果然稳稳地划开土,他回头对身后的折兰部青年喊:“快来看!汉人的犁能把土翻得比匈奴的石铲还深!”

青年们哄笑着围过来,其中一个梳着匈奴辫的小伙子蹲下来,摸了摸翻起来的土:“这土比戈壁滩的土软多了,种塔尔(麦)肯定能长好!”

王三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麦种:“等下我教你们拌种——用匈奴的羊粪拌汉人的麦种,发芽率高!”

李铮望着这幕,嘴角的笑意漫到眼角。踏雪似乎也被感染,嘶鸣一声,朝着折兰部的安置地奔去。

折兰部的帐篷区就在阴山堡东侧,用夯土围了个简单的院子,里面搭着十几顶匈奴帐篷,帐篷外拴着折兰部带来的马——这些马都是戈壁滩的“风马”,腿长腰细,毛色像沙粒,此刻正低着头,啃着汉人送来的豆料。一个汉人小伙子蹲在马旁边,摸着马腿说:“这马腿真壮,比中原的马能跑五十里!”

旁边的折兰部牧民阿史那·骨都侯笑着递给他一个马镫:“等秋天,我教你套马——用匈奴的‘狼套’,比汉人的绳套快三倍!”

小伙子接过马镫,摸了摸上面的皮套:“这是阿史那改的吧?我上次见飞骑营的士兵用这个,说比之前轻了半斤!”

“是我改的!”阿史那的声音从后面传来,他光着膀子,手里拿着块刚打磨好的狼爪石,“汉人的榆木镫身加匈奴的黄牛皮,又轻又不磨腿——等会我给你装在马上,你试试!”

李铮走过去,拍了拍阿史那的肩膀:“怎么没去阴山堡?箭楼的了望口不是说要改吗?”

阿史那把狼爪石往怀里一塞:“老周说今天要给折兰部的人讲屯田的事,我过来帮忙——将军你看,折兰部的人都学会用汉人的犁了,再过两个月,就能种秋麦了!”

话音刚落,老周抱着卷羊皮地图从帐篷里出来,脸上沾着麦麸:“将军,折兰部的屯田区我划好了,就在阴山堡后面的坡地,那里的土肥,比戈壁滩的土强十倍!”

李铮接过地图,上面用红笔圈着块长方形的地,旁边标着“折兰部屯田区”:“好,明天让飞骑营的士兵帮着翻土——对了,折兰部的单于呢?”

“在帐篷里跟阿古达学写字呢!”老周笑着指了指最里面的帐篷,“单于说,要学会写‘融合’两个字,不然对不起将军给的土地!”

李铮掀开帐篷门帘,正好看见折兰部单于呼韩邪(注:此处为虚构,非历史上的呼韩邪单于)蹲在地上,握着阿古达的手,在沙土上画“融合”两个字。阿古达的小手指着沙土:“单于叔叔,这个‘融’字是左边一个‘虫’,右边一个‘鬲’,意思是像煮东西一样,把汉人和匈奴人煮在一起!”

呼韩邪抬头看见李铮,赶紧站起来,手在裤子上擦了擦:“将军来了!我正跟阿古达学写字呢——你看,我写的‘融合’对吗?”

李铮蹲下来,看了看沙土上的字:“对,写得不错!等学会了,就教折兰部的孩子们写,好不好?”

呼韩邪点头,眼里泛着光:“将军,我昨天去看了阴山堡的箭楼,三层高,每层都有箭孔,护墙用了狼爪石,比匈奴的石堡还结实!有了这个堡,伊稚斜的游骑再也不敢来抢我们的牛羊了!”

“不止是阴山堡,”李铮指着地图上的红圈,“从东到西,还有屯田堡、学堂堡,像一串明珠,串起北疆的防线——等所有堡都建好,北疆就是铜墙铁壁,伊稚斜的军队连阴山都进不来!”

呼韩邪攥着手里的竹简,声音有些发抖:“将军,我折兰部的人都愿意跟着你,守北疆!要是伊稚斜敢来,我们愿意拿起弯刀,跟铁林军一起战斗!”

李铮拍了拍他的肩膀:“不用急,现在最重要的是种好地,养好马,让折兰部的人过上好日子——等日子好了,不用你说,他们也会帮着守北疆!”

这时,帐篷外传来马蹄声,稽粥骑着黑马跑过来,手里拿着个布包:“将军,中原的商人来了,带了丝绸和茶叶,说要见你!”

李铮站起来,跟着稽粥往营门走。营门外,几个中原商人正围着一堆货物转,为首的是个穿绸衫的中年人,看见李铮过来,赶紧躬身行礼:“小人王二,来自长安,听说北疆太平了,特意来做些生意!”

李铮笑着扶起他:“王老板怎么敢来北疆?去年不是说匈奴游骑经常抢商队吗?”

王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今年不一样了!长安城里都传,北疆有个飞将军李铮,打造了个铁壁,把匈奴游骑都挡在阴山外了!我们商人打听了,说最近三个月,没有一支匈奴游骑敢来北疆抢东西,所以就来了!”

旁边的商人附和道:“对呀,我们带了丝绸、茶叶、瓷器,想换匈奴的马、羊、毛皮——将军,你看这些货物能不能卖?”

李铮指着营门里的帐篷区:“里面有折兰部的牧民,他们有马和羊,你们可以跟他们换——对了,折兰部的马是戈壁滩的‘风马’,跑得比中原的马快,你们可以多换几匹!”

王二眼睛一亮:“真的?那我们现在就去跟折兰部的牧民谈!”他转身对身后的商人说,“快把丝绸拿出来,折兰部的牧民肯定喜欢!”

商人刚要走,王二又回头问:“将军,刚才说的飞将军,是不是你呀?”

李铮愣了一下,笑着摇头:“什么飞将军?我就是个守北疆的将军!”

王二摆手道:“将军不用谦虚!长安城里的百姓都这么说——‘北疆有个李飞将,铁壁挡在阴山上,匈奴游骑不敢来,汉匈百姓齐欢畅’!”

旁边的百姓听见了,也跟着喊:“对呀,我们的飞将军!”“飞将军保佑北疆太平!”

李铮望着围过来的百姓,心里泛起一股热流。他想起去年冬天,北疆还是一片荒凉,匈奴游骑到处抢,百姓们躲在帐篷里不敢出门;现在,百姓们敢出来种地、做生意,孩子们敢去学堂上学,这一切都是因为铁壁建成了,因为融合政策见效了。

稽粥碰了碰他的胳膊:“将军,你看,百姓都称呼你为飞将军了!”

李铮收回目光,望着远处的阴山堡,箭楼的三层已经建好,每层都有箭孔,护墙用了狼爪石,护城河的水流着,里面有铁刺。他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北疆人的功劳——是老周的夯土杵,是阿史那的狼爪石,是折兰部的马,是汉人的犁,是孩子们的竹简,是所有为融合努力的人的功劳!”

稽粥点头,指着营门里的帐篷区:“将军,你看,折兰部的牧民和汉人农把式一起翻土,匈奴的马和汉人的犁一起工作,孩子们一起学写字,这就是融合的力量!”

李铮望着帐篷区,折兰部的牧民正在跟汉人农把式学扶犁,阿古达带着孩子们在旁边喊加油,王二拿着丝绸跟折兰部的牧民换马,笑声传得很远。他说:“对,这就是融合的力量——只要汉匈百姓一起努力,北疆就会永远太平!”

中午,李铮去阴山堡查看。阴山堡的工地已经完工,箭楼的三层都建好了,每层有三个箭孔,朝着不同的方向,能覆盖周围三里地。护墙用了狼爪石,锋利得很,马踩上去会崴脚。护城河的水流着,里面有铁刺,尖得能扎穿马掌。

阿史那正在箭楼上安装了望口,看见李铮过来,喊:“将军,你看这个了望口,是三角形的,用汉人的木工技术做的,既能了望,又能挡箭!”

李铮抬头望着了望口,三角形的开口,里面装着木板,能上下移动:“好,这样匈奴的箭就射不进来了!”

老周拿着把夯土杵走过来,指着地基说:“将军,你看这个地基,用了汉人的三合土加匈奴的羊脂,比石头还硬!就算匈奴的马撞过来,也撞不坏!”

李铮蹲下来,摸了摸地基,土块硬得像石头:“不错,这样阴山堡就能守一百年!”

旁边的工匠们听见了,喊:“阴山堡守一百年!”“铁壁守一百年!”“飞将军守一百年!”

李铮望着工匠们,眼里闪着光。他想起去年建阴山堡的时候,汉人和匈奴工匠还在争论,现在却一起喊着口号,像一家人一样。他说:“不是阴山堡守一百年,是我们一起守一百年!”

下午,李铮去飞骑营查看训练。飞骑营的士兵们正在训练“步骑协同”,盾牌兵排成方阵,举着“铁林盾”,挡住“模拟匈奴游骑”的冲击;游骑兵绕到方阵后面,用复合弓射“游骑”的马腿;弓箭手站在方阵中间,对着“游骑”的咽喉放箭。

稽粥骑着黑马,手里拿着面红旗,大声喊:“左边!游骑从左边冲过来了!盾牌兵往左移!游骑兵绕后!”

盾牌兵迅速调整阵型,左边的盾牌举得更高,挡住“游骑”的弯刀;游骑兵催马向前,手里的复合弓射出一箭,正好射中“游骑”的马腿——铃铛一响,代表击中。

李铮望着训练中的士兵,嘴角露出笑意。飞骑营的士兵们,不管是汉人还是匈奴人,都穿着一样的“合甲”,戴着一样的头盔,动作整齐得像一个人。他想起去年刚组建飞骑营时,汉人士兵嫌匈奴人的马镫太简陋,匈奴士兵嫌汉人的复合弓太重,现在倒好,汉人士兵学会了用匈奴的牛筋弓弦,匈奴士兵学会了用汉人的“三点一线”射箭法,连说话都带着对方的口音。

稽粥跑过来,手里拿着个马镫:“将军,你看,这是阿史那改的,镫身用榆木,外面包了层匈奴皮,比之前轻了半斤,还不磨腿!”

李铮接过马镫,摸了摸上面的皮:“不错,让所有飞骑营的士兵都换上这个马镫!”

稽粥点头,转身去传达命令。李铮望着远处的训练场地,突然想起早上王二说的“飞将军”,心里想,其实“飞将军”不是我一个人,是所有铁林军的士兵,是所有北疆的百姓,是融合的信念。

傍晚,李铮去学堂。学堂的土坯房里,点着油灯,阿古达正教几个匈奴小孩写“汉”字,汉人小孩则围在旁边,学匈奴语“麦”(“塔尔”)。看到李铮进来,孩子们都喊“将军叔叔”,阿古达举着竹简跑过来:“将军,你看,我会写‘飞将军’三个字了!”

李铮接过竹简,上面的“飞将军”三个字虽然歪歪扭扭,但笔锋很有力。他摸着阿古达的头:“写得好!等你学会了,就教更多的小孩写‘飞将军’,好不好?”

阿古达点头,转身跑回去,对匈奴小孩说:“你们看,这是‘飞将军’,就是我们的李将军,他保护我们,让我们能上学,能种麦子!”

旁边的汉人小孩也凑过来,用匈奴语说:“塔尔(麦),我们一起种塔尔!”“飞将军,我们的飞将军!”

李铮望着孩子们,眼里闪着光。他想起去年冬天,阿古达还是个缩在角落的小孩,父母被匈奴游骑杀死,现在却成了学堂里的“小老师”。这就是融合的力量——孩子是未来,只要他们学会了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北疆的战争就会越来越少。

晚上,李铮在帐篷里看地图。地图上用红笔圈着几个点,从东到西,沿着阴山脚下,依次是“屯田堡”“学堂堡”“阴山堡”,像一串明珠,串起北疆的防线。旁边还有几个小圆圈,是归附的匈奴部落,折兰部、休屠部、浑邪部,像星星一样,散布在北疆的草原上。

张猛走进来,手里拿着个包裹:“将军,王二老板送来的,说是给你的礼物!”

李铮打开包裹,里面是一匹丝绸,上面绣着“飞将军”三个字。旁边的纸条上写着:“飞将军李铮,守北疆太平,汉匈百姓齐欢畅,长安商人王二敬赠。”

李铮把丝绸挂在帐篷里,望着它,想起白天的场景:折兰部的牧民学农耕,汉人学匈奴的养马技术,中原商人来做生意,百姓们喊“飞将军”。他知道,铁壁已经建成了,融合政策见效了,北疆的太平来了。

月亮升起来,照在“铁林军”的军旗上,照在阴山堡的箭楼上,照在学堂的窗户上,照在每一个汉匈百姓的脸上。李铮走出帐篷,望着远处的阴山,听见营寨里传来汉人和匈奴人的笑声,还有孩子的歌声。他想起王二说的“飞将军”,心里想,其实“飞将军”不是一个人,是一种精神,是汉匈融合的精神,是守护北疆的精神。

“将军,该休息了!”张猛走过来说。

李铮点头,转身走进帐篷。他抓起桌上的环首刀,刀身刻着“铁林军”三个字,凉得像阴山的石,但握在手里却烫得像火。他知道,接下来的路还很长,有朝廷的猜忌,有匈奴的反扑,有保守派的攻讦,但他不怕,因为他有铁林军的士兵,有融合的信念,有北疆的百姓,有这刚建成的“铁壁”,还有“飞将军”的精神。

“冬天再冷,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李铮对着月亮说,“而春天,已经来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新白蛇问仙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独醉天涯 甜蜜隐婚:影后恃宠而娇 漫游五界 临渊行 封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 盗笔之主打一个陪伴 从拜师九叔开始的港综之旅 我医武双绝,踏出女子监狱起无敌! 国民导演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偷听心声后贝吉塔逆转绝望未来 海贼:草帽团中的最强辅助 老婆比我先重生了 相师 战双帕弥什之渡鸦 起猛了,求生木筏怎么多了个女人 
经典收藏我在大唐有块田 大宋小农民 唐枭 皇叔威武:霸宠小娇妃 我与那位尚书大人 带着宝藏复大明王学军 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 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 冒牌皇叔 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 夏水流长 重生之项羽崛起 乱世古武之一代君王 玄宇宙 大汉咸鱼王:刘禅的全球征服日记 三国之一马平川 刀镇寰宇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红楼情种 大燕风华 
最近更新弱宋铁血郎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奇葩皇帝合集 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 敕封一品公侯 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 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回到明末做皇帝 大唐,开局向李二退婚 陛下,您的奏折上热门了! 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 大明:朕即天意,手搓神话大军 少林烽烟 古人的智慧 石器崛起 穿越古史之龙行天下 穿越八阿哥,看我推翻雍正 青史照山河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 毅源归来 - 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txt下载 - 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最新章节 - 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