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澈让玲玲整理了厂里的财务报表、销售数据和发展规划,准备跟投资商对接。张主任推荐了三家投资商,两家是本地的投资公司,一家是全国知名的创投机构,都对食品行业有深入布局。
第一家对接的是本地的汇通投资,老板姓赵,五十多岁,做过多年传统生意。见面地点定在园区的会客室,赵老板带了两个助理,开门见山问:“阿澈老板,你们厂现在的年营收多少?净利润能到多少?”
阿澈拿出报表:“去年营收一千二百万,净利润两百三十万,今年新品上线后,前三个月营收已经破了五百万,净利润预计能到三百万以上。”
赵老板翻着报表,点点头:“数据还行,不过你们的利润率不算高,主要是原材料成本太高了。要是引入我们的投资,我们能帮你们对接更便宜的供应商,把成本压下来,利润率至少能提五个点。”
阿澈皱了皱眉:“我们的原材料都是选的优质货,要是换便宜的,品质肯定受影响,这不行。”
赵老板笑了笑:“做生意嘛,差不多就行,消费者也吃不出太大差别,赚钱才是关键。我们投资五百万,占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后续帮你们扩张,三年之内做到上市。”
阿澈直接拒绝:“股份占比太高,而且我们不能降低品质,这合作谈不拢。”
送走赵老板,玲玲有点担心:“会不会太直接了?毕竟是张主任推荐的。”
“没事,不合适就是不合适,不能为了投资丢了初心。”阿澈说,“下一家是盛景创投,他们做过不少食品品牌的投资,应该更懂我们的理念。”
三天后,阿澈和玲玲去了盛景创投的办公室。负责对接的是投资经理小陈,三十岁左右,说话很专业:“我们研究过你们的品牌,主打健康、高品质,粉丝粘性很高,尤其是线上渠道做得不错,这是我们看好的点。”
阿澈点点头:“我们一直坚持用优质原料,不添加防腐剂和香精,就是想做让消费者放心的零食。”
“这个理念很好,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这是大趋势。”小陈说,“我们计划投资八百万,占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资金主要用于建设仓储中心、研发新品和拓展线下渠道。我们不干预你们的生产和品质把控,只在战略上提供支持,比如帮你们对接大型超市和连锁便利店的资源。”
阿澈心里有点动心,又问:“要是后续你们觉得利润增长慢,会不会要求我们改变经营策略?”
“不会,我们投资的是长期价值,不是短期盈利。”小陈说,“我们看重的是你们的团队和品牌口碑,只要方向没错,慢慢发展也没关系。我们可以签协议,明确规定你们对生产和品质的绝对控制权。”
玲玲补充问:“那资金什么时候能到账?后续的资源对接怎么推进?”
“签完协议后,资金分两批到账,第一批四百万一周内到,第二批四百万三个月后到。”小陈说,“资源对接我们会成立专门的小组,帮你们对接线下渠道,还能帮你们申请食品行业的扶持政策,减少一些税费支出。”
阿澈没当场答应,说要跟团队商量一下。回去后,他把情况跟老林和李根说了。
老林说:“这家听起来靠谱,不干预生产和品质,还能提供资源,股份占比也还合理。”
李根点点头:“仓储中心确实该建了,现在订单越来越多,异地发货时间太长,有了仓储中心,能缩短送货时间,客户体验会更好。”
“我也觉得可以考虑,不过还有第三家没对接,先看看再说。”阿澈说。
第三家是本地的恒丰投资,老板是个年轻人,叫孙浩,自己也创业过,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很了解。见面后,孙浩直接说:“我吃过你们的脆片,确实好吃,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囤。我投资六百万,占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资金全部用于仓储建设和新品研发,而且我只派一个财务监事,不参与任何经营决策,你们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阿澈有点意外:“你不干预任何事?那你怎么保证投资能有回报?”
“我相信你们的团队,也相信你们的品牌。”孙浩说,“我之前创业做的是餐饮,知道品质是根本,只要你们坚持做好产品,市场肯定会越来越大。我能提供的除了资金,还有餐饮渠道的资源,很多连锁餐厅和奶茶店都能帮你们铺货,让更多人吃到你们的脆片。”
这下阿澈犯了难,盛景创投和恒丰投资都不错,各有优势。盛景创投资金多,能对接大型超市资源;恒丰投资股份占比低,不干预经营,还能提供餐饮渠道资源。
他让玲玲做了个对比表,把两家的投资金额、股份占比、资源支持、附加条件都列了出来。众人看了半天,也没达成一致意见。
“要不这样,我们再跟两家谈谈,看看能不能再争取点优惠条件。”阿澈说,“比如盛景创投能不能降低点股份占比,恒丰投资能不能多投点资金,毕竟建仓储中心和研发新品都需要钱。”
玲玲联系了小陈和孙浩,约定了第二次见面。跟盛景创投谈的时候,小陈说:“股份占比不能降,不过我们可以多投两百万,总共一千万,占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而且资源对接可以提前启动,不用等资金到账。”
跟恒丰投资谈的时候,孙浩说:“资金最多能加到七百万,股份占比还是百分之二十五,餐饮渠道的资源我现在就能帮你们对接,下周就能安排你们跟几家连锁餐厅的采购经理见面。”
阿澈和团队商量后,最终决定跟恒丰投资合作。“股份占比低,不干预经营,这两点很重要,而且餐饮渠道是我们之前没涉及的,能开拓新的市场。”阿澈说,“七百万资金虽然比盛景创投少,但建仓储中心和研发新品也够了,后续不够可以再融资。”
一周后,阿澈和孙浩签了投资协议,七百万资金很快到账。孙浩果然说到做到,第二天就安排阿澈和玲玲去见了三家连锁餐厅的采购经理。
采购经理们都尝了阿澈脆片,尤其是香辣味和烧烤味,都很认可:“我们餐厅的顾客年轻人居多,这种脆片很适合当餐前小食或者外卖赠品,我们想先订一批试试,每月一万包,要是销量好,再加大订单。”
阿澈当场跟三家餐厅签了供货协议,解决了餐饮渠道的初步铺货问题。
这边投资的事刚落定,老林那边的儿童脆片研发遇到了阻碍。原来,儿童脆片要求无添加,只用天然食材调味,而且不能太咸太辣,还要保证口感酥脆,老林试做了好几次,都没达到满意的效果。
“用天然果蔬粉调味,味道太淡了,孩子不爱吃;稍微加一点盐和糖,又不符合无添加的要求。”老林有点头疼,“而且口感也不行,要么太硬,要么容易碎,不像普通脆片那么酥脆。”
阿澈去实验室尝了尝样品,确实如老林所说,苹果味的太淡,香蕉味的有点腻,口感也偏软。“能不能找专门做儿童食品原料的供应商?他们可能有更好的天然调味剂。”阿澈说。
玲玲联系了几家儿童食品原料供应商,寄来了样品。老林用新的天然调味剂试做,味道比之前好了一些,但还是不够突出。“主要是天然调味剂的香味不够浓郁,孩子对味道比较敏感,香味太淡吸引不了他们。”老林说。
李根提议:“要不要加点蜂蜜?蜂蜜是天然的,能增加甜味和香味,孩子应该喜欢。”
老林试了试,在样品里加了一点点蜂蜜,味道果然好了很多,而且蜂蜜是天然食材,不算添加。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加了蜂蜜后,脆片的保质期变短了,而且容易吸潮变软。
“得解决保质期和吸潮的问题,不然没法批量生产和运输。”阿澈说,“老林,你看看能不能调整烘烤工艺,延长保质期,包装方面也得升级,用更密封的包装。”
老林调整了烘烤温度和时间,把温度提高了十度,烘烤时间延长了五分钟,脆片的水分含量更低了,保质期从三个月延长到了六个月。包装方面,玲玲联系了包装供应商,定制了铝箔真空包装,密封性更好,还能防止吸潮。
解决了这些问题后,老林又试做了一批样品,有苹果味、香蕉味、草莓味三种,都用蜂蜜调味,口感酥脆,味道香甜,而且完全无添加。
阿澈把样品寄给了几家幼儿园和亲子机构,让家长和孩子试吃。一周后,反馈回来了,大部分孩子都很喜欢,尤其是草莓味和香蕉味,家长们也很认可无添加的理念:“终于有适合孩子吃的健康脆片了,没有防腐剂和香精,给孩子吃放心。”
不过也有家长提建议:“能不能做小包装,一次一包,方便孩子食用,也不容易浪费。”“希望能加点钙和维生素,让营养更全面。”
阿澈让老林根据反馈调整,把包装改成了每包十克的小包装,还在原料里加了天然的钙粉和维生素粉,不影响口感和无添加的原则。
调整后的样品再次寄给家长和孩子试吃,好评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小包装太方便了,孩子一次吃一包,刚好不浪费。”“加了钙和维生素,营养更均衡,以后就给孩子吃这个了。”
老林开始安排儿童脆片的批量生产,苹果味、香蕉味、草莓味各生产三万包,先在官方店和合作的母婴电商平台上线。“定价不能太高,要让普通家庭都能接受,每包定价三块九,一盒十二包,定价三十九块九。”阿澈说。
儿童脆片上线后,销量虽然不如香辣味和烧烤味,但也不错,一周就卖出了两万多包。很多家长在评论区留言,说孩子很喜欢,已经回购了好几次,还推荐给了身边的朋友。
孙浩看到儿童脆片的销量,也很满意:“这个新品选得好,儿童食品市场潜力很大,后续可以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多口味,还能跟母婴店合作,拓展线下渠道。”
阿澈点点头,心里有了新的规划。仓储中心的选址已经确定,就在国内三个主要城市,正在办理手续,预计三个月后就能建成投入使用。线下渠道方面,除了餐饮渠道,孙浩还在帮他们对接大型母婴店和连锁超市的母婴专区,很快就能铺货。
这天,玲玲收到了母婴电商平台的消息:“老板,平台说咱们的儿童脆片销量很好,想让咱们参加下个月的母婴节活动,给点优惠力度,他们会重点推广。”
“可以参加,优惠力度就定满九十九减三十,满一百九十九减八十。”阿澈说,“再准备点赠品,买两盒送儿童餐具套装,提高转化率。”
就在大家忙着筹备母婴节活动的时候,李根发现了一个问题:“老板,最近原材料价格又有点上涨,尤其是芝麻和海苔粉,比之前贵了一成,要是继续涨,咱们的利润会受影响。”
阿澈想了想:“咱们跟产区签了长期合作协议,价格应该能稳定一段时间。这样,你再去产区一趟,跟供应商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锁定未来半年的价格,避免后续继续涨价。”
李根第二天就出发了,去了芝麻和海苔粉的产区。跟供应商沟通后,对方同意锁定半年的价格,但要求提前支付百分之二十的预付款。李根跟阿澈汇报后,阿澈同意了,当场打了预付款,签订了价格锁定协议。
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阿澈又去仓储中心的选址地考察了一圈,施工队已经进场,正在进行基础建设。负责人说:“按照现在的进度,三个月后肯定能完工,到时候设备安装调试好,就能投入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