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有个靠山屯,屯里最气派的要数丁大善人家的宅子。这丁家祖上在朝廷做过官,攒下不少家业,到了丁大善人这辈,虽不再为官,但在当地也是数一数二的富户。
丁大善人本名丁旺财,年过五十,为人倒不算坏,就是有个毛病——怕死。自打四十五岁那年一场大病差点要了命,他便四处寻访长生之术,人参鹿茸没少吃,各路仙家也没少拜,银子花去不少,白发却是一日多过一日。
这年中秋前夕,丁大善人请来了有名的风水先生胡半仙,好酒好菜招待,想请他指点迷津。
胡半仙酒过三巡,捋着山羊胡子道:“不瞒丁老爷,长白山深处有棵千年桂树,乃是胡三太爷座下修行的仙树。每逢月圆之夜,树上会结出金黄的桂子,食之可延年益寿,若能连服七颗,便能长生不老。”
丁大善人一听,眼睛都亮了,连忙追问:“这桂树在何处?”
胡半仙摇摇头:“具体位置无人知晓,只听我爷爷说过,那桂树通灵,会自行择主。有缘人自能见到,无缘之人就是走到跟前也看不见。不过...”
“不过什么?”丁大善人急问。
“据说那桂树喜欢心地纯净之人,若是心存歹念,不但见不到树,还可能遭殃。”胡半仙压低声音,“前清时候,有个贪官带人上山找这树,结果摔下了悬崖。”
丁大善人心里咯噔一下,自忖算不上什么纯净之人,但长生不老的诱惑实在太大,便暗下决心要找这桂树。
次日,丁大善人召集家丁,许下重赏,谁能找到桂树,赏银百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十几个家丁分批进了山。
三天后,只有一个叫赵三的家丁回来了,满脸惊恐,说话都不利索:“老爷...那、那山里有古怪...他们...他们都不见了!”
丁大善人又惊又怒,正要细问,门外传来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书生,眉清目秀,虽面带疲色,却有一股说不出的气度。
“晚生姓桂,名长生,游学至此,天色已晚,想借宿一宿。”书生拱手道。
丁大善人本要拒绝,转念一想,家中刚遇怪事,多个外人冲冲晦气也好,便让赵三安排书生住下。
这桂长生虽是书生,却不拘小节,与下人也能打成一片。第二天,他听说丁大善人为寻桂树折了家丁,便主动请缨:“晚生略懂些山术,愿为老爷寻那桂树。”
丁大善人将信将疑,但眼下无人可用,只得答应。
桂长生进山不过半日便回来了,手里捧着一包金灿灿的桂子,香气扑鼻。
“老爷,幸不辱命,这便是那仙桂所结的桂子。”桂长生笑道。
丁大善人又惊又喜,忙问如何找到的。
桂长生道:“说来也怪,我本在山中迷路,忽见一白狐引路,跟随着便见到了那棵大桂树。树上有一老翁,说与老爷有缘,特赠桂子七颗,嘱您每月十五服下一颗,连服七月,必有奇效。”
丁大善人接过桂子,如获至宝,重赏了桂长生。桂长生却推辞不受,只道想在丁家借住一段时日,观摩丁家藏书。丁大善人满口答应。
说来也怪,丁大善人服下第一颗桂子后,自觉神清气爽,白发中竟生出些许黑丝来。他大喜过望,对桂长生愈发敬重。
然而好景不长,一月后,丁大善人正准备服下第二颗桂子,家中却接连发生怪事。
先是厨房的粮食无故减少,接着夜半常闻女子哭声。更诡异的是,丁大善人的小妾柳氏突然病倒,胡言乱语,说见到一白衣女子在院中游荡。
丁大善人疑心是桂长生搞鬼,暗中观察,却发现桂长生行为如常,每日不是读书便是与下人闲聊,并无异常。
这日,赵三悄悄找到丁大善人:“老爷,我发现一桩怪事。每到半夜,书斋便有动静。我昨夜大着胆子偷看,见桂公子不在房中,书斋却亮着灯,有女子说话声。”
丁大善人心中一惊,当晚便与赵三潜伏在书斋外。果然,二更时分,书斋亮起灯火,隐约传来男女谈笑声。
丁大善人按捺不住,猛地推门而入,却见桂长生独自在灯下读书,并无他人。
“老爷有事?”桂长生讶然。
丁大善人四下查看,并无异常,只得讪讪退出。转身时,他似乎闻到一股淡淡的桂花香,若有若无。
次日,丁大善人服下第二颗桂子,效果却大不如前,反而做起怪梦来。梦中一白衣女子对他哭诉:“还我桂子...”
丁大善人心生恐惧,找借口请来胡半仙。胡半仙一进丁家,便皱起眉头:“府上有妖气。”
他拿出罗盘,在院中转了转,最后停在书斋前:“此处有异物。”
丁大善人忙问是何物。
胡半仙掐指一算,面色凝重:“若我没算错,该是桂树精怪。桂树成精,常化书生模样,诱人服食桂子,实则吸人精气。”
丁大善人大惊,联想起桂长生的姓氏和来历,愈发怀疑。
当夜,丁大善人按胡半仙指点,在院中布下黑狗血和符咒。三更时分,忽闻院中一声惨叫,丁大善人持灯查看,只见桂长生倒在院中,白衣染血。
“你、你到底是人是妖?”丁大善人颤声问。
桂长生苦笑:“老爷信不过我,也该信得过自己的眼睛。我若是妖,为何赠你延年益寿的桂子?”
丁大善人语塞。
桂长生挣扎起身:“实不相瞒,我非人类,也非精怪,而是桂仙之后。那桂树是我家族守护的仙树,赠你桂子本是念你诚心求长生的缘分。可惜...”他叹了口气,“你心不净,服了桂子反而引来自家业障。”
原来,丁大善人年轻时曾为争夺家产,间接导致堂弟意外身亡,此事一直是他心中隐痛。桂子有放大内心善恶之效,善者愈善,恶者愈显。
桂长生指着书斋方向:“那白衣女子,便是你心中愧疚所化。我每夜在书斋,实则是为你安抚怨灵。”
丁大善人如梦初醒,羞愧难当。
桂长生又道:“你家家丁失踪,也非山精所害,而是他们见财起意,私分银两逃走了。赵三因胆小半路返回,不知实情而已。”
真相大白,丁大善人悔不当初,忙请桂长生解救。
桂长生道:“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若真有心悔改,明日随我上山,向桂树仙请罪。”
次日,丁大善人随桂长生进山,果然在一处幽谷见到了那棵巨大的桂树,树下站着一位白发老翁。
丁大善人跪地忏悔,愿余生行善积德。老翁颔首,取出一颗特别的桂子:“服下此子,你将见本来面目。长生不可强求,顺其自然才是正道。”
丁大善人服下桂子,只觉一阵清明,下山后仿佛变了个人,真正开始行善积德,成了名副其实的“丁大善人”。
至于桂长生,在丁家又住了一月,待丁大善人心性稳定后便告辞离去。临别时,他赠给丁大善人一株桂苗:“此苗植于院中,若你心诚,它自会长成仙桂。若心生恶念,它便会枯萎。”
丁大善人将桂苗种在院中,精心照料。说来也怪,这桂树长得极快,三年便已成荫,每逢中秋花开满树,香气袭人。更奇的是,丁家人若有病痛,取桂花泡茶饮下便好。
丁大善人活到九十高龄,无疾而终。临终前,他见一白衣女子从桂树中走出,对他含笑施礼,随即化作青烟散去。后人说,那是他堂弟的怨灵终于得以超度。
而那棵桂树,至今仍立在靠山屯丁家老宅中,每逢月圆之夜,树上隐约可见一白衣书生身影,有人说那是桂长生回来查看仙桂长势。
屯里老人常告诫年轻人:万物有灵,仙缘难求;心存善念,自有福报。这大概就是桂仙留给靠山屯最宝贵的馈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