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的行动迅速而谨慎。他利用系统提供的加密匿名渠道,将一份经过精心处理的“举报材料”发送给了省自然资源厅的执法举报邮箱和林业公安的公开信箱。
材料中,他以“匿名环保志愿者”的口吻,描述了在西山南麓某区域(精确坐标隐去,但提供了足够的地理特征)进行徒步时,发现疑似“未经许可的勘探活动痕迹”,包括隐蔽的车辆印记、非自然形成的岩壁开凿迹象以及少量不明用途的电子设备残留物。材料附上了几张经过裁剪、不暴露具体位置但能清晰显示可疑痕迹的高清照片。他刻意强调了该区域位于自然保护区边缘,生态敏感,且靠近水源地,暗示此类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
举报内容完全基于“物理痕迹”,刻意回避了任何与能量、超自然相关的描述,使其看起来像是一起普通的非法勘探或盗采未遂案件,但又足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投出举报信后,周青并未放松。他 discreetly 监控着相关部门的公开动态,同时利用布设在西山外围的监测网络,密切关注南麓山坳区域的能量波动和人员活动迹象。
三天后,效果初显。省自然资源厅的官网上发布了一条简短的工作动态,提及“接群众举报,将联合林业公安对西山南麓部分区域开展例行巡查,严厉打击非法勘探开采行为”。几乎同时,周青的监测网络捕捉到,南麓山坳区域的能量屏蔽出现了短暂的、不稳定的波动,似乎内部人员正在进行紧急处置或准备撤离。
“起作用了!”周青心中一定。官方力量的介入,果然打乱了对方的节奏。
又过了两天,周青通过特殊渠道(李振那边 discreetly 传来的非公开信息)得知,联合巡查组确实在南麓发现了一处“疑似非法勘探点”,现场有临时营地的痕迹和一些废弃的勘探设备,但未发现人员。巡查组已查封现场,并扩大了巡查范围。
几乎在同一时间,周青的【能量特征分析】被动捕捉到,南麓山坳区域的异常能量波动彻底消失了!监测网络传回的数据显示,那里的能量场恢复了自然状态,之前的扰动痕迹荡然无存!
“撤得真快!真干净!”周青暗叹对方反应迅速且手段老辣。显然,在官方力量抵达前,对方已经果断放弃了那个前哨站,并清理了所有可能暴露身份的痕迹。
这次“驱虎吞狼”的行动,表面上看是成功了——成功逼退了对方的先头部队,消除了一个近在咫尺的威胁。但周青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反而更加凝重。
对方的果断撤离,说明他们极其谨慎,不愿在现阶段与官方力量发生正面冲突,也说明他们有着完善的应急撤离和痕迹清理机制。这反而证明了他们的组织性和威胁性。
“打草惊蛇……蛇是惊走了,但也藏得更深了。”周青沉吟。这次行动虽然拔掉了一个钉子,但也可能让对手更加警惕,未来的行动会更加隐秘难测。
不过,也并非全无收获。通过这次事件,周青确认了几点:
1. 对手确实在持续活动,且目标明确指向西山龙脉。
2. 对手对官方力量有所忌惮,这或许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点。
3. 自己的预警网络和匿名举报渠道是有效的。
他决定,暂时按兵不动,继续巩固自身的实力和情报网络。同时,他要更加积极地以“周远山”的身份,参与到官方的环境保护和科研项目中去。这不仅是为了掩护,更是为了在体制内获得一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将来或许能在更高层面形成对潜在敌人的制约。
他将目光投向了即将由省里牵头组织的“全省生态红线划定与优化调整”大型课题。这是一个涉及面极广、影响力巨大的项目,如果能够参与其中,甚至发挥关键作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西山的保护与开发格局。
“或许,是时候从幕后更积极地走向台前了。”周青眼中闪过一丝锐芒。守护西山,不仅仅需要暗中的较量,也需要明面上的布局。
【叮!宿主成功运用策略逼退潜在威胁,战术运用能力提升!】
【“借势驱虎”策略效果验证,相关经验积累!】
【触发适应性进化:“局势洞察”(被动)!】
【效果:微弱提升对复杂局势中各方力量动向、潜在冲突与合作可能性的分析判断能力。】
【系统建议:提升社会影响力与资源整合能力,有助于更有效应对未来挑战。】
系统的提示与周青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深吸一口气,开始为参与那个大型课题做准备。他知道,未来的路,既要能潜行于暗夜,也要能周旋于光天化日之下。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