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酒店房间的空调发出细微的白噪音。
张予曦以为自己会失眠,但出乎意料地,在听完那首“最终版”后,心中那份悬着的、雀跃的激动,竟化作了沉甸甸的安稳,让她很快沉入梦乡。
梦里没有光怪陆离的场景,只有一段循环的、仿佛加了滤镜的旋律,和他站在聚光灯下,模糊却专注的侧影。
第二天清晨,她是被阳光和手机持续的震动唤醒的。
抓过手机,屏幕上显示着经纪人琳达的名字。
她揉了揉眼睛,接通电话。
“予曦!醒了没?看新闻了吗?”经纪人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但更多的是如释重负的欣慰。
“还没……怎么了?”张予曦的声音还带着刚睡醒的沙哑。
“毕雯珺昨晚演唱会,压轴唱了《霓虹甜心》最终版,现在全网都在讨论!重点是,舆论风向特别好!”她的语速很快,“乐评人都在夸他创作态度认真,勇于迭代作品,把一首流行情歌打磨出了更深的情感层次。粉丝那边更是炸了,都说他浪漫死了,把生活灵感写进歌里,还这么大大方方地唱出来,简直是‘艺术家的告白’!”
张予曦坐起身,靠在床头,听着琳达的叙述,心像泡在温泉水里,一点点舒展开。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他团队引导的,现在大家的关注点都在音乐本身和他这种‘暗戳戳’的浪漫上,之前那些关于‘舞台意外’的过度解读和负面猜测,几乎都被压下去了!”经纪人感叹,“这一手,玩得真漂亮。”
挂断电话后,张予曦点开了社交媒体。
果然,关于#毕雯珺霓虹甜心最终版#、#艺术家式的浪漫#等话题高高挂在热搜榜上。
她粗略翻了翻,看到的不再是窥探和质疑,而是欣赏、分析和带着善意的调侃。
她看到有音乐博主详细对比了三个版本的编曲和歌词差异,指出“最终版”如何通过细节的改动,完成了情感从“暧昧试探”到“坚定确认”的升华,称赞这是“年度最值得细品的音乐叙事之一”。
她也看到cp粉们欢天喜地,像过节一样,分析着歌词里每一处可能隐藏的“密码”,并将之前活动上他弹唱《瞬息的勇气》片段联系起来,构建出一个完整而动人的“幕后故事”。
这一次,她没有感到被冒犯,反而有一种奇妙的参与感。
她和他的故事,以这样一种被艺术化、被尊重的形式,成为了公众视野里一段值得品味的佳话,而非茶余饭后的谈资。
她点开毕雯珺的聊天窗口,他凌晨时分回复了她那句「最终版,无懈可击」。
只有一个字:
「嗯。」
后面跟了一个系统自带的、小小的太阳表情。
平淡,却光芒万丈。
她看着那个太阳,笑了。这就是他,从不赘言,却总能精准地投射出最需要的温暖。
没过多久,张予曦杀青。
剧组举行了简单的杀青宴,气氛热烈。
结束后,她带着些许疲惫回到酒店,心里却有种完成一项重要工作后的轻松与空落。
手机响起,是毕雯珺发来的视频通话邀请。
她有些意外,他最近应该正在筹备下一个音乐节,忙得脚不沾地。
接通视频,屏幕那端出现他略显疲惫却带着笑意的脸。背景似乎是他的工作室,还能看到角落里的电子琴。
“结束了?”他问,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熟悉的磁性。
“嗯,刚回酒店。”张予曦调整了一下姿势,让自己在镜头前看起来更精神些,“你呢?排练完了?”
“刚结束。”他顿了顿,看着屏幕里的她,眼神专注,“有个东西给你看。”
“什么?”
他没有说话,而是将手机摄像头转向了面前的电子琴。他修长的手指落在琴键上,弹奏出一段轻快又带着些许异域风情的、全新的旋律。
不是《霓虹甜心》,也不是《瞬息的勇气》。
旋律很简短,只有几十秒,像是一段灵感的截取,充满了阳光、海风和自由的味道。
弹奏完毕,他的脸重新出现在屏幕里,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和试探。
“怎么样?”
“很好听!”张予曦由衷地说,这段旋律让她刚刚杀青的疲惫感都消散了不少,“是新歌的灵感?”
“嗯。”他点点头,嘴角噙着笑,“暂定名……《曦途》。”
曦途……
张予曦的心猛地漏跳了一拍!她的名字,“曦”,和“旅途”的“途”!
他这是在……用她的名字,为一段新的旋律命名?
“你……”她张了张嘴,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他总是这样,在她以为浪漫已经到达顶点的时候,用他独特的方式,开辟出新的航道。
“下次休假,”他看着她怔住的模样,笑意加深,语气却依旧平淡自然,“带你去个地方,寻找这首歌剩下的部分。”
没有明确的邀约,没有甜腻的情话,只是一个关于“寻找音乐”的提议。
但张予曦听懂了。
那将不是一次普通的旅行,那是只属于他们两人的、共同创作的序章。他要把他们的足迹,写进歌里。
“好。”她听见自己回答,声音里带着无法掩饰的雀跃和温柔。
视频挂断后,房间重新安静下来。
张予曦走到窗边,看着窗外陌生城市的万家灯火,心中却充满了归属感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他们的世界,在舞台的喧嚣与私密的宁静之间,在公众的解读与彼此心照不宣的密语之间,稳步地构建着。
有音乐,有旅途,有他看似平淡却深沉的用心,还有他们共同书写的、未完待续的故事。
这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