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道标”迎来了它建立后的第一段高速发展期。新居民的加入,不仅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各自独特的能力与知识。
枯荣,这位曾经的树人守卫,虽然力量衰弱,但对规则尘埃和低阶植物性(概念上的)规则有着天然的亲和。在它的引导下,据点外围那些死寂的灰色尘埃开始出现细微的变化,一些极其顽强、能够在规则层面汲取能量的“苔藓”状光斑开始附着在矮墙和地面上,它们的光芒微弱,却实实在在地在改善着据点贫瘠的“土壤”,并提供了极其微弱但持续的照明。
流明则如同一个温和的灯塔,它的光芒能有效驱散一些游荡的、低级的负面精神残留和规则怨念,为那些弱小的居民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宁的精神环境。它甚至开始尝试,将自身的光芒与静默力场结合,试图构建一个更柔和、更具包容性的内部领域。
其他居民也各尽所能。几个形似工蜂、能够进行精细规则编织的小型遗民,在铁骸的指导下,开始用收集来的材料加固和细化建筑结构;一些感知敏锐、形如飘带的存在,则协助零监控据点周围的规则流动;就连那几个被王五用糖果“收买”的小动物形态遗民,也似乎能提前预警一些细微的规则扰动。
整个据点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虽然依旧简陋,却充满了希望与活力。那枚安置在广场中心的绿洲核心,在这样环境的温养下,崩溃彻底停止,表面甚至开始凝结出露珠般晶莹的规则液滴,散发着令人心旷神怡的清新气息。
张元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颇为欣慰。这种汇聚星火、共同建设家园的过程,让他对“行者道标”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同感。这不仅仅是生存的堡垒,更是理念的实践。
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自身的修炼和对据点核心的打造上。
在尘的帮助下,张元开始尝试将自身初步构建的“领域”与整个据点的规则脉络更深度地绑定。这个过程比之前单纯的意志烙印要复杂得多,需要他不断地调整自身灵魂树苗的波动,去契合、去引导这片土地下那微弱但确实存在的规则“地脉”。
他盘膝坐在广场中心,绿洲核心的旁边,意识沉入地脉之中。灵魂深处的悖论之树缓缓摇曳,灰色的归墟之力如同根须,向下延伸,稳固着地脉的根基;而生命织缕带来的生机,则如同滋养的泉水,顺着“根须”流淌,缓慢地改善着地脉的“贫瘠”;那暗金新芽虽然依旧沉寂,但其“定义”的意蕴,却无形中影响着张元对整个领域规则的“诠释”——他将这片土地,定义为一个允许“矛盾”与“共生”的试验场,一个在归墟边缘寻求“存在”意义的庇护所。
这个过程被他称为“熙光育苗”,既是对自身道路的深化,也是对“行者道标”根基的夯实。他能感觉到,随着领域的初步稳固和扩张(虽然依旧只覆盖核心区域),他在这片土地上的掌控力在增强,调动规则之力也更加得心应手。甚至,当他全力感知时,能隐约“听”到据点内每一个居民那微弱的、代表着“存在”的规则回响。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这一日,负责外围监控的零和那些“飘带”遗民,几乎同时传来了警报。
“师父,西侧规则乱流带边缘,发现不明窥视者!”零的声音透过领域链接,直接在张元脑海中响起,“对方很谨慎,只是远远观察,气息隐匿得很好,无法判断具体身份和意图。”
几乎同时,尘也从星尘之舟上传来了讯息,语气带着一丝凝重:“小子,我刚截获到一段经过加密的、指向我们这个方向的规则通讯碎片,内容无法完全破译,但关键词包含‘评估’、‘新势力’、‘价值’、‘风险’。”
张元缓缓睁开眼睛,眸中闪过一丝冷光。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行者道标”的建立和之前救援残响绿洲的行动,果然引起了其他存在的注意。这窥视者和加密通讯,是好奇的邻居?是潜在的交易者?还是……新的掠食者在前期的侦察?
他站起身,无形的领域力量随之波动,将他的意念传递给塔骨、铁骸等核心成员:“有客人来了,保持警惕,正常活动,看看他们想做什么。”
他本人则身影一闪,出现在据点的最高点——一座由铁骸和塔骨刚刚搭建完成的简易了望塔上。他收敛了大部分气息,目光如电,望向零所指的西侧方向。
在那片扭曲变幻的规则乱流边缘,他确实捕捉到了一丝极其隐晦的、如同水波荡漾后又迅速平复的规则涟漪。对方非常老练,没有留下任何明显的痕迹。
“评估?价值?风险?”张元咀嚼着尘传来的关键词,心中冷笑。看来,在某些存在的眼中,他们这支新崛起的势力,已经成了一件需要被标价和衡量的“商品”或者……“猎物”。
他并不意外。规则废土就是如此,当你展现出足够的力量和价值时,觊觎与算计便会随之而来。
“想评估我们?”张元低声自语,灵魂深处的悖论之树似乎感应到他的心意,那暗金新芽微不可查地颤动了一下,“那就好好看着吧。看看我这‘归墟行者’的道标,究竟值什么价码!”
他并未采取过激的行动,打草惊蛇。只是将自身的领域力量更加内敛地铺开,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据点,静静地等待着。
他知道,这窥视只是开始。真正的暗流,或许才刚刚开始涌动。“行者道标”的熙光,能否在这片黑暗森林中持续燃烧,还需要经历更多的风雨与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