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鬟进进出出,好不容易给贾雪萍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顾梨也给还在昏迷的贾雪萍把脉,片刻之后顾梨对卢氏道。
“舅母,你不用担心,三姐姐有些着凉了,我给她开个方子用上几日,不会留下病根的。我给三姐姐扎几针就会醒的,舅母不必担心。”
“好,好,好,辛苦梨儿了。”
顾梨示意卢氏不用紧张,便拿起银针给贾雪萍扎醒了。
贾雪萍一醒来,看见自己的母亲,哇的一下哭了出来。
卢氏也心疼自己的女儿,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安慰自己的女儿。
贾雪萍平静了了一些之后张嘴说的第一句话,就像是一个惊雷。
“母亲,是,是六妹妹推我下去的。”
卢氏惊呆了好半天说了一句:“什么?”
贾雪萍再次哭出了声:“母亲,是六妹妹推我下去的。”
此时,卢氏也反应过来,问道。
“是怎么回事,你快与母亲说。”
贾雪萍稍微止住了些哭声说道。
“母亲,刚刚祖母说要准备回府了,您不是看了一圈,发现六妹妹不在,当时女儿说知道六妹妹在哪,我不是出去找她了吗。”
“是啊,你当时说你很快就回来。可是,怎么就掉湖里了呢。”
贾雪萍继续说道。
“一开始我是去了段姨娘的院子去找,可是段姨娘说六妹妹在她的院子里坐了一会就走了,至于去哪里她也不知道。我就问了一个守在院子门口的小丫鬟,小丫鬟说看见六妹妹往湖边去了,我想着可能是六妹妹知道最近京中盛行戏冰,偷偷的去了湖边玩去了。我当时还觉得六妹妹不应该这样,在别人家里如此不守规矩。”
贾大夫人听自己的闺女说了这么一大圈也没说出个重点,着急的问道。
“这跟你掉进湖里有什么关系。”
贾雪萍擦了一下眼泪说道。
“我就想着不能让六妹妹在言府出丑,就赶紧走了几步。说咱们要回府了,祖母和母亲都在找你。一开始六妹妹说不想回去,还想在言府玩一会,我跟六妹妹说不行,大家都在等她。可是六妹妹似乎玩心大起,与身边的几个丫鬟在那你追我打,我上去阻拦,竟被六妹妹给撞下湖里。”
贾大夫人虽然生气可是她毕竟掌家多年,凡事要力求公正。贾大夫人问道。
“那她是不小心撞到你的,你怎么说是她故意的呢。”
顾梨听贾大夫人这样问自己的小女儿,心里不禁的冷笑,她贾家的姑娘都是个顶个的好,只是贾大夫人不知道的是这贾雨萍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从根上坏了。
今日贾雨萍对贾雪萍做的事的手段多熟悉啊,前些日子她不也是对昭儿下手了吗。她贾雨萍既想害人,又想把自己摘干净。顾梨不由得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这贾府估计从今天开始要不太平了。
贾雪萍继续说道。
“母亲,我本是在人群外的,可是不知怎么的,竟被六妹妹和丫鬟们围在了中间,六妹妹本来是向着站在我身边的彩星跑过去的,可是不知怎么的,在即将抓到时,竟撞向了我,我就这样掉进湖里。”
贾大夫人听到自家闺女的叙述,她知道自己的闺女没有说谎,她也明白这都是后宅夫人争宠的手段,可是她万万没想到,这些手段居然在她贾家出现,使用这些手段的竟是一个未出阁的姑娘,而且受害的还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贾大夫人越想越生气,她将手中的帕子攥的紧紧的,可是她似乎还有理智。
贾大夫人又接着问道。
“那怎么是皇上救了你。”
贾府并不是一个靠着用女儿换取前途的家,她们知道贾家儿郎有多少能耐,贾老爷子也跟自己的子孙说过,贾家的闺女只要找个适合的人家嫁了就行。
贾大夫人一直很庆幸,自己家的夫家是个开明的夫家,她从没想过,让自己的女儿进宫,她一直想给自己的两个闺女找一个知道上进的女婿就行,这样有贾家在自己闺女身后站着,夫家不敢为难自己的闺女,她想见女儿的时候也随时能见,可是要入了宫就不同了,她要是想见闺女,就要等固定的日子,宫中的日子哪有外面过的舒心呢。
贾大夫人问到这个问题,贾雪萍哭的就更伤心了。
“母亲,不知道六妹妹安得什么心,本来我落水也没有人看见,女儿掉进水里虽然害怕,可女儿还算镇定,并没有大叫,因为女儿知道,今日天气暖和很多,但湖面多少会有冰,女儿只要抓住冰,就不会很快溺水,是有时间自救的,而且岸边还有四五个丫鬟呢。四五个人合力将女儿拽出水面是没问题的。”
贾雪萍又哭了几声继续说道。
“女儿冷静下来后,见墙边有一根大约两指粗细的干枯树枝,女儿就跟六妹妹说,让她把树枝的一头给我,再派一个丫鬟悄悄的去找哥哥,可是,六妹妹她,她居然说不行,她说怕我将他们都拖进湖里。还非要去前院找子风来救我。我不同意,她说我的命要紧,她也顾不得那些了。然后就喊了救命,然后皇上就赶来了。”
听到这里,顾梨也是奇怪,为什么非要找言子风去救人。顾梨虽然疑惑,毕竟没有出口。
可是她不出口,贾大夫人开口问了。
“为什么要找三小子,从湖边去找你几个哥哥不是更近吗。”
贾雪萍摇摇头说道。
“女儿不知。”
贾大夫人费了好一会功夫将贾雪萍哄好不再哭了,她也问清楚了事情的经过便对女儿说道。
“你先在这休息,我去前边看看。”
贾大夫人给贾雪萍掖好被角刚要起身。就感觉到自己的手被一只冰凉的手拉着。
贾大夫人低头看着自己的小女儿。
贾雪萍眼角的泪水无声的流,她对贾大夫人道。
“母亲,救女儿的应该是皇上身边的侍卫,如今女儿已经失去了清白,嫁他也不是不可以,女儿不在乎他家的条件,可是女儿不愿为妾,如果他已娶妻,求母亲为女儿争取回老宅一辈子不嫁,实在不行去庵里做姑子也行,总不能因为我一人连累了其她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