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0月18日,日本福冈县的一条山路上,一名男子驾车经过时偶然发现草丛中有异样。他停下车查看,惊恐地发现了一具尸体,立即报警。警方赶到现场后,在距离第一具尸体仅两公里外又发现了第二具尸体。这两具尸体的发现,揭开了日本近代史上最震惊的连环谋杀案之一——西口彰连环杀人事件的序幕。
一、繁华盛世下的罪恶阴影
1963年的日本,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奥运景气时期。东京奥运会将于次年10月举行,整个国家沉浸在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之中。从1962年到1964年,日本Gdp增长率从7.0%急剧上升至13.1%,工矿业生产指数也逐年攀升,分别达到24.3%、27.0%和31.3%。池田勇人政府推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在发挥作用,日本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然而,就在这个举国欢庆的关键时刻,一个名叫西口彰的男人却在酝酿着一场血腥的杀戮。1925年12月14日,西口彰出生于日本别府市一个富裕的天主教家庭。他的父母原本希望他能成为一名神父,在他初中时就将他送入天主教寄宿学校。但西口彰无法忍受宗教学校的严格戒律,在初中二年级时选择了辍学回家。
辍学后的西口彰很快走上了犯罪道路。16岁时,他因盗窃和诈骗被送入少年感化院,从此成为监狱的常客。他曾多次入狱,罪名包括欺诈罪和盗窃罪。1962年,西口彰再次出狱后,找到了一份物流公司货车司机的工作。表面上,他似乎已经安定下来,但内心的贪婪和邪恶却在悄然滋长。
二、血腥的开端:第一起谋杀案
1963年10月17日下午,西口彰的两名同事——58岁的村田几男和38岁的森五郎准备外出收缴贷款。西口彰以想要见见世面为由,请求一同前往。村田几男起初犹豫,但最终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三人收缴完贷款后,在一家饭馆吃了饭,随后踏上归途。
当车辆行驶到福冈县金都郡的山路上时,西口彰声称自己肚子疼,要求下车解决。村田几男让司机森五郎停车等候。然而,村田几男在车内等了很久,抽了两根烟都不见西口彰回来。急性子的他下车寻找,在一个草丛里发现了西口彰,只见他脸色苍白,头上冒着冷汗。
村田几男以为西口彰得了急症,想要扶他起来。就在他靠近的一瞬间,西口彰用事先准备好的刀子刺穿了村田几男的心脏。坐在车上的森五郎听到了喊叫声,但西口彰随即喊道:我马上就好。森五郎信以为真,继续在车内等待。
过了一会儿,西口彰捂着肚子走到车旁,脸色依然苍白。森五郎下车想要扶他,西口彰再次用同样的方法,用刀子刺穿了森五郎的心脏。在确认两人死亡后,西口彰将尸体拖到草丛中隐藏,然后驾车离开现场,抢走了村田几男收缴的27万日元现金。
第二天早上,一名男子驾车经过山路时发现了草丛中的尸体,立即报警。警方赶到现场后,迅速确认了两名受害者的身份——他们都是日本专卖公司(现日本烟草株式会社)的职工,村田几男是销售人员,森五郎是司机。
警方在现场勘查时发现,村田几男的钱包空空如也,没有留下一分钱。根据现场情况和目击者提供的信息,警方推断这是一起劫财杀人案。通过进一步调查,住在案发现场附近的西口彰进入了警方的视线。
三、全国通缉:12万警察的追捕
警方通过走访调查,确认西口彰有重大作案嫌疑。他37岁,有欺诈罪和盗窃罪的前科,也曾是日本专卖公司的司机。1963年10月19日,福冈警方正式发出全国通缉令,将西口彰列为首要嫌疑人。
这起案件在日本社会引起了巨大震动。当时正值东京奥运会前夕,日本政府担心此事会影响国家形象,国际方面也在催促警方尽快破案。日本警方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大规模通缉,承诺提供高额悬赏金征求有关西口彰的线索。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西口彰在案发后并没有立即逃离。当天晚上,他竟然在福冈市新柳町的一家旅馆里与情人约会。第二天早上,当他在早报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和照片,听到广播中说警方认为他逃到了关西地区时,他依然表现得十分镇定,仿佛报纸和广播里说的不是自己。
西口彰迅速离开了旅馆,前往佐贺县的唐津市。在那里,他不仅没有躲藏,反而参加了当地的划船比赛,仅用两天时间就赚了21万日元。赚到钱后,他给福冈县警局寄去了一封信,声称自己罪孽深重,决定自杀谢罪,并说自己目前在东京。
四、假死的骗局:伪装跳海自杀
1963年10月24日,香川县警方接到报案,称在濑户丸号船上发现了男士外套和鞋子,疑似有人跳海自杀。警方仔细检查了这些衣物,在外套口袋里发现了一封遗书,署名正是西口彰。
福冈警方立即与日本海岸警卫队合作,在面积达19.5万平方公里的濑户内海展开大规模打捞行动。他们排查了西口彰最有可能跳海的区域,经过几天的搜寻却始终没有发现他的尸体。
有经验的警察分析了西口彰的犯罪记录,认为他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生命的人。警方开始怀疑,这封遗书和所谓的跳海自杀可能只是西口彰的障眼法,目的是让人们以为他已经死亡,从而放松对他的追捕,方便他继续逃亡。
事实证明,警方的判断是正确的。西口彰确实没有自杀,他精心设计了这场骗局后,开始了长达78天的疯狂逃亡。在这78天里,他横跨日本列岛,从九州到本州,从关西到关东,一路行骗,再度杀人,将日本12万多名警察玩弄于股掌之间。
五、逃亡路上的罪恶:第二起谋杀案
摆脱了警方的追踪后,西口彰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他首先改变了自己的形象,买了一身西装和一副眼镜,把自己打扮成社会上层人物,整个人看起来温文尔雅,完全不像一个杀人犯。
1963年10月28日,西口彰逃到了静冈县的滨松市。他在这里伪装成京都大学的教授,化名,入住了富士见房屋租赁楼。凭借着优雅的谈吐和不俗的气质,他很快赢得了旅馆老板的信任,特别是41岁的女房东藤田由纪对他产生了好感。
西口彰在富士见住了一段时间后,于11月14日再次回到滨松市。这次因为房源紧张,女房东让他住进了自己的房间。为了示好,女房东还特意为他做了一件崭新的和服。然而,西口彰却在暗中策划着另一起谋杀。
1963年11月18日,西口彰趁女房东和她61岁的母亲熟睡之际,用细绳将两人勒死。他抢走了房间里的珠宝、金饰等贵重物品,然后逃离现场。第二天,其他租户发现了两具尸体,立即报警。
警方赶到现场后发现,两名女性均被细绳勒死,房间里的贵重物品不翼而飞。在调查过程中,有租户提到女房东对一位入住的大学教授很有好感,曾让他住在自己的房间里。警方随即对这位京都大学教授展开调查,但与静冈大学联系后,发现并没有这样一位教授。
在调查过程中,警方在当铺发现了女房东家丢失的珠宝等物品。当铺的工作人员告诉警方,来典当的是一名30多岁的男子,这些首饰一共典当出了4.8万日元。除此之外,这名男子还拿着委托书,声称可以抵押的电话订阅权,又获得了10万日元。
滨松警方根据这些线索,推断被通缉的西口彰很可能就是这起案件的凶手。西口彰的恶劣行为引起了日本警察厅的高度重视。1963年11月22日,日本警察厅将西口彰列为重要提名的嫌疑人,并发布特别命令,要求各地警方全力追捕。
六、疯狂的诈骗:第三起和第四起案件
在杀害女房东和她的母亲后,西口彰继续他的逃亡之旅。他一路行骗,手段层出不穷。根据后续的调查,西口彰在杀害富士见老板娘之前,曾在广岛从一家电器店里骗走了价值22万日元的4台电视机,然后将电视机典当,赚了8万日元。在德山,他谎称自己是东京大学教授,还和一名女员工共度了一晚。
1963年12月初,西口彰来到了东京。他在这里继续伪装行骗,手段更加大胆。他先是伪装成会计科职员,骗取一位母亲缴纳6000日元的交通罚款;接着又伪装成律师,骗取被拘留人的母亲5万日元的保释金。
为了让律师的身份更加可信,西口彰在福岛县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偷了一张律师证,并把象征律师身份的徽章别在外套翻领上。有了这个身份证明,他的行骗更加顺利。他来到北海道猿流郡纹别町的一家和服店,花言巧语地骗走了1.5万日元。随后又出现在东京中央区日本桥兜町,按照事先掌握的信息,找到一名因证券欺诈罪入狱的男子的哥哥,表示可以帮他的弟弟办理保释,骗取了4万日元。
1963年12月19日,西口彰将目标锁定在了81岁的独居律师神吉梅松身上。他借口说要请神吉梅松帮忙打一场民事纠纷官司,顺利进入了老人的家中。正当神吉梅松查看他的时,西口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刀子,将老人杀害,抢走了他家中的14万日元现金。
在律师家住了4天后,西口彰再次踏上逃亡之路。此时的他已经完全陷入了疯狂,杀人对他来说就像家常便饭,金钱成了他唯一的追求。警方分析,西口彰一天至少要花掉1万日元,正是这种奢靡的生活方式让他不得不冒险行骗和杀人。
七、法网恢恢:最后的追捕
1964年1月2日晚,熊本县的警局来了两位不速之客——古川泰龙的妻子和大女儿。她们告诉警察,通缉犯西口彰此刻正在她们家中,请求警方立即前往抓捕。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64年1月2日,西口彰化名川村角治,伪装成东京律师,来到熊本县拜访立愿寺住持古川泰龙。古川泰龙不仅是寺庙住持,还在福冈监狱从事教化工作。西口彰声称自己是来支持古川泰龙的教化工作的,古川泰龙信以为真,热情地将他留宿在家中。
然而,古川泰龙11岁的女儿琉璃子却发现了异样。她在学校里经常看到通缉海报,对西口彰的长相已经非常熟悉。当她看到这位川村律师时,立刻认出他就是通缉犯西口彰。她悄悄地告诉父亲:爸爸,这位客人与海报上的杀人犯西口一模一样哦。
古川泰龙起初以为女儿认错了人,还责备她在客人面前失礼。但琉璃子坚持自己的判断,她说:我有一个同学的名字发音和西口很像,所以我经常会在上学路上翻看通缉名单,看多了自然就对西口的样貌记得清楚。
为了验证女儿的话,古川泰龙开始仔细观察这位川村律师。他发现了许多破绽:川村角治号称是东京大学毕业,却不知道知名教授的名字;身为律师的他连基本的法律知识都不了解。古川泰龙的妻子还发现,通缉名单上标明西口的额头和脸颊上有淤青,她仔细观察了川村律师的脸,发现在相同的位置确实有淤青。
确认了西口彰的身份后,古川泰龙一家陷入了恐惧之中。但古川泰龙知道,这是抓捕西口彰的绝佳机会。他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来一个瓮中捉鳖——主动邀请西口彰住下,等他睡着后再报警。
八、11岁女孩的胜利:正义的审判
1964年1月2日晚上11点,古川泰龙看到西口彰房间的灯熄灭了,知道他已经睡着。他和妻子一边说话,一边在门锁上敲钉子,故意制造声音,以免引起西口彰的怀疑。据古川泰龙后来回忆,他大概用了20分钟才把钉子敲进去。
随后,古川泰龙的妻子和大女儿迅速跑到最近的警察局报案。警察起初并不完全相信她们的话,直到确认了真正的川村律师目前在东京后,才相信她们说的是实话。但由于人手不足,警察让她们等到凌晨4点多,最终商定第二天早上在古川家附近的公交车站抓捕西口彰。
1964年1月3日早上,当西口彰准备离开古川家时,埋伏在附近的警察一拥而上,将这个逃亡了78天、杀害了5人的恶魔成功抓获。日本举国震惊——12万多名警察追捕了78天没有抓到的杀人犯,竟然被一个11岁的小女孩识破了身份。
西口彰被捕后,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在审讯中,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杀人时,他的回答令人震惊:杀人比抢劫更方便。在他看来,人命如草芥,什么都不如钱财重要。
1964年12月23日,福冈地方法院对西口彰进行了审判。法院认定他犯下了5项杀人罪、10项诈骗罪和2项盗窃罪,判处死刑。西口彰不服判决,两次提出上诉,但都被驳回。1966年8月15日,法院作出最终判决,维持死刑原判。
在等待执行死刑的日子里,西口彰的表现出现了一些令人意外的变化。他开始学习盲文,将一本哲学书翻译成盲文。完成翻译后,他说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为了别人而认真工作,这还是第一次。
1970年12月11日,44岁的西口彰在福冈看守所被执行绞刑,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这个曾经让全日本陷入恐慌的连环杀人犯,终于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价。
九、深远的影响:从案件到文学与法律改革
西口彰连环杀人案在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直接推动了日本法律制度的改革。案件发生后,日本警方在原有的《重大指定嫌疑人特别派遣指南》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广域重大案件专案侦查指南》,要求各地警方信息互通,避免罪犯利用信息差逃脱法网。这一制度的建立,为后来日本警方侦破跨区域重大案件提供了重要保障。
其次,这起案件催生了日本非虚构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诞生。作家佐木隆三根据西口彰事件创作了长篇小说《复仇在我》,该书获得了第74届直木奖,并被着名导演今村昌平改编成同名电影,成为日本犯罪文学和电影的经典之作。
佐木隆三在创作过程中,重走了西口彰的逃亡路线,进行了大量深入的采访和调查。他采访了西口彰年迈卧床的父亲、被害人亲属、共犯、警方人员、律师,以及西口彰被捕地寺庙的和尚等三十多人,记录了三十本笔记。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使得《复仇在我》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说和电影中,佐木隆三和今村昌平都试图探讨一个深刻的问题:西口彰为什么要杀人?他的犯罪动机是什么?今村昌平借电影中角色之口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你只敢杀自己不恨的人。他认为,西口彰的是一种泛滥的、普遍的人性欲望,是对社会的极度失望和自甘堕落。
十、永远的警示:11岁女孩的勇气与正义的力量
西口彰连环杀人案给日本社会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高速经济发展背后的社会问题,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案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11岁女孩古川琉璃子的勇气和智慧。她没有被西口彰的伪装所迷惑,凭借自己的细心观察和坚定信念,最终帮助警方抓获了这个穷凶极恶的罪犯。她的故事被媒体广泛报道,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小英雄。
据报道,古川琉璃子后来成为了一名教师,她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述这个故事,教育他们要勇敢、要正义、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她的事迹也被改编成了各种文艺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日本人。
而西口彰的家人则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他的父母妻儿因为他的罪行遭受了社会的歧视和排斥,家中开的旅馆被迫倒闭,一家人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即使西口彰在狱中寄出了20多封道歉信,也无法弥补对家人造成的伤害。他的孩子从小就被冠上了凶手之子的标签,这种痛苦将伴随他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