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县令在“姐妹腌菜坊”的一番巡视与赞誉,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波澜远未止息。他回到县衙后,并未将此事搁置,果然如他当日所言,命户房官吏详细核验。待核实了沈微婉其人事迹、以及“姐妹腌菜坊”确为破瓦村及周边村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后,一个更为正式、也更具影响力的嘉奖,便被提上了日程。
这一日,恰逢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好日子。几匹快马先行抵达破瓦村,通知里正陈老汉,王县令今日将亲临,对“姐妹腌菜坊”及沈微婉本人进行公开褒奖,令其早作准备。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瞬间传遍了破瓦村的每一个角落,连邻近村落都有不少人闻讯赶来。官府公开嘉奖一个平民女子,这可是破天荒头一遭!村口通往旧祠堂的道路两旁,早早便挤满了扶老携幼的村民,人人脸上都带着与有荣焉的兴奋与期盼,翘首以盼。
已近午时,只听远处传来隐隐的鸣锣开道之声,由远及近。人群顿时骚动起来,纷纷伸长了脖子望去。只见一队仪仗整齐而来,虽非全副执事,却也旗帜鲜明,衙役护卫左右。簇拥在中央的,正是乘坐着青呢小轿的王县令。今日他换上了正式的七品官服,头戴乌纱,面容肃穆,更添了几分官威。
陈里正带着族老及村中耆宿,早已恭敬地候在村口,见轿至,连忙率众跪迎。王县令下了轿,虚扶一下,示意众人起身,并未多言,便在众人的簇拥下,径直朝着“姐妹腌菜坊”所在的方向行去。
此时的腌菜坊院内院外,早已被村民们围得水泄不通。院内,以李嫂为首,近二十名在坊内做工的妇人,今日都换上了自己最体面的衣裳,虽仍是粗布,却浆洗得干干净净,头发也梳理得一丝不苟。她们按着平日的队列站好,个个紧张得手心冒汗,脸上却洋溢着激动与自豪的红光。她们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站在队伍最前方的那道身影——沈微婉。
沈微婉今日也稍作打扮,依旧是一身素净的靛蓝色衣裙,只是料子稍新些,发间除了那支黄杨木梅花簪,未戴任何首饰。她静静地站在那里,身姿挺拔,面容平静,唯有那微微抿紧的唇线和偶尔投向院门口的目光,泄露了她内心并非全无波澜。安儿和念儿被沈默带着,站在人群稍远些的地方,两个孩子小脸绷得紧紧的,眼中充满了对母亲的崇拜与紧张。
当王县令的身影出现在院门口时,原本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父母官和站在院中的沈微婉身上。
陈里正上前,正要引荐,王县令却微微摆手,示意不必。他目光扫过院内整齐肃立的妇人们,看过她们眼中那不同于寻常村妇的、带着光亮的神采,最终,落在了沈微婉身上。
他向前走了几步,在院中站定。随行的衙役和书吏分立两侧,一名书吏手捧一个用红布覆盖的长条物事,肃然而立。
王县令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带着官家特有的威严,清晰地传遍了整个院落,甚至让院外围观的村民都听得清清楚楚:
“破瓦村民妇,沈微婉,上前听谕!”
沈微婉深吸一口气,稳步上前,在王县令面前数步之遥处,依礼跪下:“民妇在。”
王县令目光炯炯,看着跪在面前的这个清瘦女子,朗声道:
“本官履任此地,观风问俗,查访民情。闻尔沈微婉之事,初则疑,细察之,乃信且敬!”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每一个字都重重敲在人们的心上。
“尔本弱质女流,身陷绝境,而志不屈!此为一难能!”他伸出一指,语气铿锵。
“孑然一身,携幼子漂泊,于青溪镇白手起家,以‘清白’立身,凭勤勉与诚信,创‘安食’之业,腌菜之技,名动四方!此二可贵!”第二指伸出。
“及至业有小成,非独善其身,更心怀乡梓,创办‘姐妹腌菜坊’,吸纳贫弱妇孺,授之以技,付之以酬,规矩森严而管理得法,使近二十户困顿之家,得以温饱,乃至起新屋,换新颜,精神面貌,为之一新!此三可嘉!”
王县令的声音愈发激昂,带着由衷的赞叹,他环视在场众人,最终目光再次落回沈微婉身上,掷地有声地做出了最终的论断:
“综此三者,沈微婉者,真乃巾帼不让须眉!实为我辈之楷模,妇人之骄傲!”
“巾帼不让须眉!”
这七个字,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个人的耳畔。这是何等高的评价!竟出自一县父母官之口,用于评价一个曾经被视为“弃妇”的平民女子!
院内院外,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话语中的分量所震撼。
沈微婉跪在地上,低着头,眼眶瞬间湿热。这赞誉太重,重得让她心头颤栗。她这一路走来,多少辛酸,多少艰难,从未指望过任何人的肯定,只凭着一股不肯服输的劲头硬撑。如今,这来自官府的、如此正式而崇高的评价,让她百感交集。
王县令示意了一下,那名手捧红布的书吏上前一步,将红布揭开。
里面赫然是一方黑底金字的匾额!木质厚重,漆色沉亮,上面四个鎏金大字,笔力遒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巾帼典范”!
虽非“励志”二字,但“典范”一词,寓意更深,分量更重!这是将她树为全县妇人效仿的榜样!
“今赐尔此匾,以示嘉奖!望尔不负‘典范’之名,善始善终,福泽绵长!”王县令郑重宣布。
“民妇……沈微婉,叩谢大人恩典!”沈微婉声音微颤,深深地叩下头去,“微婉必谨记大人教诲,恪守本分,不负此誉!”
两名衙役上前,恭敬地将那方沉甸甸的匾额抬起。
“挂起来!”王县令下令。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在近二十名作坊妇人激动得泛着泪光的目光中,在那方原本写着“姐妹腌菜坊”的牌匾旁,这方代表着无上荣光的“巾帼典范”匾额,被稳稳地、高高地悬挂了起来。
黑底金字,与旁边素木清油的牌匾相映生辉。
“吾等叩谢青天大老爷!”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声,院内的妇人们,院外的村民们,如同潮水般纷纷跪倒在地,发自内心地叩谢这位给予他们认可的父母官。
王县令看着这场景,看着那方崭新的匾额,看着跪在地上、肩膀微微颤抖的沈微婉,心中亦是一片慨然。他此举,褒奖一人是表,更重要的,是欲借此树立一个风向,激励更多困顿中的人,尤其是女子,能够不屈服于命运,能够靠自身的勤劳与智慧,挣脱枷锁,开创生活。
仪式既毕,王县令未再多留,起轿离去。
而破瓦村,却因这一方“巾帼典范”的匾额,彻底沸腾了。人们围在作坊院外,指着那金字匾额,议论纷纷,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光彩。这对于破瓦村而言,是比任何年节都更值得庆祝的日子。
沈微婉在那方匾额下站立了许久,仰头望着那四个沉甸甸的大字。阳光洒在金字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也照亮了她眼中闪烁的泪光与前所未有的坚定。
她知道,从今日起,“沈掌柜”之名,将不再仅仅是一个生意人的称号。“巾帼典范”这四个字,将与她,与“姐妹腌菜坊”,与破瓦村,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一段流传后世的佳话。
而她肩上的责任,也随着这至高的荣光,变得更加沉重。她必须,也只能,更加努力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