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仆从部队的战力虽不及汉军精锐,但在这种消耗大、人数需求多却不算惨烈的作战任务中,表现尚可信赖。
再加上他们数量庞大,即便在此地遭遇鹰酱人顽强阻击,汉军依然有十足把握拿下目标。
无非是多耗些时日罢了——而时间,恰恰是汉军最不缺的东西。
早在筹划对鹰酱的全面攻势之初,林文心里便已划定了一个大致的时间表。
他原本预计用五年彻底终结鹰酱,毕竟这个国家过去在独立战争中的坚韧表现,以及后来称霸全球时展现出的实力与野心,都不容轻视。
兵事之上,宁可高估对手,不可掉以轻心,五年之期已是稳妥考量。
然而眼下的局势发展,却让人忍不住乐观起来——或许三年之内,这场大战就能画上句号!
经过军中反复权衡,高层最终决定优先挥师北达科。
这一战略选择,源于当前整体战局的判断。
其一,西部美军兵力稀少,人口稀疏,地瘠民贫,资源有限。
若调动主力大军深入征讨,投入远超收益。
这类区域只需派出侧翼部队协同西海岸友军牵制即可,无需动用北方主力兵团。
更重要的是,在汉军右翼方向,北达科与南达科交界地带,美军正大规模集结兵力。
倘若不予及时击破或围歼,一旦汉军主力南下,极有可能被敌军迂回包抄,切断后路。
一旦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后果将极为严峻。
因此,无论从经济价值还是军事安全角度考量,首攻北达科都是最为合理且有利的选择。
决策既定,汉军立即展开行动。
五万精锐先锋迅速出击,直扑北达科与蒙大拿边境的格伦代夫城。
格伦代夫并非重镇,只是一座小城,居民不足两万,多为伐木工与纸厂工人,当地经济依赖造纸和家具制造。
但此地地理位置关键——这里贯通着一条连接蒙大拿与北达科的重要铁路线。
又因木材贸易频繁、家具外运量大,火车站设施完善、规模可观。
对汉军而言,夺取此地意味着打通通往南北达科的交通命脉;
反之,若被敌军抢先控制,汉军推进路线恐遭破坏,届时不得不分兵抢修铁路,贻误战机。
兵贵神速,刻不容缓。
汉军果断出兵,力求在本地鹰酱守军尚未察觉之前完成突袭,一举占领该城,掌控铁路枢纽,为主力部队后续挺进铺平道路!
就在汉军势如奔雷般向北达科疾驰之际,鹰酱首都华盛城内已然乱作一团。
本就内外交困的鹰酱朝廷,被汉军大举进攻的消息狠狠冲击,朝野震动。
当北方前线的警报传至,整个国家为之哗然。
尽管去年他们在西海岸已与汉军有过交锋,
但那场战事发生在偏远荒凉的西部边陲,远离东部核心地带,普通百姓感受不深。
那次失利虽一度引发舆论哗然,统军将领格兰特甚至遭到议会议员猛烈抨击,
但他终究安然过关,西部败绩也很快被淡化遗忘——因为全国目光早已被南方战事和欧洲战火所吸引。
可如今不同了。
天朝跨海而来,调集数十万大军,更从附属国征召近八十万辅兵。
汉军主力与附庸部队合计逾百万,浩浩荡荡杀奔而来。
如此庞大规模,谁都不会再认为这只是象征性威慑或小规模侵扰。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一回,对方是冲着亡国灭种来的!
消息传开后,鹰酱民众陷入恐慌。
倘若此刻国内没有爆发分裂危机,或许他们尚有一战之力,保有几分底气。
然而眼下,他们连南方的南鹰酱都尚未摆平,又怎能抗衡那个早已稳坐世界头把交椅的天朝?
要知道,自1846年起,天朝所经历的大小战事,几乎从未落败。
被其击败的国家多得数不清,欧洲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强国,几乎全都折戟于汉军之手,唯有未曾与之交锋的汉斯得以幸免。
昔日称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其引以为傲的强大海军,在汉军面前竟被彻底击溃,化为乌有。
就连他们视若珍宝的天竺殖民地,也被汉军一举吞并,好望角以东的大片疆土尽数落入对方囊中。
至于曾拥有两千五百多万平方公里辽阔版图的毛熊,如今已被打得蜷缩在东欧一隅,领土缩水至不足五百平方公里。
甚至连首都都险些沦陷,若非及时低头求和,签下屈辱条约,恐怕这个国家早已不复存在。
连日不落与毛熊这般雄强之国,尚且在天朝铁蹄下节节败退,更何况如今国力衰退、内忧外患不断的鹰酱?
面对百战百胜的汉军,他们又能拿什么去对抗?
因此,鹰酱民众的恐惧并不奇怪,倘若他们毫不惊慌,那才是真正的反常。
在这样的情绪驱使下,无数家庭扶老携幼,纷纷从北方和中部地区向东部沿海逃难。
他们只想离战火远一点,再远一点,因为在他们看来,离汉军越远,便越安全。
这想法也不能说全错——毕竟那些滞留在蒙大拿、未能逃离的人,结局实在惨淡。
可问题是,鹰酱的国土终究有限,今天能退到东海岸,明天若战火蔓延至此,他们又该往何处去?
于是,国内一些清醒之人开始意识到:面对入侵,逃避无济于事。
不但不能逃,还必须挺身而出,拿起武器殊死一搏。
唯有击退天朝军队,才能守住家园,保全性命与财产!
可惜持此信念者寥寥无几,大多数人仍选择逃离,另有一部分人则踟蹰观望,迟迟无法决断。
而在首都华盛城内,关于这场战争的争论已反复进行了多次。
“各位,前线告急,军情如火,我们不能再拖延了,再拖只会让局势更加恶化!”
林啃总统面色凝重地开口。
按理他本应在1868年卸任,但因时局动荡无人愿接手烂摊子,加上国家正处于战时状态,他只得继续留任。
然而,连年战败已让他在民众心中的形象荡然无存。
人们不再记得他是那位结束内战、拯救国家的伟人,反而将他视为挑起战火、葬送国运的罪人。
因此,当他说出这番话时,许多人只是冷笑以对。
“总统先生,您倒是说说看,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您可知道天朝可是派了一百多万大军压境,而我们国内适龄青壮早在内战时就被征调殆尽。
就算正府现在再发征兵令,也凑不出多少愿意参军的年轻人了!
没人就没兵,没兵就守不住防线。
在这种局面下您问我们怎么办,我们又能怎么办?”
一名议员毫不留情地质问,言罢竟赢得一片掌声。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显然极为认同他的说法。
这也恰恰反映出林啃总统如今在国内何等孤立无援。
面对这番尖锐诘责,林啃缓缓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
过去四五年里,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
自从南鹰与天朝暗通款曲之后,战局便一步步朝着对己方不利的方向滑落。
这种势头不断侵蚀着林啃总统在国内的声望。
随着时间推移,前线节节败退,他的支持率也一路走低,如今不仅荡然无存,反而成了民众口中的笑柄和责难对象。
林啃心里明白问题出在哪儿,可眼下他束手无策,无力扭转乾坤。
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战场上取胜——无论是击溃南方的南鹰势力,还是在西线或北线击败天朝大军,只要能打赢其中一场硬仗,他的威信就能迅速回升。
可惜的是,这两股敌军都不是好对付的角色,而他偏偏哪一边都打不过。
既然军事上无计可施,那就只能承受骂名了。
林啃没有开口,选择了沉默。
他知道,此刻哪怕说一句话,也无法改变现状,反而会招来更多讽刺与攻讦,于事无补,只会让场面更加难堪。
与其逞一时口舌之快,激化矛盾,不如静观其变,看看这些人能否拿出点有用的办法。
倘若他们提出的方案切实可行,即便他内心再不情愿,也会勉强采纳。
众议员们起初对总统冷嘲热讽了一番,见对方始终低头不语,也就觉得无趣,渐渐熄了继续围攻的心思,转而开始认真商议当前的局势。
形势其实已经相当清楚:敌军主力正持续向鹰酱腹地推进。
汉军攻势如潮,所经之处,美军几乎不堪一击,纷纷溃散,未能形成有效阻击。
目前失守的还只是蒙大拿一地,因此不少人尚不太紧张。
毕竟那地方地处西北边陲,地广人稀,多为山林地带,经济与战略价值本就不高。
议会中大多数人原本就不太在意这块土地。
但若汉军继续向东或南挺进,迟早会逼近鹰酱的核心区域——比如北达科他与南达科他,或是南部的怀俄明与科罗拉多。
这些地区位置关键,人口密集,工业农业基础雄厚,工厂林立,耕地广阔。
一旦被敌军攻入甚至占领,将是整个国家无法承受之重。
于是议员们很快达成共识:必须立即向南北两线各派部队,设法遏制汉军的前进步伐。
即便无法正面击败对手,也要依托地形险要顽强固守,尽可能拖延时间,为国内争取征兵扩军、制造武器装备的喘息之机。
“诸位,这已不是普通的边境冲突,而是一场决定我们命运的存亡之战。”
“我们没有退路,唯有齐心协力,将每个人的力量凝聚起来,以全部的勇气守护家园,才能在这场风暴中活下来。”